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 / 卢梭

人气:5已完成投票加入书架

最新章节:正文 摘录

更新时间:2023-10-05 20:44


展开爱弥儿   全名《爱弥儿,或论教育》。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之一。半论文体的教育小说。写于1757年,1762年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全书共五篇,书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的教育制度,系统地阐发了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作者的教育思想,是以他的唯物主义感觉论作为认识论基础的,同时与他的社会政治思想紧密联系着。他反对经院式的教学方法,反对束缚儿童个性发展的宗教信条,鄙视抽象的死啃书本,指责这种教学使“那些华而不实的学科在这个不幸的孩子周围造成了许多的陷阱” 。他在本书中探求一种造就生活在社会状态中的 “自然人” 的教育制度。指出,在自然状态中,人的唯一情感是自爱。这种情感是双重的:作为弧独的个人,这种情感使人爱护自己的肉体,害怕痛苦,厌恶死亡,力争幸福; 作为社会性动物,它又使人珍爱善良,热爱同胞,为大众谋利益,甚至为公共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这后一方面是发展的、自动的,是人天生的公平和正义原则,卢梭称之为良心,指出人应该毫不犹豫地服从良心,甚至不惜违背理智。人生来是善良的,但文明的发展败坏了道德,使人们日益忘却良心的召唤。人人热心公共利益,只是为了确定个人私利。作者认为,消灭私有制,返于自然是不可能的,但是造就生活在社会状态中的自然人却是可能的。这必须从教育特别是儿童教育做起。这必然给儿童以 “自然教育” ,让儿童身心自然发展,养成“不染任何习惯” 的习惯。其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是在生活和实践中用启发式,通过感官感受,促使儿童的感觉和理解能力,以及良心发现,以清楚动人的经验在儿童心灵上造成永久的印象。书中还讨论了对少年进行智育教育,对青年进行德育教育,和对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等问题,提出了按年龄特征对受教者分期施教的思想。《爱弥儿》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贵族和僧侣大为僧恨,当众将它烧毁,但无法阻止其广泛流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爱弥儿》最新章节
摘录
附录 爱弥儿和苏菲或孤独的人
第六卷 第十一节
第六卷第十节
第六卷 第九节
第六卷第八节
第六卷第七节
第六卷第六节
第六卷第五节
第六卷第四节
第六卷第三节
第六卷 第二节
查看全部章节
《爱弥儿》全部章节目录
正文
原序
第一卷第一节
第一卷第二节
第一卷第三节
第一卷第四节
第二卷第一节
第二卷第二节
第二卷第三节
第二卷第四节
第二卷第五节
第二卷第六节
第二卷第七节
第二卷第八节
第二卷第九节
第二卷第十节
第三卷第一节
第三卷第二节
第三卷第三节
第三卷第四节
第三卷第五节
第四卷第一节
第四卷第二节
第四卷第三节
第四卷第四节
第四卷第五节
第四卷第六节
第五卷第一节
第五卷第二节
第五卷第三节
第五卷第四节
第五卷第五节
第五卷第六节
第五卷第七节
第五卷第八节
第六卷第一节
第六卷 第二节
第六卷第三节
第六卷第四节
第六卷第五节
第六卷第六节
第六卷第七节
第六卷第八节
第六卷 第九节
第六卷第十节
第六卷 第十一节
附录 爱弥儿和苏菲或孤独的人
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