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沩山警策注最新章节!

    明 大香注

    叙沩山警策

    夫人之堕地也。固若是芒乎。固亦有不芒者乎。无明以致生。贪欲以致老。瞋恚以致病。愚痴以致死。受其委形。无忘待尽。出而为僧。无违所以。由修照性。由性发修。在性则全修成性。在修则全性成修。然而上根利智。披沙得宝。中下之流。算沙相似。经云。若比丘虽持禁戒。为利养故。与破戒者。用为亲附。同其世业。是名杂僧。或在阿兰若处。瞢[梦-夕+登]暗钝。不欲乞食。见非眷属。不能教诏。名愚痴僧。又云。本性清净。不为百千亿数诸魔之所沮坏。能调如上二部。悉令安住无为胜域。是为护法无上导师。历览往古。大沩大圆大师。非其人欤。无论镜智为宗。应缘为用。名振两山。道传千古。即警策一文。末尼五色。缁白共利。大小咸收。徧重律仪。笃修玄道。(不肖)屡为敷陈。重因笺释。欲令大地有情。知世如梦。了法无生。共扬百丈家风。深得寒灰少火。古路断碑。文生慧焰。山前水牯。信步骑归。虽曰暂时岐路。是谓不芒者也。

    崇祯岁次甲戌秋中日题於棠溪之净业楼中

    沩山大圆禅师警策

    金山比丘 大香 注

    沩山。在长沙府之宁乡。一名大沩山。周百四十里。沩水出焉。故名。禅师讳灵佑。谥大圆。本福州长溪赵氏子。得法於百丈和尚。典馔会中。因司马头陀迹得是山。机下踢翻净瓶。住山十有余载。后得仰山惠寂。相与振发其道。故称沩仰宗。自心清净名之禅。万有作则为之师。警则警其不勤。策则策其不进。

    夫业系受身。未免形累。

    总论有情性体。本来清净。皆由无明不觉。起念相续。遂有惑业烦恼。未免系缚。因而感受此身。乃为四大所累。

    禀父母之遗体。假众缘而共成。

    此明中阴投胎。颠倒想成。三缘和合。渐成遗体。众缘。谓父母己三。及暖息识。方乃得生。

    虽乃四大扶持。常相违背。

    四大。即地水火风。扶持此身。常相违背者。金光明经云。地水火风共成身。如四毒蛇居一箧。地水二蛇多沉下。风火二蛇性轻举。由此乖违众病生。斯等终归於灭法。随其业力受身形。云有执有我众生。

    无常老病。不与人期。

    无常者。一死二老三病。卒然即至。何有期限。又无常有二。一者败坏无常。二者念念无常。

    朝存夕亡。剎那异世。

    佛问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数日间。佛言。子未知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饭食间。佛言。子未知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间。佛言。善哉子知道矣。九十剎那为一念。念中一剎那。经九百生灭。异世即来生。

    譬如春霜晓露。倏忽即无。岸树井藤。岂能长久。

    四义证前剎那异世。一喻春霜易化。二喻晓露易晞。三喻岸树易颓。四喻井藤易断。春霜者。古诸曰。清露被皋兰。凝霜沾野草。朝为美少年。夕暮成丑老。晓露者。古歌曰。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岸树者。大涅盘云。譬如河边临险之树。若遇暴风。必当颠坠。人亦如是。临老险岸。死风既至。势不得住。井藤者。经云。如人行於旷野大火之中。被狂象所逐。见一枯井有树。树上有藤。其人攀藤悬於井中。下有三毒龙。四毒蛇。复有黑白二鼠。兼相咬藤。四边毒蜂。有蜜少许。滴於口中。因贪蜜故。遂忘其苦。夫旷野者。三界也。树者苦身。藤者命根。象者无常杀鬼。黑白二鼠是日月。井者黄泉。三龙三毒。四蛇四大。蜂蜜五欲。因贪财色等欲。遂忘生死大苦。

    念念迅速。一剎那间。转息即是来生。何乃晏然空过。

    四句总结上文。一步紧於一步。一云四大常相违背。二云无常不与人期。三云朝夕剎那异世。四者春霜晓露等喻。五则念念迅速。只在剎那之间。一息不转。即是再生。何得晏安不理。空过一期。前章至此。名通叙僧俗。向下别叙出家。

    父母不供甘旨。六亲固以弃离。

    佛言。父母之心。恩及未形。始自受胎。经於十月。行住坐卧。受诸苦恼。非口所宣。虽得欲乐。而不生爱。忧念之心。恒无休息。若产难时。如百千刃。竞来屠割。遂致无常。长养之恩。弥於普天。怜愍之念。广大无比。今既出家。一则不能供养二尊肥甘之旨。二者弃舍伯叔姑姨兄弟之亲。

    不能安邦治国。家业顿捐继嗣。

    安邦。谓平天下。治国。谓辅圣君。抛父母家业。绝子嗣相承。四者不为。意欲何为。

    缅离乡党。剃发禀师。内勤克念之功。外弘不诤之德。迥脱尘世。冀期出离。

    缅者远也。千二百五十家为乡。五百家为党。即父母妻三党。今言禀师剃发。所为何事。内当精勤克去种子习气。外宜弘扬水乳无诤之忍德。超旷劫波之尘劳。断三界内外之烦恼。

    何乃才登戒品。便言我是比丘。檀越所须。吃用常住。

    才登戒品。谓十戒进於二百五十。比丘者如苾刍五德。一体性柔软。喻能折伏身语粗犷。二引蔓旁布。喻传法度人。连绵不绝。三馨香远闻。喻戒德芬馥。为众所知。四能疗众病。喻能断烦恼毒害。五不背日光。喻常向佛日。正为顾名思义。岂可无实称宾。檀云施者。越谓超越。由此大施主。越彼贫之海。所须。即饮食衣服卧具医药。常住。名四方僧物。

    不解忖思来处。谓言法尔合供。吃了聚头喧喧。但说人间杂话。

    忖思来处。比丘受食。当作五观。想彼来处。如前四事供养。乃是在家菩萨。专专身口分中。减省自奉。惠施伽蓝。以求福果。所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奈何无惭愧僧。漫言合受彼供。餐餐饱啖。两两聚头。但说王论女论贼论。岂知见道修道证道。

    然则一期趂乐。不知乐是苦因。

    一期者。或三月半载。长短无定。乐是苦因者。祖云。受施如受箭。进食如进毒。佛言。譬如世间所须资生。能为乐因。不知令人生大忧恼。生死之中。一切皆苦。无有乐相。如妙花茎。毒蛇缠之。有人性爱好花。不知花茎毒蛇过患。即便前捉。捉已蛇螫。螫已命终。凡夫贪五欲花。即为爱毒蛇所螫。命终堕三恶道。

    曩劫狥尘。未尝返省。

    曩向也。劫者时之极短名剎那。时之极长名劫波。众生从无量劫来。根狥六尘。心无返省。

    时光淹没。岁月蹉跎。受用殷繁。施利浓厚。

    时光。即光阴。岁月。即年岁。淹没谓唐丧。蹉跎谓懈怠。殷繁浓厚。谓享用过度。

    动经年载。不拟弃离。积聚滋多。保持幻质。

    动着经年累载。不思弃舍厌离。转积转聚。愈滋愈多。保持虚幻之形质。欲得长年以受用。愚无慧性妄堕悭贪。

    导师有勅。戒勖比丘。进道严身。三常不足。人多於此。耽味不休。日往月来。飒然白首。

    六道众生。沦於生死长夜。盲无慧目。我佛性天晃朗。引出昏衢。故称导师。敕诫勅。勖勉勖。三常不足。一衣。以舍好饰。着坏色衣。二食。趣得支身。以除饥渴。三睡眠。修习善法。无令失时。今反耽味三事不止。忽焉老至。一生蹉过。

    后学未闻旨趣。应须博问先知。将谓出家。贵求衣食。

    旨趣。谓宗通玄学。亦戒定慧也。后进未闻。应求先达。广博详问。岂可谓言舍俗出家。沾沾乎身衣口食而已。佛言三种出家。下出家。以十戒为本。虽舍眷属。因缘执作於俗人等。中出家。舍执作缘。具受八万四千向道因缘。身口意业。未能具足清净。心结犹存。未及出要。上出家。根心猛利。应舍结使缠缚。禅定慧力。心得解脱。出於缘务烦恼之家。

    佛先制律。启创发蒙。轨则威仪。净如氷雪。止持作犯。束敛初心。微细条章。革诸猥弊。

    律者。且指出家五众之戒。谓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也。创者。谓随事渐至良模也。制色未制其心。守己未能旁兼。故曰发蒙。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可轨可则。如氷如雪。止持。谓七支清净。作犯。谓五篇缺破。条章猥弊。具如僧祇等部。

    毗尼法席。曾未叨陪。了义上乘。岂能甄别。可惜一生空过。后悔难追。

    毗尼。即律部。叨陪谓依止。了义即上乘顿法。不同不了义说。甄别者。甄明辨别大小教理。不修则空过。临终名后悔。

    教理未尝措怀。玄道无因契悟。

    教理。总说三乘十二分教。未尝安措心怀。玄道。谓别传心印。直指单提。亦即菩萨正性离生。不见少法。永断习气。入於如来一切智智。契悟。谓契理悟心。

    及至年高腊长。空腹高心。不肯亲附良朋。惟知倨傲。

    年谓生年。腊谓戒腊。失学惟存空腹。恶习徒自高心。淑行曰良。同心曰朋。倨傲即高心。

    未谙法律。戢敛全无。或大语高声。出言无度。不敬上中下座。婆罗门聚会无殊。椀钵作声。食毕先起。去就乖角。僧体全无。起坐忪诸。动他心念。不存些些轨则。小小威仪。将何束敛。后昆新学无因仿效。

    法律。谓经律论。戢敛。指身口意。二句总说。向下别开。一者大语高声。二者出言无有时度。三者不敬先德。受具五腊名下座。十腊名中座。二十腊名上座。戒经云。我佛法中。先受戒者在前坐。后受戒者在后坐。莫如外道痴人。坐无次第。即婆罗门法也。四者椀钵作声。五者食毕先起。六者去来乖张。如二角相反。七者僧体全无。僧云和合众。僧体谓三义五分六和十善。上酬四重之恩。下济群生之苦。向下总结。忪诸粗遽。令他作念。皆因威仪轨则。毫无半点使然。后昆新学。谓将来法眷。既无效尤。何可束缚。

    才相觉察。便言我是山僧。未闻佛教行持。一向情存粗糙。

    凡为僧者。向人自称某甲。除大知识。方称贫道。或称山僧。今则略通一毫觉察。便尔不肯称名。皆由平昔未闻佛理。依行修持。粗而不精。糙而不熟。

    如斯之见。盖为初心慵惰。饕餮因循。荏苒人间。遂成疎野。不觉[(龙-月+日)/足]踵老朽。触事面墙。

    如斯一句。总结上文。盖为最初出家。习於懒堕。饕餮饮食。因循度日。时光荏苒。酿成荒疎田野之气形体老朽。似乎衰竹下垂[(龙-月+日)/足]踵之状。面墙谓不明义理无有言说。其犹面墙而立者也。

    后学咨询。无言接引。纵有言说。不涉典章。或被轻言。便责后生无礼。瞋心忿起。言语该人。

    所有咨询义理。无言接引来机。典章谓经典章句。或者后学有知。受彼轻薄言语。因起瞋恨之心。忿忿之气。该人。谓年高腊长。

    一朝卧病在床。众苦萦缠逼迫。晓夕思忖。心里恛惶。前路茫茫。未知何往。

    众苦。谓病衰老衰。财衰亲衰。恛惶者。恐怖无宰。前路谓冥途。五趣茫茫。所往无定。

    从兹始知悔过。临渴掘井奚为。自恨早不预修。年晚多诸过咎。

    凡居无水之乡。预为掘井得济。若待渴时。虽掘奚益。修行若不预备。老至惟多过失。

    临行挥霍。怕怖慞惶。縠穿雀飞。识心随业。

    临行挥霍。即死相现前。种种恐怖。縠穿喻幻身。雀飞喻神识。七贤女经云。雀来入瓶中。以縠覆其口。縠穿雀飞去。识心随业走。识心随业者。楞严经云。知见每欲留於世间。业运每常迁於国土。

    如人负债。强者先牵。心绪多端。重处偏坠。

    譬如负债之人。寡者必让多者牵去。今则心中善恶绪端多种。必从重处先坠。如谓情多想少。流入横生。七情三想。身为饿鬼。九情一想。下洞火轮。纯情即沈阿鼻地狱。

    无常杀鬼。念念不停。命不可延。时不可待。

    无常杀鬼。谓阎罗使者已至。一念不得停留。命不。

    可稍延。时不可少待。亦非钱财势力。可以转致人天三有。应未免之。如是受身。非论劫数。感伤叹讶。哀哉切心。岂可缄言。递相警策。

    人天。谓人乘天乘。三有。谓欲界色界无色界。未出轮回。宁免诸趣。受身复舍身。从劫复至劫。一可感慨。二可悲伤。三可叹息。四可惊讶。五实哀哉。六实切心。岂得缄口无言。正当彼此策励。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