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最新章节!

    (述本书缘起)

    此书之作,动念于十年前,其初意乃为个人之补过。原余于十七年前,即曾作一长文,名中国文化之根本精神论,发表于中央大学文艺丛刊。当时曾提出"天人合一"与"分全不二",为解释中国文化之根本观念。继后三、四年中,曾陆续对中国之哲学、文学、艺术、宗教、道德皆有所论。后辑成中西哲学思想之比较论集,予正中书局出版。在此书印刷之际,正个人思想有一进境之时,及该书印出,即深致不满,并曾函正中书局,勿再版。然书局仍续有再版印行,遂欲另写一书,以赎衍尤。原该书自表面观之,内容似甚丰富,且根本观念与今之所陈,亦似相差不远,然实则多似是而非之论。盖文化之范围至大,论文化最重要者,在所持以论文化之中心观念。如中心观念不清或错误,则全盘皆错。馀在当时,虽已泛滥于中西哲学之著作,然于中西思想之大本大源,未能清楚。当时余所谓天人合一之天,唯是指自然生命现象之全,或一切变化流行之现象之全。馀当时在西方哲学中,颇受柏格孙、詹姆士,及新实在论之多元思想之影响。对中国哲学思想,唯于心之虚灵不滞、周行万物一义,及自然宇宙之变化无方无往不复二义,有一深切之了解。此二义亦保存于本书中。然当时对于西方理想主义或唯心论之形上学,无真认识。对东方思想中之佛家之唯识般若,及孟子、陆、王所谓天人合德之本心或良知,亦无所会悟。盖吾性多理障,初解知识,即喜疑难,时与先父辩论。先父信性善,馀则信善恶二元。先父崇儒,馀则以儒与诸家平等,或加诽谤。今日青年目空古人之罪,吾皆尝躬蹈之。吾于写该书之前七、八年,亦曾闻熊十力师、欧阳竟无大师,与吕秋逸先生讲唯识、唯心之论,吾甚佩诸先生之为人,而终以为唯心、唯识之论,在知识论上,绝不可通。尝自思四论证破之,后见其与新实在论者破唯心之论证暗合,乃广读新实在论书。又受新实在论者批评西方传统哲学中本体观念之影响,遂对一切所谓形而上之本体,皆视为一种抽象之执著。故余于中国文化精神一文,开始即借用易经所谓"神无方而易无体"一语,以论中国先哲之宇宙观为无体观。此文初出,师友皆相称美,独熊先生见之,函谓开始一点即错了,然馀当时并不心服。馀当时答辩谓,即此变化流行之本身,即为不变。变之为变之理,即变化流行之现象之本体,故即体即用云云。当时又读柏拉图之帕门尼德斯对话,及黑格尔逻辑,见其自有无二范畴,推演出一切思想范畴。而变之概念,原可以有无之交替说之。于是以为可用"有无之理"之自己构造,为形上学之第一原理,以说明宇宙,并尝以之解释老、庄、易传、中庸之形上学,成数万言(亦见该书),实则全为戏论。

    唯继后因个人生活之种种烦恼,而于人生道德问题,有所用心。对"人生之精神活动,恒自向上超越"一义,及"道德生活纯为自觉的依理而行"一义,有较真切之会悟,遂知人之有其内在而复超越的心之本体或道德自我,乃有人生之体验(中华出版)、道德自我之建立(商务出版)二书之作。同时对熊先生之形上学,亦略相契会。时又读友人牟宗三先生逻辑典范(商务三十年出版),乃知纯知之理性活动为动而愈出之义,由此益证此心之内在的超越性、主宰性。十年来与牟先生论学甚相得,互启发印证之处最多。对此心此理,更不复疑。而馀十年来之哲学思想,亦更无变化。于中西理想主义以至超越实在论者之胜义,日益识其会通。乃知夫道,一而已矣,而不讳言宗教。并于科学精神、国家法律、民主自由之概念,渐一一得其正解。至对中国文化问题,则十年来见诸师友之作,如熊十力先生、牟宗三先生之论中国哲学,钱宾四、蒙文通先生之论中国历史之进化与传统政治,梁漱溟、刘咸忻先生之论中国社会与伦理,方东美、宗白华先生之论中国人生命情调与美感,程兆熊、李源澄、邓子琴先生之论中国农业与文化及中国典制礼俗,及其他时贤之著,皆以为可助吾民族精神之自觉。较清末民初诸老先生及新文化运动时,留传至今流俗之论,夐乎尚已。而西哲中如黑格尔历史哲学、凯萨林哲学家旅行日记,及斯宾格勒、罗素、杜威、诺斯诺圃、汤恩比对中国文化之论列,亦多旁观者清,而颇有深入透闢之论。盖文化乃天下之公物,范围至大,凡人有所用心,皆必能有所发现。顾馀仍以为憾者,则引申分析中国哲学之智慧,以论中国文化之"精神的价值"之著,而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