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在《现代评论》一卷二十三期里,西滢先生曾说:

    吴先生的著作最有趣的自然是散见于各报各杂志的杂文,其次便是他的书函。我总觉得奇怪,现在什么人都出文存,文录,文集,演讲集,没有人——连孜孜为利的书贾都没有!想到把吴先生的文字收集起来。我的话也许提醒了什么人,……

    那时我看了西滢先生的话,很觉合意,因为我也是爱读吴先生的文字的。但我同时想到收集吴先生的文字真是一件难之又难的事!他的历史不算短,他的笔又健,写的又多,而报章,杂志又是极易散失的东西——这个月印行的,下个月也许就找不着了;特别是在中国!至于书函,大部分都在私人(他的朋友们)手里,那更难收集了!记得在《新教育》杂志上,有人引美国人的话:谁若能搜齐了杜威的作品,他便该得着博士的学位;我想搜集吴先生的作品,大约也有同样的艰难——虽然该得博士与否,我还不敢妄断。

    这是五月底的事,不料到了七月(?)初,上海报登着封面广告,说是《吴稚晖先生文存》出版了,定价一元五角,照码七折,在医学书局发行。我看了报之后,且喜且惊!喜者,我们渴望吴先生有文存饱我们的眼福,现在居然如愿以偿!惊者,西滢先生的豫言竟于两个月间中了彩!——我不敢断言文存编者周云青先生就是被西滢先生提醒了的“什么人”,故只得小心地说。我那时住在白马湖,买书不便,不得先睹为快,真为着急!报纸上天天有封面广告,更令我不耐烦!但广告中文字忽然改变,将“定价——七折”云云改为“实洋一元零五分”,我想,这很滑稽,但又爽快,不能不说是带着些“吴老头儿”的味儿!后来好容易转了两个弯,才到手了一部,确乎是《吴稚晖先生文存》!这是蓝面儿的薄薄儿的两本东西。我于是转第一个念头,吴先生三四十年的文章,只剩了这区区两小册,还抵不上《胡适文存》的一半,这却是何道理?或者周先生的手眼太高,去取太严了吧?于是打开来看,全书是四号字印的,看来更是区区了:开首自然是一篇《序》;这篇《序》在抱着闷葫芦的我自然是不能放过的,且看他说:

    云青既喜读先生文,时时搜集,先后得若干篇,尚不及十之一二也。一日,吾乡大律师钱季常先生……瞥见余案头置吴先生所著之《溥仪先生!》一首,且读且击节,读一小时而毕。……季常先生曰:“吴先生如此妙文,在无锡者,皆未能一见;即星期六会同志,皆吴先生之老友,见者亦不过一二人,岂非奇事!盍付诸手民,以广流传!”云青即将箧衍中所存吴先生文,尽付铅印,以冀世之爱读先生文……者,莫不先睹为快;非敢意为去取也。然先生著作日富,广登京沪各报,余小子益当穷搜博摭。他日将续辑二三四编,无锡后学周云青谨识。

    序文实在重要不过,而且语妙天下,故不能割爱,逶逶迤迤引了这么长的一段!从这篇序里,我第一知道我的猜想不对;他既没“尽付铅印”,又说“非敢意为去取也”,可知决不会“太严”了!我第二知道自“钱大律师”乃至“后学”周先生诸公大约都是不常看报章杂志的,至少是不博览报章杂志的!你看“钱大律师”看了“一首”《溥仪先生!》要“一小时而毕”,可以想见他老先生读报的艰难!(他要将报章当古文读,自然便觉艰难!)他老先生说“见〔此文〕者亦不过一二人,岂非奇事!”真的,岂非奇事!《溥仪先生!》曾登《民国日报》,并非隐僻的记载呀!而周先生“时时搜集”的结果,终于只印成了这区区的薄薄的两本,也是不“常看”或“不博览”的确证的。好吧,事已如此,我们且看这两本的内容如何?兵在精而不在多;倒也不可小觑的!于是乎我看目录。

    无论著书,编书,总该有个体例!古人是不写出来的,后人却总写出来,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