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永乐大典残卷最新章节!

    李际宁

    《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全书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目录六十卷,共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书中保存了我国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各种典籍资料达八千余种,堪称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永乐元年(1403),朱元璋第四子朱棣藉“靖难”之名,赶走建文帝,夺取政权,自立帝,年号“永乐”,历史上称为“明成祖”。为了巩固政权,炫耀文治,朱棣命翰林院学士解缙、太子少保姚广孝为监修,编纂一部大型类书,用以系统地收集天下古今书籍,以便于查考。解缙等奉谕,组织一百四十七人,按照《洪武正韵》的韵目,将各种资料抄入书中。次年十一月,全书编纂完成,赐名《文献大成》。史书中说,朱棣“览所进书,尚多未备”,于是再命重修。解缙领命,重组编撰力量,开馆文渊阁。参加者计正总裁三人,副总裁二十五人,纂修三百四十七人,催纂五人,编写三百三十二人,看样五十七人,誊写一千三百八十一人,续送教授十人,办事官吏二十人,共二千一百八十人。而先后“供事编辑者三千余人”。

    永乐五年(1407),全书大体定稿,姚广孝领衔进呈,朱棣阅后表示满意,亲自撰写了《序言》,正式定名为《永乐大典》,并聘请抄书者誊抄全书。至1408年冬,《永乐大典》全书抄写完毕。

    《永乐大典》修成后,一直收藏在南京文渊阁的东阁。永乐十九年(1427),北京紫禁城建成,朱棣迁都北京,大概就在这个时期,《永乐大典》随之运到了北京,以后长期贮藏在宫城内的文楼。而《永乐大典》原稿则存放在南京文渊阁,明代中期毁于火。

    一百多年过去,嘉靖三十六年(1557)某日宫中火灾,三大殿被火烧毁,火势危及文楼。嘉靖皇帝“好古礼文”,对《永乐大典》“殊宝爱之”,经常有一二帙放在书几案头供查阅。闻听宫中起火,嘉靖皇帝一夜之间连颁三道谕旨抢救《永乐大典》。火灾之后,嘉靖皇帝萌生了将《永乐大典》再抄一部副本另外保存的念头。

    嘉靖四十一年(1562)秋,嘉靖皇帝任命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校理缮写《永乐大典》副本。据统计,当时经过考试录用的誊录人员达一百余人,严格按照永乐正本的册式行款摹写,每人每天按规定誊抄三页。每册录毕,于册后注明重录总校官、分校官、写书官等衔名,以示职责。全部重录工作直到六年后的隆庆元年(1567)方告完成。正本移放到文渊阁,以后下落不明,学术界一般认为,这部正本毁于明清之际的战火。副本一部先是存放在新落成的皇史宬,到清朝雍正年间,又移贮到天安门以南的翰林院。

    《永乐大典》正本亡佚,是我国文化史上的巨大损失。然而,其厄运尚未结束。乾隆年间,为了修纂《四库全书》,曾利用《永乐大典》辑佚古籍,当时已经发现丢失了一千余册。光绪元年(1875)清理《永乐大典》时,发现仅存五千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