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陆陇其家训译注最新章节!

    1. 教子读书写字

    举人、进士,命中带来,前生分定,不敢过责我子。只要朝夕勤苦,读得文理粗通,博得一个秀才,也好训书糊口,终身不受刑辱。写得一笔好字,也足闻名乡党①,钞写可以聊生。万一命蹇时乖②,青衿③不得上身,遇事亦可明白,未必终受人欺。若不读书,不识字,不做得一个秀才,耕种无力,商贾无本,或习星相,或进衙门,人品愈趋愈下。何以成身?何以立家?何以向人前见士大夫?何以跻公堂见官府?何以遇不测理祸患?此时头磕地,膝跪阶,称小的,叫老爷。言之痛心,书此泪下。子岂非人,能不怃然④?

    ┃ 今译 ┃

    举人、进士的功名,是命中带来的,前世注定的,即使考不中,也不敢过分责怪我们自家的孩子。只要他们朝夕用功,勤读诗书,文理粗通,能考取秀才的功名,也能够当个私塾先生,借以安身立命,终身不受刑辱。如果能写得一手好字,也能闻名乡里,替人抄抄写写,养家糊口也是够的。万一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秀才也考不中,多读点书,遇到事情也可明白,不会一辈子受人欺负。如果不读书,不识字,考不中秀才,没力气种地,也没本钱经商,为了糊口,只能观察天象、占卜吉凶当一个算命先生,或进衙门里谋个差事,整日里和三教九流之人混在一起,人品就会愈来愈低下。如果不读书、不识字,没有功名在身,拿什么来安身立命?拿什么来齐家治国?凭什么和士大夫们平等交往?又凭什么在公堂上享受优待?又靠什么在遭遇不测时排除祸患?恐怕到了那个时候,只有卑躬屈膝,磕头作揖,自称小的,喊人家大老爷,完全没了身份。哎,这种事啊,说起来让人痛心疾首,写下来让人禁不住潸然泪下。难道你不是人吗,岂能不怅然失意?

    ┃ 简注 ┃

    ① 乡党:周制,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合称乡党,泛指乡里。

    ② 命蹇(jiǎn)时乖:蹇,一足偏废,引申为不顺利;乖,不顺利。命蹇时乖,即指命运不济,遭遇坎坷。

    ③ 青衿(jīn):青色交领的深衣,唐宋时期国子监学生的常服。明清时期专指秀才。

    ④ 怃(wǔ)然:怅然失意貌。

    ┃ 实践要点 ┃

    《教子读书写字》是陆陇其《治嘉格言》的首篇,在这一篇中,他开宗明义,着重提出“教子读书写字”,并以长辈口吻,历数读书识字、考取秀才的好处和不读书、不识字、没有考取秀才的坏处,通过正反对比,循循善诱引导子弟勤学苦读,奋发上进。在此,陆陇其认为,读书识字有三种出路:勤学苦读,考中秀才,可以担任私塾先生,自然能够修身齐家,自在安闲;考中秀才后,不去坐馆教书,如能写得一手好字,也可以替人抄抄写写,做到衣食无忧;如果碰到特殊情况,因故没能考中秀才,书也不会白读,书读多了,道理懂得多了,也就能明白事理,不会受人欺负。同时,陆陇其又认为,如果不读书、不识字、考不中秀才,那是没有好下场的,读书读成个半吊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耕种无力,商贾无本,为了生存,只能混迹三教九流,一辈子凄凄惨惨,好不可怜。“有书不读子孙愚。”陆陇其提倡教子读书写字,也是教导我们要重视子女的教化养成,教育子女多读书、读好书、走正道、有作为,把读书识字看作是子孙后代安身立命、修身齐家之根本,所谓“遗子黄金满籝,不如教子一经”是也。当然,我们也要看到,陆陇其的看法也有其时代局限性,如他所说的“举人、进士,命中带来,前生分定”,就具有典型的宿命论色彩,这些还是需要我们加以鉴别的。

    2. 羡有佳儿

    我人自家读得书,方可教儿子读书;亦唯自家不读书,故苦苦要儿子读书。儿子若肯读书,略有文理,则气质自然驯雅①,周身皆流动活泼,可以向前出众,迎宾送客,语言不甚无味。落花水面皆文章,使人羡吾有佳儿。即此便为父母争一口气,岂必待中举人、进士,然后显亲扬名哉?若不读书,则志慧不开,一般身体偏自倔强,宛如枯木死灰,只乐与下人相处,见正人惟是一叛②。若不一叛,亦必面红头胀,伸膀缩脚,搔头挖耳,俗气薰人。绝无随机应变风流,绝无揖让③进退礼节。即此便是现世报。为人父者,尚喜有此子乎?为人子者,尚不肯读书哉?

    ┃ 今译 ┃

    我们自己读书识字,才可以教育子孙后代读书识字;也有人自己不读书识字,吃尽苦头,因此要子孙后代读书识字。子孙后代若肯读书识字,文理粗通,则气质自然典雅完美,周身都流动着活泼气息,可以待人接物,迎来送往,言语适宜,进退得体。花儿飘落在水面的情景,其实都是像一篇篇好文章,值得我们欣赏,别人也会羡慕我们家有爱读书的好孩子。能做到这一点,就是为父母争了一口气,难道一定要等到考中举人、进士之后,才能显亲扬名、夸耀乡里?如果不读书,智力就开发不出来,言语行为没有规矩,身形也如枯木死灰,只喜欢与下人待在一起,见到士人君子就会反身走开,不敢与之见面。即使不是反身走开,也会脸红脖子粗,伸胳膊缩腿、挠头挖耳朵的,俗气熏人。这样的孩子不会随机应变,也不懂得进退礼节,毫无处事规矩,更谈不上风流倜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现世报!为人父母者,有喜欢这样的孩子的吗?为人子女者,还不肯好好读书吗?

    ┃ 简注 ┃

    ① 驯雅:典雅完美。

    ② 叛:背离,反叛。

    ③ 揖(yī)让:指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

    ┃ 实践要点 ┃

    陆陇其认为,读书“则气质自然驯雅,周身皆流动活泼”,读书不但能增长知识、懂得礼仪,还能改变气质、培养精神。读了书,文思敏捷,气质典雅,待人接物,言之有理,行之有据,给父母长面子,也给自己长精神。不读书,必然愚昧倔强,自以为是,不懂礼节,不知如何待人接物,给父母丢脸,让父母寒心,也让自己越来越沉沦,以致人品低下。通过读书与不读书在待人接物方面表现的正反对比,陆陇其得出的结论是“落花水面皆文章,使人羡吾有佳儿”。如何得到“佳儿”,自然是“苦苦要儿子读书”,勤学苦读,方得始终。读书人家,自然有条件让子孙后代读书识字。贫寒人家,也要创造机会让子孙后代读书识字,“家纵贫寒,必须留读书种子”(《围炉夜话》),因为“读书不独变气质,且能养精神,盖理义收缉故也”(《小窗幽记》)。因此,重视子女的教化养成,才能培养出让别人看重、给父母长脸的好孩子。

    3. 父祖荣辱所关

    子孙肯读书,能孝悌①,做好人,行好事,人必曰:“此某父某祖之子孙也。”为善出自子孙,而名则归美父祖矣。为父祖者,岂不生色乎?若不肯读书,不孝悌,不做好人,不行好事,人亦必曰:“此某父某祖之子孙也。”不善出自子孙,而父祖则蒙被恶名矣。有此子孙,岂不短气乎?夫②子孙而有贤者,诚能勤学好问,修德合道③,与父祖以美名,亦可以为人矣,亦可以为子矣。

    ┃ 今译 ┃

    子孙后代若能勤读诗书,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做好人,行好事,人们必定赞扬说:“这是谁谁家的儿子,谁谁家的孙子。”子孙后代能做善事,美名则属于他们的父祖。有这样的子孙,为人父祖者能不觉得脸上有光彩吗?如果子孙后代不肯勤读诗书,不孝敬父母,不友爱兄弟,不做好人,不行好事,人们必定批评说:“这是谁谁家的儿子,谁谁家的孙子。”子孙后代不做善事,父祖也被连带背上恶名。有这样的子孙,能不心虚气短吗?子孙贤能,勤奋学习,不懂就问,修身立德,使自己的言语和行为符合儒家之道,可以给父祖带来美名,也可以做个大写的人,还可以做个孝子贤孙。

    ┃ 简注 ┃

    ① 孝悌(tì):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儒家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② 夫:文言发语词。

    ③ 修德合道:修身立德,使自己的言语和行为符合儒家之道。

    ┃ 实践要点 ┃

    “肯读书,能孝悌,做好人,行好事”,是陆陇其教人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因为这关系到子孙个人的品德教养和学问修行,也关系到父祖的名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听到或说到,看看谁谁家的孩子多么孝顺,读书多么好,工作多么好,生活多么好。碰到好的样子,我们总会给予称赞和表扬,顺便也会说起这家人家的长辈,称赞人家的良好家风家教。如果碰到不好的例子,也会指指点点,连带人家的长辈也会受到指责。陆陇其深谙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处世之道,把读书、孝悌、做人、做事与父祖荣辱联系起来,让人们充分认识到,读书、孝悌、做人、做事不单单是某个人的个体行为,而是与他所在的家庭息息相关。好的家风家教能培养出好的子孙,好的子孙也能反映出他所在家庭的好的家风家教,由此显现出家庭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注重家庭,注重家风,注重家教,教育子孙后代“肯读书,能孝悌,做好人,行好事”,关系甚大,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4. 读书一生受用

    读书如斗草①,见一件采一件,自家受用。读书人如何不读书?试看出家和尚,犹暮鼓晨钟②,看经念佛,岂我人在世,反不能夙兴夜寐③,诵诗读书,一和尚不如耶?可慨也已。

    ┃ 今译 ┃

    读书如同斗草,选择坚韧的草才能取胜,碰到好书,见一本读一本,好书读得多了,自家能够得到益处。读书人怎么能不好好读书呢?看看那些寺庙里的和尚,他们晚上击鼓,早晨敲钟,整日里看经念佛,难道我们这些读圣贤书的人,反倒不能早起晚睡,诵读诗书,连个和尚都不如吗?太让人感慨了。

    ┃ 简注 ┃

    ① 斗草:又称斗百草,流行于中原和江南地区的一种民间游戏。相传,儿童斗草之时,则以叶柄相勾,捏住相拽,断者为输,再换一叶相斗。

    ② 暮鼓晨钟:佛门规矩,寺里晚上击鼓,早晨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③ 夙(sù)兴夜寐(mèi):夙,早;兴,起来;寐,睡。早起晚睡。形容非常勤奋。

    ┃ 实践要点 ┃

    陆陇其以斗草为喻,教导人们选择有价值、有代表性的书去读,尽力做到多读书、读好书。他还站在褒扬读书人、贬抑出家人的立场,用出家的和尚尚且能够持之以恒地做到晚上击鼓、早晨敲钟来刺激求取功名的读书人要坚持不懈地做到早起晚睡、诵读诗书。读书一生受用,陆陇其的这个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但他贬抑出家人的言语,出于他“尊朱黜王、力辟佛老”的学术需要,有其历史局限性,需要我们辩证看待。

    5. 男儿何事不读书

    读书人家不可轻弃书本。试看开店之人,偶有空闲偷看小说,自悔当初不读书。街坊上每见此等人,不知几转回肠①。况吾本分内事,可不朝乾夕惕②,互相警戒,竟使子孙饱食暖衣,终日无所用心?且又群居终日,言不及义③耶?时乎,时乎!不再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④晚矣。

    ┃ 今译 ┃

    读书人家不可轻易放弃诵读诗书的良好习惯。看看那些开店铺的商贾人家,一有空了也会偷着看看小说,暗地里后悔当年不好好诵读诗书。走街串巷的时候,每见到这种人总觉得不是滋味,心里充满了忧愁。何况诵读诗书是我们读书人的分内事,一天到晚要勤奋谨慎,不能稍有疏忽懈怠,并要互相提醒规劝,难道要让子孙后代好吃好穿虚度光阴,整日无所事事吗?况且还有些人喜欢聚在一起,说话不讲道德原则,胡吹乱侃,漫无边际,那样做怎么能行呢?珍惜时间,珍惜时间,时间一去不复返。如同古诗中所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到那个时候就晚了。

    ┃ 简注 ┃

    ① 回肠:比喻思虑忧愁盘旋于脑际,如肠之来回蠕动。

    ② 朝乾夕惕:出自《周易·乾》,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

    ③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出自《论语·卫灵公》,意为一群人整天聚在一起,说话不讲道德原则,胡吹乱侃,漫无边际。

    ④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乐府诗集·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实践要点 ┃

    陆陇其用开店之人抽空看小说以及自悔不读书来劝说、勉励读书人不可轻弃书本,而是要勤读诗书,早成学业。在这段话中,他指出两种不良风气:一是“子孙饱食暖衣,终日无所用心”,这是针对个人来说的;一是“群居终日,言不及义”,这是针对一群人来说的。第一种不良风气,荒废掉的是子孙后代个人,社会影响相对较小;第二种不良风气,荒废掉的是一群人,社会影响相对较大。针对这两种风气,陆陇其开出的药方是牢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古训,“朝乾夕惕,互相警戒”,以早日考取功名。

    6. 幼习礼仪

    子弟幼时读书,须教其端坐①,不许揺身摆膝,习成恶态②。朝夕须教其作揖,使知礼貌。至长见人,方不面赤,自然便有威仪③。

    ┃ 今译 ┃

    子弟幼时诵读诗书,应当教他端正安坐,不许揺身摆膝,习成丑恶的样子。早晚要教他作揖,让他知道礼貌待人。等他长大了见到他人,才不至于面红耳赤,仪容举止自然就会端正庄重。

    ┃ 简注 ┃

    ① 端坐:安坐,正坐。

    ② 恶态:丑恶的样子。

    ③ 威仪:庄重的仪容举止。

    ┃ 实践要点 ┃

    陆陇其告诉我们,诵读诗书重要,学习礼仪也很重要。孩子小的时候,要充分重视礼仪教育,一是要教其端正安坐,“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行如风”,注重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形体;一是要教其学会待人接物的礼仪,懂得礼貌,尊重师长。陆陇其深谙礼仪教育之道,让我们从孩子抓起,培养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吧。

    7. 少犯毛病

    凡少年子弟,切勿许两手反背①,如老人然。习成傲慢,使人议论:此儿无父母教训②。

    ┃ 今译 ┃

    凡是青少年,不要让他们像老人那样走路时双手反背在身后。如果走路时双手反背在身后,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傲慢的习惯,让人在背后说闲话:这孩子没有父母教导训诫。

    ┃ 简注 ┃

    ① 两手反背:走路时双手反背于身后,这会给人以傲慢、呆板之感。

    ② 教训:教导训诫。

    ┃ 实践要点 ┃

    陆陇其在《幼习礼仪》一节中讲述了小孩子学习礼仪的重要性,在这一节,他继续讲述礼仪问题,教导小孩子从走路开始做起,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8. 教子无欲速

    凡事或可欲速,惟儿子读书,或亲教,或易教①,断不可欲速。父子之间不责善②,责善则离③父子。责善,贼④恩之大者,亦正为欲速之心胜耳。若去其欲速之心,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子弟未尝不乐有贤父兄也。何必定谓不责善哉?但一经亲教,子多愚顽,未有不以怒相继。庶几⑤贤者其能率教⑥乎?吾安得贤者而教之哉?则惟有易子而教之耳。易子而教,安得不讲“尊师重傅”四字?吁!尊师重傅,贫富不同,又难言也已。

    ┃ 今译 ┃

    其他事情或许可以讲求速度,但唯独教子读书这件事,或自己亲自教,或与他人换着教,万万不能操之过急。父子之间不需劝勉从善,若劝勉从善,便会背离父子相处之道。劝勉从善还会毁坏父子之间的亲情,这也是导致人们产生欲速之心的罪魁祸首。如果要想去掉欲速之心,中等才智的子弟要教,不到中等才智的子弟也要教,不到中等才智的子弟未尝不会为有这么贤能的父兄感到高兴。何必一定要说不让人们劝勉从善呢?但是,一旦亲自教自家的孩子,孩子中有愚昧而顽固的,则没有不动怒甚至打骂的。也许贤惠子孙能遵从教导吧。我怎样才能得到贤惠子孙而教导呢?看来,只有换着教才行。换着教,怎么能不讲究尊师重傅呢?说到尊师重傅,各家贫富不同,其中情形就一言难尽了。

    ┃ 简注 ┃

    ① 易教:易子而教,互相交换教育对象而实施教育。

    ② 责善:劝勉从善。出自《孟子·离娄下》:“责善,朋友之道也。”

    ③ 离:违背,背离。

    ④ 贼:毁坏,残害,伤害。

    ⑤ 庶几:或许,也许。

    ⑥ 率教:遵从教导。

    ┃ 实践要点 ┃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熏陶的过程,欲速则不达。陆陇其从孟子“责善”出发,引出了“父子之间不责善”,因为“责善则离父子”,因此要“去其欲速之心,中也养,不中才也养”才可“亲教”,指出教育子弟要破除急躁、侥幸心态,避免拔苗助长、急于求成。然而,他话锋一转,又指出了“亲教”的弊端,即“子多愚顽,未有不以怒相继”。如此一来,则只能“易教”,即将子弟委托给他人去教育。易子而教,尊师重教,这是陆陇其开出的教育良方,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主意。

    9. 成人子自为政

    家有严父,席有严师,子弟又谦谨受教,效不欲速,功不作辍①,不怕不成才。其不才者,大都子弟本质顽梗②,教亦不善。或自以为是,不肯虚心率教,故堕落无成耳。或慈父爱惜,师长宽柔。不欲子弟成人耶?在子弟自要成人,父师不过树一的③耳。若发彼尔的,则射者主之矣,又岂父师为政哉?

    ┃ 今译 ┃

    家里有严厉的父亲,课堂上有严格的老师,子弟又谦虚谨慎接受教育,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怕不能成就一番事业。那些不能成就事业的,大多数是因为子弟本身非常固执,愚妄而不顺服,教书先生方式也不对。有些是子弟自以为是,不肯虚心遵从教导,因此堕落腐朽没有成就。也有的是慈父过分疼爱,师长宽顺柔和,子弟缺乏管教,因此没有成就。难道是师长不想让子弟成就一番事业吗?当然不是,根本在于,子弟自身必须发自内心地想要成就一番事业才行,家长和老师只不过是帮他树立一个清晰的目标。师长把目标向他说明,剩下的事由子弟来做主,这难道是为父为师者能主导的吗?

    ┃ 简注 ┃

    ① 辍(chuò):中止,停止。

    ② 顽梗(gěng):愚妄而不顺服,非常固执。

    ③ 的(dì):箭靶的中心。

    ┃ 实践要点 ┃

    如何才能学有所成?陆陇其认为,“家有严父,席有严师,子弟又谦虚受教,效不欲速,功不作辍,不怕不成才”。至于那些不成才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子弟顽劣不肯用功,“自以为是,不肯虚心率教”;二是师长教育方式不对,“慈父爱惜,师长宽柔”,“教亦不善”。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有利于子弟成才呢?启发式教育。陆陇其指出,“在子弟自要成人,父师不过树一的耳”。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关键还是要靠子弟个人努力。

    10. 弗半途废书

    子弟完经①后开笔头②,直到晓得八股③文字,略成一篇文字模样。纵然不好,不知费先生多少神思。有父兄不读书、不在行者,见儿子一两次考试不利,废书改业,欲速见小④,良可惜也!

    ┃ 今译 ┃

    子弟读完儒家经典之后开始写文章,直到明晰八股文的写法,写出一篇像模像样的文章。纵然写得不算太好,不知道花费了教书先生多少心思。有的父兄不读书、不懂得考试的门道,见到子弟一两次科举考试不利,就想让他荒废学业改学其他,这是急功近利,只考虑快点出成绩,真是太可惜了!

    ┃ 简注 ┃

    ① 完经:读完儒家经典。

    ② 开笔头:开始写文章。

    ③ 八股: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也制艺、时文。八股文就是指文章的八个部分,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后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起来共八股。

    ④ 小:小结果,指取得阶段性成果。

    ┃ 实践要点 ┃

    陆陇其从子弟完经、开笔头说到晓得八股文字、写成一篇文章,指出学习是个漫长的积累过程,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决不能半途而废。他还用那些不读书、不在行的父兄急于让子弟考取功名的事例来说明,读书治学要目标明确,排除干扰,咬定青山不放松,决不能因小小挫折就见异思迁。

    11. 出头日

    诵诗读书还有出头日子,闲游浪荡终无结果①时辰②。

    ┃ 今译 ┃

    勤奋刻苦地诵读诗书还有出头日子,懒惰无聊地闲游浪荡终究没有取得成果的时候。

    ┃ 简注 ┃

    ① 结果:成就,成果。

    ② 时辰:时间,时候。

    ┃ 实践要点 ┃

    诵读诗书是勤劳,闲游浪荡是懒惰。一勤一惰,一是“还有出头日子”,一是“终无结果时辰”,两相对比,鲜明深刻,令人深省。

    12. 思小结果

    夫做秀才①,安得人人皆中?然不观场②几次,亦枉读一番书。读书若不做得一个秀才,亦终身无结果。

    ┃ 今译 ┃

    秀才岂是人人都能考中的?然而,不去参加几次考试,也枉费读书一番。读书人若考不上秀才,终究是没有什么成就的。

    ┃ 简注 ┃

    ① 秀才:别称茂才,原指才之秀者,明清两代专门用于称呼府、州、县学的生员。

    ② 观场:参加考试,多指儒生参加府、州、县学的生员考试。

    ┃ 实践要点 ┃

    读书治学要有所成就,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坚韧不拔的意志。陆陇其认为,“读书若不做得一个秀才,亦终身无结果”。考取秀才是读书人最起码的奋斗目标,为了这个目标的达成,即使多费些心思也是值得的。

    13. 机会不可失

    功名一路,易者自易,难者自难。更有难而易、易而难者,甚是变幻。无论大小场屋①,总之院门未封,则吾进取之阶梯未绝,不可心灰意懒,错过机会。安命②一说,虽是正论③,亦常误人。

    ┃ 今译 ┃

    考取功名一事,容易考取的人说是容易,难以考取的人说是困难。更有的是开始困难后来容易,或者是开始容易后来困难,此中形势变化多端,诸种可能都有。无论是大大小小的科举考试,总之,只要科举取士的道路没有封闭,我们读书人的进取之路就没有断绝,不要因为一时的困顿而心灰意冷,白白错失良机。安于命运一说,虽然是正确合理的言论,但也常常误人子弟,不可全信。

    ┃ 简注 ┃

    ① 场屋:科举考试的地方,又称科场。引申指科举考试。

    ② 安命:安于命运。出自《庄子·德充符》:“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

    ③ 正论:正确合理的言论。

    ┃ 实践要点 ┃

    读书人在考取功名的道路上有一些波折是在所难免的,不能因为一时的困顿而心灰意冷,也不要相信安命之说,白白错过机会。只要“院门未封”,“进取之阶梯”就未断绝,机会总还是会有的。怎样才能抓住机会呢?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只有坚定信念,百折不挠,朝着既定目标努力拼搏,才会梦想成真。陆陇其鼓励贫寒学子依靠读书改变命运,在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依然有其适用价值。

    14. 自重取重

    做秀才原要自重,切不可将别事干渎①府县。每月朔望②,当送窗课③两篇。无论看与不看,官府自有子弟在衙,当有识拔神交者④。万一有切己⑤之事相问,或即与吾昭雪,未可知也。傥遇观风⑥季考⑦,月课⑧不可不试。若经年不见上官,便不熟面,未必呼天辄应。此又不可不知。

    ┃ 今译 ┃

    身为秀才,要懂得自重,切不可因为一些琐事冒犯府县官员。每月初一和十五,应当送交习作诗文两篇,不管府县官员是否看到,官府里面总会有人值守,可能会碰到能够赏识提拔你,并与你心意相投的朋友。万一府县官员问到与我们密切相关的事情,也可能会有人帮我们应答,这也是有可能的。倘若遇到观察民情、了解施政得失的季度考试,每月一次的例行考试就要按时参加。如果常年见不到上官,便与上官不熟,一旦遇到事情,很可能就会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这些事情不能不知道啊。

    ┃ 简注 ┃

    ① 干渎:冒犯;干扰。

    ② 朔望:朔,农历每月初一。望,农历每月十五。

    ③ 窗课:旧称私塾中学生习作的诗文。

    ④ 识拔神交者:能赏识提拔你,而且虽未谋面却心意相投的朋友。

    ⑤ 切己:切身,和自己有密切关系。

    ⑥ 观风:观察民情,了解施政得失。

    ⑦ 季考:古代官学中每一季度末举行的考试。

    ⑧ 月课:明清时每月对学子课试的考校。

    ┃ 实践要点 ┃

    读书人之间如何交往?在陆陇其看来,既要“自重”,维护读书人的脸面,不要与官府走得太近,更不能冒犯官府;又要“取重”,知晓与官府打交道的诀窍,按照官府的规矩办事,按时完成窗课、月课,按时参加月考、季考。读书人与官府中人打交道,混个脸熟,一是可以交流切磋,砥砺促进,一是可以结交人情,以备不时之需。多与人交往,与人为善,多个朋友多条道,多留个后手,说不定哪天就用到了。陆陇其深谙人情世故,老谋深算啊!

    15. 疑思问

    虞舜好问,称曰大知①。孔圉②不耻下问,谥曰文子。问礼问官,大圣③不免。先民④有言,询于刍荛⑤。吾本读书人,俗字写不出,闲字不识,故事不记不晓者十常八九。不妨向相知者质疑,断不可耻于求教,终身莫解。

    ┃ 今译 ┃

    虞舜勤学好问,被称作是博学而有智慧的人。孔文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谥号是文子。问礼仪,问官制,圣贤之人也在所难免。古代圣贤有句名言,要虚心向割草打柴的人请教。我们本是读书人,俗字不会写,闲字也不认识,故事掌故十有八九都是不记得不知道的。不妨向知道的人询问,万万不能耻于向别人请教,以致终身不解。

    ┃ 简注 ┃

    ① 大知:指博学而有智慧的人。出自《中庸》:“子曰:‘舜其大知也与?’”

    ② 孔圉(yǔ):史称孔文子,春秋时卫国大夫。《论语·公冶长》中,孔子曾称赞他“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③ 大圣:古谓道德最完善﹑智能最超绝﹑通晓万物之道的人。

    ④ 先民:古之贤人。

    ⑤ 刍(chú)荛(ráo):指割草打柴的人。

    ┃ 实践要点 ┃

    陆陇其连用“舜其大知也与”“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先民有言,询于刍荛”等《四书五经》中的名言警句,指出古代圣贤好疑多问的优良品质及其重要性。古之圣贤尚且如此,何况是“俗字写不出,闲字不识,故事不记不晓者十常八九”的读书人呢。好疑多问,既能表现一个人虚怀若谷的优良品格,又是获取真知的便捷途径。古来在读书治学方面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之人。读书人“不妨向相知者质疑”,今天,我们也要好疑多问,在疑和问中提出问题,获得解答,锻炼思维,获取知识,终会有所成就。

    16. 愿良朋辅儿

    子弟学问,得之父兄师长者多,得之朋友者亦不少。试看掷骰、着棋、抹牌、斗叶子,父师并未尝教之也,何子弟熟此者十有八九?岂非得之朋友辈耶?朋友与吾子弟讲书论文,其受益讵①不多哉?友无损益,岂必曰择②?见善而从,不善而改③,皆吾师也,皆吾友也。思齐内省④而已。

    ┃ 今译 ┃

    子弟学问多得之于父兄师长的教导,从朋友那里得来的也不少。看看他们玩的掷骰、着棋、抹牌、斗叶子等游戏,父兄师长并没有教过,为何子弟中十有八九都熟悉玩法呢?难道不是从他们的朋友那里学来的吗?子弟与朋友一起讲书论文,受益难道不多吗?古人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如果朋友不分损友和益友,何必要选择呢?对于朋友,我们要学习他们的优点,对他们的缺点则要注意改正。如此看来,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的老师,都是我们的朋友。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简注 ┃

    ① 讵(jù):难道,用于表示反问。

    ② 友无损益,岂必曰择:如果朋友不分损友和益友,何必要选择呢?出自《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③ 见善而从,不善而改:学习他们的优点,对他们的缺点则要注意改正。出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④ 思齐内省:思齐,向对方看齐,要求赶上对方;内省,反省自己。出自《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实践要点 ┃

    陆陇其在这一则格言中提出了他的良好愿望:“愿良朋辅儿。”因为子弟学问有一大部分来自朋友,朋友在子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他认为,子弟可以与朋友讲书论文,互相砥砺,长进学问;子弟可以从益友身上学到“直”“谅”“多闻”等优良品质,还可以从损友身上认识到“便辟”“善柔”“便佞”等恶劣习气,做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为此,陆陇其对子弟如何与朋友交往提出了两方面的要求:一是子弟要有辨别能力,交往朋友要慎重选择,要交接良朋益友,而不能去交接狐朋狗友;二是子弟要有思辨能力,要向良朋益友学习,同时也要认识到狐朋狗友身上的恶劣习气并引以为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陆陇其对交友之道的认识非常深刻,放在今天也有借鉴意义。

    17. 业在此

    一①几案上无朱墨笔砚,无卷轴书籍,手眼便冷②,气味便俗。

    ┃ 今译 ┃

    整个几案上若没有朱墨笔砚,没有卷轴书籍,便觉得手眼冷清,气味庸俗。

    ┃ 简注 ┃

    ① 一:全;满。

    ② 冷:冷清。

    ┃ 实践要点 ┃

    从几案上的摆设可以看出主人的文化素养。朱墨笔砚、卷轴书籍等是明清时期读书人几案上的必备品,陆陇其用几案上如果没有朱墨笔砚、卷轴书籍就觉得手眼冷、气味俗,来提醒读书人勤读诗书、勤练书法,提高生活品位,培养高雅情操。当下,书桌上除了放电脑,书和纸笔也是必不可少的,开卷有益,“业在此”啊!

    18. 时艺切勿轻弃,经文虽旧必存

    士人作文,原是随时生意见①,随时发兴致②。尽有旧时做不出者,今日做得出;亦有今日做不出者,旧时反做得出。不必谓今日新而前日旧,亦不必谓新者好而旧者不好。故小题③文字,尽有议论刻画,不可磨灭。岁时虽远,宛如新发于硎④。其不可传,惟直铺八股无味无色耳。定当勿论新旧,姑存备览,且又备题,切勿轻弃。至于经文,作者尤少,虽旧必存。

    ┃ 今译 ┃

    读书人写文章,原本就是随时产生见解,随时抒发兴趣。总是存在以前写不出来,现在写得出的情况;也有现在写不出,以前反而写得出的情况。不必说现在的新而以前的旧,也不必说新的好而旧的不好。因此,以《四书》文字命题的文章,都有议论刻画,不可磨灭。虽然年代已经很远,还是锋芒毕露,好像刀刚在磨刀石上磨过一样。这些文章没有广泛流传,只是因为它们采取了平铺直叙的八股作文方式显得无色无味平淡了些。对于这些文章,我们不要管是新文还是旧作,暂且留存下来以备查看,而且还要准备题目应试,切不可轻易丢弃。至于《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篇幅本来就少,虽然是以前的旧作,还是要留存下来。

    ┃ 简注 ┃

    ① 意见:见解,主张。

    ② 兴致:兴趣。

    ③ 小题:明清科举考试时以《四书》文句命题为小题。

    ④ 新发于硎(xíng):新发,刚磨过;硎,磨刀石。刀刚在磨刀石上磨过,形容非常锋利或初露锋芒。

    ┃ 实践要点 ┃

    在这一则格言中,陆陇其讨论了“时艺”与“经文”的辩证关系。“时艺”即明清时期科举考试所需的八股制艺文章,“经文”即《四书五经》等儒家典籍。他认为“时艺切勿轻弃,经文虽旧必存”,因为“时艺”是科举考试的书写样式,是表,读书人必须熟悉八股文的写作套路,而“经文”是科举考试的核心内容,是里,读书人必须熟悉《四书五经》等儒家典籍。只有做到表里结合,才有可能在科举考试中有所斩获。在此,还有个传承和创新的问题:“经文”是传承,“时艺”是创新,既要传承,又要创新,在传承中有所创新,才会取得良好效果。当下,我们在准备考试尤其是准备语文考试时,也要把阅读古今经典和阅读优秀作文结合起来,既要传承,又要创新,争取做到既正宗又时尚。

    19. 藏书弗损弗卖

    父祖传下书籍,不知费几许①心思、几许钱财,自当善藏②。若吾不能读父书而轻卖,此不肖无耻之极。戒子孙切勿轻弃,留此以待后起之能读者。

    ┃ 今译 ┃

    父祖留传下来的书籍,不知道耗费了他们多少心血、多少钱财,自然应当妥善保藏。如果我们因为用不到父祖传下来的书就轻易卖掉,这真是不肖无耻至极啊。我们要训诫子孙切勿轻易放弃父祖流传下来的书籍,而是留存下来,给后世子孙中用得到的人读。

    ┃ 简注 ┃

    ① 几许:多少,几多。

    ② 善藏:妥善保藏。

    ┃ 实践要点 ┃

    读书,读书,先有书才能读。我国古代书籍难得,很多读书人皓首穷经,终其一生熟读一经,除了他们勤学苦读的好学精神,还有就是因为他们自知得书不易,能得一经已属幸运,自当读精读透。书籍难得,藏书尤为可贵,父祖几经周折,耗费多少心血、钱财,才留存下来一些书籍,如果轻易就卖掉了,既是对父祖的不尊重,也是对书籍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因此,陆陇其才说那些轻卖书籍的人是“不肖无耻之极”。当下,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书籍易得,纸质书籍购买方式很多,电脑上、手机上也容易读到各种书籍,甚至可以说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读到想要的书籍。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是要重视藏书,爱惜藏书,因为藏书既可以继承前辈的学问志趣,又可以衡量一个家庭的文化功底。当下,读书藏书依然得到社会的重视,“世界读书日”活动的开展和“书香家庭”的评选就是很好的证明。让我们行动起来,做一个读书人、爱书人、藏书人吧!

    20. 取譬通方

    看古人后场①有譬喻②处,时艺中有奇警③处,须各录一集便览。

    ┃ 今译 ┃

    看到古人后场考试文章中有说理明白通晓之处,八股制艺文章中有含义新颖深切之处,须分门别类摘抄下来,以便将来查看。

    ┃ 简注 ┃

    ① 后场:明清科举考试乡试时分前场与后场,凡前场试取之士,才能参加后场考试。

    ② 譬喻:晓譬劝喻,指文章内说理明白通晓之处。

    ③ 奇警:文字或言论含义新颖深切。

    ┃ 实践要点 ┃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三人行,必有我师。把别人文章中说理明白通晓之处、含义新颖深切之处,分门别类摘抄下来,时时诵读,往往会事半功倍。当下,我们习惯于电子阅读,常做指尖上的读书人,却时常忽视了动笔,久而久之,笔头僵硬了,脑子生锈了,学问却没有进步,这是需要我们引以为戒的。

    21. 犹母断机

    读书人家若遇岁考科举,无秀才与试,无子弟考童生,门衰祚薄①,难矣哉。孟母所谓:“子之废学,犹吾断斯机也。”②甚矣,书香不可断。家无读书子,庭前气色寒。

    ┃ 今译 ┃

    读书人家若是遇到科举考试的年份,家里没有秀才参加乡试,甚至没有子弟去考秀才,这户人家就显得门庭衰微,福祚浅薄,太让人难过了。这就如同是孟子的母亲仉氏对孟子所说的:“你学到一半就停下,和这块织了一半就断开的布有什么区别,还有什么用呢!”读书真是不能中断啊。家里没有读书的子弟,门庭气色就很冷清。

    ┃ 简注 ┃

    ① 门衰祚(zuò)薄:祚,福气。门庭衰微,福祚浅薄。

    ② 语出《列女传·母仪传》。

    ┃ 实践要点 ┃

    在陆陇其的心目中,有没有读书人是一个家族是否兴旺发达的重要因素,所谓“家无读书子,庭前气色寒”。若是遇到科考年份,家里没有人考秀才、考举人,这个家族就没落了。反之,若是家里读书人多,接连不断去考秀才、考举人,考取功名,家族就会愈来愈兴旺,终究会发达起来。读书人承担着家族兴旺发达的重任,他们该如何去做呢?陆陇其用了孟母教育孟子的例子,教导读书人要不间断地积累知识、增长学问,做到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书香不可断”,古今同理。

    22. 切勿失足衙门

    子弟以读书为主。若不然,吾亦不能代汝谋矣。切不可误入衙门,坏心术,舞文法①,系囹圄②,受刑辱,惊妻累子,玷祖辱宗。

    ┃ 今译 ┃

    读书人应当以诵读诗书、考取功名为人生目标。如果不这样,我也不能帮你们谋划什么了。万万不可委身衙门,充当讼师,包揽讼词,以致心术变坏,故意曲解法令条文,编织罪名,时间长了,事情必然会败露,甚至身陷监狱,遭受刑罚,连累妻子儿女,玷污祖宗清誉。

    ┃ 简注 ┃

    ① 舞文法:故意曲解法令条文,编织罪名。

    ② 囹圄:监狱。

    ┃ 实践要点 ┃

    陆陇其痛恨那些播弄是非、陷害忠良的恶棍讼师。他认为读书人就该干读书人的事情,以诵读诗书、考取功名为己任,坚决反对他们涉足衙门,充当讼师,包揽讼词,以致坏事干尽,身陷囹圄,惊妻累子,玷祖辱宗。陆陇其以此来劝导读书人读圣贤书,做圣贤事,保持读书人的正直和善良,做社会道德的中流砥柱。这充分体现了陆陇其对读书人的关爱。当然,基于儒家传统的无讼理念,陆陇其对讼师(帮人办理诉讼事务的人,旧时以替打官司的人出主意、写状纸为职业的人)的认识以贬斥为主,有其历史局限性。

    23. 择业养生

    子弟读书不得进学①,或工②书工画,或习医处馆③,亦是不俗。此亦随身一艺,聊可养生。若晓得大算法,人亦有用吾处。断不可晓得骰子、骨牌、纸牌诸色,混入赌场,便陷死地。若晓得围棋、象棋,止适意④遣兴⑤,似亦不妨。傥起一好胜心,便思赌胜赢钱。初试一钱一局,渐进三钱四钱,热血灌牙,渐不可长。况且废时失事,吞饥致疾,此又万万不可者也。痛戒,痛戒!吾生极拙,喜与书墨笔砚相对。若见各色玩好之物,便心酸、便头痛,所以寡交忤俗⑥,自甘不入时⑦也。

    ┃ 今译 ┃

    读书人若科举考试不顺利,未能考取秀才,或勤习书画去卖字卖画,或学医开医馆,或到私塾当塾师,也是挺不错的。这就是通常说的身有一技之长,可以谋生养家。如果精通深奥的计算方法,别人也有用到我们的地方。绝对不能沾染骰子、骨牌、纸牌等诸种赌博样式,一入赌场,便身陷绝境。如果喜欢围棋、象棋,只是用于抒发情怀,表达情意,好像也没有妨碍。假使一时兴起好胜之心,便想着靠赌博来赢钱。一开始一钱一局,逐渐三钱、四钱一局,赌着赌着,便会牙龈肿痛,头脑发热,别人的钱没赚着,自己的钱反而渐渐不够用了。况且,赌博浪费时间,荒废事业,还容易因为忍饥挨饿导致生病,这也是万万不可赌博的原因。彻底戒除,彻底戒除!我生性极其笨拙,喜欢和书墨笔砚打交道。如果见到各式各样供人玩赏的奇技淫巧之物,便觉得心酸头疼,所以交往的朋友比较少,也不顺从时俗,自己心甘情愿地不合乎时尚。

    ┃ 简注 ┃

    ① 进学:明清两代指童生考取生员,进入府学、县学读书。

    ② 工:善长,长于。

    ③ 处馆:在私塾中教书。

    ④ 适意:称心,合意。

    ⑤ 遣兴:抒发情怀,解闷散心。

    ⑥ 忤俗:不顺从时俗。

    ⑦ 入时:合乎时尚。

    ┃ 实践要点 ┃

    陆陇其认为,青年人如果仕途不畅,把功夫用到书法绘画、学医处馆上,有个一技之长,足够谋生养家,也是可以的;但是,绝对不能赌博。赌博,轻则输钱伤身,重则荒废事业,甚至家破人亡。人们常说赌博是万恶之源,赌博导致的家破人亡事件不计其数。掷骰子、斗骨牌、打纸牌等各种各样的赌博,看似简单易懂,不易作弊,好像是撞运气,内里的门道却很多。赌来赌去,参赌的人都输了,唯一赢的是庄家。据史书记载,陆陇其在担任嘉定知县期间,曾经审理过赌博案件。为了劝谕赌博者,陆陇其让人拿来五只碗,中间的一只空着,边上的四只灌水,碗中的水转来转去,最终中间的空碗满了,边上的四只碗却空了。陆陇其说:“尔赌之忽赢忽输,何异此水之移来移去乎?今尔等争相攫取,而彼此总归乌有,又安用是劳劳者为?”于是,众人醒悟,陆陇其任内,嘉定再无人赌博。这则故事真实与否不必细究,陆陇其劝戒赌博却是黑纸白字明确记载的。择业养生,干什么都好,就是不要赌博。戒赌,禁赌,古今一致。为了美好生活,请远离赌博吧!

    24. 善恶皆师,从改由己

    论交而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①,甚非取友之道也。且人皆自贤自善②,亦孰肯自居不能不可哉?在吾亦岂真贤胜人,乃轻以不可不能目人也?莫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③是二人者,皆吾师也,则皆我友也。此在吾从改为主,不论人之善恶矣。何等浑融④!

    ┃ 今译 ┃

    说起交友之道,认为合适的就和他交朋友,不合适的就拒绝他,这种说法很是不符合交友之道。而且,人们总是自以为贤能、善良,又怎么肯自认为不贤能、不合适呢?就我们自己来说,哪里是真比别人贤能,而轻易地用不合适、不贤能看人呢?不如孔子所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值得我效法的人。我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则要注意改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和我一起的两个人都是我的老师,都是我的朋友。对我而言,当以改正为主,不论别人是善是恶。这种交友之道是何等的融会而不显露啊!

    ┃ 简注 ┃

    ① 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出自《论语·子张》。

    ② 自贤自善:自以为贤,自以为善。

    ③ “三人行”至“其不善者而改之”:出自《论语·述而》。

    ④ 浑融:浑合,融合。融会而不显露。

    ┃ 实践要点 ┃

    陆陇其论述交友之道,否定了子夏所说的“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认可孔子所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主张“善恶皆师,从改由己”。其实,这两种交友之道都是出自《论语》。在《论语·子张》篇中,子夏的学生向子张请教交友之道,子张说:“子夏是怎么说的?”学生答道:“子夏说:‘合适的就和他交朋友,不合适的就拒绝他。’”子张说:“这和我听说的不一样:君子既尊重贤人,又能容纳众人;既能够赞美善人,又能同情能力不够的人。如果我是十分贤良的人,那我对别人有什么不能容纳的呢?我如果不贤良,那人家就会拒绝我,又怎么谈能拒绝人家呢?”在这段话中,子夏认为人们可以以自己认为的是否合适来判断是否交朋友,这种观点的弊端很大;子张提出人们要以君子之贤良淑德来对待所有的人,这种观点对自己的道德要求很高。在《论语·述而》篇中,孔子提出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观点,提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陆陇其否定了子夏的观点,回避其实是变相否定了子张的观点,而选择孔子的观点,教导人们正确交友:他人不论善恶贤愚都可以多多接触,交往的时候,注意学习朋友身上的优点,见贤思齐;注意辨别朋友身上的缺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5. 学好样

    人须件件要看好样,则学问日进,人品亦端,故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①又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又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又曰:“如恶恶臭,如好好色。”②时时要想着。

    ┃ 今译 ┃

    人们每件事情都必须向好的榜样学习,学问才会日渐长进,人品也会越来越端正,因此孔子说:“见到好的品行,应思考差距,并努力赶上;见到恶行恶人,不应参与其中,应像手碰触开水一样立刻抽走。”他又说:“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他又说:“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则要注意改正。”他又说:“要像厌恶臭气和喜欢美丽的颜色一样。”这些需要我们时时都想着。

    ┃ 简注 ┃

    ①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出自《论语·季氏》。

    ②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出自《大学》。

    ┃ 实践要点 ┃

    陆陇其在这一则格言里讨论的是“学好样”。他借用《论语》《大学》中的现成语句,采用正反对比的方式,提出了“见善如不及”“见贤思齐”“择其善者而从之”“如好好色”等引导人们学习好的榜样,同时也提出了“见不善如探汤”“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其不善者而改之”“如恶恶臭”等引导人们要以坏的榜样为戒,并要求人们时时想着这些先贤的至理名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下,我们需要树立一些典型人物、典型案例,充分发挥榜样的引领、示范作用,引导青年学子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促进青年人的成长。

    26. 书中有金

    人皆怨①贫,妄想富贵,何不怨贱?苦志读书,自有贵日,自有富日。惜乎!甘为人下而不辞者,比比然②也,乌③得不贫?又何怨贫?

    ┃ 今译 ┃

    人们都不满意贫穷,妄想着有朝一日能大富大贵,可是为何不埋怨自己地位低下呢?坚定信念,勤读诗书,自然有大富大贵的日子。可惜啊!自甘屈居人下而不发愤图强的人太多了,又怎么能不贫穷呢?自己不努力改变,又怎么能埋怨自己贫穷呢?

    ┃ 简注 ┃

    ① 怨:不满意,责备。

    ② 比比然:到处都有或每每有之。

    ③ 乌:疑问代词,何。

    ┃ 实践要点 ┃

    北宋真宗赵恒《劝学诗》曰:“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无车毋须恨,书中有马多如簇。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读六经。”在这首诗里,诗人皇帝赵恒用“千钟粟”“黄金屋”“马多如簇”“女颜如玉”等美人美物诱导、劝谕男儿勤读诗书,考取功名,一展平生所愿。在这一则格言中,陆陇其用由“书中自有黄金屋”化来的“书中有金”以及“苦志读书,自有贵日,自有富日”来点明读书的重要价值。然而,他论述的重点不在于告诉人们读书有多么重要,而在于指出人们“皆怨贫,妄想富贵”的普遍心态,以及“甘为人下而不辞者,比比然也”的普遍状态,以此来告诫人们不要嫌贫爱富,也不要妄自菲薄,而是要坚定信念,勤读诗书,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读书能否改变命运,这个话题众说纷纭,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知识就是力量,或者说是知道就是权力,有知识总比没知识强,知道总比不知道强,即使不是为了物质生活的改善,为了精神生活的丰富,也要勤读诗书,好学上进。

    27. 守身孝子当留心

    读书人医书不可不看,药性不可不知。此亦守身谨疾①之要。孝子各宜留心,不可以其缓②而忽③之。

    ┃ 今译 ┃

    读书人不能不读一些医书,中草药的药性也不能不知道一些。这也是保持健康、提防生病的关键所在。孝子贤孙应当留心诵读医书,不能因为收效缓慢就不重视。

    ┃ 简注 ┃

    ① 守身谨疾:保持健康,提防生病。

    ② 缓:缓慢。

    ③ 忽:不重视,不注意。

    ┃ 实践要点 ┃

    古人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陆陇其在《择业养生》篇中谈论读书人的出路时也曾提到“习医”,可见熟读医书还是有必要的。在这一则格言中,陆陇其再次重申了熟读医书的重要作用。读书人在诵读诗书之余,读些医书,懂得些医学常理和药物常识,不仅可以防病养生,还可以照顾家人健康,更可以在他人急需医治时给予援手。当下,当医生需要通过专门的医师资格考试,卖药也需要有药师或中药师资格证,不是读几本医书就能给人看病治疗了。但是,读些医书,懂些医药常识,尤其是急救知识,总是有好处的,修身养性也好,帮助他人也好,总归是艺多不压身。

    28. 喜听书声

    居家听妻女纺织声,耳根觉闹,然亦可喜。听儿孙读书声,心境独①清②,更觉可喜。

    ┃ 今译 ┃

    待在家里听到妻子女儿纺织的声音,耳朵根子虽然觉得吵闹,但是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听到儿子孙子的朗朗读书声,心境反而变得安静,更觉得心里高兴。

    ┃ 简注 ┃

    ① 独:语气助词。

    ② 清:安静。

    ┃ 实践要点 ┃

    这一则格言中,陆陇其拿纺织声和读书声作比较,突显了他对读书人的喜爱。纺织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纺织声虽让人觉得吵闹,却也让人高兴,读书声让人闹中取静,心里更加高兴。家里有纺织声,说明妻子女儿勤劳善良,劳作不断,生活自有保障。家里有读书声,说明儿子孙子好学不辍,勤读诗书,考取功名有望。纺织声可喜,读书声更觉可喜,因为读书不但寄托了家中长辈的殷切希望,书中更是积淀了前人的学识才情和生命气息。

    29. 孝亲敬长

    孩提之童①,无不知爱其亲也,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②!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彼不孝不弟者,岂天性然哉?皆由不觉耳。试看《蓼莪》③章,安得不孝顺父母?又读《常棣》④章,安得不友于兄弟?为人子为人弟,试读此两篇作座右铭,有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⑤?犹不知爱亲敬长,不孝不悌,非人也。

    ┃ 今译 ┃

    幼儿没有不知道爱父母的,等他们长大了,没有不知道尊重兄长的。对父母尊敬,对兄弟姐妹友爱,是行仁的根本吧!尧舜之道,也就是孝悌。那些不尊敬父母不友爱兄弟姐妹的,难道是天性使然吗?都是由于他们没有醒悟啊。尝试着读读《诗经·小雅·蓼莪》篇,读过之后怎么会不孝顺父母呢?尝试着读读《诗经·小雅·棠棣》篇,读过之后又怎么会不友爱兄弟姐妹呢?为人子女者,为人兄弟姐妹者,试着读读这两篇,并把它当作座右铭,有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吗?如果仍然不知道尊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简直不配做人。

    ┃ 简注 ┃

    ① 孩提之童:出自《孟子·尽心》,指幼儿,两至三岁的儿童。

    ②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出自《论语·学而》。孝,尊敬,指还报父母的爱;弟,友爱,指兄弟姊妹的友爱,也包括朋友之间的友爱。对父母尊敬,对兄弟姐妹友爱,是行仁的根本。

    ③ 《蓼(lù)莪(é)》:蓼,长又大的样子;莪,一种草,即莪蒿。《蓼莪》出自《诗经·小雅》,是悼念父母的祭歌,叙写父母养育抚爱的恩情。

    ④ 《常棣(dì)》:常棣亦作“棠棣”“唐棣”,即郁李,蔷薇科落叶灌木,花粉红色或白色,果实比李小,可食。《常棣》出自《诗经·小雅》,是周人宴会兄弟时,歌唱兄弟亲情的诗。

    ⑤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出自苏轼《前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像是在忧怨,又像在思慕,像是在哭泣,又像在倾诉。

    ┃ 实践要点 ┃

    《孝经》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为人之子女,自然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陆陇其在这一则格言中,从幼儿知道爱父母,长大了后知道尊重兄长写起,指出孝悌是行仁的根本,尧舜之道就是孝悌。他建议不懂得孝悌的人尝试着去读读《诗经·小雅·蓼莪》和《诗经·小雅·棠棣》。他认为读过这两篇之后,是个人就会被其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所感动,就会懂得其中蕴含的孝悌之道。当然,也许会有例外,例外的就不配做人了。陆陇其是个大孝子,据说,他当官之后,迎亲老于官署,早晚侍奉,承欢膝下。民间也流传有《陆稼书孝行化逆子》的故事,说的是他把不孝少年喊到身边当随从,看他日常起居如何孝亲敬长,不孝少年被他的言行感化,成了一个懂得孝亲敬长的好孩子。当下,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如何安度晚年越来越成问题,传承中国传统孝悌文化,孝亲敬长,正当其时。

    30. 人所以异

    非禽非兽,当孝当悌。不孝不悌,禽兽何异①?

    ┃ 今译 ┃

    如果不是飞禽走兽,就应当懂得孝悌。不孝不悌,和飞禽走兽有什么区别呢?

    ┃ 简注 ┃

    ① 何异: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与某物某事没有两样。

    ┃ 实践要点 ┃

    陆陇其认为,人和禽兽的区别在于是否懂得孝悌:人懂得孝悌,禽兽不懂得孝悌。那些不懂得孝悌的人,和禽兽是没有区别的,可以用衣冠禽兽来指称。孝悌之中,孝易悌难。因此,古人非常重视兄弟之间的关系,《诗经·小雅·棠棣》专门讲述兄弟之情。兄弟关系的核心在于悌,关键在于睦,《礼记·礼运》说:“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合,家之肥也。”《弟子规》也说:“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只有兄弟和睦,家庭才会和谐,才有利于家庭的兴旺发达。

    31. 慈爱率先

    人皆责①子之孝,责弟之悌。吾独责父之先慈,责兄之先友。故子或不孝,父不可不慈;弟或不悌,兄不可不友。盖②父兄为子弟主③,岂可不立子弟之榜样,徒④责子弟之孝悌哉?

    ┃ 今译 ┃

    父母都要求子女孝顺自己,兄长都要求弟弟尊重自己。我单单要求为人父母者要先慈爱,为人兄长者要先友爱。因此,子女或许不孝顺父母,父母不可以不慈爱子女;弟弟或许不尊重兄长,兄长不能不友爱弟弟。父母兄长对子女弟妹的成长起着主导作用,怎能不给他们树立学习的榜样,而只是要求子弟孝悌呢?

    ┃ 简注 ┃

    ① 责:要求。

    ② 盖:虚词,发语词。

    ③ 主:主宰。

    ④ 徒:只;仅仅。

    ┃ 实践要点 ┃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封建社会家庭伦理的基本要求,从语序来说,慈在孝之前,友在恭之前;从实际情况来说,有父慈才有子孝,有兄友才有弟恭。因此,慈友要先于孝悌,慈友要为孝悌的产生做好引导、做好铺垫。在这一则格言中,陆陇其讲述的就是“慈爱率先”。他认为,要想子孝弟悌,首先要做到父慈兄友,父兄与子弟以真心换真心,以真情换真情,日久见人心,功到自然成。做到了父慈兄友、子孝弟悌,家庭自然团结和睦,家业自然兴旺发达。陆陇其任职嘉定时,曾经审过一个“老父告‘逆子’”的案子。有一天,某老父状告自己的儿子不孝顺,陆陇其受理了此案。父子两人来到大堂后,陆陇其询问情况,老父喋喋不休地说儿子怎么不孝顺,儿子在一旁一句话也不说。陆陇其没有急着结案,他让人给父子两人每人一吊钱,他们可以自由支配,并让他们天黑之前把剩余的钱交回县衙。陆陇其同时派人跟随父子二人观察他们的言行,并派人到他们家附近调查,结果发现老父好吃懒做,儿子虽然勤劳,却收入微薄,供养不起老父。天快黑时,父子二人回到县衙,老父把一吊钱好吃好喝好玩地花了个精光,儿子却一个子儿也没花,原封不动地把钱交了回去。陆陇其询问原因,老父说县太爷给了钱,不花白不花;儿子说县太爷给的钱,哪敢随便花。陆陇其结合二人言行和调查结果,狠狠训斥了好吃懒做的老父,让他从此以后要勤劳,要体谅儿子,要给儿子做榜样;好好褒扬了勤劳本分的儿子,并把一吊钱赏给了儿子,让他回去之后好好营生,争取多赚些钱,让家人日子过得好些。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陆陇其在处理家庭伦理道德问题时“慈爱率先”的理念。

    32. 真孝真悌

    父慈而后子孝,兄友而后弟恭。此是常事,固①不足道。傥父不慈而子自②孝,默③有以感动父之慈,斯为真孝。兄不友而弟自悌,默有以感动兄之友,斯为真悌。

    ┃ 今译 ┃

    父亲慈爱然后儿子孝顺,兄长友爱而后弟弟恭敬。这是平常的事情,当然不值得称道。假使父亲不慈爱而儿子仍旧孝顺,无形中以孝心孝行感动父亲从而使得父亲慈爱,这才是真正的孝顺。假使兄长不友爱而弟弟仍旧恭敬,无形中以悌心悌行感动兄长从而使得兄长友爱,这才是真正的恭敬。

    ┃ 简注 ┃

    ① 固:当然。

    ② 自:仍旧,依然。

    ③ 默:私下,暗中,无形中。

    ┃ 实践要点 ┃

    陆陇其在上一节中讲述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良性道德互动关系的父兄行为层面,提倡“慈爱率先”;在这一则格言中,他以“真孝真悌”为题讲述了子弟行为层面,提倡“自孝”“自悌”。陆陇其认为,“父慈而后子孝,兄友而后弟恭”,这是人之常情。如果碰到不慈爱的父亲、不友爱的兄长,做儿子、当弟弟的该怎么办呢?是不是有样学样,做一个对父亲不孝顺的儿子、对兄长不恭敬的弟弟呢?当然不是,子弟不能以父慈兄友为子孝弟恭的前提,而是要在无形中以孝心孝行、悌心悌行感动父兄,委婉劝谕父兄慈友。唯有如此,才是真孝真悌。在《慈爱率先》篇中,我们分享了陆陇其审判“老父告‘逆子’”案的故事,故事中的老父就是个“不慈父”,他的儿子就是个“真孝子”。当下,家庭矛盾纷繁复杂,父子矛盾、兄弟矛盾时有发生,甚至激化成不可挽回的恶果。在这种情况下,为人子者、为人弟者要从一个正常人的立场出发,不管老父如何、兄长如何,都要尽到自己子、弟的责任和义务,以一时一人的委屈换取阖家团结幸福。

    33. 十思

    逢食思亲,遇节思亲,饥寒思亲,疾病思亲,安乐思亲,忧患思亲,嫁娶思亲,诞日思亲,出身①思亲,养儿思亲。

    ┃ 今译 ┃

    吃饭的时候思念双亲;过节的时候思念双亲;饥寒交迫的时候思念双亲;生病的时候思念双亲;高兴愉悦的时候思念双亲;困苦患难的时候思念双亲;出嫁娶亲的时候思念双亲;生日的时候思念双亲;步入仕途的时候思念双亲;初为人父母的时候思念双亲。

    ┃ 简注 ┃

    ① 出身:科举考试中选者的身份、资格,亦指学历。此处指步入仕途为官。

    ┃ 实践要点 ┃

    陆陇其在这一则格言里归纳了最易引起儿女思念父母双亲的十个时刻。其中,吃饭、过节、高兴愉悦、出嫁娶亲、生日、步入仕途、初为人父母这七种可以进一步归纳为快乐的时候,饥寒交迫、生病、困苦患难这三种可以进一步归纳为悲伤的时候。这些快乐的时候或悲伤的时候,总会使人想起父母双亲养育自己的艰辛,想起父母双亲的慈爱呵护,进而让人想到自己还未能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的愧疚之情。儿女孝顺父母要趁早,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陆陇其的这则格言明白易懂,言简意赅,却饱含温情,充满人文关怀。

    34. 教孝教悌

    子弟孝悌出自天性①,原不待教而能,故有不教孝而自孝,不教悌而自悌;亦有教之孝而不孝,教之悌而不悌。然宁使我教之孝悌而不孝悌,毋使我不教孝悌而不孝悌。世有一种人,平日不教之孝悌,而遽②责其不孝不悌。噫③,何谬谬也!

    ┃ 今译 ┃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