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南平县志最新章节!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隆然高者力山,颓然下者力川,地之所以言势也。南平山脉,自邵武杉关奔腾而至界首。由界首蜿蜒至瓯宁、吉阳、梅岐间,矗起高峰,亘数百里,层岩叠岫,千态万状。中峰挺然特秀,高千余丈,俯视大海若咫尺。东为郭岩,崔峨云表,盛暑犹寒。岩左出建瓯之房村口,右出建、延交界之鸬鹚口,是为南邑来山入首。自是左出房村,转入花桥,至大历过广山,后通大洋为小岩。由大洋坋过峡,起五谷岩,出衍仙山。上有文峰岩、石佛山,石佛之旁,有峰曰:小鹫。由衍仙逾侯宰岭,趋大岩跌峡,俗名三千八百坎。由是横空绵亘,历芒荡洋二十余里为西岩。自衍仙山至此,厜仪天外,列为大帐。乃於西岩,连叠崿而下,云蔚雾涌,如楼台殿阁,或续或断。中袅一线,西莲花峰,从此分出。腾踊而下,如火烛天。群峰岿,攒秀骈丽,若芙蓉一朵,为中莲花山。中莲花下发四枝,折落转东而趋嵝蹇嵃,历乎金山,势渐骞举1。过后峡,突如天马凌空,腾跃开张,而延之龙山峙焉。山顶三脉,及中山而止。左脉界溪,为城东门山,明翠阁建其上。右脉自顶而下,分力一枝,一绕龙山下,趋东陁为峡。十字街当其凹。蓄势起作平岗,峛崺横东溪上阣立,曰:龙鼎山。南曰:东山。又南曰:梅山。一自龙山下趋南,委蛇而行,稍昂为印山。横落为积宝山,又横为北山。一脉下伏突起,城中为紫云岗。其正脉绕北门陂陀为陵。东绕紫云岗右。其西南耸兀为西山,横列於西溪上。其阳为普通岭,右址延福门,与东山址相凑。右址南门龙山,位北向南。至其分支,则左右拱卫,而东临夫剑潭,此则南邑之正山也。其间山石嵌空,谽谺2而为洞,有三,曰含源,曰石觜,曰紫烟。自中莲花右抽三支,皆为正山之护砂。而第一支,则又为县儒学之正脉。从中莲花下至大龙门,嶒3而为蓬莱山。下陊奔西而南,复转东回西,若蛟龙之蟠旋。忽云峦上跻,作骏马下坂,渴虹俯涧之势,乃跭踓特峙,结顶正方,而凝体苍秀,是为虎头山。左址四鹤桥,右址马坑桥。第二支从大龙门西南出,而左址马坑与虎头山之右址接,右则址於西铭桥。第三支右畔岌巑岏4为溪源、凤山、凤冠岩,怪石孤耸,嶔崟5绝水。杜工部所谓:风御冉而蓉者,樵苏6莫及,林樾櫹椮,涧道溟,极幽邃之致。左出西浴,分赤岐山,直趋水磨坑作狮形蹲踞西溪。凡三支皆龙山之右护,与龙山为四。而中莲花之脉已尽其为洞,一曰洗心,自大岩下分支石笋坑起,为东莲花山,亦作四支。经上瓦、下瓦、大湆、小湆而出,右止马家桥,左止安丰桥,皆界东溪,为正山之左护。自西岩右分一脉而下,崆嶱嵑嶔为西莲花山,左界溪源,中坻后坪、上洋,出水磨坑作象形,与中莲花第四支狮形相对。山之西过长砂,包温州渔船窟,至莱州而尽。而凉伞山、碧岩、卤水峉在其中。凡三莲花列峙北方,背倚大帐,而面瞰三溪,开延平之大局。所以控制上游,屏蔽省会,信十闽之要区也。其东北诸峰,由五谷分支,为南峰、为腾空岭、弥勒峰、螺峰。在汾常,为云顶山。大岩分支,为百丈山,高峻临水,飞练千寻。相传旧有越王台榭。狮子岩,与漈头之观音山,范坑之金斗山,皆巍巍凌汉。而金斗峙北极蹲蹲,尤为陡绝。中岩,居大岩、西岩之中,银河倒泻,匹练飘空,下视云涛汹涌若上潮,庐阜飞泉,不能复过。其东为左岩、白土岩,其西为宝云岩。由西岩下耸铜钉山,岝岭天半,实为西北群山之祖。赤壁岩,崄嵃,壁立如削。藤花苔叶,点缀朝霞夕照间,行人虽急,每为片刻勾留。宝龟山,平田突出大山,宫而为峘,仰观顺昌之八角岩,嶪如天上碧城,三峰山,若海上神岛,可望而不可即。去蓼地四五里,有狮岩、里岩、外岩、石鼓岭皆梅南之胜。其在寿岩,有牛眠山、六华山。而百花岩,则若素馨玉蕊,雪华繁发。吉田有太平岩、大土岩。梅东有雾岐山、青岩。塘源有碧山。至极北而有大武山,地界南瓯,绵亘数里。茂林密菁,宵小7或出没其间。盖皆郭岩以南苕峣秀出者也。西北有鹅鼻、头尖、十三峰,平地耸起,高势凌竞。下有常窠岭。又西为玉屏山,与赤壁、宝龟、狮山,同为铜钉山所发。而玉屏由九龙岩、十龙岩、百花岩、七宝岩、金斗山,至水头岭,珠丝落脉,土星端严,为峡阳之镇山。其阳坦平宽饶,前临西溪,县丞驻其间,控引七里十五图,是亦一方之繁会也。凡诸山皆瓯宁、顺昌分界以南,在郭岩入首,左水房村,右水鸬鹚之界中者也。其在梅东者曰金源仙,若乃剑溪之东,自北而南,由建安、迪口横出南雅口,下抵延安桥,则有楼台岩,岧峣云构,绚丽中天。八仙山、锦城山、歌舞山、石马山、湖头岭、太古山;由太古山而东,则有象三峰,峙若三台法云峰、金凤山片云,由太古山而南,则有龙船山、玉屏山、百花岩、容照岩、双髻山、鲤鱼山、塔山、石累山、是皆为邑之近护。而自湖头岭以下诸山,又皆由石累逆溯而上,以趋於邑东者也。其离石累而南,在迁乔有大乾山、南山、风波岭。普安有紫岩、文笔岩、狮岩。保福有龙湖山、虎掌山、仁岩、吴山。金砂有尤山、礨磈山、葫芦山。余庆有虎掌岩、金山、大录山。遵教有芹山、狮子岩。长安北有龙山、狮子岩、禅岩、清风山、牛峰山、中峰、举岩、黄源岭、金鸡岭。而狮子岩则自延安至吉溪诸山之所从出。自吉溪至岳溪,则芹山之脉。自岳溪至黄龙桥之山,则大录之支。自黄龙桥至三都口,则由九龙而分出者也。此则南邑溪东之山,作邑之左卫,趋为东南外郛者也。若乃西北诸山,傍樵溪西而下者,则皆原於天台山。其之而天竺者,天竺山、莲花山、圣泉岩。其之而安福者,筼筜山。其之而资福者,梧桐岭、天柱山。其列於鳀潭、西芹,而为峡阳之朝对,则有香山、狮山、剑山,盖皆天台之支,左展江汜,右距洽湖,自西趋东,而作邑之右卫者也。其为邑西南拱护,上界沙阳,下尽芹溪诸山,则皆原乎金凤山而出者也。山峙如凤,嵬嵬汉表,与沙县之幼山遥遥相对。其在大源内里,为金鸡山、莲花岩、乾山、石城山、半山;其在大源外里,为榜山、三峰山、天井岩、西岩。若其开平,则有金宝山、权山、三望洋。至芹山则当西溪之南,面北向而拱焉,与金凤同出尤溪,杰然角立,为南方诸山之祖者,是为美山。由左抽下北趋而来,屴崱嶛岧于城南者,大文笔峰。其稍崜岌嶪於前而锐者,为小文笔峰。文笔峰之左,涌为宝云山,敷叶结朵,如花四照,袍山幕卷屏开,堂皇赫昈。文笔之右,则展旗山,褵呼襂,信旐郅偈8之旖旎9也,旁叠九峰。是数山者,叠压屏张,紫蔚青来,列为南面之藩翰。其上有磬陀石,方广丈余。四山环绕,清泉涌出,佳木繁阴。又东为九龙岩,又南为麂坑岩,怪石嶙峋,绝流峙汉,是又为邑之华表者也。其由美山又抽而下,在云盖则有美岩、鹞子山、白叶山。在杜溪则有珠山、虎鼻山。在罗源则有居中山,自横路出为金楼山,上刻山玉峰直与文笔相表里。其自叶坑峡,出山盖岭、下洋头、吴坑为樟岚山。自洋头右趋陈坑峡,崛起北峰山,盘而为蛇轮囷10,左出横山及邱道山,右出桔树后,为观音趺坐山。北峰右旋出学林,为瓦口山,此皆美山所发峙於南邑者也。自是而太平则有:西山、天马山、杉岭、赤岭、飞凤岩。长安南里则有:东山、半山、后深山、黄龙山。乔保里则有:长元山、寨头山。至尤溪口而尽,是皆源於尤溪东北行,而为邑南境之城郛也。徒观其盘纡合沓,迸笋攒崿,非特南平一邑,在浓岚积翠之中,为分其本支条理,则主宾位置,回环掩映。古之人所为景山陟11,以为郡邑,固非偶然也。其川由建宁来曰东溪,纡回萦折,叠石嶒,自汾常为南建交界。其南北所受之水有九:北曰房村口溪,曰常坑、曰峰溪,曰小湆坑,曰大湆坑,曰小凿坑。南曰南雅溪、延安溪、埂埕溪。其极险之滩有五:曰汾滩,曰竹林后,曰龙港,曰黯淡,曰凿其。洲二:曰瀛,曰仙。其湖曰七星。其自顺昌南下,合沙村水东流曰西溪。其东西所受之水凡十有五:东曰鸬鹚溪,曰麻溪,曰诏溪,曰吴侍郎坑,曰卢溪,曰水磨坑,曰西门坑,曰洗心坑,曰马坑,曰田坑;西曰筼筜溪,曰洽湖,曰大芹溪,曰尤坑,曰镇口桥坑。其极险之滩凡十有八:曰石柱,曰扛猪,曰张八嫂,曰三门,曰小黄口,曰大黄口,曰张岩,曰虎口,曰樟槎口,曰苏坑口,曰星窟,曰大湍,曰小湍,曰城门同,曰将军,曰黄墩头,曰慈油,曰鹭鹚墙。其潭一:曰鳀其。洲二:曰鳀,曰雍。其东西交会处,曰剑津,由剑津东南,流至会城入海者,曰南溪。其东西所受之水凡十有一:在东,曰十里庵口,曰安济口,曰桔溪,曰岳溪,曰武步溪;在西者,曰徐洋渡,曰畲溪,曰蛟坑,曰太平里溪,曰龙溪,曰尤溪口。其滩之险者凡九:曰剑鞘,曰嵩口,曰大湘,曰小湘,曰五港,曰天柱,曰鸠道,曰铜场,曰龙窟。溪行将出邑境,山峭夹水势若敛,东曰峡,其潭二:曰剑,曰九里;其洲六:曰黄龙,曰土埠,曰大,曰鲤鱼,曰萝卜,曰鳗。剑津上下水深处为池,以放生者二:一在城东迎恩亭前,一在南玄妙观下。邑所在多泉,其芳洁可称者六:曰茯苓,曰槃涧,曰佛智,曰金,曰育德,曰香潭。在剑津里者一:曰万丈湖。在罗源里者一:曰鳖。在长安南者二:曰碧洞,曰慈林碧。在保福里者一:曰龙其。自山涌而下者为漈有四:曰中,曰百丈,曰罗源,曰大上。其穿於地者为井,在城中者曰镡北,曰圆,曰龙山,曰龙兴,曰草鞋坑,曰镡津,曰积宝,曰樟抱,曰枫树,曰黄泥,曰葫芦,曰观音,曰元坛庙,曰学粮仓,曰右营前,曰夏,曰光孝寺,曰府,曰卫后,曰常丰,曰闽贤祠外。在城西者,曰河泊所前,曰南山下。在天竺者,曰涌泉,曰福泉,曰庆泉,曰西斋,曰金山,曰资善,曰画桥,曰醴泉,曰夏泉,曰第中,曰仙岩。在峡阳者,曰新水,曰环秀阁,曰千军。在寿岩者,曰溪头,曰村头,曰下泽,曰后巷,曰黄历口。在西南东西村者曰漈头,曰陈,曰童,曰横路,曰黄坑,曰鸠源路前,曰香岭,曰柴坑,曰坵道,曰街头,曰中宅,曰三,曰圆山兜,曰真武庙,曰街中,曰后窠,曰后州,曰南山。其以壅水曰坝,凡四十有三:曰朱师,曰上沜,曰谢当石桥下,曰千岚尾,曰樟岚,洋头,曰田头,曰岐兜,曰河沙,曰油丁,曰大官,曰龙潭,曰大横,曰山下,梅子坑,曰洋坋,曰水头,曰龙汾埂,曰洪桥下溪,曰梅子坑,曰石城,曰南州村,曰铁沙,曰田溪村头,曰村头洋,曰后井,曰范墩,曰漈里村,曰曾源洋,曰古德,曰湄洋水尾,曰坑坪,曰登源,曰白沙,曰高车,曰石,曰大窠,曰渎溪,曰浪头龟,曰山,曰化龙桥,曰石纹,曰洋当,曰太保亭,曰新,曰葛尾。其为圳以引水者,凡二十有三:曰大作,曰泼头,石砖头,曰地坑,曰苏坑,曰洋当村,曰坑,曰丝田,曰西坑,曰上洋,曰游墩,曰竹,曰珠墩门前洋,曰应坑村,曰桥头,曰石纹,曰洋当,曰翁墩,曰翁墩洋后,曰漈头村,曰八仙,曰木犀,曰梅岐门前,曰东坑。其为陂以蓄水者,凡十有三;曰当祥,曰田头,曰注泽大王,曰后当坑,曰尤墩,曰下坑底,曰西洋,曰茶陵,曰娘桥,曰丁历,曰判官,曰马氏仙源,曰放生池。前此,皆川之利於一邑者也。然考其形势,崇山峻岭为郛郭。惊涛湍流为沟池。附于郡治,接壤邵武,有将、顺为捍御。接壤汀、漳,有尤、永为藩篱。

    大田虽分隶永春,营政仍归延协。惟密迩古田、闽清、瓯宁无悍蔽。议者谓:湖头、秋竹、安济、蓼地、水南,皆南平要害地。一或有警,塞湖头,斯无左顾之忧;镇秋竹,可无右盼之虑;守安济,而下流安靖;屯蓼地,而背冲无虞;备水南,而沙尤间道。绕云盖罗源而出者,前无冲突之患。故宋立湖头寨,建炎中张彻入寇,郡守张设伏於此而歼之。而凿滩旧有东津镇,则又备於湖头之北岸也。西则招捕陈靴立寨於卤水、是秋竹之北岸黄墩,为西乡之扼要而立以关隘。沙溪为顺、沙二水合流之处,西津之镇设焉。梧桐一寨,又当沙溪对岸之险,是又备於秋竹之西矣。北则中军帐,凭高以望远,鹅鼻头尖寨,则更备於北之西,麻头关隘,则更备於北之东。大历巡司之地,又在北之北向,亦岿然重镇,是不止於蓼地设屯也。南则罗源一镇,又在水南之南,峡一寨,本属静江旧镇,又在安济之下,可不谓防之愈密乎?顾峡之设巡司,谓其西望水口,南至尤溪,北至古田。古田之民,以贩盐为业。南平、保福、遵教、余西、普安诸村落,俱仰食焉。里中无赖,每相朋奸。岁歉则勾引贩夫为盗,焚掠肆出,乡民重被其毒。巡司之设,备探望,使声息相闻而已。而诸里东南北畔,从未议立关隘。明末时诸村时遭蹂躏,清初犹然。周文璋且自恃其远僻,跳梁於余西,即峡有鞭长莫及之势,此又要害之不可不知者也。总之,山川如故,宝藏不兴,而货弃於地,泉源易涸,而田鞠为荑。虽天险可恃,难免地瘠民贫之叹矣!

    【注】

    1. 骞举:高举,飞起。

    2. 谽谺:山深貌。

    3. 嶒:高突兀貌。

    4. 巑岏:山高锐峻大貌。

    5. 嵚崟:山高貌。

    6. 樵苏:打柴割草,以充燃料。

    7. 宵小:旧谓盗贼之类。

    8. 郅偈:郅、大。偈,急驰。

    9. 旖旎:旌旗随风扬貌。引申为柔美。

    10. 轮囷:屈曲貌。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蟠木根抵,轮囷离诡。”

    11. 陟:登上山顶。

    山

    龙 山一名龙骑山,在县城东北,由后峡奔腾而入,山势凌空,长松蓊鬱。山巅建威远楼,环堞而为城。山半有道南、文公、大忠三祠,嘉庆八年复建昭忠祠,於大忠祠之侧。

    梅 山多梅树故云,在城南。宋绍兴间建招福院,后改梅山寺。天启五年,郡守项唯聪改寺建学,今府儒学在其巅。

    西 山在城西,旧儒学踞其巅,实当紫云冈之前。

    积宝山在县署之左支,俗名网巾山。以上四山在城。

    玉屏山在东南,一名屏山,如画屏然故名。宋蔡君谟建画轩诗云:“画屏曾指孤舟客,今日孤舟在画屏”。

    双髻山城东南,屏山后,两峰并耸如双髻然,宋张远所称双旌拔秀者也。

    金凤山城东三里。

    鲤鱼山在水东,山势溯剑潭而上,其尾为化剑阁。

    太古山城东五里,山势雄伟。

    衍仙山城东北十里,旧名含源。昔时有衍客炼丹於此,传为羽化1故云。山有文峰岩,中一石峙立如佛,又名石佛山。地舆纪胜云:此山东面略通人迹,山中产桔可食,携出则迷道不得归。有衍仙水,下穿暗窦,流出剑津。

    歌舞山城东,演仙下里,高桐对岸,高髻长袖,窈窕蹁跹,有大小垂手之态。

    八仙山县东汾常里,相传有仙过此,足迹犹存。以上诸山在东。

    虎头山西郊外,县儒学在其麓,跭踓特起,形如虎踞。堪舆家谓山形有卷帘殿试之格。嘉庆五年,里人在此扦坟,知县完智饬差押止。十二年兴化人程廿三,复在此山来龙处盗葬,知县杨差押举扦,勒石永禁。

    九峰山城南剑津里,面对府公署。峰峦九叠,旋绕萦回,为县治诸峰之冠。第八峰有万福精舍2,第三峰有天庆阁,明正德间提点陈本润,闭关五十年,尸解於此,有诗载艺文。

    溪头凤山剑津里西,相传有龙居其中,岁旱祈雨辄应。宋宣和间,道人张声隐居於此。

    大文笔山县西南二十里,其峰尖削如笔,由美山发脉,高耸绵亘,作干分支,直至福州。三谶云:“黄龙歇气三千里,跳落平阳十万家”。

    小文笔山峰峦秀丽,文笔插天,其峰较诸大文笔,尤尖尤秀,形家以为一邑文星所系。先是有顽民在此凿石炼灰,屡蒙官禁,准勒碑以垂永久,记载艺文。嘉庆五年,汀郡奸徒,复蹈前辙,阖邑公呈,知县完智复禁,罚银修县儒学魁星阁。

    赤岐山城西五里,旧有庵。

    凉伞山城西,相传曾出黑石。

    莲花山城西天竺里,重峦叠峰,状若莲花。

    天柱山城西安福里,一峰孤特,撑柱青冥。

    筼筜山城西安福里,山多产竹,明吴国伦有:“苔藓石门花自合,松篁烟碧翠常新”。

    天台山城西百二十里,界连顺昌、沙县。危岩峭壁,云雾时蒙,内多石洞神石,上有寺。

    美 山开平里,两峰高低并峙,形如美字故名。山从尤溪出龙岩寨,突起地上,从后视之,险绝无垠,上极霄汉,视诸山如隶。上有仙奶三殿,俗呼米山,又名米头山。相传岩畔有石窍出米,足给庵众。后有吴释子大其窍,其米遂绝。

    宝云山资福里,山势秀特,时生云气。

    展旗山资福里,山势开展,若扬旗之状故云。宋黄裳诗有:“峥嵘南揖展旗山,旗鼓相临缥缈间”之句。以上诸山属西。

    金楼山在城南,一名南山,端严肃穆,方正崇宏,群山环向,皆作土平。罗氏豫章徙居其麓,文质公实诞於此。基址之左,建为书院。山右有岩,上下梅树三株,传为文质公手植。前有泉,曰白水,亦曰香泉。

    虎掌山保福里,形似虎掌故名。

    龙湖山保福里,四山环峙,中为平原,旁有龙湖寺故名,今废。

    九龙山长安里,九峰蜿蜒如龙,九峰书院在其麓。

    樟岚山杜溪里,上临南溪西岸,花秀深蔚,李延平先生於其间居焉,居址犹存。

    瓦口山杜溪里学林村,李延平先生墓葬其麓。以上诸山在南。

    葫芦山金砂里溪边,以形相似名。以上诸山属南。

    茫荡洋山在西北,俗名懵懂洋,广袤二十余里。本一高原,上有老虎洞、猫儿岩、狐狸陇、鸡冠山、虾蟆石、鲤鱼山、笔架石、双门石、五马槽、七星斗、孔雀坑,惟墨砚窟最奇,窟在岩面,不甚深大,常出清泉一泓,四时不涸,千人饮之不竭,谢地乡,在其山足。

    金斗山城北保福里,山侧有石洞名金钟,四山环峙。相传昔有仙人坐化於此,塔内塑像,乃其蜕骨。

    蓬莱山城北五里,曲径幽荫,旧有庵,今废。

    金斗山城北,巍峨凌汉,势极陟峻,旧有庵。

    铜钉山塘源里,山高而秀,为西北郡山之祖。四时景物,变态万端,岁旱祷雨多应。

    碧 山寿岩里,岩壁峻绝,上有一金字,望之俨然。以上诸山在北。

    【注】

    1.羽化:古称成仙为羽化,即变化飞升之意。

    2.精舍:旧时集生徒讲学之所。

    岩

    百花岩剑津之东,石壁峭立,勒有百花岩三字隶书。方春百花鲜丽故名。有百花亭废址,今犹存。

    容照岩在百花岩之侧,岩石嶙岣,清光一穴可照。

    大 岩在城东十五里,俗名三千八百坎,上有亭,名岩头亭,古木阴森,中有滴水岩,暑月过此,常於此纳凉,有时载艺文。

    中 岩演仙下里,高出众山,有瀑布泉,自岩中飞下。

    云顶岩汾常里,时有云气冒其上,故云。

    五谷岩城东四十里,上有殿祀神农,其中悬崖峭削,有帐屏狮虎之状。以上诸岩俱在城东。

    西 岩在城西南三十里。

    天井岩大外里,山石一窍通明,故云。

    圣泉岩天竺里,下有清泉甘冽,旱岁不涸,相传有圣僧过此,凿以济渴。

    碧 岩长沙上里,相传曾出异石。

    青 岩梅东里,其石四时青色,隐隐异於他石。以上诸岩城西。

    麂坑岩山多产麂,怪石嶙峋,横截溪畔,剑水合流而下,藉以砥柱。顽民凿石於此,宜禁。

    举 岩长安北里。

    虎掌岩余庆西里,状如虎掌故云。

    文笔岩峰尖如笔故名,在普安里。

    狮 岩在城东南普安里,逶迤而南,廌山祠在其麓。

    紫 岩岩石皆紫故名。

    美 岩云盖里,唐有刘姓者,於此坐化,遗庵尚存。以上诸岩城南。

    郭 岩寿岩里,周围几百里,山麓建安、瓯宁、顺昌,建阳数县环焉,为延郡发龙之始。其巅有亭,覆以铁瓦,可观日出。其地产松菜,不种而四时自生。相传郭仙居於此,故名。

    狮子岩新兴里漈上,以形似名。有洞深半里许,可容数十人。岩石峭削,高三十余丈,中共三十六洞,如张、萧、刘、连、马仙、雷公、袈裟、莲花、电母,其最著者一在遵教里蒲山石岩下,有三井,中井相传龙居其中,立庙於侧,祷雨多应,前太守孙衍、管大勋因旱祷雨於井,大雨骤至,里人祀之。

    太平岩古田里,相传岩中藏经,诗僧林友削发於此。以上诸岩城北。

    峰

    小鹫峰演仙下里,屴崱如鹫鸟状。宋元佑中漕使曾子方过此,爱其奇秀,有诗云:“面前山好无人识,定是飞来小鹫峰。”

    弥勒峰城东四十里,无量寺在其麓。

    螺 峰立形如螺漩,故名。

    莲花峰城南里,层峦叠障,状若莲花。

    岭

    紫芝岭城北隅,旧府儒学之西,岭道逶迤,民居稠密。

    大觉岭在府儒学义路礼门前下。

    普通岭在延平卫街左,梁时建寺於岭,名曰普通,遂称普通岭,后为学院校士贡院,又名贡院岭。

    浆洗岭在道署左,上通协镇府署。

    后所岭在建小门街左,闽王庙对门,直上通梅山。

    天官岭俗呼黄官岭,在建小门街左。

    狮子岭岭中一石狮,故名。

    县前岭旧县署便道,在县前。以上俱在城。

    湖头岭在演仙下里,宋张伏败张彻於此。

    梧桐岭资福里,多产梧桐。方道隆诗有:“不报新秋到,惟生待凤栖。”之句。

    白沙岭多出白沙,故名。

    候宰岭在新兴里。

    石鼓岭梅南更,其山峻绝,方圆中尺许,以石扣之,其声如鼓。

    大武岭地界南瓯,绵亘数里,茂林森荫,多伏莽抢夺之患。康熙癸已大横驿丞张士逵,署大历司篆,率众改向山麓,由田中,宵小不能潜伏,行者旅者称便。

    常窠岭城北大岩外,路通峡阳,山林阴翳,险同大武。

    水头岭在城北。

    风波岭城南三十里。

    洞

    紫烟洞在明翠阁之东,俗呼紫霞洞。

    含源洞梅东里,云雾时封洞门,四时泉声,响如笙簧。

    碧云洞百花台之下。

    隐鳞洞与百花台相接。宋吴仪隐居於此。

    南楼洞

    白水洞

    三井洞以上三洞俱遵教里。

    莲花心洞在剑津里,山有九曲,如花心复叠者然。

    金源仙洞梅东里,元至正中,方士隐其姓名,修真於此,赐号显迹道场。

    闻猿洞城南九峰山右,相传有方士袁深炼丹其中,二白猿往来相狎,风晨月夕,时闻清啸。

    峡

    后 峡城东北五里,此系郡城入脉结束之处。嘉庆十三年,汀郡奸民在此挖毁栽种,合邑佥呈,前任邑侯杨,将此山归官,勒石永远禁止栽种,碑文见艺文。

    筼 峡城西天竺里,多产竹。

    藏春峡剑溪之东,宋吴仪读书处,两山环峙,繁花杂卉生其间,四时皆和。旁侧有咏归台、老圃亭、暗香亭,虚心亭,容照岩,废址犹存。

    峡城南长安里,两岸青山回合,溪流转折而去。有巡司公署,署前古榕二株,相传宋时朱文公手植。

    归云峡城北演仙下里,云起云气飞飏故名。

    石

    花纹石有五彩纹。

    虾蟆石临水状如虾蟆,夏月居近此石,无蚊虫。

    笏 石屹立如笏,以上三石,俱剑津里。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