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曾国藩传最新章节!

;他是文官出身,治学不在话下,治军却毫无经验。第二,他缺少支持,他所在省份的官员和士绅有时会公然反对他,因为他走的并不是按部就班的升迁之道。第三,经制军与勇军的摩擦时有发生,正规部队对湘军十分嫉妒。第四,他出任总督之前,湘军只能仰食地方官府。第五,朝廷很容易因为太平军的某次胜利或是清军的某次失败而方寸大乱,然后向曾国藩施压,要求他放弃战略要地,去追击行踪不定的太平军将领。第六,太平军首领频频设下圈套,企图将他的兵力从原先的目标地点引开。第七,身陷险境或颜面扫地的情况时有发生。然而不管在哪种情形下,他都没有失去耐心和勇气。

    当然我们也不能把一切都归功于曾国藩。有时他的策略也是受了其他人影响,比如江忠源和赛尚阿,建立水师的想法便源自前者,而组建新军一事则是受了后者的启发。但是,能让一批俊杰追随于他,这就是他自己的能耐了。这批人当中,有不少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或是平定后身居高位,比如胡林翼、鲍超、杨载福、彭麟玉、李鸿章、左宗棠、李瀚章,还有他自己的弟弟曾国荃,还有许多名气没那么大的;另有几位,若非死于这场动乱,他们也一定会取得同样瞩目的成就。在这些人的襄助下,曾国藩不仅成功镇压了太平军(即便没有外国军队支援也同样能成功),还给朝廷贡献了一批贤臣,没有他的努力,这些人便不可能为朝廷所用。

    太平天国运动平定后,曾国藩一时权倾朝野,而他麾下的几位官员也未经由低到高的升任过程,一下子就成了封疆大吏,这是史无前例的事。剿捻期间,曾国藩大权在握,不仅指挥着汉人的军队,就连北方的旗营也听从其号令。他招罗旧部前来襄助,成功平定了捻军叛乱,只不过最后功劳落到了李鸿章头上。莫尔斯在谈到李、曾二人时曾调侃道:“二人之中,曾国藩与洋人接触不多,如果他没有幽默感,说不定会因为无需洋人援助便镇压了那场大规模的运动而感到自豪。”罗伯特·哈特爵士在谈到天津教案时说:“总的来说曾国藩是不作为的,他畏惧民众,又缺乏决断的魄力,这让人不得不怀疑他先前的那些成就都是怎么得来的,怀疑他不过是个平庸之辈,只是世人给了他过高的评价而已(这一点我本人也非常赞同)。”现在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来反驳这两个人。曾国藩在1853年到1864年的艰难岁月里的作为足以说明一切。罗伯特·哈特不了解曾国藩所面临的困境,而天津教案的相关文献中所记载的内容也并不能印证哈特所作的评价。

    在邦交一事上,曾国藩与欧洲人确实交涉不多。然而他早期对洋人的敌视态度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有所改观。他反对调用外国军队,不是由于排外,而是不希望清廷因为雇佣洋人军队而给惹上麻烦。他也的确反对外国贸易和交通范围过度扩张,但他重视轮船的修造,晚年还主张派留学生去海外学习。他的不少书信和奏折都表明,比起国内绝大多数官员,他对外国的政治有更深的了解。

    另有一些本书正文中没有提到的问题,在此作一点补充。当年清廷大厦将倾,究竟是否值得一扶?今天世人对曾国藩的关注已经大不如前了,1911年新军占领长沙后,为曾国藩修建的祠堂遭到破坏;但是花园还是保留了部分,交给曾家开办了一所女子学校,并由曾国藩的重孙女担任校长。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曾国藩的名字是与遭后人唾弃的清王朝绑在一起的。然而这些人的观点都难免失之偏颇,因为他们忽略了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的改革者、革命者直到19世纪末才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而在此之前,太平军已经给诸多社会和道德习俗造成了打击,曾国藩和湘军的所作所为在当时其实是顺应了民意的。

    更重要的一点是,如果当年太平军获胜了,那么大清国应该会一分为二,经年战乱或许还不得平息,因为太平军没有攻克过中国北方,他们能够统治的只有南方;虽然1911年的辛亥革命取得了胜利,但直到1926年,中国还是处于割据分裂的局面中。所以,如果当年的中国一分为二,必然后患无穷;但在那个时候的亚洲,鲜少有人会有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的意识,就算只是唱个高调也未必有多少人应和。所以,即便曾国藩保住的是清朝的疆土,但整个国家毕竟生存了下去,直到统治者们自己失尽了民心,耗尽了气数。倘若来日中国摆脱了苦厄,后人了悟了个中深意,必定有此一叹:曾公文正,一介君子,事国以忠,自可堪嘉誉;然则半生戎马,一世伟业,更无负盛名!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