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静静的顿河最新章节!

    第十七章

    往彼得格勒移动的骑兵第三军团和土著师的部队,在八条铁路线上拉成很长的距离;列韦利、韦津贝格、纳尔瓦、亚姆堡、加契纳、索莫里诺、维里察、楚多沃、格多夫、诺夫哥罗德、德诺、普斯科夫、卢加和其余的一切大大小小的中间车站都挤满了缓缓行驶的、滞留的兵车。团队的士兵已经不服从上级指挥人员的任何指挥,支离解体的连队彼此失去了联系。第三军团和配备给它的土著师,在行军途中全编为集团军,这就更加剧了混乱;这当然需要进行必不可少的调动,要把散乱的部队集合起来,要重新配备兵车。所有这一切造成了一片混乱,发出了一些互不协调,有时甚至是互相抵触的命令,使本来已经相当敏感紧张的气氛变得更加惶惶不可终日了。

    科尔尼洛夫军队的兵车在进军途中处处遇到工人和铁路职工阻挠,它们排除种种障碍,缓慢地向彼得格勒开去,在枢纽车站上汇合了,接着重又分散开来。

    在一节节红色车厢里,在卸下鞍子、饿着肚子的马匹旁,半饥饿的顿河、乌苏里、奥伦堡、涅尔琴斯克和阿穆尔的哥萨克,半饥饿的印古什人、契尔克斯人、卡巴尔达人、沃舍梯人、达格斯坦人挤成了堆。兵车等待出发,常常要在车站上停留几个钟头,科尔尼洛夫的士兵成群结队地从车上涌下来,象蝗虫似的挤满了车站,聚集在道轨上,把先前驶过去的兵车吃剩下的食物全都吃光,悄悄地偷老百姓的东西,抢劫粮食仓库。

    哥萨克的黄红色裤绦,龙骑兵的华丽上衣,山民士兵的契尔克斯式服装……一向单调的北方景色,还从来没有见到过如此绚烂多彩的混合色调。

    八月二十九日,在巴甫洛夫斯克附近,土著师第三旅在加加林公爵q指挥下,已经和敌人接火。担任师先头部队的印古什人和契尔克斯人的两个团,一发现铁路被拆毁以后,就下了火车,以行军队形向皇庄方面进发。印古什人的侦察队潜入索莫里诺站。两个团慢慢地展开攻势,夹击已经转变到工人方面去的近卫军,等候本师其余的部队开到。而那些部队却还滞留在德诺车站上等待出发。有些部队连这个站都还没有开到。

    土著师的师长巴格拉季翁公爵驻在距离车站不远的庄园里,等待着其余部队的集结,不敢冒险以行军队形向韦里察推进。

    二十八日他收到北方战线的司令部转来的一个电报的抄本:

    我请求把最高统帅的命令转达给第三军团司令官和顿河第一师、乌苏里师及高加索土著师等各师师长,如遇某些不能预见的情况,致使兵车在铁路上行进发生困难时,最高统帅特命令各师队部以行军队形继续挺进。

    一九一七年八月二十七日

    第六四一一号

    罗曼诺夫斯基

    上午九时许,巴格拉季翁打电报报告科尔尼洛夫,说早晨六点四十分,他收到彼得格勒军区参谋长巴格图尼上校转来的克伦斯基的命令,要所有的兵车一律返回,因此本师的兵车全部滞留在从加奇卡车站到奥列杰什车站沿线,因为铁路各站遵照临时政府的命令,拒发路签。尽管他已经收到科尔尼洛夫如下的指示:

    着令巴格拉季翁公爵继续乘兵车进军。如果铁路不通,即以行军队形挺进卢加,抵达后完全接受克雷莫夫将军的指挥,——

    但是巴格拉季翁仍然不想徒步行军,反而下令将军团司令部转移到军车上。

    叶甫盖尼-利斯特尼茨基曾服役过的那个团,和其余的几个编进顿河哥萨克第一师的团,沿着列韦利——韦津贝格——纳尔瓦一线向彼得格勒推进。二十八日下午五点钟,一列兵车装着这个团的两个连到达纳尔瓦。兵车司令得悉当晚已不可能开车,因为从纳尔瓦到亚姆堡的铁路已被破坏,铁路工兵营已派了一部分人乘特别列车前往抢修。如线路能及时修复,兵车可于明日黎明发车。愿意不愿意,兵车司令只好同意。他一路大骂着,走进自己的车厢,和军官们聊了一阵新闻,便坐下来喝茶。

    夜色阴沉。从海湾那边吹过来阵阵寒意袭人的潮湿海风。哥萨克们聚在路轨上、车厢里低声交谈,被火车头的汽笛惊动了的马匹在乱踏着车厢的木底板。兵车尾部有一个青年哥萨克在唱歌,象是在黑暗里对什么人苦诉:

    再见吧,城市和乡镇,

    再见吧,亲爱的村庄!

    再见吧,年轻的姑娘,

    噢噫,再见吧,浅蓝色的小花!

    从前呀,从黄昏直到清晨,

    我躺在亲爱的姑娘的手上,

    可是现在,从黄昏直到清晨,

    我手拿步枪站岗……

    从灰色仓库的庞大躯体后面走出一个人。他站了一会儿,谛听着歌声;打量了一下洒满黄色灯光的道轨,就坚定地向兵车走去。他的脚步踏在枕木上,发出轻柔的响声,等走在坚实的粘土地上,声音就消失了。他走过尽头上的一节车厢时,站在车门口的哥萨克停下歌声,喊道:

    “谁?”

    “你要找谁?”那个人不很情愿地回敬了一句,继续向前走去。

    “夜里你还瞎闯什么?我们要把你们这些坏蛋好好揍一顿!你鬼鬼祟祟的,在探路子吗?”

    那个人没有回答,走到列车的中部,把脑袋伸进车厢的门缝,问道:

    “这儿是哪个连?”

    “囚犯连,”黑暗里发出一阵哄笑。

    681“不开玩笑,是哪个连?”

    “第二连。”

    “第四排在哪儿?”

    “从头上数第六节车厢。”

    从火车头数起,第六节车厢旁边有三个哥萨克在抽烟。一个蹲着,两个站在他身旁,他们默默地打量着朝他们走来的人。

    “你们好啊,乡亲们!”

    “上帝保佑,”一个人仔细打量着来人的脸,回答道。“尼基塔-杜金还活着吗?他在这儿吗?”

    “我就是,”蹲着的人用唱歌似的中音回答说,并站了起来,用靴后跟捻灭了烟卷儿。“我怎么不认识你。你是谁?从哪儿来呀?”他伸出蓄着连鬓胡子的大脸,竭力想看清穿着军大衣、戴着皱巴巴的步兵军帽的陌生人,然后忽然惊叫道:“伊利亚!本丘克?我的亲爱的,风从哪儿把你吹来的?”

    他把本丘克的一只手握在自己毛烘烘的、粗糙的手巴掌里,俯身对本丘克低声说道:

    “这都是自己人,不用怕。你从哪儿来?说吧,真见鬼!”本丘克跟其余的哥萨克握手问过好,用生铁似的、沉闷、颓丧的声调回答:

    “我是从彼得堡来,费尽力气才找到你们。有事来找你。要好好谈谈。老兄,我看到你还活着,而且很健壮,非常高兴。”他笑着,宽额角的灰色方脸上露出白晃晃的牙齿,眼睛温柔、镇定、快活地闪动着。

    “谈谈吧?”蓄着连鬓胡子的哥萨克的中音歌唱似地问道。“这么说,你虽然是个军官,倒不嫌弃我们弟兄,啊?好,谢谢,伊柳沙,耶稣保佑,要不我们简直听不到一句亲热话……”一种亲切的、没有恶意的玩笑声在他的嗓音里颤动。

    本丘克也亲切地开玩笑说:

    “行啦,有你耍贫嘴的时候!只顾开玩笑,耍贫嘴,胡子都长到肚脐眼下面去啦。”

    “胡子我们随时都可以刮掉,你快说说,彼得堡的情况现在怎么样?开始暴动了吗?”

    “咱们到车里去谈吧,”本丘克露出大有可谈的神色提议说。他们走进了车厢。杜金用脚踢了踢一个什么人,小声说:“起来吧,伙计!有用的人来啦。喂,快点呀,老总们!”哥萨克们哼哼着爬起来。也不知道是谁的两只带着烟草和马汗臭味的大手巴掌,轻轻地在黑暗里摸索着坐在马鞍子上的本丘克的脸,用浓重的低音问:

    “是本丘克吗?”

    “是我。这是你吗,奇卡马索夫?”

    “是我,是我。你好啊,老弟!”

    “你好!”

    “我立刻就去把第三排的弟兄们叫来。”

    “好好!……你去跑一趟吧。”

    第三排的人几乎全都来了,只留下两个人看守马匹。哥萨克们走到本丘克面前,把象硬面包皮似的手巴掌塞过去,弯下腰,在灯光下打量着他那忧郁的大脸,有的叫他本丘克,有的称他伊利亚-米特里奇,有的直呼伊柳沙,但是所有人的声调都是那么亲切,充满对同志的欢迎热忱。

    车厢里显得很气闷。灯光在板壁上跳闪,人影在晃动,变得又大,又不成样子,车灯象神灯似的冒着油晃晃的浓烟。

    大家都关心地让本丘克坐到明亮地方。前面的人蹲下去,其余的人站着,围成了一个圆圈。杜金的中音咳嗽了一声。

    “伊利亚-米特里奇,我们前几天收到了你的信,但是我们很想听你亲口讲讲,希望你能告诉我们将来怎么办。要知道,他们把我们发往彼得堡——我们有什么办法呢?”

    “你看,事情是这样的,米特里奇,”一个站在门口、皱巴巴的耳垂上戴着耳环的哥萨克开口说,就是有一次利斯特尼茨基不许他在战壕护板上烧开水,并把他骂了一顿。“现在有各式各样的宣传鼓动家到我们这儿来劝说我们——说什么,你们不要去彼得格勒,还说,咱们自己人没有理由互相残杀之类的话。我们听是听啦,可是实在不敢相信他们的话。他们都是些陌生人。也许,他们是在把我们往修道院里领呢,——谁知道他们是些什么人呢?如果拒绝不去的话,科尔尼洛夫就要派契尔克斯人来打我们——那照样还要流血。可是你,是我们的人,是哥萨克,我们更相信你,而且我们非常感激你,你还从彼得堡写信给我们,还带来报纸……说老实话,这里正缺卷烟纸,我们收到了报纸……”

    “你胡诌瞎说些什么呀,糊涂虫?”有个人生气地打断他的话。“你——目不识丁,就以为大家都和你一样是睁眼瞎吗?好象我们把报纸都卷烟抽啦!伊利亚-米特里奇,我们总是先把它们从头到尾全读一遍。”

    “胡说,尖嘴鬼!”

    “拿来‘卷烟’啦——真会说话儿!”

    “头号的大傻瓜!”

    “弟兄们!我说的不是这个意思,”戴耳环的哥萨克分辩说。“当然,我们先把报纸读了……”

    “您读过吗?”

    “我没有文化,当然读不了……我是说,总是先读过啦,然后才拿来抽烟……”

    本丘克面带一丝笑意,坐在马鞍子上,打量着哥萨克们;他觉得坐着说话不方便,就站起来,背向车灯,慢腾腾地、勉强地笑着说道:

    “你们到彼得格勒去没有什么事可干。那儿根本没有什么暴动。你们知道,为什么把你们送到那儿去吗?是为了去推翻临时政府……是的!是谁领着你们干的呢?是沙皇的将军科尔尼洛夫。他为什么要推翻克伦斯基呢?——因为他自己想要坐这个宝座。你们看,乡亲们!想卸下你们的木枷,给你们再套上一个,可是既然要套嘛,那就套上个钢枷好啦!去也倒霉,不去也倒霉,那就要挑选一下,那个轻一点儿。是不是?你们自己考虑考虑吧:沙皇时代,打你们的嘴巴子,叫你们为他们去当炮灰。克伦斯基当权,你们照样要去,不过已经不打嘴巴子啦。但是打倒克伦斯基,布尔什维克掌权了,那就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啦。布尔什维克是不要战争的。政权一到他们手里,立刻就会和平。我并不拥护克伦斯基,他是魔鬼的兄弟,他跟科尔尼洛夫是一丘之貉!”本丘克笑了笑,用袖子擦着额角上的汗,继续说道:“但是我号召你们不要去使工人流血。如果科尔尼洛夫得势,那么俄罗斯就要浸到没膝深的工人的鲜血中,在科尔尼洛夫的统治下,要想夺取政权并把它转移到劳动人民手中,就更加困难了。”

    “你等等,伊利亚-米特里奇!”一个身材也象本丘克一样矮壮的哥萨克,从后排走出来说道。他咳嗽了一声,搓了搓两只象被水冲刷过的老橡树根一样的长手,用浅绿色的、象贴上去的嫩叶似的、微微含笑的眼睛■着本丘克,问道:“你刚才讲过上枷锁……那么布尔什维克要取得政权以后,会给咱们套上什么样的枷锁呢?”

    “你是怎么啦,有自个儿给自个儿套枷锁的吗?”“这自个儿——是什么意思?”

    “就是这个意思。要知道布尔什维克统治是谁掌权呀?——如果大家选你,你就掌权,或者是杜金,或者就是这位大叔当选掌权。是大家选举出来的政权,是苏维埃。明白了吗?”“那么上边掌大权的是什么人呀?”

    “也要通过选举。如果你当选——你就在上边拿大权。”“真的吗?你不是瞎说吧,米特里奇?”

    哥萨克都哈哈笑了,立刻就七嘴八舌地同时说起来,连那个站在门口了望的人也走过来,插嘴说道:

    “那么土地他们怎么办呢?”

    “不会把咱们的土地抢走吗?”

    “他们能结束战争吗?也许,只是现在说说,为了骗大家举手拥护他们。”

    “你把良心话讲给我们听听吧!”

    “俺们现在是在黑暗里瞎撞哪。”

    “听信外人的话是危险的。谣言很多……”

    “昨天有个水兵在这里为克伦斯基大哭一通,我们揪着他的头发,把他从车厢里扔了出去。”

    “他叫嚷着:‘你们是反革命……’真是个怪物!”“我们不明白这些话,不知道该怎么理解。”

    本丘克扭转着身子,四下观察着哥萨克,等候他们平静下来。起初他对于自己的行动能否成功的疑心消逝了,在掌握了哥萨克们的情绪之后,他已经十分坚定地认识到,无论如何是可以把兵车阻拦在纳尔瓦。前天,当他去彼得格勒地区党委会,提出到正向彼得格勒推进的顿河第一师的部队进行宣传鼓动工作时,他确信是可以成功的,但是到了纳尔瓦——他的信心却动摇了。他知道,必须要用另外一种语言跟哥萨克们进行谈话,他害怕起来,担心找不到共同语言,因为九个月以前,他回到工人群众中来,又重新与工人群众打成一片,——讲起话来,已经习惯于他只要说半句,他们立刻就能理解、明白他的意思,在这里,跟家乡人谈话,却需要另外一种已经快忘光的家乡土话,需要一种能随机应变和有很大说服力的语言,——不仅是要点燃他们心中的怒火,还要使它熊熊地燃烧起来,要烧掉几百年来养成的那种怕违命受罚的恐惧心理,烧掉那种因循守旧的恶习,要使他们感到理直气壮,要领着他们跟自己走。

    刚开始讲话的时候,他自己听出,自己说话的口气有些做作,飘忽不定,缺乏信心,他仿佛置身局外,在旁听自己乏味的讲话,——他担心自己的论据没有说服力,冥思苦想,寻找有力的,能摧毁一切的话语……但是事与愿违,他痛苦地感到,从他嘴唇上滑出的却是一些象肥皂泡似的没有分量的语句,而头脑里则是一团毫无内容、扑朔迷离的思想。他站在那里,急得满头大汗,困难地喘着气。嘴里说着,一个念头却在钻心地折磨着他:“同志们把这样重大的事情委托给我——可是我却用自己的手把它搞糟啦……一句连贯的话都说不出来……我这是怎么啦?换个人,人家一定讲得很好,一定讲得比我强一千倍……噢,他妈的,我真是个头号笨蛋!”

    那个生着绿叶一样的眼睛、曾经问过枷锁问题的哥萨克,把他从昏昏沉沉的状态里唤醒;在这以后进行的谈话,使本丘克得到了重新振作和恢复正常的机会,后来竟连自己也觉得很奇怪,突然精力充沛,出语流畅,用词明快、锋利,他精神振奋,竭力控制自己高昂的情绪,镇静自若,这时他已能凶狠、有力地提出许多尖酸刻薄的问题,应付自如地驾驭着谈话的进程,就象个已经驯服了一匹跑得满身大汗的,原来野性十足的马的骑手一样。“那么,请你说说:立宪会议有什么不好?”

    “你们的列宁是德国人送来的……不是吗?那么他究竟是从哪儿跑出来的……是从柳树上掉下来的吗?”

    “米特里奇,你是自动到这儿来的,还是派你来的?”“哥萨克军的份地交给谁?”

    “我们在沙皇时代的日子过得有什么不好?”

    “孟什维克不也是拥护人民吗?”

    “我们有哥萨克军会议,已经有了人民政权——那我们还要苏维埃干什么?”哥萨克们问道。

    到午夜以后才散会。决定第二天早晨召集两个连的人开群众大会。本丘克留在车里过夜。奇卡马索夫要本丘克和他一起睡。他在睡觉前画着十字,铺铺盖时,警告说:

    “伊利亚-米特里奇,你可以放心地躺下睡,不过请你原谅……朋友,我们这里的虱子可多得很。如果爬到你身上去——请不要见怪。我们伤心,无聊,养了这样肥壮的大虱子,简直成了灾难啦!个个都象头小母牛那么大。”他沉默了一会儿,悄悄地问道:

    “伊利亚-米特里奇,列宁是哪个民族的人?就是说,他出生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地方长大的呀?”

    “列宁吗?是俄罗斯人。”

    “噢?!”

    “是的,俄罗斯人。”

    “不对,老弟!看来,你并不十分了解他,”奇卡马索夫颇为自负低声说道。“你知道,他出自什么血统吗?——是咱们的血统,是顿河哥萨克,他出生在萨尔斯克区的韦利科克尼亚热斯克镇——明白了吗?据说他当过炮兵。他的面貌很象顿河下游的哥萨克:颧骨很高,而且眼睛也很象。”

    “你这是从哪儿听来的?”

    “哥萨克们都这么谈论,我就听见啦。”

    “不对,奇卡马索夫!他是俄罗斯人,辛比尔斯克省人。”

    “不对,我不信。我干脆就不相信你的话!普加乔夫是哥萨克吧?司捷潘-拉辛呢?还有叶尔马克-季莫费耶维奇呢?正是这样!所有鼓动穷人起来反对沙皇的人,都是哥萨克出身。可是你却说——他是辛比尔斯克省人。米特里奇,听你说出这样的话,太叫人伤心啦……”

    本丘克笑着问道:

    “那么说,大家都认为他是哥萨克了?”

    “他是哥萨克,不过现在还不向外宣布。我只要看他一眼,——立刻就会认出来。”奇卡马索夫点上烟,把浓重的叶子烟气喷到本丘克脸上,若有所思地咳嗽了一声。“我觉得很奇怪,我们在这儿大家为此争得都要打起来啦:如果他,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是咱们的哥萨克,是炮兵,那么他哪儿来的这么大的学问呢?据说,在大战一开始,他就被德国人俘虏去,在那里学习,后来学到了各种学问,可是等他一开始鼓动他们的工人起来暴动,并使他们那些学者都望尘莫及的时候,——他们都吓坏啦。就对他说:‘贲儿头,你回家去吧,基督保佑你,要不你会搞得我们鸡犬不宁,不可收拾!’于是就把他送回俄国来啦,因为他们害怕他把工人给鼓动起来。哦嗬!老弟,他可是个厉害家伙!”奇卡马索夫颇为骄傲地说出了最后的一句话,高兴地在黑暗里笑了起来。“米特里奇,你没有看见过他吗?没有吗?真可惜。据说,他的头很大。”他咳嗽了一声,从鼻孔里喷出一股红色的烟气,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