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临汀志最新章节!

里。

    积翠庵在宁化县南龙山院左。

    神岭庵在宁化县南门外。

    东庵在东渡。

    大隐庵在水南。

    西山庵在西门外。

    上杭县

    麟符观在上杭县南。建炎间,令廖揆创。端平间寇毁〔7〕,令赵时钺徙创于县东。

    义合寺在上杭南六十里来苏里。唐元化〔8〕间创。大观中,僧永崇重创。

    灵瑞院在上杭县西二里,庆历间创。忽一日,大水漂木数百根积院基上,人以为异,故名。

    天王院原在钟寮场故治之南。伪唐保大间创。宋朝康定间,僧戒馀重创。随县迁,今在上杭县西七十步。《舆地纪胜》:“天王院,在上杭县。四围皆山,石刻五百一十八尊罗汉之像。”

    塔院原在钟寮场故治之东。熙宁间,巡检失其名以军民瘴疠,请郡创塔为衳禳之所。宣和间,以兵火废。绍熙初〔9〕,僧与立重创。乾道间,随县迁,今在上杭县东。

    水陆院在上杭县东六十里钟寮场。乾德间创,康定间重创。

    盘瑞院在上杭县南五十里。伪闽永隆间创。旧传开山之初,获一大龟,有九龟在其下,故名。

    报恩院在上杭县东北七十里。

    上宝林院在上杭县北七十里平原里。唐乾符间创。宋朝大观间,僧清谅重创,仍创轮藏。

    下宝林院在上杭县北三十里安丰下。熙宁间创。宣和间,僧道明重创。

    禅林院在上杭县南八十里来苏团。绍兴间,僧妙传重创。

    资福院在上杭县西九十里。

    西峰院在上杭县北九十里安丰上。崇宁间创。宣和间,僧立元重创。

    崇福庵在上杭县南。

    禅林庵在上杭县北平原团。

    临江庵在梅溪寨之左。

    武平县

    洞元观旧在武平县西灵洞山下。政和间,运司奏:“本县灵洞山,《图经》载系小洞天,已建道场观,乞赐额。”准敕赐今名。仍岁给度牒,寻复已之。绍兴初,毁于火,迁创县西,即今所。

    南安岩均庆禅院在武平县南八十五里,乃定光圆应普慈通圣大师道场也。先是,一岩嵌空险僻,神怪所宅,虎蟒所会,绝无人迹。宋朝乾德二年,师至岩,趺坐其间,旁近望见祥烟腾覆,异而往观,咸起敬信,相与披榛畚土,筑室岩中,遂为一方精舍。师慈悯众生,无求不应。祥符四年,郡守赵公遂良状其灵异闻于朝,赐额“均祥禅院”。转运王公赞行部过岩,以雪请,果大雪。贽〔10〕遂奏福州开元寺所得太宗皇帝御书百二十幅奉安岩中,岁度僧一人。诏可。仍命郡守胡公咸秩躬护至院。有诗云:“迎得御书归洞壑,烟霞一路馥天香。”祥符八年正月六日,师卧右胁示寂岩中。每岁是日,诸路云集,几不可容。郡守陈公轩有古风略云:“南安岩近南斗旁,乾坤缔结雷电守;云寒木老洞穴古,巨鳌露脊鲸呀口。”郡倅郭公祥正古风末云:“嗟予俗缚未能往,愿得结草倚岩松,遂登彼岸达正觉,月落岩下松生风。”丞相李公纲经过留诗云:“满山泉石有吾意,十里松筠生昼寒”。其余大篇短章,殆难殚记。嘉熙间,烬于劫火。郡奉御书、佛牙、衣钵等安奉于州后,敕赐“定光院”。

    东山禅果院在武平县南门外。祥符间,定光佛基创。初,化缘建金仙殿,运材关隔,师以拄杖指引其山,曰:“权过彼岸。”山即中断,始通挽运。续建法堂、钟楼、后堂、门廓栋宇,视他寺颇壮伟。元符间,建轮藏寺。今为祝圣道场。

    太平兴国禅院在武平县东千秋里。太平兴国间建,因名。康定间重创。

    灵洞天福院在武平县西五里灵洞之麓。唐咸通间创。伪闽时,邑人金紫光禄大夫谢丞崧居其侧,后舍宅以大之。宋朝绍兴初,始建法堂、佛殿、钟楼、法楼。藏前建二桥,曰“普度”,曰“望仙”。后建杰阁,松竹环翠耸。门有二泉萦回,派出葛仙翁炼丹井,清澈可爱,为邑胜概。丞相李公纲道南访此,为之立记。郡人河南少尹梁颜留题曰:“门外路将三市隔,此中人是几生修;千寻古木含云翠,一派寒泉绕槛流。”绍定寇毁,令赵汝命僧道成重创。

    南山绵洋院在武平县南二里。莫知何年创,檀越主乃邑人钟统军也。嘉祐间重创佛殿。绍兴间建罗汉阁。嘉定间创三圣阁。

    塔院在武平县南门外禅果院左。有砖浮屠五级,经始于绍兴间,越十四年始毕工。隆兴间修,乾道间重修,嘉定间又修。今为国忌行香之所。

    南安廨院在武平县东北二里。大中祥符间,定光古佛亲创,后三折寨附其侧。绍定寇后,寨官寓此,军马践蹂颓弊,令赵汝讘重修。

    资福院在睦郡上保。元祐间重创。

    福田院在象村保。

    招福院在高吴保。

    宝林院在湘坑保。

    古佛道场端平间创。在武平县东门外,即旧大观庵基也。郡守黄公亲书匾。

    永寿庵在武平县北。今名道堂。

    西峰庵在留田里。淳熙间创。

    东流庵在东留里。淳熙间创。

    福林庵在安乐里。

    栖云庵在丘田里。

    禅隆庵在大顺里。

    石狮庵在招仁里。

    伏虎庵在武平县七十里〔11〕。旧传定光拓岩初,民有献牛助耕,师结庵亲牧,夜常有虎柔伏庵外。后师归岩,一日,忽云:“虎伤一牛矣。”暮有报如师言。师乃削木书偈云。明日,忽毙于路,因号“伏虎庵”。

    弥勒庵在武平县东北十里。

    净信庵在武平县城西门外。

    无量庵在染野山上。

    清流县

    登真观在清流县西二里。旧名“上生”,崇宁间创。宣和初改今额。绍兴间重创三清殿,淳熙间架三门钟楼。淳祐间,令林奕建官厅于右,逍遥堂于左。

    塔院在清流县东。隆兴间,丞姚伯隽创。岁久倾欹,淳祐间,令赵必逢率邑人移创于县东马家山之巅。

    通真院在清流县东北。绍兴间创,赐敕额。绍定寇毁。旧南向,淳祐间,令林奕重创,易而西向。继而令林昌泰重修,增创观音阁于院东北。

    灵福院在清流县东八十里。〔12〕

    新全院在清流县南八十里。

    并唐咸通间创。

    福寿院在清流县东五十里。〔13〕

    恩福院在清流县东五十里。

    并宋朝太平兴国间创,赐今额。

    灵山禅院在清流县东一百七十里铁石山下。唐正观间创。宋朝绍兴间改律为禅。

    永丰院在清流县西南八十里。梁正明间创。

    丰饶院在清流县西南七十里。伪闽创。

    淳化禅院在清流县东二百三十里黄杨岩。淳化间创。

    福潭院在清流县北五十里。

    新通院在清流县南八十里。

    皈真院在清流县东八十里。

    圣恩院在清流县南九十里。

    永乐院在清流县南一百里。

    云施院在清流县西七十里。

    东庵在清流县东泽民坊。山径萦纡,松竹夹道。绍兴间,僧元超倾囊重创。潇洒闲寂,盛夏绝无暑气,人多追凉于是。

    南庵在清流县南门外。

    尼庵在清流县东兴善坊。

    温泉庵在清流县东三十里嵩口。旁有温泉,故名。

    莲城县

    福仙观在莲城县西。乾道间,令杨立中创。今为祝圣之地。

    宝寿院原名东山九峰禅院,在莲城县东。大中祥符间创。庆元间,令鄞康成以为祝圣之地,鼎新盖造。

    报恩塔院在莲城县东。乾道间,令常圁请泉州曹道者法进缔创浮屠,仅成一级,会部使者有富沙西桥之属趣曹,以东僧了彬继其事。至淳熙间,令宗嗣安为之合颖。

    慈悲院在莲城县东七里。梁正明间创。宋朝淳熙间,鼎创佛殿。

    新林院在莲城县南十五里。天圣间创。

    招福院在莲城县南五十里。后唐天成间创。宋朝皇祐间,重创堂庑楼阁。嘉祐间,创佛殿三间。

    保福院在莲城县南七十里。伪闽通文间光禄大夫州刺史王廷政〔14〕创。

    隆寿院在莲城县南九十里。后唐天成间间创,今废。

    西隐庵在莲城县西宝成门内。

    太平庵在莲城县西南二十里。初有村叟张姓者采樵山间,遇一老僧,墨裙筇杖,语曰:“是可卓小庵为祈祷之所,当永无水旱。”语讫,不知所往。张异之,归与乡邻道其事。遂率众创此庵,塑南安祖师像其中。自是随祷辄应。

    永和庵在莲城县南二十五里曰席湖。绍兴间,有僧来自漳浦,结草庵坐禅,年几七十,示寂于此。乡人塑其遗体奉之,水旱之祷多应。

    法界庵在莲城县南团五里。

    龙归庵在莲城县北十五里。

    东林庵在莲城县北二十五里。

    保福庵在莲城县南五里。

    定光庵在莲城县治后西北隅。乾道间,令黄中立创。嘉泰间,令刘晋重创。

    海宝道场在莲城县东本仁坊。乾道间,令黄中立创。

    校注:

    〔1〕《舆地纪胜》记:“至道宫,《九域志》云:‘本名开元宫,开元二十四年置,内有明皇真容。’宋朝改今额。”又云:“汀州开元寺,乃富国王先生施财所建也。”

    〔2〕“正明”即“贞明”。

    〔3〕《舆地纪胜》:“金华观,在长汀县治。”又云:“赖氏金,唐开元间,州城东五里居民赖氏家,每夜深,有白牛入其厨。赖氏怪之,逐去。走出过海上一小山坡,入地不见。次日掘之,乃得黄金三千两,白金不知其数。”按开元间,州治县治均不在白石村。

    〔4〕唐代无龙符年号,只有乾符(874~879)、龙纪(889),存疑。

    〔5〕《舆地纪胜》:“鹫峰,蒋之奇诗云:‘山前十里入青苍,猿鸟声中建道场;日转竹阴侵阁冷,水流花片过门香。”

    〔6〕“正观”即“贞观”。

    〔7〕见上文《户口》注〔2〕。

    〔8〕唐代无元化年号,疑是“光化”。

    〔9〕上杭迁今治在乾道年间,而绍熙在乾道之后。塔院既随县迁,则乾道之前已有塔院,此重创之塔院,必非绍熙年间,疑“绍熙”为“绍兴”之误。

    〔10〕前文称“王公赞”,此处称“贽”,未知孰是。

    〔11〕乾隆《汀州府志》:“伏虎庵,在岩前里定光佛书偈毙虎处。”

    〔12〕与新会院并咸同间创。

    〔13〕与恩福院并宋朝太平兴国间创,赐今额。

    〔14〕据《五代史》,“王廷政”应作“王延政”。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