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人类的故事最新章节!

    第四十二章 宗教改革

    最好将人类的进步比作一个钟摆,它不断地向前和向后摆动。人们在文艺复兴时期对艺术与文学的热情及对宗教的淡漠,在随后的宗教改革时期就变成了对艺术与文学的淡漠及对宗教的热情。

    探索历史的究竟

    你们想必听说过宗教改革。一听到这个名词,你肯定想到的是一群为数不多但勇气十足的清教徒。他们为“宗教信仰的自由 ”飘洋过海,在新大陆 开拓了一番新天地。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在我们信奉基督教新教的国家里,宗教改革逐渐变成了“争取思想自由 ”的同义词。马丁·路德被视为这个进步运动的先锋和领袖。不过,历史并非由一连串对于我们光荣祖先的谀美之辞组成的。以德国历史学家朗克的话来说,我们要尽力去探究历史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带着这种态度,过去那些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历史结论在我们眼里就会变得有所不同了。

    在人类的生活中,很少有事情是绝对好或者绝对坏的,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作为一个诚实的编年史家,他的任务就是要对每一历史事件的所有好和不好的方面予以真实的描述。这件事做起来非常困难,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个人的偏好与憎恶。不过,我们应当竭力一试,尽量做到公平理性地判断事物,不让自己过分受偏见的影响。

    就以我自身的经历为例吧。我在一个新教气氛异常浓厚的新教国家的新教中心长大。在11岁以前,我从未见过一个天主教徒。所以当我后来遇见他们,和他们打交 道时,我觉得非常不安。事实上,我是有点吓坏了!我很熟悉成千上万的新教徒被西班牙宗教法庭绞死、烧死、甚至五马分尸的故事,那是当时的阿尔巴大公为惩罚信仰路德教派和加尔文教派的荷兰异端们所采取的极端手段。这些恐怖故事在我眼里既真实又切身。它们仿佛就发生在前一天,并且它们完全有可能再度发生!我想象着另一个圣巴瑟洛缪之夜(这天晚上法国天主教徒对新教徒进行了大规模屠杀 ),瘦小可怜的我穿着睡衣被杀害,我的尸体被扔出窗外,就像高尚的柯利尼将军所遭遇的那样。

    很多年后,我到天主教国家生活了一段时间。我发现那儿的人们不仅更温 和、更宽容,并且在聪明才智方面丝毫不逊于我以前的新教同胞。更让我吃惊的是,我开始发现宗教改革中天主教徒也有有理的一面,并且他们的理由几乎和新教徒一样充分。不过,那些16、17世纪的善良人们,他们实实在在地生活在宗教改革的动荡之中,不可能像我们这样冷静地看问题。他们觉得自己永远正确,而敌人永远邪恶。问题是你要么绞死别人,要么被别人绞死。当然人人都情愿绞死别人。这并非没有人性,也不必为此受罪恶感的折磨。

    主角登场

    让我们看一眼公元1500年的世界,这是一个很容易记住的日期。我们发现,查理五世在这一年降生了。此时,中世纪的封建割据与无序状态逐渐让位于几个高度中央集权的王国。其中最有权势的君主是查理大帝,当时他还是一个襁褓之中的婴孩。查理是西班牙的斐迪南与伊莎贝拉的外孙。他还是哈布斯堡王朝最后一位中世纪骑士马克西米安和妻子勇敢者查理的女儿玛丽的孙子。勇敢者查理即勃良第大公,他野心勃勃,在成功地击败法国后,为独立的瑞士农民所杀。这样,童年时代的查理便继承了世界地图上最大的一片土地。它们全是他在德国、奥地利、荷兰、比利时、意大利及西班牙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叔叔、堂兄、姑妈们留给他的,外带他们在亚洲、非洲、美洲拥有的全部殖民地。也许是出于命运的嘲弄,查理出生在根特的那座德国人不久前人侵比利时时用作监狱的弗兰得斯城堡,而作为德意志和西班牙的皇帝,他本人受到的却是弗兰芒人的教育。

    由于其父早逝(有人说他是被毒死的,但这种传说从未得到证实),母亲发了疯(她带着装殓丈夫尸体的棺材,在自己的领土上四处旅行),小查理受到姑妈玛格丽特的严厉管教。长大之后,查理成了一个道地的弗兰芒人,被迫统治着德国、意大利、西班牙以及100多个大大小小的奇怪民族。他身为天主教会的忠实儿子,却非常反对宗教的不宽容。无论在童年还是成人 以后,查理一直是一个懒散怠惰的人。可命运偏偏要惩罚他,让他治理正处在一片宗教热狂和喧嚣中的世界。他不得安宁,永远都在急匆匆地从马德里赶往因斯布鲁克,又从布鲁日奔赴维也纳。他热爱和平宁静,可一生都在打仗。在55岁时,我们看见他以极度的仇恨和愚昧,非常厌恶地弃绝了人类。3年之后,他在精疲力竭与绝望失意中孤独死去。

    关于查理皇帝就讲这么多。那当时世界的第二大势力教会又怎么样呢?在中世纪早期,教会致力于征服异教徒,教给他们虔诚与正直生活的好处。可从那时开始,教会逐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它变得非常富有了。教皇不再单单是一群卑微基督徒的牧羊人。他住在宽大豪华的宫殿里,身边围绕着一大群艺术家、音乐家和著名文人。他的大小教堂里毫无必要地挂满了崭新的圣像,看上去更像希腊的神抵。他分配在工作和赏玩艺术品上的时间极不平衡。教廷事务大概只占用了他10%的时间,其余90%都花在欣赏古罗马雕塑或新出土的古希腊花瓶、设计新的夏宫、或是出席某出新剧的首演。大主教和红衣主教们争相以教皇为榜样,而主教们又尽力效仿大主教的样子。只有乡村地区的教士依然忠于职守,与世俗世界的邪恶以及异教徒对美与享乐的热爱保持着远远的距离。他们小心翼翼地躲开那些腐化堕落的修道院。那里的僧侣们似乎忘记了谨守淳朴与贫穷的古老誓言,凭着自己的胆子追逐声色之乐,只求别成为公众丑闻中的人物。

    最后是一般老百姓。他们的状况比过去好多了,可说是前所未有。他们富裕了起来,住着比以前宽敞舒适的房子。他们的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他们的城市更加漂亮整洁,他们手中的火枪让他们能够与老对手强盗诸侯抗衡,使他们不能再随意对他们辛辛苦苦的生意课以重税了。

    关于宗教改革的主角们,我就介绍这么多。

    北方与南方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文艺复兴对欧洲到底造成了什么影响,然后你就能理解,为什么紧接着学术与文艺的复兴之后,会是新一轮的宗教热忱的勃兴。文艺复兴的浪潮始于意大利,再从此地扩展到法国。可它在西班牙倍受冷落,因为500年抗击摩尔人的战争使这里的人们变得心胸狭隘并且充斥着宗教狂热。虽然文艺复兴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广,可一旦越过阿尔卑斯山,它的性质便发生了某种变化。

    北部欧洲的人们生活在完全不同的气候中,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与他们的南方邻居截然不同。意大利人喜欢住在户外,享受灿烂的阳光与开阔的天空。他们喜欢高声大笑,放歌纵酒,享受生活的快乐。而德国人、荷兰人、英国人、瑞典人,他们大部分时间呆在室内,静听雨水拍打他们舒适小房间紧闭的窗户。他们不苟言笑,以一丝不苟的严肃态度对待生活中的事物。他们常常想到自己不朽的灵魂,不喜欢拿他们认为是圣洁和神圣的事情开玩笑。他们只是对文艺复兴中“人文”的那部分,比如书籍、关于古代作者的研究、语法以及教材感兴趣。但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的主要成果之一,即回归古希腊与古罗马的异教文明,却使他们心中充满恐惧。

    然而教皇和红衣主教团 几乎全部是由意大利人组成的。他们把教会变成了一个气氛愉快的俱乐部,在此优雅地谈论着艺术、音乐和戏剧,却少有提及信仰的问题。由此,那道横亘在忧郁严肃的北方与高雅文明、但对信仰淡然处之的南方之间的裂痕,开始逐渐扩大。可似乎没人意识到这种气质上的分裂给教会带来的巨大威胁。

    另外还有一些原因可以解释,为什么宗教改革运动正好是发生在德国而非荷兰与英国。自古以来,德国人与罗马教会积怨甚深。日尔曼皇帝与教皇之间无休止的争吵和战争给双方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在其它的欧洲国家,政权牢牢掌握在一个强有力的国王手中,统治者常常能够保护自己的臣民免遭贪婪教士的迫害。可在德国,一个摇摇欲坠的皇帝名义上统治着一大帮蠢蠢欲动的小封建主,这种政治局面使得善良的自由 民更易落人主教和教士们的虎口。文艺复兴时期的教皇们有一个癖好,就是喜欢宏伟豪华的大教堂。而他们手下的高僧们为满足教皇的心愿,便想方设法聚敛钱财。他们敛财的地方多是在德国。德国人觉得他们被搜刮了,遭了骗,当然心里不满。

    最后,这里还存在着一个很少为人提及的原因:德国是印刷术的故乡。在北欧,图书价格非常便宜,《圣经》也不再是专门被教士们垄断与解释的神秘手抄本,它成了许多父亲与孩子都懂得这本拉丁文的普通家庭的案头读物。普通人直接阅读《圣经》本来是违反教会法律的,可现在全家人都开始读起来了。他们慢慢发现,原来教士们告诉他们的东西与《圣经》中的原文存在着许多不尽相同之处。这便导致了怀疑。人们开始提出问题。问题一旦存在,要是得不到适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