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曾国藩传最新章节!

固,在两位共同的领袖之外,还封了5王,东王杨秀清为太平军统帅,分管东部;西王萧朝贵为副帅,分管西部;南王冯云山为前卫将军,分管南部;北王韦昌辉为后卫将军,分管北部;翼王石达开则负责辅佐天朝。

    这基本就是一个纯军事组织,它的创立者还怀抱着一种国家社会主义式的理想。所有财产都是公有的;如有私藏金银者,一经发现,必会重罚。这种体制在天京存续了很久,所以直到最后,天京的军事功能依然要强于民事。所有官兵和因公在外者的家属的开支都由公库拨付。每到安息日,官员必须填好领货单据交给公库,再由公库的管理人员将物品分发到个人。两司马每周可领取100钱,普通士兵50钱。一个25人的小组分发200斤大米,7斤油,7斤盐。购买其他食物也有津贴,但这得看领袖的意愿。此外还有专门的礼拜津贴。

    此后太平天国政府的发展并无明确的踪迹可循。到了政府基本建立的时候,官员的名单就有一长串,至少书面表现如此,文官的级别划分与武官类似。不难想象,这份名单上的大部分官员都效力于天京的衙门,或是诸王各自掌管的机构,不过理论上也有一些官员供职于天京之外,太平军控制这些地区后,是想加以治理的。总体而言,这些衙门都起不了多大作用,因为太平天国从来都没有明确划定过自己的疆域,除了通过武力控制的几座城池外,他们从未长期治理过任何地方。

    在1856年东王被杀之前,都城天京一直处于他的掌管之下。太平天国的六部是后来仿照北京的衙门建立起来的,另有独立的部门负责邦交。这倒不是什么难事,因为六部制并非满人创建,而是前朝就已存在。起初五王凌驾于六部之上,但后来这几位王的作用逐渐向枢密院的方向演变,主持军务成了他们的主要职责,六部则交由丞相打理,丞相的地位在诸王之下。

    分封那么多王究竟是为何,我们无从知晓,或许为了是仿效周朝,将天子领地周边的土地分封给封建诸侯,也或许是出于别的目的。如果天王的观念中确实存在早期的儒家所主张的分封制,那么我们可以判断他的目的就是分散权力。对于这样的体制,天德王并不认同,因为这种体制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国家的统一。就算天王真有这样的意图,那么说实话,他的意愿从未实现过,因为直到最后,太平天国的政府基本还是只有军事功能。

    五王之中,最有实力的两个在前往江宁的征途中就阵亡了。这是一个不可弥补的损失,因为只有他们两人才有能力对抗杨秀清。这两位王死后,权柄落入杨秀清一人之手,他很快就变得狂妄自大,不近人情,还与北王和翼王结下了不解之仇。他借上帝之名斥责洪秀全,并逼迫洪承认他为圣灵,三位一体中的第三位。他企图篡权夺位的行为还远不止这些,懒于作为的天王终于被激怒了,1856年,他在翼王和北王的协助下除掉了杨秀清。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北王总想居天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因而变得日益残暴,还杀害了翼王的家人。最后江宁城里不堪其压迫的人终于联手把他杀了;但此后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经江西、湖南、广西,抵达云南和四川,最终在那里被朝廷抓获。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时代狮心王(译者注:即英王理查一世)式的人物。

    △石达开(1831——1863),小名亚达,绰号石敢当,广西贵县(今贵港)客家人,太平天国主要将领之一。1851年12月,太平天国在永安建制,石达开晋封“翼王五千岁”。1857年,封“左军主将翼王”,天京事变曾封为“圣神电通军主将翼王”,军民尊为“义王”(本人谦辞不受)。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十六岁受访出山,十九岁统帅千军万马,二十岁获封翼王,三十二岁英勇就义于成都。一生轰轰烈烈,体恤百姓民生,生平事迹为后世所传颂,被认为是“中国历代农民起义中最完美的形象”。

    到了1858年,最初被封王的5人死的死,走的走,于是洪秀全便把自己的两个兄长封了王,并且越来越依赖于他们。

    自行降诏言杀东、北王之后,永不封王。今封王者,因其弟洪仁九年(1859年)之间而来,见其弟至,格外欢喜,一时好乐,重爱其弟,到京未满半月,封为军师,号为干王,降诏天下,要人悉归其制。封过后,未见一谋。天王再而复思,又见各旧功臣久扶其国,心不忿意。天王见势不同,自翼王他向,保国者陈玉成与我而为首,那时英王名显,我名未成,日日勤劳,帮为运算,凡事不离。天王见封其弟两月之久,一事无谋,已知愧过,难对功臣,后而先封陈玉成为英王。封陈玉成之后,见我日有战功,勤劳其事,对我不能……封我为忠王。[2]

    先例一打破,便一发不可收拾,有功之臣中怨言四起,天王只得继续封赏,而实际上受封者当中有不少人加入太平天国时间并不长,于是一批老臣自然会要求同样的封赏。在贿赂之风影响下,买官的人越来越多。“无功偷闲之人,各又封王,外带兵之将,日夜勤劳之人,观之不忿,力少从戎,人心不服,战守各不争雄,有才能而主不用,庸愚而作国之栋梁。”于是天王又只得将诸王分成三六九等,但这样一来,真正有才能的人又被疏远了,局面更加混乱。据说到了太平天国末期,各个等级的王已经封了2700名,实际上这些人就是一批徒有虚名的官员,真正有些本事的人不过三四个。这些人还组成了一个类似于议会的机构,军队征讨、防御等国家大事,必须经他们批准。

    王爵之下还有其他爵位,其中为世人所知的官爵名称只有13项。封王停止之后,洪秀全在侯爵之下又设立了5爵,其等级实际与侯爵相当,名称都十分古怪,称为“天豫”“天燕”“天福”“天安”“天义”。受封这几等爵位的只有14人,因为当时王号已经泛滥,多封低级别的爵位也没什么意义。实际上这些头衔也确实不受待见,在清廷眼中也显得荒诞之极。

    太平天国从未明确划定疆域,因此六部根本无法实现和平治理。但是太平军所控制的地区必须有官员管理,于是相对有些能力的“老弟兄”就受到了提拔,被派往这些地区。为了方便治理,太平军在天京以外的领地被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个区域12500户人家,再往下的划分方式与军队体系类似,最小的单位为5户,而最主要的单位为两,由25户人家组成,受两司马管辖。两司马上级官员的称谓与军官完全相同。一省之内最高的行政单位为郡,很明显,郡对应的是清政府治下的府;郡以下是州和县,州县再往下就是12500户组成的行政单位了,这样的单位可组成一军,在每个州县都有两到三个;每户人家都要有1人在军中效力。两司马要负责自己辖区内的税收、财政、礼拜和教育事务,还需要监督孩童以及新攻下的区域的成年人学习十诫。每个两都有自己的陶匠、铁匠、木匠、泥瓦匠,可以自给自足。

    与军制类似,太平天国也仿效了周朝的行政体系。因此,我们可以判断,天王认为自己是土地的所有者,并按其子民的需求将土地分给他们,而民众则必须在司马的管理之下缴纳赋税、供应粮食和其他物资,每个两负担25名兵士的开支。

    虽然这一制度从没有完整地推行过,政治体制也从未取代过军事体制,但负责军队供给的部门却是成立并有效运作起来了。这些部门官员众多,分工细致,每位官员专门负责一类物品的供应,如粮、盐、油、炮、火药、炮弹、硝石、铁和军旗。分管物资供应的官员也是来自哪一行的都有,比如工匠、医师、药师、商贾和伙夫。从这样的官制可以看出,不少文献中称太平天国都城和主要城市的政府是社会主义军事型政府,也是确有其事。

    洪秀全本来应该是想根据产出将土地划分等级,再根据农户的需要将土地分给他们,并以这种制度为太平天国的纲领,但这一制度究竟有没有实现是值得怀疑的。连年征战,军队补给必须得到保障,农民一旦不愿配合,后果不堪设想。在太平军控制的区域,农村地区人口也需要缴纳赋税,但相比清朝治下的地区,他们的负担要轻得多,另一方面,他们的作物能以公平的价格售出,而不是被强行收走的。除了推行自己的宗教信仰和道德观念,破坏庙宇,损毁造像,禁止饮酒和吸食鸦片,太平军尽了一切努力来发展农业和贸易。根据当年的统计,1858年到1862年间,太平天国治下的茶叶出口量有所攀升,丝绸出口维持原状。国内不征收过境税,贸易发展空前自由。

    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太平天国衙门的主要任务就是传播宗教。上自天王本人,下至两司马,所有文武官员都必须时时记得向民众宣扬新的信仰,并督促他们学习十诫,参加祷告。关于太平天国的安息日活动,前文已有记述,仪式通常由官员或加入太平军较早的成员主持,他们自己和清廷的文献都表明,这些仪式都是定期举行的。

    女性地位的问题我们之前也说到过,她们曾经入过行伍,但攻取江宁后又被隔离开来。所有女性,无论出身如何,都会被强制结婚。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寡妇守节是一种美德,但太平天国却提倡她们改嫁。由于他们的宗教源自《圣经》,而其律法当中对违背道德的行为惩治相当严厉,所以理论上讲,他们推崇的应该是一夫一妻制,但事实并非如此。洪大全曾供述说,天王妻妾成群,而幼天王也在自己的供词中证实了这一点。清军克复江宁后,幼天王供述说:“我现年16岁,老天王是我的父亲。我有88个母后,我是第2个赖氏所生。9岁时就给我4个妻子……”将女性单独隔离的做法显然并不是用来反对一夫多妻制的,至少权贵们不受限制。不过太平天国给人的总体印象是,较之清朝,女性所受的压迫没有那么沉重,比如缠足的习俗就被废除了。

    天京的衙门成立后,最先推行的举措之一便是确定了科考制度。太平天国的科考仿效古制,其目的也是甄选文武官员。制度确立后确实进行过几次科考,但不考四书五经和清代所有书籍中的内容,而改考《圣经》和太平天国的书。第一次科考,文论题目就是《天父七日造成山海颂》,诗赋题目为《天王、东王操心劳力,安养世人,功德巍巍论》。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