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青年近卫军最新章节!

    第十章

    万尼亚和若拉跟沃洛佳告别之后,就投入了沿着铁路向李哈雅移动的逃难的人流。

    他们最初的计划是前往新切尔卡斯克,据若拉说,他有个亲戚在那边很有办法,可以帮助他们继续前进:他的叔叔在那边车站里做鞋匠。但是万尼亚知道了柯瓦辽夫一家是去李哈雅之后,在最后一分钟含含糊糊地向若拉叙述了这条路线的好处,建议走这条路。对若拉说来,无论到哪里去,根本无所谓,所以他就心甘情愿地放弃了自己的相当明确的路线而采取了万尼亚的模糊不明的路线。

    在一段路上,有一个矮小、弯腿、口髭浓密异常的少校加入了他们的行列。他右胸佩着近卫军徽章,军便服皱皱巴巴,长统靴干裂而歪扭。照他的解释,他的军服,特别是靴子,所以弄成这副惨相,是因为在他住院养伤的五个月里,这些东西一直被扔在医院的储藏室里。

    那所医院最近一直借用克拉斯诺顿市立总医院的一所分院,目前正在疏散。但是由于缺乏运输工具,凡是能够行走的人,只好请他们步行,现在还 有一百多个重伤员留在克拉斯诺顿想资料。注疏者数十家,今有多种流传。,毫无希望离开。

    少校除了详尽地说明了本身的命运和他住过的医院的情况之外,以后一路上他一直一言不发。他沉默到了极点,他执拗地沉默着,根本没有希望让他开口。此外,少校还 是瘸腿。不过,尽管如此,他还 是相当带劲地迈着穿着歪歪扭扭的皮靴的脚,不落在年轻人后面。因此过不多久,年轻人就对他产生了极大的敬意,他们无论谈什么,都要把他当做一位沉默寡言的权威来向他请教。

    这时候,许许多多中年人和青年人,而且不仅是妇女,还 有持槍的男子,都在这条无穷无尽的撤退洪流里受着痛苦和折磨。可是万尼亚和若拉,肩上背着背包,袖子卷到臂肘上面,手里拿着帽子,却朝气勃勃,满怀着灿烂的希望,在草原上阔步前进。他们比别人优越的地方,就在于他们非常年轻,他们是单身,他们不知道敌人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自己人在哪里,他们不相信谣言;现在尽管四周是无边的草原,骄陽似火,烟雾弥漫,在这个不时受德机轰炸和扫射的大路地区,尘土好像黑压压的乌云,可是在他们看来,整个世界对他们都是开放的,四面八方他们都可以去得。

    而且他们所谈论的事,和周围发生的一切也毫无关系。

    “你为什么认为在目前做法学家没有意思呢?”万尼亚用微哑的低音问道。

    “因为在目前战争时期,应该做一个军人,战争结束之后,就应当做一个工程师,来复兴经济,至于做法学家,目前并不重要。”若拉说,他虽然才十七岁,可是他的见解一向是明确而肯定的。

    “对,打仗的时候,我当然要做军人;可是我的眼睛不好,人家不会要我。你离我远一些,我看你就像是一团模模糊糊、又长又黑的东西。”万尼亚苦笑着说。“做工程师固然非常有用,但是这里有个爱好问题,而我的爱好,你知道,是在诗歌方面。”

    “那你应该进文学院。”若拉非常清楚明确地说,又望望少校,仿佛只有少校才能懂得他若拉是多么正确。但是少校对他的话毫无反应。

    “我恰恰不愿意这样,”万尼亚说,“普希金也好,丘特切夫①也好,他们都没有念过文学院,而且那时候也没有这样的学校。总之,进学校学做诗人是不行的。”

    【①丘特切夫(1803——1874),俄国诗人,曾在俄国驻外使团中担任外交职务。】

    【②迦林(本名:尼·格·米哈伊洛夫斯基,1852——1906),俄国小说家。】

    “什么都可以学会。”若拉回答说。

    “不,进学校学做诗人————这简直是荒唐。每个人都应当学习,而且应当从普通的职业开始生活的道路。如果他天生有诗人的才华,这种才华一定会循着独立发展的途径得到发展。我想,只有到这种时候,才能成为专业作家。比方说,丘特切夫做过外交家,迦林②做过工程师,契诃夫做过医生,托尔斯泰是地主……”

    “这个职业倒挺舒服!”若拉抬起乌黑的、亚美尼亚人的眼睛,狡猾地望望万尼亚说。

    他们俩都笑起来,少校也微微一笑。

    “那么他们有谁做过法学家吗?”若拉认真地问。

    归根结蒂,如果作家里面有人做过法学家,他觉得把这个例子应用到万尼亚身上就完全合适了。

    “这我可不知道,但是法律教育可以向作家提供社会科学、历史、法律、文学等方面必要的知识……”

    “就说这些学科吧,”若拉有点卖弄地说,“这些学科最好在师范学院里念。”

    “可我又不想当教师,虽然你们在学校里管我叫教授……”

    “说来说去,在我们的法庭上做辩护人总是没有意思的,”若拉说,“比方说,你记得在审讯那些坏蛋危险分子的时候吗?我老是在想那些做辩护人的。他们的地位真尴尬,是吗?”若拉又笑起来,露出了雪白的牙齿。

    “在我们这里当辩护人,当然没有意思,因为我们这里是人民法院。但是,我想做一个侦查员一定很有趣,可以认识许多形形色*色*的人。”

    “最好是做公诉人,”若拉说。“你记得维辛斯基①吗?真棒!可是无论如何,我自己总不愿意当法学家。”

    【①维辛斯基(1883——1954),苏联外交家、法学家。在一九三三至三八年间大审判时,曾数次担任国家公诉人。】

    “列宁曾经是法学家。”万尼亚说。

    “那是时代不同。”

    “争论‘做什么职业’这个题目简直是无益而愚蠢的,要是我不明白这一点,我一定还 要和你争论下去。”万尼亚笑着说。“应当做一个有学问的人,熟悉自己的业务,热爱自己的工作,如果你同时还 有诗人的才华,它自然会发挥出来。”

    “万尼亚,你可知道,我一向爱读你发表在壁报上,还 有发表在你和柯舍沃伊合办的《帆》杂志上的诗。”

    “你看我们的杂志吗?”万尼亚兴奋地又问了一遍。

    “是啊,我看这份杂志。”若拉郑重地说,“我还 看我们学校编的《鳄鱼》杂志,我们学校出版的一切我都注意。”他得意洋洋地说,“我可以肯定地对你说:你是有才能的!”

    “哪里谈得上什么才能,”万尼亚忸怩地用眼角瞟着少校说,接着把头一甩,把披散下来的长发甩到后面。“只是凑合着胡诌几句诗罢了……普希金,那才了不起呢,那才是我的上帝!”

    “不,我记得你把莲娜·波兹德内雪娃批评得好凶,你说她老是对着镜子装模做样……哈哈!……批评得真好!”若拉叫了一声,他的亚美尼亚口音突然变得很明显。“你是怎么说的?‘她渐渐张开美丽的小嘴’……哈哈……”

    “哦,那是胡诌的。”万尼亚惶乱地、含糊地低声说。

    “告诉我,你没有写过什么爱情诗吗,啊?”若拉神秘地说,“喂,把你的爱情诗念几首给我们听听,好吗?”若拉对少校挤挤眼。

    “哪里有什么爱情诗,真亏你想得出!”万尼亚窘到了极点。

    他写过献给克拉娃的爱情诗,题目完全像普希金的诗那样,都是《致……》。正是那样————一个《致》和虚点。于是他又记起了他和克拉娃中间发生的一切以及自己的全部梦想。他是幸福的。是的,在普遍的不幸之中他是幸福的。但是他难道能把这些想法告诉若拉吗?

    “不,你一定有的。喂,你还 是念几首吧。”若拉恳求说,他的稚气的亚美尼亚人的眼睛闪耀着。

    “别瞎扯……”

    “你真的不写爱情诗吗?”若拉突然变得正经起来,他的声音里又出现了先前的教训口吻,“不写是对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