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曾国藩传最新章节!

,天王即早降严诏,阖城不敢违逆,不遵天王旨命,私开敌人之文,通奸引诱,有人报信者,官封王位,知情不报,舆奸同罪,命王次兄学获椿砂剥皮法治,而何人不畏死乎!

    虽有严刑苛法,但想背叛天王的大有人在,只是因为怕落入清军之手后被折磨死才没有行动而已。恰好又有几个太平军的王在苏州被处死,叛军官兵心里的恐惧愈演愈烈了。“献城未及三日,被李抚台杀害,是以至今为头子不敢投者,因此之举。”[8]

    12月20日,忠王回到天京,向天王解释说眼下太平军已陷入绝境,希望他能同意迁往江西或别处。但天王依旧坚信神灵护佑,对忠王的提议嗤之以鼻。不知是出于忠心,还是因为母亲在天王手上,身边又都是天王的眼线,忠王最终决定留在天王身边。12月23日,太平军发起了一次突围,被曾国荃击退了。浙江与江西东北部的所有重镇都有清军重兵把守。

    李鸿章和左宗棠在“鬼兵”(译者注:即外国军队)援助下向太平军施压,苏州以西岌岌可危,太平军逐渐退往江西已是不可避免。李世贤没能让堂兄前来汇合,便于1864年2月14日独自率军穿过宁国前往江西。清军兵力虽能防止他在途中造成破坏,但还不足以挡住他的去路。眼下曾国藩唯一的担忧是,驻守湖州和江浙其他城镇的太平军一旦站不住脚,便有可能突然涌入江西。诸王在苏州被处死一事让叛军相信他们唯一的出路就是分散外逃,到了偏远的地方再汇合。

    为求谨慎,席宝田被派往江西,鲍超经过苏州前往湖州,同治帝又令福建、广东、广西、湖北和湖南诸省设法自保。江宁军队没有被调走一兵一卒,5万多名将士行程了约百里的包围圈,城内供给渐渐耗尽,太平军随时有可能发起突围。

    忠王发放的供给也耗尽之后,4月1日,太平军派了4000名妇女出城, 希望她们能从官军那里取得食物。在这样的危急关头,天王竟然还建议饥饿的民众靠吃“甜露”为生。所谓“甜露”,也就是地里自然生长的植物。他的部众都开始对他心生蔑视。忠王在自述中说:“我等朝臣奏云:‘此物不能食得。’天王曰:‘取来做好,朕先食之。’所言如此,众又无法不取其食。我天王在其宫中阔地自寻,将百草之类,制作一团,送出宫来,要合朝依行毋违,降诏饬众遵行,各而备食。”

    天京城内的防守力量日益削弱。3月20日,程学启攻下嘉兴,但他本人身负重伤,不久后在苏州去世。3月31日,左宗棠联合法国部队夺回了杭州,城内太平军逃往湖州。虽有清军奋力拦截,但大批太平军还是按计划退到了江西。朝廷立刻往鄱阳湖和九江派了援军,几乎在同时,湖北樊城的捻军和太平军被清军击溃,逃往河南。

    太平军撤退到江西后,该省厘金收入立刻受到了影响,湘军的供饷出现了问题。从曾国藩向朝廷求援的奏疏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湘军粮饷的主要来源。湖南尽了全力来支援湘军,供给还算正常;这个省份是通过专门机构收取厘金的,一半收入用作军队饷银。当年广东只提供了9万两白银。江苏厘金收入削减到了3万两。四川湖北根本拿不出银子(原先湖北承诺每月提供5万两,湖南2万5千两,四川5万两,江西3万两,另外两个省份数额不定)。眼下的情形让曾国藩非常为难。

    5月11日,在常胜军的协助下,清军攻占了常州,常胜军的使命光荣结束。如此一来,丹阳失去了防守,于5月18日被清军夺取。李鸿章与江宁城之间的障碍已全部扫清。江苏太平军残部也逃往江西。当年6月,清军精锐在杨岳斌和鲍超等将领的率领下在江西与太平军开战,主要作战地点在瑞州,以防所有溃退的太平军部队在那里会师。

    当年冬天到次年春天,李鸿章和左宗棠战功赫赫,而曾国荃在江宁却未有所获,这让他备受煎熬。其兄长曾国藩的处境也十分堪忧。曾国荃是嫉妒别人的战功,生怕克复江宁城的功劳被其他人抢去;而曾国藩则担心,如果不把李鸿章和左宗棠的兵力调往江宁加速攻城,便会有损他本人和曾氏家族的名声。早在2月初,他就告诉曾国荃,他已把程学启调往江宁,如有必要,李鸿章本人也会前来增援。

    情报称江宁城已陷入一片慌乱,但曾国藩的尴尬处境并没有因此而好转。据说天王在自己周围堆满了木柴,一旦天京陷落,他便点火自焚。3月底,曾国藩写信给家里说,攻城之事快要水到渠成了。5月初,另一份情报称城内不少太平军开始削发,杀人放火的事也不干了,因为他们正盘算着逃出去混入百姓之中。曾国藩怕攻城之事再度耽搁会影响他和家族的名誉,又担心曾国荃操之过急,错失进攻良机而弄巧成拙。他写信告诫曾国荃:“自苏杭克复,人人皆望金陵之速克。吾独不期其速,而期其稳,故发信数十次,总戒弟之欲速。盖深知洪逆非诸贼可比,金陵非他城可比也。……吾所虑者,一恐弟求速效而焦灼生病,一恐各营猛攻地道,多损精锐而无以御援贼耳。”他还写信给家中的兄弟说:“常州于初六日克复,丹阳于初八日克复,自是江苏仅余金陵一城未克。沅弟肝病已深,又为之焦灼,余常去信解之。”

    随着时间推移,曾国藩的处境越来越艰难,周围议论四起,说只要把李鸿章的部队调过来,攻下江宁便指日可待。朝廷也命令曾国藩尽快调兵。当年早些时候,曾国藩也确实让李鸿章往江宁派过部分兵力,这回他要求李鸿章率全军前往。曾国荃有些不情不愿,但曾国藩要他一定得妥善处理此事,与他一起请李鸿章前来增援。6月15日,曾国藩告诉其弟,他已写信给李鸿章。如果他能赶来,那么江宁一旦克复,功劳就要平分;如果攻打失败,责任也要共担。他也给家乡的弟弟写了信,传达了同样的意思,并补充说,虽然曾国荃比自己年轻十岁,但头发也已半白;他自己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如此看来,他们兄弟二人都不像是会长寿的样子。最后他终于说动曾国荃和他一起请李鸿章,并赞扬曾国荃道:“少荃(译者注:李鸿章,号少荃)意在助吾兄弟成功,而不敢直言,其意可敬。弟复信盼他早来,甚是甚是。戈登今日来此鬯谈,亦甚服弟之营垒坚固、号令严肃……”

    李鸿章毕竟人情练达,能体会到身在安庆的曾国藩的难处,于是他找了个明显的借口,说要去浙江增援,恳请暂不赶赴江宁。实际上左宗棠在浙江根本不需要援手。对于李鸿章的这一决定,曾国藩欣然接受,这样一来他也算是“保住了颜面”。7月13日,他在信中说:“少荃信阅过,其片稿则已抄寄余处矣。现少荃屡次奏咨信函,似始终不欲来攻金陵。若深知弟军之千辛万苦,不欲分此垂成之功者。诚能如此存心,则过人远矣。”李鸿章不来增援,也许背后原因一言难尽,但他的这一决定终归让曾国荃因克复叛军都城而功成名就,他为人处世方圆有道,也让曾国藩欠了他一个人情。或许他是为了报答曾国藩先前对他的提携,否则他不可能这么快就升任巡抚;又或许他是出于谨慎,不想开罪于位高权重的曾氏弟兄和整个湘军部队,毕竟他是安徽人,湘军多少还是会把他当外人。

    曾氏弟兄的权势确实越来越大,他们自己也意识到了。5月1日,曾国藩写信给曾国荃道:“余昨日具疏告病,一则以用事太久,恐中外疑我兵权太重,利权太大,不能不缩手以释群疑。一则金陵幸克,兄弟皆当引退……”

    如果李鸿章确实是由于不想因克复江宁一事引起不快而没有前去增援,那么他的态度便并无任何不忠的表现,曾国藩的求援他也并未忽视,至少在饷银上给予了支持。他拿出了23万8千两白银来填补湘军的巨额开支,其中5万两给了江西的鲍超,4万两用来给安庆提供粮食补给,另外13万两都送去了江宁。即便如此,湘军的补给还是不足。

    1864年7月3日,清军攻占了龙脖子山,给曾国荃创造了埋设地雷的条件,而不用去管城内守军的抵抗。7月19日,地雷埋设完毕。城墙被炸出几近200尺的缺口,官军从缺口涌入城内,很快便将城内宫墙团团围住。当天晚上,天京便失守了。传信的人每天奔走700余里,火速将捷报递到了京师。

    清军对太平军的追杀持续了整整三天三夜,10万人死于屠刀之下。忠王与天王兄长洪仁达逃往江西未成,被清军俘虏。天王本人他们是抓不到了,6月1日,洪秀全见大势已去,便自尽了。为了不引起城内百姓骚乱,天王自尽的消息一直没有泄露出去,他的遗体葬在深宫,其子洪福瑱继位成为天王。

    幼天王曾一度摆脱过清军追捕。天京失陷时,他跨上一匹劣马出逃,后来忠王把自己的好马换给了他,他才得以逃出城外,而忠王却不幸被捕。忠王在自述中说:“主又幼小,提政无决断之才人。”“我由太平门败转,直到朝门,幼主已先走到朝门,及天王两个小子并到,向前问计。斯时我亦无法处,独带幼主一人,其余不能提理。幼主又无马坐,将我战骑交与其坐,我骑不力之骑……虽天王气满蒙尘,误国失邦,我受过其恩,不得不忠,尽心而救天王这点骨血,是尽我愚忠而为。”幼天王一行尝试了一两次,后终于一天清晨突围,越过了清军的包围,但清军穷追不舍,幼天王与其他人走散了,忠王最后也没能知道他舍命相救的幼主结局究竟如何。

    7月28日,曾国藩抵达江宁,详细询问了城内的状况。忠王李秀成和天王兄长洪仁达被带到曾氏弟兄和其他将领面前。虽然同治帝下令要将这两人押解进京,但曾国藩还是将他们就地处决了。《忠王自述》就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其译本经修改后出版。自述原文中有一些对湘军的溢美之词,还有以太平军大部投降朝廷为条件免去忠王一死的提议,以及忠王对太平天国大业败落原因的剖判,这些内容在英译本中都被删除了。

    △清军围攻太平军。

    曾国藩发现城内并无外界盛传的窖藏财宝,很是失望。经审问后才知道,所谓的“圣库”,不过是用于储藏天王私产的库房而已。即便真有财产珍宝,肯定也已经被太平军带走了。曾国荃想下令让手下上缴从太平军官兵处和城内百姓处缴获的战利品,但曾国藩不同意,说:“勇丁所得贼赃,多寡不齐,按名勒缴,弱者刑求而不得,强者抗令而遁逃,所抵之饷无几,徒损政体而失士心。”随即下令,只需上缴太平军埋藏在地下的财物。

    事后,曾国荃被封为一等伯爵,赐双眼花翎。杨岳斌官拜陕甘总督,受封男爵、太子少保。彭玉麟受到同等封赏。鲍超受封男爵。其他有功的将领也得到了封赏。李鸿章封一等伯爵,赐双眼花翎。对于曾国藩,同治帝下谕令道:

    钦差大臣协办大学士两江总督曾国藩,自咸丰三年在湖南首倡团练,创立舟师,与塔齐布、罗泽南等,屡建殊功,保全湖南郡县,克复武汉等城,肃清江西全郡,东征以来,由宿松克潜山太湖,进驻祁门,叠复徽州郡县,遂拔安庆省城,以为根本,分檄水陆将士,规复下游州郡。兹幸大功告蒇,逆首诛锄,实由该大臣筹策无遗,谋勇兼备,知人善任,调度得宜。曾国藩著赏加太子太保衔,锡封一等侯爵,世袭罔替,并赏戴双眼花翎。

    江宁克复,太平天国将领们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但幸存的诸王和将领还是在别处会合了,特别是浙赣两省;而鄂皖边界又遭到了捻军和太平军残部的骚扰。8月7日,鲍超率部在抚州的许湾击败太平军,折损对方兵力4万余人。接下来的几天,清军又攻克了几个州府,大批太平军投降。剩下的太平军走投无路,便向江西南部边界逃窜,赣南州府及邻省福建、广东都加强了防御。

    8月28日,左宗棠在李鸿章和法国军队的援助下夺取了浙江最后一个被太平军占领的要地湖州。29日,安吉县克复,浙江全省平靖。

    幼天王在忠王掩护下逃出天京后,于8月8日抵达安徽广德,太平军残部盛情相迎。8月30日,广德又被清军攻陷,幼天王只好逃入宁国的深山之中。9月1日,太平军从湖州、广德逃到了皖南的徽州,却在那里遭遇了清军将领刘松山,败在了他手下。9月3日,又有太平军部队在昌化和淳安被左宗棠击败;一个月之内,接连几支军队都没有逃过覆灭的命运。包括幼天王在内的残兵在广信府遭遇浙赣两省清军的联合攻打,再度被击溃。幼天王逃离战场,席宝田紧追其后。10月25日,幼天王被俘,押往南昌处决。10月底,江西所有太平军都被赶到了福建和广东境内。

    至此,太平天国运动可以说已经被镇压下去了。此后确实还有一些太平军残党在广东和福建有所动作,他们占领了嘉应州,与福建同党联络,继续他们抢掠的营生,骚扰汀州和漳州。左宗棠只得返回浙江处州,并派兵进入福建镇压。很显然,这些太平军听命于侍王李世贤。1865年初,左宗棠亲自率军前往,并于5月25日攻克漳州。侍王侥幸逃脱,窜入山中,后又再度现身,最终自杀身亡。先前提到的白齐文便是在去投效侍王的途中被拘捕的。

    漳州胜利后不久,清军又打了一场胜仗,彻底打败了福建的太平军。在两广边界活动的太平军彻底越过边界,逃到了广东。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