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穆天子传译注最新章节!

    【题解】

    本卷记述了周穆王会见西王母,大猎于旷原,然后东行返国,南越沙漠的事迹。

    西王母之邦是西域一大国,也是穆王此次西征的最后一站。故穆王在瑶池与西王母宴饮,吟诗话别一段,极富情趣,因而被后人所渲染,成为小说史上的佳话。但这里所描写的西王母,既非《山海经》中的神怪形象,也不同于汉魏以后的仙女形象,而是一位和平友好、雍容大度的西方女国君。应该说这才是历史上西王母的真实形象。此外,六师之人大猎于旷原,致使“鸟兽绝群”一段,也颇为壮观而令人遐想。再有穆王东归,南越沙漠时口渴缺水,卫士高奔戎杀马取血以饮天子一节的描写,不仅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而且在质朴的叙事中塑造了生动的人物形象。

    本卷除用□标示的阙文有十九处外,穆王与西王母吟诗唱和一节,文字错乱也很严重,令人无法通读。现据《山海经》注引与诸家所说,径行补正,以便读者阅读。

    3-1 吉日甲子〔1〕,天子宾于西王母〔2〕。乃执白圭玄璧以见西王母〔3〕,好献锦组百纯〔4〕,□组三百纯〔5〕,西王母再拜受之〔6〕。□乙丑〔7〕,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8〕。西王母为天子谣〔9〕,曰:“白云在天,山?自出〔10〕。道里悠远,山川间之〔11〕。将子无死〔12〕,尚能复来〔13〕。”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14〕。万民平均,吾顾见汝〔15〕。比及三年〔16〕,将复而野〔17〕。”西王母又为天子吟曰〔18〕:“徂彼西土〔19〕,爰居其野〔20〕。虎豹为群,於鹊与处〔21〕。嘉命不迁〔22〕,我惟帝女〔23〕。彼何世民,又将去子〔24〕。吹笙鼓簧〔25〕,中心翔翔〔26〕。世民之子〔27〕,唯天之望〔28〕。”西王母还归丌□〔29〕。天子遂驱升于弇山〔30〕,乃纪丌迹于弇山之石〔31〕,而树之槐,眉曰:“西王母之山〔32〕”。

    【注释】

    〔1〕甲子:丁谦《干支表》:“距前一日,宾于西王母。” 海按:顾实作“七月二十八日”,亦距前一日。

    〔2〕宾于西王母:在西王母那里作客。郭璞注:“西王母如人,虎齿,蓬发,戴胜,善啸。《纪年》:‘穆王十七年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其年来见,宾于昭宫。’” 海按:郭注所引见《山海经·西山经》:“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其下便引《穆传》此文所载。又见于今本《竹书纪年》:“十七年,王西征,至昆仑丘,见西王母。其年西王母来朝,宾于昭宫。” 于省吾云:“西王母者,西母也,加‘王’字乃尊大之义。”

    〔3〕白圭玄璧:白玉圭、黑玉璧,皆古代朝见时所执礼器。郭璞注:“执贽者,致敬也。”

    〔4〕锦组:织有彩色花纹的丝带。此似指锦绣丝绢。 纯:古代布帛计量单位。 王贻樑案:“由文献可知,一纯为一束,五两、十端、二十丈。三百纯,六千丈也。” 海按:纯,相当匹。

    〔5〕□组:檀本填作“素组”。 海按:“素组”与上“锦组”相对成文,译文从之。素组,即白色的丝绢。《山海经·西山经》引此作:“锦组百缕,金玉百斤”,或《传》文有异同。

    〔6〕海按:此处用“再拜”而不用“膜拜”,可见西王母之邦非一般西域小邦。

    〔7〕□:此阙文标示疑衍。 乙丑:丁谦《干支表》:“距前一日,觞西王母于瑶池。”海按:顾实作“七月二十九日”,亦距前一日。

    〔8〕瑶池:湖泊名。小川琢治云:“瑶池,是湖水之所在也。接巴里坤近傍,有巴尔库勒淖尔,为汉代之蒲类海。……据徐松《西域水道记》(卷三),则在今之镇西府西北四十余里。” 王贻樑案:“瑶池,愚疑为今新疆和硕县南、库尔勒东北之博斯腾湖。西汉时名海,东汉时名秦海,亦即《水经注》之敦薨薮。此处湖光山色甚美,颇合‘瑶池’之名。” 海按:王说可参。

    〔9〕谣:不用乐器伴奏的清唱。郭璞注:“徒歌曰谣。” 陈逢衡云:“《太平御览》八十五引作‘谣,徒歌也’。……郭注见《尔雅·释乐》,言但以人声,不用丝竹也。”

    〔10〕?:古文“陵”字,《山海经·西山经》正引作“陵”字。 自出:诸德彝云:“‘自出’二字疑作‘阻之’,‘阻’字古文‘’,篆文‘’与‘出’字同。”(转引自王贻樑) 海按:诸说可参,译文且按“阻之”而译。

    〔11〕间:阻隔。

    〔12〕将子无死:希望您不会死去。意即希您长寿。将(qiānɡ),请求,希望。郭璞注:“将,请也。”

    〔13〕尚:希望。郭璞注:“尚,庶几也。”

    〔14〕和治诸夏:和平治理中原各国。 诸夏,指周代分封的中原各诸侯国。

    〔15〕顾:再来。郭璞注:“顾,还也。”

    〔16〕比及:等到。

    〔17〕而:同“尔”,即你。 野,古韵读yǎ(哑),与“夏”叶韵。

    〔18〕海按:此句及以下至“眉曰:西王母之山”一段文字,原文错乱,不可通读,此据《山海经·西山经》注引本《传》之文,并参洪颐煊校本,略作校正。

    〔19〕徂彼西土:海按:原作“比徂西土”,据洪校本改。徂,前往。郭璞注:“徂,往也。”

    〔20〕爰(yuán):于是,连词。《书·无逸》:“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孔传》:“于是知小人之所依。”

    〔21〕於(wū):同“乌”。《山海经·西山经》注引正作“乌鹊”。郭璞注:“於,读曰乌。”

    〔22〕嘉命不迁:天命难改。嘉命,天帝的敕命。郭璞注:“言守此一方。”

    〔23〕帝女:天帝之女。郭璞注:“帝,天帝也。” 海按:“女”字原脱,此据洪校本补。

    〔24〕洪颐煊校云:“今本无此二句,有‘天子大命而不可称,顾世民之恩,流涕陨’十七字。” 海按:此据《山海经·西山经》注引补改。

    〔25〕吹笙鼓簧:笙中有簧片,吹笙而簧片鼓动而发音。笙,管乐器,大者十九簧,小者十三簧。郭璞注:“簧在笙中。”

    〔26〕中心翔翔:心中乐洋洋。翔翔,即洋洋,悠然快意貌。

    〔27〕世民之子:这里的人对于您。之,对于,此作介词用。

    〔28〕唯天之望:每天盼望您。唯,语首助词。

    〔29〕丌□:丌,古文“其”字。其下阙文疑为“国”字,意即“国都”。海按:此句“西王母”之下原有“之山”二字,顾实认为系衍文而删,今从之。又,此句原在“眉曰:西王母之山”句下,细推文意,西王母应先还其都,穆天子方驱而登弇山,故移于此。

    〔30〕弇(yǎn)山:山名。当在西王母境内,当今何地未详。郭璞注:“弇,弇兹山,日入所也。” 海按:《山海经》注引作“奄山”。

    〔31〕纪丌迹:在石碑上著文铭刻他西行的事迹。丌,古文“其”字。郭璞注:“铭之”。

    〔32〕眉曰:即“名曰”,题写道。郭璞注:“言是西王母所居也。”

    【译文】

    甲子这一天是吉日,穆天子到西王母那里作客。他带上白玉圭、黑玉璧去见西王母,表示友好而献上锦绣丝绢一百匹,白色丝绢三百匹,西王母拜了两拜接受了礼物。乙丑这一天,穆天子在瑶池上向西王母敬酒。西王母为穆天子唱道:“白云悠悠飘天上,山峦绵绵来阻挡。道路漫漫远又长,山水间隔阻友邦。祝愿您万寿无疆,希望您再来我邦。”穆天子答唱道:“我将返回东方,和平治理华夏。万民平等安乐,我要再来见您。等到三年之后,将又来此原野。”西王母又为穆天子吟唱道:“我来这西方土地,便安居茫茫原野。虎豹野兽来相伴,乌鸦飞鸟共相处。天命难改变,我是天帝女。为何世上人,又将离开您?吹起芦笙来,心中乐洋洋。世人向往您,抬头仰天望。”西王母回到了她的国都。穆天子于是驱马登上了弇山,就在弇山上刻石记载他西行的事迹,还栽上槐树,题写了“西王母之山”五个大字。

    3-2 丁未〔1〕,天子饮于温山〔2〕,□考鸟〔3〕。己酉〔4〕,天子饮于溽水之上〔5〕,乃发宪命〔6〕,诏六师之人□其羽〔7〕。爰有□薮水泽〔8〕,爰有陵衍平陆〔9〕,硕鸟解羽〔10〕。六师之人毕至于旷原〔11〕。曰天子三月舍于旷原〔12〕。□〔13〕,天子大飨正公、诸侯、王勒、七萃之士于羽琌之上〔14〕。乃奏广乐。□六师之人翔畋于旷原〔15〕,得获无疆〔16〕,鸟兽绝群〔17〕。六师之人大畋九日,乃驻于羽之□〔18〕。收皮效物〔19〕,债车受载〔20〕,天子于是载羽百车〔21〕。己亥〔22〕,天子东归,六师□起〔23〕。庚子〔24〕,至于□之山而休〔25〕,以待六师之人。

    【注释】

    〔1〕丁未:丁谦《干支表》:“距前四十二日,至弇山还饮于温山。……合往返游观休息计之,故历四十二日。” 海按:顾实作“十一月十二日”,则据前“七月二十九日(乙丑)”为一百余天。据《干支表》推算,丁未距前乙丑,实为四十三日。西王母之邦距于温山不当历四十余日,此或文有脱误。

    〔2〕温山:山名。陈逢衡云:“温山即《西山经》之鸟山,在穆王时则名温山也。” 顾实云:“此山曾为喷火山,故《穆传》称曰温山。温者,温暖之意。” 王贻樑案:“温山,距旷原一、二日程,盖是天山山脉北侧、靠准噶尔盆地南缘之一山,具体当今何山不明。”

    〔3〕□考鸟:“考”上阙文檀本填“以”字,并云:“考者,校也。鸟犹禽,禽犹猎,留之校猎也。” 陈逢衡云:“空方当是戊申日干。” 海按:此处阙文不可晓。郭璞注文引《纪年》与此无涉,故不录。此句文义不可解,译文暂缺,以省略号代之。

    〔4〕己酉:丁谦《干支表》:“距前二日,饮于溽水。” 海按:顾实作“十四日”,亦距前二日。

    〔5〕溽(rù)水:水名。丁谦:“溽水当即尼尼微东北郭马尔河。” 顾实云:“溽水,当即库拉kura河。” 钱伯泉云:“溽水,古名素叶水,今名楚河。” 海按:溽水,诸说各异,具体当今何地未详。

    〔6〕宪命:命令。郭璞注:“宪,谓法令。”

    〔7〕□其羽:卫挺生云:“‘其羽’上阙文,今按照下文文意,推补‘捕鸟而取’四字。” 海按:卫说可参,译文从之。

    〔8〕□:此处阙文,檀本填作“林”字,卫挺生亦从之。译文从此。

    〔9〕陵衍平陆:平缓绵延的丘陵地带。郭璞注:“大阜曰陵,高平曰陆。”

    〔10〕硕鸟解羽:大鸟羽毛脱落,死去。 海按:“解”原作“物”,此从洪校本改。每君在《释“飞鸟之所解其羽”》(《文史哲》1981年第3期)一文中释“解羽”为鸟死去之词,其说可从。

    〔11〕旷原:平旷的原野,亦地名。郭璞注:“言将猎也。下云‘北至旷原之野,飞鸟之所解其羽。’《山海经》云‘大泽方千里,群鸟之所生,及所解。’《纪年》曰‘穆王北征,行积羽千里’,皆谓此野耳!” 小川琢治《地名表》:“旷原在镇西之西北,科布多之南。” 卫聚贤云:“大旷原在今新疆过和阗至疏勒。”(《穆天子传研究》) 顾颉刚云:“众说大多过远了。自宗周(洛阳)至阳纡(河套)三千四百里,从阳纡到旷原七千里,算起来至多只有到新疆哈密呢!” 王贻樑案:“旷原位置,前考昆仑已明。由阳纡(今内蒙阴山)往西略北七千里(折合今里为四千六百至五千八百里间),则非准噶尔盆地莫属。” 海按:王说近是。

    〔12〕三月:陈逢衡云:“‘三月’疑是‘三日’之误,穆王不得舍于此至三月之久。”

    〔13〕□:海按:此阙文檀本填“之野”二日,如此则属“旷原”之下。此说可参,译文且从檀本所填,连上作“旷原之野。”

    〔14〕王勒:刘师培云:“‘勒’乃‘吏’字之误。” 海按:依卷二文例,当作“王吏”,而郭璞其下注云:“勒,犹劳也。”则疑“王”下脱一“吏”字,而正文与注文中“勒”字又皆“勤”字之讹。洪颐煊校本据《太平御览》引改作“勤”。译文即据此补正。 羽琌(línɡ):即羽陵。郭璞注:“下有羽陵,疑亦同。” 檀萃云:“羽陵者,羽泽中之高陵。” 常征以为“琌”即“岑”之省文。 王贻樑则认为“岑”为正字,偏旁“王”为后所增加。此说可参。 丁谦亦云:“羽琌非地名,盖羽积如山,久遂腐而成土,人可登陟,故称之曰羽琌。”此亦备一说。

    〔15〕□六师之人:此阙文檀本填“命”字;洪校本则据《太平御览》引删。 陈逢衡:“此□当是日干缺字,删之非是。” 海按:作“命”字与文意合,译文且从之。 翔畋:放纵畋猎之意。郭璞注:“翔,犹游也。” 陈逢衡云:“翔畋,盖纵放鹰犬猎骑奔...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