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译注最新章节!

    本节导读

    任何一种解脱都是从知苦入手。对苦的了解决定了一个人发何种心和修何种法。譬如说,了知地狱苦,便会发积德行善心,修人天乘法;了知轮回苦,便会发解脱心,修解脱道;了知众生苦,便会发菩提心,修菩萨乘。知苦是离苦的开始,本经主角韦提希遭到至亲骨肉的背叛、加害,深感人间之苦,成就了佛陀演说这部经的因缘。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1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三万二千,文殊师利法王子2而为上首。

    1 耆阇崛山(Gdhrakūa):灵鹫山,位于中印度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之东北侧,是佛陀讲说大乘经典之地。

    2 法王子:菩萨受教育于法王佛陀之家,故称法王子。《智度论》云:‌“佛为法王,菩萨入法正位,乃至十地,故悉名法王子。”文殊协助佛陀教化众生的贡献甚大,故被称为第一法王子。

    译文

    我亲耳听佛陀是这样讲述的:一天,佛陀云游途中,在王舍城耆阇崛山落脚,同行的有常随佛陀的一千二百五十位德高望重的比丘和三万二千位菩萨,以文殊师利法王子为上座。

    赏析与点评

    佛陀临终时,阿难问了四个问题,最后一个是:‌“佛陀在世时,佛陀说法,大家容易生起信心,然而佛陀去世后,在收集您的言教时,如何才能令后人对此深信不疑呢?”佛陀答道:‌“当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处,为某众等六要素。”本经依佛陀遗教,交待了这六个要素,使听者对该经生起信心,‌“如是”为‌“信成就”,表明该经为佛所说;‌“我闻”为‌“闻成就”,表明该经为阿难亲耳所闻,并非辗转传闻的;‌“一时”为‌“时成就”,表明有缘人聚会一处,听佛说此经;‌“佛”为‌“主成就”,表明说法之主体是佛陀;‌“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为‌“处成就”,表明说该经有准确的地点;‌“比丘众”为‌“众成就”,表明听经的人。

    〔摩揭陀国的不幸〕尔时,王舍大城有一太子,名阿阇世,随顺调达1恶友之教,收执父王频婆娑罗王2,幽闭置于七重室内,制诸群臣,一不得往。

    1 调达:即提婆达多(Devadatta),佛陀之堂弟,阿难亲兄,多次想加害佛陀。

    2 频婆娑罗王(Bimbisāra):佛陀时代,摩揭陀国王是佛教最初的护持者,晚年被太子阿阇世幽禁,在牢房中证得三果阿那含。

    译文

    当时,古印度摩揭陀国的首都王舍城有一位王子叫阿阇世,长大成人后,被封为太子,在恶友提婆达多的教唆、鼓动之下,将父王频婆娑罗王囚禁在有七重关卡的囚室内,并想办法管制群臣,禁止任何人前往探视,以达到父夺权的目的。

    赏析与点评

    阿阇世既然已被封为太子,便是法定的王位继承人,为什么仍然如此丧心病狂,企图杀父篡位?其主要原因就是听从了恶友提婆达多之教唆。这提醒我们,交友必须慎重。正如《孔子家语》卷四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韦提希王后探监救夫〕国大夫人名韦提希,恭敬大王,澡浴清净,以酥1蜜和2用涂其身;诸璎珞3中,盛葡萄浆,密以上王。

    1 酥: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酥,从生酥出熟酥,从熟酥出醍醐。醍醐,是乳制品的最高境界。

    2 和:拿两种东西搀在一起。

    3 璎珞:古代用珠玉串成的装饰品,多用为颈饰,又称缨络、华鬘。璎珞中空,可盛果浆。

    译文

    国王的妻子韦提希,一生与国王相敬如宾,情深意重,(看到丈夫被逆子关押,将会被饿死,心如刀割,)于是她将身体洗得干干净净,然后在全身涂抹上用酥蜜和面调和而成的食品,并将葡萄汁暗藏在一个个中空的璎珞中,在探视国王时,悄悄将那些食物送给国王。

    赏析与点评

    频婆娑罗王曾经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一场宫廷政变,使他立即成了阶下囚,连普通人的权力都没有;而母仪天下、享有特殊地位的王后,一旦丈夫成了阶下囚,她也失去了照顾自己丈夫的权力。这提醒世人:做官时不要被官位困住;做生意时不要被钞票迷住;有儿女时不要被亲情缚住,因为世间的一切事物与国王的权力、王后的荣华富贵一样,有如镜花水月。

    尔时,大王食饮浆,求水漱口。漱口毕已,合掌恭敬,向耆阇崛山遥礼世尊,而作是言:大目干连是吾亲友,愿兴慈悲,授我八戒1。

    1 八戒:即八关斋戒。《十善戒经》云:‌“八戒斋者,是过去现在诸佛如来为在家人制出家法。一者不杀;二者不盗;三者不淫;四者不妄语;五者不饮酒;六者不坐高广大床;七者不作倡伎乐,故往观听,不着香熏衣;八者不过中食。”

    译文

    国王吃完用酥蜜调制的面食,喝光葡萄汁后,用水漱口。漱完口后,国王双手合十,恭恭敬敬地向佛陀居住地耆阇崛山遥拜行礼,口中念道:大目干连啊!您是我最亲密的朋友,希望您能发慈悲之心,为我传授八关戒。

    赏析与点评

    俗话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已”,此话说尽了被名利所困之人的无奈。只有当人生病躺在病床上时,才有时间思考人生的真实意义。同样,身为一国之尊的频婆裟罗王,平时日理万机,被幽禁后,倒是有充裕的时间静心思考,并希望与好友大目干连探讨人生之真谛,以解答他对人生的困惑。人生免不了身陷逆境,若能深刻反思,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时目干连如鹰隼1飞,疾至王所。日日如是,授王八戒。世尊亦遣尊者富楼那2为王说法。如是时间经三七日,王食蜜,得闻法故,颜色和悦。

    1 鹰隼:鹰与隼的共同特点是,视觉敏锐,飞行速度极快。这里是说目干连如鹰隼,很快飞到阿阇世关禁国王的地方。

    2 富楼那(Pūra Maitrāyaniputra):意译为满慈子,从父母得名。在佛陀弟子中,他说法时善于开诱,故有‌“说法第一”之美称。

    译文

    国王话音未落,目干连便如雄鹰飞起,转眼间来到幽禁国王的囚室内,给国王授八关戒。同时,佛陀也派遣长老富楼那尊者来给国王讲解佛法。就这样,经过三七二十一天,国王能吃到用少许蜜调制的面食,又能听闻佛法,面色日益红润祥和起来。

    赏析与点评

    遭到至亲、至爱、至信的人背叛、加害,又一时间无法化解困境,怨恨、懊恼、追悔,都是人们正常的反应。身陷牢狱的频婆裟罗王在佛陀大弟子们的开导下,能坦然面对逆境,不恼不乱,这种荣辱不惊的境界反而使他的身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健康。

    〔逆子欲害母〕时阿阇世问守门者:父王今者,犹存在耶?时守门人白言:大王!国大夫人身涂蜜,璎珞盛浆,持用上王;沙门1目干及富楼那,从空而来,为王说法,不可禁制2。

    时阿阇世闻此语已,怒其母曰:我母是贼3,与贼为伴;沙门恶人,幻惑咒术,令此恶王多日不死!即执利剑,欲害其母。

    1 沙门(?ramaa):意为息,有停止恶念、熄灭烦恼之意,后来成为出家人的通称。

    2 制:管制,制止。两位大阿罗汉具足神通,能空中来往,而王后是主人,没有人能禁止他们。

    3 贼:此处并不是说偷东西的人,而是骂人的话。

    译文

    就在这时,太子询问看守国王的守卫:我父王现在还活着吗?守卫如实回禀:大王有所不知,自国王被囚禁后,王后每天身上涂满麸蜜,还用璎珞盛满葡萄汁,送给国王食用。而且佛陀的弟子目干连和富楼那长老也每天从空中飞来,给国王说法讲经,我们根本没有办法阻止他们。

    阿阇世听了勃然大怒,破口大骂:我母亲不是个好人,与那坏东西是一伙的!目干连等比丘更是大恶人,使用巫蛊幻术,令那讨厌的国王这么多天还不死!说完,他手执利剑,怒气冲冲地去找王后,准备将她处死。

    赏析与点评

    在正常情况下,谁都不愿做不孝之子,可一旦牵涉到权力、财富、情感纠纷,怨恨、忿怒随之而起,由此发生了形形色色的不孝、不悌、不仁、不义之事。权欲熏心的阿阇世,只因一念嗔恨心,竟然要加害生母,正应了‌“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的古训。

    〔臣谏止〕时有一臣,名曰月光,聪明多智,及与耆婆1为王作礼,白言:大王!臣闻《毗陀论经》2说,劫初已来,有诸恶王,贪国位故,杀害其父一万八千,未曾闻有无道害母。王今为此杀逆之事,污利3种,臣不忍闻,是旃陀罗4。我等不宜复住于此。

    〔阇王惊惧〕时二大臣说此语竟,以手按剑,却行5而退。时阿阇世惊怖惶惧,告耆婆言:汝不为我耶?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