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明末清初耶稣会思想文献汇编最新章节!

    天主圣教实录

    耶稣会后学罗明坚述

    同会阳玛诺、费奇规、孟儒望重订

    值会傅泛际准

    天主圣教实录题解

    《天主圣教实录》是明末第一部天主教护教文献,是西方传教士到中国后由西文翻译为中文(“译成唐字”)的第一本书。作者耶稣会士罗明坚,字复初,本名Pompillio Ruggieri,其教名弥格尔(Michele), 是意大利人,生于1543年,1579年到达澳门,比利玛窦还早2、3年,随后在广州、肇庆、桂林留住,1607年卒于萨莱诺(Salerne)。

    此书序作于“万历甲申岁八月望後三日”,即1584年9月21日。 但此书编辑整理的版本刊行较晚。序后有“同会阳玛诺 、费奇观 、孟儒望 重订”及“值会傅泛际 ”字样。此四人中,孟儒望来华最晚,在崇祯十年(1637);而傅泛际值会在崇祯七年至崇祯十四年(1641)。所以,此本的刊刻应在1637-1641年间。

    罗马耶稣会档案处有藏本,编目为ARSL, Jap.sin,l,189, 原书名“新编天竺国天主实录”。今底本,共82面,梵蒂风教廷图书馆(Biblioteca Apostolica Vaticana)藏,文献编码为Borgia Cinese 324(1)号。 法国国家图书馆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藏亦有五部,古郎(Maurice Courant)编目为6815,6816,6817,6818,6819号。

    《天主圣教实录》的内容以“天主行实”为主,包括“真有一天主”、“天主事情”、“解释世人冒认天主”、“天主制作天地人物”、“天主圣性”-三位一体,也包括“天神亚当”、“论人魂不灭大异禽兽”、“解释魂归五所”、和各种诫命教规-“自古及今天主止有降其规诫三端”、“解释第三次与人规诫事情”、“天主十诫”、“解释第一面碑文”、“解释第二面碑文”、“解释天主劝谕三规”、“解释人当诚信天主事实”、“解释圣水除罪”。

    其目的是为了“明天主根因,而知所以善善而恶恶”,以“救拔灵魂升天堂,免堕地狱”;“一惟诚心奉敬天主,无有二疑”。

    天主圣教实录目录

    天主圣教实录题解 27

    天主圣教实录目录 29

    天主圣教实录引 33

    一、报亲是良知良能 33

    二、著述为报天主之恩 33

    三、奉敬天主,必承其福 33

    四、《天主圣教实录》的意义 33

    五、《天主圣教实录》的形式 33

    第一节 真有一天主章 34

    一、西儒为奉祀天主而来 34

    二、人当敬拜天主 34

    三、天地之中真有天主 34

    第二节 天主事情章 35

    一、天主难以尽言 35

    二、以理譬喻天主 36

    三、以理见天主 37

    第三节 解释世人冒认天主章 37

    一、天主独尊 38

    二、天非天主 38

    三、天主掌管人 38

    四、释迦之言不可信 38

    五、魔鬼附佛像诳人 38

    六、邪魔迷惑背主之人 39

    七、贫富寿夭皆天主所命 39

    八、天主赏善罚恶释疑 39

    第四节 天主制作天地人物章 39

    一、天主创造天地人物 39

    二、第一日造地、水、天、神 40

    三、第二日造诸天、火、气 40

    四、第三日造陆地 41

    五、第四日造日月五星 41

    六、第五日造飞禽游鱼 41

    七、第六日造走兽、人类 41

    第五节 天神亚当章 42

    一、天神无形超乎世人 42

    二、天神数目甚多 42

    三、天神居天堂 42

    四、违法天神被逐为魔鬼 42

    五、三分之一天神被逐为魔鬼 43

    六、魔鬼变象以骇人 43

    七、天神方成,即分神、魔 43

    八、天神所空之位善人之魂居住 43

    九、亚当违诫被逐 43

    十、亚当违诫始末 44

    十一、天地水火有形之物 44

    第六节 论人魂不灭大异禽兽章 44

    一、人魂异于禽兽 44

    二、人死灵魂不灭 45

    三、灵魂不赖乎身 45

    四、灵魂不随身而灭 46

    五、灵魂非眼目能见 46

    六、灵魂不得随意变动 46

    七、生前死后之灵魂不同 47

    八、灵魂只用明理之神味 47

    第七节 天主圣性章 47

    一、天主三位一体 47

    二、三位一体要义 47

    三、三位一体的比喻 48

    第八节 解释魂归五所章 49

    一、恶人魔鬼居地狱 49

    二、有罪善人居炼狱 49

    三、未进教孩童之域 49

    四、古时圣人居所 49

    五、天堂永乐之所 49

    第九节 自古及今天主止有降其规诫三端章 50

    一、天主三降规诫 50

    二、天主以第一次规诫默示人心 50

    三、古时人善少恶多 51

    四、每瑟书第二次规诫示人 51

    五、天主亲自教人第三次规诫 51

    六、三次规诫比较 51

    七、十诫教人爱天主爱人 52

    第十节 解释第三次与人规诫事情章 52

    一、第三次规诫之喻 52

    二、第三次规诫之事 52

    第十一节 解释人当诚信天主事实章 52

    一、信全能唯一天主 52

    二、信耶稣为救世主 53

    三、信童贞女感孕生子 53

    四、信耶稣被钉而死 53

    五、信耶稣死而复活 53

    六、信耶稣升天 53

    七、信耶稣再来审判 54

    八、信天主圣神 54

    九、信圣而公之教会 54

    十、信罪得赦免 54

    十一、信死人复活 55

    十二、信善人永生于天堂 55

    第十二节 天主十诫章 55

    一、天主教人正道之十诫三规 55

    二、人欲为善当敬天主爱世人 55

    第十三节 解释第一面碑文章 56

    一、第一诫:诚心奉敬一天主 56

    二、第二诫:毋呼天主名发虚誓 56

    三、第三诫:当守瞻礼日 57

    第十四节 解释第二面碑文章 57

    一、第四诫:爱亲敬长 57

    二、第五诫:毋乱法杀人 57

    三、第六诫:毋行邪淫 58

    四、第七诫:毋偷盗 58

    五、第八诫:毋谗谤是非 58

    六、第九诫:毋恋慕他人妻子 58

    七、第十诫:毋冒贪非义财物 58

    八、十诫总述 59

    第十五节 解释天主劝谕三规章 59

    一、天主劝谕三规 59

    二、天主劝谕三规释疑 59

    第十六节 解释圣水除罪章 59

    天主圣教实录引

    一、报亲是良知良能

    尝谓五常之序,仁义最先,故五伦之内,君亲至重。人之身体发肤,受于父母,为人子之报父母者,皆出于良知、良能,不待学而自然亲爱。故虽禽兽性偏,亦有反哺跪乳之恩,矧伊人乎?

    二、著述为报天主之恩

    余虽西国,均人类也,可以不如禽兽,而不思所以报本哉?今蒙给地柔远,是即罔极之恩,将何以报?惟以天主行实,原于西国,流布四方。得以救拔灵魂升天堂,免堕地狱。姑述实录,译成唐字,略酬柔远之恩于万一云尔。

    三、奉敬天主,必承其福

    况能从此圣教者,其事不难。不必坐守禅定,亦不必屏弃正业。一惟诚心奉敬天主,无有疑二,则天主必降之以福矣。

    四、《天主圣教实录》的意义

    实录未见之先,如黑夜无光,不知生死之原。实录既见之后,自明天主根因,而知所以善善而恶恶者,真若扒云雾而睹日月矣。抑或视为故纸,则受永刑入地狱,终难克见天主。夫谁咎?夫谁咎?

    五、《天主圣教实录》的形式

    第天主义理精微,难以阐发,故作二人问答于是篇云。

    时万历甲申岁秋八月望后三日

    远西罗明坚撰

    第一节 真有一天主章

    问:“天下万物,惟贤才最贵。盖以贤才通古今、达事理也。故欲明理之人,不远千里而师从之。予自少时志欲明理,故奔走四方,不辞劳苦。其所以亲炙于明师者,诚不少;切磋于良朋者,亦至多。孜孜为善,吾心犹未足也,何者?今世之事,虽可略明。死后之理,诚未知也。今幸尊师传授天主经旨,引人为善,救拔灵魂升天堂。予特来求教,希勿吝。”

    一、西儒为奉祀天主而来

    答曰:“坚生西国,闻中华盛治,不惮风波,泛海三载,方到明朝。今居于此,非为名利,惟奉祀天主而已。

    二、人当敬拜天主

    盖天地之先,本有一天主,制作乾坤人物,普世固当尊敬之。人虽至愚,知有尊长在上,则知奉敬,只不知谁为至尊而奉敬之耳。

    三、天地之中真有天主

    予见贤友敏达,姑揭一二正理云。天地之中,真有一尊,为天地万物之主,吾西国人所奉之真主是也。吾且以理譬之。

    1、天主行政施权

    譬有外国一人,游至中华,见其各处州县、府司、三院,承事一位人君,撑持掌握,故能如是之安泰。虽未常亲至京师,目见君王,然以理度之,诚知其有一位人君也。如此,乾坤之内,星高乎日,日高乎月,月高乎气,气浮于水,水行于地,地随四时而生花果草木。水养鱼虾,气育禽兽,月随潮水,日施光明。予忖度之,诚知天地之中必有一至尊无对之天主,行政施权。使无天主,焉能使四时而不乱哉?此乃第一之喻理也。

    2、天主制作创造

    且物不能自成,楼台房屋不能自起,恒必成于良工之手。人必生于父母,鸟必出于其卵。知此,则知天地不能自成,必由于天主之制作可知矣。此余所以知其原有一天主也。此乃第二之喻理也。

    3、天主撑持掌握

    且日月星宿,各尊度数。苟譬之以理,诚如舟楫之渡江河,樯舰帆舵百物俱备,随水之上下,江海之浅深,风涛之或静、或涌而无损坏之忧者,则知一舟之中,必有掌驾良工,撑持掌握,乃能安渡。此固第三之喻理也。何况天地之间事物,如此其至众也。苟无一主,亦何以撑持掌握此天地万物哉?此余所以深知其定有一尊之天主也。”

    第二节 天主事情章

    或曰:“予闻尊师明言,始知诚有一天主矣。敢问天主之说何如?”

    一、天主难以尽言

    答曰:“凡物之有形声者,吾得以形声而名言之。若天主尊大,无形无声,无始无终,非人物之可比,诚难以尽言也。

    1、贤臣难以形客

    “尝闻古有一位人君,欲知天主之说。问于贤臣,贤臣答曰:‘容臣退居一月寻思,乃敢以对。’至期而君问之。答曰:‘此理微妙,诚然难对,乞再容一月何如?’如是者已三月矣,并无以对。君怒曰:‘尔何戏侮若此?’臣曰:‘臣何敢戏君?但此理精微,益思而理益深。亦由仰睹太阳,益睹而眼益昏。是以难对耳。’”

    2、圣人不能穷尽

    “又闻古有一圣人,欲尽明天主之说,昼夜寻思。一日在于海边往来,遇一童子,手执漏碗,望海而行。圣人问曰:‘子将何往?’童子曰:‘吾执此碗,欲汲尽此海水。’圣人笑曰:‘欲以漏碗而汲尽沧海,子言谬矣。’童子曰:‘尔既知漏碗不能汲竭海水,而顾劳神殚思,求穷天主之量,岂不大谬?’须臾,童子不见。圣人惊悟,知其为天神也。以此观之,则天主诚非言语之所能尽,吾直解其略耳。”

    二、以理譬喻天主

    1、天主之德圆满

    “但天主之德甚是圆满,无所不足,予先以理譬之。此人皆称火甚热,何也?因其能热乎万物。又称日甚光,何也?因其能施光于月而照万物耳。夫火之热、日之光、万物之灵秀,皆天主之德之所及也,是以称其圆满,而无所不足也。此乃天主第一之事情也。”

    2、天主施恩于人物

    “且又甚嘉,而能施恩于人物。何以徵之?作之金石珠玉,作之草木花果,又作之诸般禽兽,而使之知觉运动。若夫作成人类,则又赋之灵魂、聪明、睿智,达事情,知物理,是以称其甚嘉也。此乃天主第二之事情也。”

    3、天主灵通

    “且天主甚是灵通,何以知之?知其鱼游而处之水,鸟飞而处之木,走兽之类而置之山野,又明普世人心之善恶,是以称其灵通。此乃天主第三之事情也。”

    4、天主权衡能干

    “天主有甚权衡能干,而能宰制乾坤,生养人物?夫当世之王者,且能行政、平治天下,况天主乎?是以称其权衡能干。此乃第四之事情也。”

    5、天主赏善罚恶

    “且又正法而能赏善罚恶。人之为善者,今世虽未尽赏,至于身后,必降之以永福;为恶者,今世虽未尽刑,至于身后,必加之以永祸。此乃第五之事情也。”

    6、天主慈悲

    “天主且甚慈悲。人若犯罪而能迁善改过,哭求赦宥,则亦恕之不责,是以称其慈悲。此乃第六之事情也。”

    7、天主无为而成

    “又见天主无为而成。苟有作为,亦只成于须臾之间耳。若夫人之欲成一器,必赖良工精制而后成。若无良工,则不能以成其器。天主与世人,大是不同,是以无为而成也。此乃第七之事情也。”

    三、以理见天主

    或闻之而跃然喜曰:‘吾今真知天主之事情矣。’第欲以身见之,未知得否。

    1、眼见有形之物

    答曰:‘得见之以理,而不得见之以目。且宇内之物,一者有形,一者无形。有形之物,眼得而见之。

    2、理见无形之物

    “无形之物,若天神、魔鬼、人之灵魂等物,人皆不得而见,但度之以理而已。亦犹见其室上烟腾,虽未尝亲至室中,自然知其室中之有火矣。见其人身运动明智,则知其有灵魂。”

    3、愚人不知有天主

    “若愚昧之人见有形之物,则曰:‘有。’若无形,不得而见者,则曰:‘无矣。’因此,余言天主、天神、魔鬼、灵魂等,皆是无形,人不得而见之也。”

    4、贤者知道有天主

    “若贤者,则不然。见其有天地,则知有制作天地之主;见其人身之运动明智,则知其有灵魂矣。此所以言欲见天主,而不得见之以肉眼也。”

    第三节 解释世人冒认天主章

    或曰:“吾平日所习《诗》、《书》亦有数卷。其中义理,与此大异。兹者领教尊师,方足吾愿。先闻真有一尊天主,复闻掌握乾坤,及其圆满慈悲等情,诚为正理。奈何当世之人,不识天主,将妖词洋溢普世。何哉?有者曰:‘宇内灵神极多,不特天主。’有者曰:‘天地至尊,非余物之比。’有者曰:‘释迦、弥陀,真成道果。’有者曰:‘世界并无灵神,凡事皆由乎命。’妖词多端,罔知真理,希指引为幸。”

    一、天主独尊

    答曰:“余见尊友略明诸经,又以妖词询问,吾故乐告。盖人之魂眼光明,得以真知正理,亦犹明目之人,见其物之白者曰白,黑者曰黑。人之魂眼暗昧,不得明其正理。似乎盲瞽之人,以白为黑,以黑为白矣。予今言之,天主最灵,独有一尊,掌握宇内事物。譬如一人止有一首,一家止有一长,一国止有一君。假如有二,则国家乱矣。故曰:‘天主独尊’。其余天神,亦不得配乎天主矣。

    二、天非天主

    “且天非尊神,乃天主之家庭也。世之奉事乎天,亦何异于远方鄙细之人,辄至京都,见其皇宫殿宇,则施礼而拜之。傍人有笑之,则曰:‘吾拜吾君,夫何笑?’今人奉敬乎天,是即拜皇宫之徒耳。其可笑当何如?”

    三、天主掌管人

    或者又问:“汝言天非尊神,焉能化生万物哉?”、

    答曰:“化生万物,皆由天主掌运。诸天流转而降之雨露。然天能降之雨露,而其所以降者,天主使之也。譬如锯凿虽能成器,皆由匠人使用,乃能成器也”

    四、释迦之言不可信

    或问:“释迦勤苦心劳,著作经文四千余卷。果无可诵读与?”

    曰:“释迦经文虚谬,皆非正理,故不可诵。姑试论之。曰:‘四生六道,人魂轮回。’又曰:‘杀牲者,魂灵不得升天。或魂归天堂者,复能回生世界。及地狱充满之际者,复得再生于人间。’又曰:‘禽兽来听讲法,亦得以成其道果。’又有一经,名曰《大乘妙法莲花经》,嘱其后人曰:‘能诵此经者,得到天堂受福。’今且以理论之,使有罪大恶极之徒,家有钱财,买经诵读,则得以升天受福。若修德行道之人,贫穷困苦,买经不得,亦将坠于地狱与?此释迦之言,诚不可信。”

    五、魔鬼附佛像诳人

    或问:“弥陀、释迦,既非得道之人。若人求福,感应甚验,何也?”

    曰:“此等皆邪魔恶鬼潜附佛像之中,诳诱世人,是以求之有应也。”

    六、邪魔迷惑背主之人

    或问:“天主何故容其邪神,而不除灭之也?”

    曰:“人既背主向魔,故邪魔恶鬼,得以迷之。上古之人甚愚,见世人略有威权,及其死后,则立之貌像,置之祠宇,以为思慕之迹。及其年久,人或进香献纸,以为祈福之基。魔鬼因欲迷人为恶,故居于神庙,以应世人之祈求。夫人之奉敬邪神,及其既死,则灵魂坠于地狱,为魔鬼所役使,此乃魔鬼之幸也。”

    七、贫富寿夭皆天主所命

    或曰:“予闻人之贫富寿夭,皆出于命,未知是否?”

    曰:“人之贫富寿夭,要皆天主之所命也。”

    八、天主赏善罚恶释疑

    或曰:“天主至公,则当赏善而罚恶可也。吾观世人,固有恶者而富贵,亦有善者而穷贫,何也?”

    曰:“善恶而见报者,其事固少。至于死后,善者灵魂升于天堂而受福,快乐悠久无疆;恶者灵魂坠于地狱受刑,苦楚万状,永远不脱。此其事甚大也。然其间,亦有为恶而富贵者。行恶之中,亦有小善者存,故天主以财物见报之。若死后,则必加之以刑矣。亦有为善而贫贱者。为善之中,亦有小过,故天主以贫贱见报之。至于死后,必加之以福矣。故吾曰:‘万事皆由天主,而不出于术数之命也。’”

    第四节 天主制作天地人物章

    一、天主创造天地人物

    “前已明言天主之德,今以制作天地人物言之。自五千五百五十余年以前之时,别无他物,只有一天主。欲制作天地人物,施之恩德。故于六日之间,俱各完成。第一日,先作一重绝顶高天,及其众多天神,混沌之地水。第二日之所成者,气也,火也,九重之诸天也。第三日,则分其高者为山,流者为水。第四日,则作之日月星辰。第五日,作众禽飞于上,鱼鳖游于水。第六日,作百般走兽,及人祖以生育乎人民。”

    二、第一日造地、水、天、神

    或曰:“此事皆未前闻,今得领教,诚为至妙。若第一日之制作也,有几件事否?”

    答曰:“第一日之所成者,其中固有四般。

    1、地

    “第一般者,地也。此地甚广,周围计九万里。其中心,乃地狱之所在也。地形重乎水,是以地居于下,水浮于上。”

    2、水

    “第二般者,地上之水也。水环地外,似乎鸡卵之白;地居水中,如有鸡卵之黄。”

    3、天

    “第三般者,绝顶之高天也。天神与奉天主之圣人,俱居于此。”

    4、天神

    “第四般者,造天神之数众多。”

    三、第二日造诸天、火、气

    或曰:“我今已知天主先日作地,譬如房屋之定基址。及成绝顶一重之高天,而覆乎世界万物。譬如房屋之成其障盖也。”

    曰:“此言诚是也。今吾就汝所言房屋之事,而明言之。第二日之制作,亦有三般存焉。

    1、九重天

    “第一般者,绝顶高天之下,又作九重之诸天。上下相包,如葱头然。若第九重之天,流行似箭之速,一日而周天一次。第九重之天既动,而下八重诸天,亦因之以俱动矣。若第八重之天,众星所居之天。星之在天,亦犹木节之在板也。第七重者,填星所居之天。填星者,土星也。第六重者,岁星所居之天。岁星者,木星也。第五重者,荧惑星所居之天。荧惑星者,火星也。第四重者,日轮所行之天。第三重者,太白星所居之天。太白星者,金星也。第二重者,辰星所居之天。辰星者,水星也。第一重者,月轮所行之天也。”

    2、火

    “第二般者,乃月下之火。此火与月相近,其性甚热,而又次燥也,是以与水之性相背驰。”

    3、气

    “第三般者,乃火下之气也。此气虽在火之下,实则水之上也。其性甚湿而又甚热,是以与地之性不相和。”

    四、第三日造陆地

    1、分开水与地

    “至于第三之日,天主作其地与人物所居。彼时地水混沌,故分其山,处之高。人之困于水者,有所寄。河海分其处之低。横流混滥者,皆由地中行。使人物得循其居止于山,则布之草木。”

    2、造地堂乐土

    “又作一处甚妙光景,付与原祖亚当、厄袜所居。”

    五、第四日造日月五星

    “第四日之所作者,日月五星,分于诸天。诸般星宿,居于第八重之天。施光于宇内,为人所瞻仰。但月属阴,本无光,必借日之光以为光。临朔之时,日叠乎月。是以月光在上,世人见其月昏。至初三、四,则月颇离乎日。故上弦临望,日月相对,世人居中。是以见其圆满而光明。至于二十三、四,则日复近乎月。故下弦,日月旋转。及其相映之际,遇地隔于中,地影冲障,是以世人见其月蚀。月行黄道而遮其日光,故世人见其日蚀也。”

    六、第五日造飞禽游鱼

    “若第五日之所作,使鱼虾游于水,众禽飞于空,而生生不已。”

    七、第六日造走兽、人类

    “第六日,则先成其百般走兽。次成一男,名曰亚当;后成一女,名曰厄袜。使之配偶。此二人者,乃普世之祖。使居乐土,是谓地堂,无寒无暑,百果俱备。且天主令之曰:‘尔若尊顺乎我,则万物亦顺乎尔;尔若背我,则万物安肯顺尔哉?’”

    第五节 天神亚当章

    一、天神无形超乎世人

    或曰:“前言天神、亚当、天堂、地狱四事,尚未通晓,望明教我。”

    答曰:“吾先告尔天神亚当之事。盖天主之所成者,有三般焉;一者无形,一者有形,一者魂形两全。若无形者,乃是天神,聪明超出世人,世人亦不得以肉眼见之。世人要做一件事,久即忘却。天神则不然。且天神之心,欲为善事,则终始如一,绝无倦怠之心。岂若世人作事,尝有半途而废之情。所以天主令此天神,指引世人为善。”

    二、天神数目甚多

    或曰:“敢问天神共有几多?”

    答曰:“天神众多,难以胜数。即使古往今来世人,亦不如天神之多也。”

    三、天神居天堂

    或曰:“抑不知此等天神,亦得居天堂否?”

    答曰:“天主造之天神,诚有尊卑不同,其中分作九品位次。造之世人,任其为善、为恶,然后从而赏罚之。若天神之在天堂,亦是如此。

    四、违法天神被逐为魔鬼

    “天主当时方造天神之日,嘱之曰:‘尔等安分,则得同吾受福于天堂;若违法犯分,吾即重刑不恕。’间有一位总管天神,名曰:‘路祭弗尔’,甚是聪明美绝,尤异于众天神。乃告管下众天神曰:‘吾得掌握乾坤人物,而与天主同品。’间有天神应之曰:‘然。’天主因这天神骄慢犯分,并与众天神之党恶者,逐出天堂之下,而为魔鬼。是以魔鬼常恨乎天主也。”

    五、三分之一天神被逐为魔鬼

    或曰:“天神之被逐者,共有几多?”

    答曰:“三分中逐有一分下去。天神常怀被逐之恨,故迷诳世人为非作恶。及恶人死后,即拘其灵魂,进于地狱,此乃魔鬼之幸也。人若心正为善,则魔鬼不得而害之。及其既死,则魂升天堂受福矣。其余二分天神,永居天堂,奉敬天主,专于引人为善。”

    六、魔鬼变象以骇人

    或曰:“尊师言魔鬼无形,人常见其似乎猛兽。何也?”

    曰:“魔鬼欲人惊骇,故变成形象,而使人得见也。”

    七、天神方成,即分神、魔

    或曰:“天神未得罪天主之前,居于天堂,亦有几久?”

    答曰:“天神方成之际,即获犯上之罪,遂逐下为魔鬼矣。”

    八、天神所空之位善人之魂居住

    或曰:“天神既被逐,则彼所居之位,即空了。吾不知后亦有人居此位否?”

    答曰:“此问甚妙,而且有理。吾言第一端之物者,天神、魔鬼,有灵无形者也。今且告之以魂形两全之说。天主既逐下天神,则天堂之位已空,故造亚当、厄袜,魂形两全,使之生传人类。其间若有为善之人,则取其灵魂升天,以充天神之位矣。”

    九、亚当违诫被逐

    或曰:“原祖亚当,也似世人否?”

    答曰:“亚当魂形两全,与我等一般。但他聪明美貌,故为普世之祖。彼时若不违诫,天主当使亚当常生不死。及其年久,则魂形俱升天堂受福。虽后世子孙,亦得如是。彼时既违其诫,则天主逐之出地堂而罚之,得有劳辛死亡诸苦。所以今人之有疾病、灾难、亡夭者,皆因亚当之所致也。彼时亚当既违其诫,自知得罪天主。是以哭告天主,求赦罪愆。天主见他悔过,但许其灵魂待后升天也。”

    十、亚当违诫始末

    或曰:“当时亚当违何法诫?”

    答曰:“天主既造成亚当,置之地堂快乐之所。欲试其心,先以一样果子,嘱之曰:‘此果不许汝食。若食此果,即是违吾诫耳。’魔鬼见亚当循善,妒其后日灵魂升天,即诱亚当食之,以违天主之诫。是以亚当既自得罪,复贻其罪于子孙,而与天主为仇矣。”

    十一、天地水火有形之物

    夫无形之物,与夫魂形两全之物,余已明言。若夫有形无魂之物者,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