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台湾采访册最新章节!

较厚,足壮声威,并须添设都司一员,驻札五围城内,将原设五围城内守备移驻头围。其原设头围千总,移驻三貂。再添千总一员、外委二员,以资钤束等因。奉行添设在案。

    一、乾隆四十八年,将各营分配各官养廉兵粮裁去,按县给与养廉银两,其所裁兵粮,添设实兵操防。

    一、乾隆五十五年,增设全台陆路各营马三百匹,马兵三百名。其马兵由内营按起拨换,其马匹倒毙,每年由台湾选派守备都司一员、把总一员,赴口外购回,照额匀补。

    一、嘉庆十年,添设水师哨船善字号同安梭船三十只,归台协副将统领巡洋缉捕,分配台协三营、北路淡水营管驾。

    一、戍台水陆兵丁,俱按照头、二、三、四起内营按班拨换,惟噶玛兰营头起三…拨换两次,旧制新兵…戍兵班满,兵…换回,皆由府治鹿耳门配渡。嘉庆十五年,将嘉义以北换回旧兵,改由鹿仔港配渡,竹堑以北换回旧兵,改由八里坌配渡。其来戍新兵,仍由府治鹿耳门渡台,归总镇点验,分发收伍。

    一、旧制总兵官以下至都司、守备,皆三年俸满更调,乾隆五十一年,此例停止,总兵官历俸三年,奏请升见。嘉庆十五年,奏请之例亦复停止。副将、参、游、都、守,必俟五年俸满,方准升调。惟水师缺多人少,不计。其千总三年历俸,由内营选拨调换。把总由台开缺拔补。俸满把总回省,收标候缺。外委均随班拨换。道光四年,将千把、外委换回之例奏停,升迁事故概就台拔补。道光八年,仍奏复旧制。千把由内营选拨对品更调,外委随班换戍。

    一、总兵官一员,年支俸薪、蔬菜、心红、纸张银五百一十一两五钱七分五厘六毫,养廉银一千五百两,马干十六匹。副将三员,每员年各支俸薪、蔬菜、心红、纸张银三百七十七两四钱五分七厘六毛,养廉八百两,马干十二匹。参将三员,每员年各支俸薪、蔬菜、心红、纸张银二百四十二两三钱三分九厘六毛,养廉银五百两,马干六匹。游击七员,每员年各支俸薪、蔬菜、心红、纸张银二百三十一两二钱三分九厘六毛,养廉银四百两,马干六匹。都司五员,年各支俸薪、蔬菜、心红、纸张银一百四十一两三钱九分三厘六毛,养廉银二百四十两,马干四匹。守备十六员,每员年各支俸薪、蔬菜、心红、纸张银九十两七钱五厘六毛,养廉银二百两,马干四匹。千总每员年支俸薪银四十八两,养廉银一百二十两,马干二匹。把总每员年支俸薪银三十六两,养廉银九十两,马干二匹。外委饷与步战兵同。每员年各支养廉银十八两,马战兵每名月各支饷银二两,月小一两九钱三分三厘二毛。步战兵每名月各支饷银一两五钱,月小一两四钱五分。守兵每名月支饷银一两,月小九钱六分六厘六毛。马匹支草干银一两,月小九钱六分六厘六毛。官马、操马一律。官自把总以上,副将以下,每月朋扣存司银二钱,马兵一钱,战兵五分,守兵三分。外委马步战守兵,每名每月支米三斗,月小二斗九升。官兵俸饷廉干等银,按年派员赴省领运,交台湾府库按季按月给营支领。澎湖归澎湖厅库给发。噶玛兰由噶玛兰厅就地征钱粮等项开销发领。兵米就所属之厅县仓支放。

    一、雍正二年,赏给戍□兵丁每户每月米一斗,七年赏给戍兵赡家银四万两,由…督匀给。岁以为常。八年,总兵王郡奏准发帑就台购置田园、鱼塭,岁收租息,赏给戍兵游巡、红事、白事、运殖等费。每兵游巡日给银一分五厘,每兵娶妻、子女婚娶各给银三两。每兵丁父母忧,身故妻亡,各给银四两。每兵身故,运骸回籍,途远者给银三两,近者一两五钱。官之收埋运柩,照其支食养廉名粮计算类推。乾隆五年,赏给戍兵更换往来盘费,以程途远近分上、中、下游,上游银二两,中游银一两五钱,下游银一两。五十三年,将林爽文案内抄没田产递年租息,赏给戍兵加饷,每名每月加给银四钱。

    一、台澎各营战船,经总督满保题定,归台湾道设厂监修。道光六年,奏令台湾府匀修。于是,府亦设厂焉。

    台厂战船

    台厂战船(乾隆二十九以前设厂修造章程及购采料木名式、篷■〈纟索〉、器椇,归营管驾巡防守御各条目,前志已详。今自二十九年以后增添裁改者,采之以备纂辑)

    查乾隆二十九年,台、澎、淡六营原设战船八十九只,至三十三年,奉署总督部堂熊札,奉谕旨查明闽、广、浙江海口战船应如何酌量裁改等因,饬据台协议就中、左、右三营裁汰战船八只,统计六营实共战船八十一只,分拨配用。

    台协中营分管船十五只,编为平字号。

    台协左营分管船十…只,编为…字号。

    台协右营分管船十五只,编为…字号。

    澎湖左营分管船十七只,编为绥字号。

    澎湖右营分管船十六只,原编为宁字号。道光元年奉文避讳,改为巩字号。

    淡水营分管船二只,编为波字号。

    以上六营,共船八十一只。

    嘉庆十年,闽浙总督王具奏台湾水师兵力单薄,添募水兵,由内地福州省厂另行添造善字号大同安梭船三十只,与台湾营兵船联帮战守,分派台协中、左、右三营承管。

    嘉庆十三年,福州将军赛奏办酌筹北路海口移驻营员设立专营案内,议请添拨哨船四只。旋于嘉庆十五年,就于台协三营拨出战船四只,交艋舺营配用。

    嘉庆十三年,福州将军赛奏准裁汰台协三营战船十七只,另请改造梁头二丈三四尺大船八只,以为追捕洋匪,未经兴造。旋于嘉庆十五年间,总督部堂方、巡抚部院张,会奏大船八只,毋庸建造,并请将历次攻盗击坏及在洋遭风失水之善字号船二十一只裁汰,另议添造守港平底船十六只、八桨快船十六只,分拨台、鹿、淡三口配用。由水师提督王拟定船式来台,于嘉庆十九年间兴造,至二十一年完竣,交营守港。平底船十六只,编为知字号。八桨快船十六只,编为方字号。

    以上三十二船,派归台协中、左、右、淡水四营,每营分管知字号四只、方字号四只,统计台、浙、淡各营合共哨船一百零五只。

    道光六年间,台湾道孔,以台地港门淤没,知、方两字号三十二船及前次裁剩之善字号九船,配用不甚得力,详奉总督部堂孙,奏准裁汰,另议改造一二号白底艍船三十二只,分拨台、鹿、淡三口,仍归各营配用,抵补原额。现在估造船式工料价费银两,尚未定案兴造。

    现在存营实共战船六十四只:台协中营半字号船十一只,台协左营定字号船六只,台协右营澄字号船八只,澎协左营绥字号船十七只,澎协右营巩字号船十六只,淡水营波字号战船六只。

    (道光十年二月二十日杨文显、吴春禄、蔡国香同采。道光十年三月十九日署府正堂王札志局提调刘文内粘单校对相符)

    荐辟

    黄本渊(台湾县人,嘉庆癸酉科优贡,道光元年召试孝廉方正,朝考引见,钦点教职,六品顶戴)。

    (道光九年十月二十日苏德纯、苏凤翔合报)

    进士

    道光三年癸未(杜受田榜):郑用锡(淡水廪生,候选知县)。

    六年丙戌(王庆元榜):曾维桢(府学附生,翰林院庶吉士)。

    九年己丑(刘有庆榜):黄骧云(府学粤籍廪生,乡榜名龙光,台湾人,改今名,现官工部营缮司主事)。

    (道光九年十月二十日苏德纯、苏凤翔同报)

    举人

    乾隆三十年己酉(王国鉴榜):王振声(府学)、杨道成(凤山)。

    三十三年戊子(翁云霖榜):张源俊(台湾□生)、张植华(台湾□生,永春学正)。

    三十五年庚寅恩科(锺大受榜):张源义(台湾□生)、周朝瀛(台湾□生)。

    三十六年辛卯(倪元宽榜):许拔萃、叶期颐(……知县)。

    三十九年甲午(张舫榜):陈作霖(台湾□生,宁化教谕,捐升内阁中书)、郭廷机(嘉义□生)。

    四十二年丁酉(赵有成榜):刘应罴(台湾廪生,第七十二名,屏南训导)、陈橉(第二十名)。

    四十四年己亥恩科(张经邦榜):王泰(台湾□生)、尤式钰(彰化□生)。

    四十五年庚子(陈从潮榜):黄朝辅(台湾增生)、曾大源(府学廪生,军功任内阁中书)。

    四十八年癸卯(张腾蛟榜):郭旁达(府学廪生,福安教谕)、史锦华。

    五十一年丙午(谢淑元榜):潘振甲(台湾附生,军功加六品衔)、王搢生(台湾□生)。

    五十三年戊申恩科(韩学秦榜):郭一簪、童峻德(任山东齐东县知县)。

    五十四年己酉(郑炯榜):石维梓(榜姓李,台湾□生,安溪教谕)、柯梅溪(任河南密县知县)。

    五十七年壬子(吴宏谟榜):林毓奇(嘉义附生)、何肇成。

    五十九年甲寅恩科(杨惠元榜):洪禧(府学廪生,挑选分发山西试用知县)、蔡廷懋(嘉义□生)。

    六十年乙卯(龚正调榜):吴锡金(榜姓郑,台湾□生,捐升内阁中书,后授云南丽江府知府)、蔡廷炯(嘉义□生)。

    嘉庆三年戊午(郑兼才榜):郭绍芳(台湾廪生)、蔡廷槐(嘉义□生)。

    五年庚申恩科(张光洁榜):蔡其英(府学附生)、周琼浆(附生)。

    六年辛酉(张翘榜):刘大业(福州府学训导)、许廷杰(大田训导)。

    九年甲子(林凤翘榜):吴逢春、王三锡(泰宁训导)、林望恩(府学钦赐举人,乙丑会试钦赐翰林院检讨)。

    十二年丁卯(郭尚光榜):陈王辉(府学附生)、林焕章(彰化□生)、郑捧田(大田教谕,彰化廪生)。

    十三年戊辰恩科(姚大椿榜):黄石标(凤山廪生)、张士凤(嘉义附生)、林希哲(嘉义附生,捐升知州)、刘鸣皋(戊辰会试钦赐翰林院检讨)。

    十五年庚午(罗叶孙榜):许捷升(府学附生,捐升光禄寺署正,丙戌挑选分发湖北试用知县)、王珪璋(附生)、杨启元(彰化□生)。

    十八年癸酉(周滨海榜):林谦晋(台湾附生,榜名谦光,挑选分发安徽试用知县,署广德州建平县知县)、王克成(附生)、李三山(台湾附生)。

    二十一年丙子(沈捷锋榜):曾作霖(彰化廪生,挑选教谕)、林廷璋(彰化附生)、林世贤(彰化附生)、辛齐光(岁贡生,钦赐举人,澎湖人)。

    二十三年戊寅恩科(黄大章榜):曾维桢(府学附生,丙戌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叶向荣(彰化附生)、郑用锡(淡水廪生,癸未进士,候选知县)。

    二十四年己卯(魏本唐榜):陈泰阶(台湾廪生,候选知县)、陈玉阿(府学廪生)、郭成金(淡水廪生,挑选教谕)、黄骧云(府学廪生,己丑进士,工部主事)。

    道光元年辛已恩科(林文斗榜):林大元(府学廪生)、林长青(淡水廪生)、韩治(府学优贡生)、柯琮璜(彰化附生)、林西园(龙溪附生,原籍嘉义)。

    二年壬午(李家辉榜):吴景中(台湾廪生)、林青莲(台湾廪生)、洪天衢(彰化附生)。

    五年乙酉(林扬祖榜):郑应元(府学附生)、陈维藻(淡水附生)、王朝纲(嘉义附生,由荫生现任刑部直隶司员外郎)。

    八年戊子(郭礼图榜):郑朝兰(府学廪生,台湾人)、王琼佩(台湾增生)、谢有祥(彰化附生)、谢天申(府学廪生,粤籍)。

    (道光九年十月二十日苏凤翔、苏德纯同报)

    副榜

    郑国梁(乾隆戊子科中式第四名,诸罗附生)、曾道周(道光戊子科钦赐副榜)。

    (道光九年十二月初五日苏德纯、苏凤翔采)

    拔贡

    乾隆三十年乙酉:王捷(府学)、林聪(彰化)、张寅宾(凤山)。

    四十二年丁酉:谢望梅(府学)、郑天球(嘉义)、张明义(彰化)。

    五十四年己酉:吕日瀛(府学)、张青峰(台湾)、吴春贵(嘉义,候选州判,议叙随带军功加一级纪录二次,任户部广西司郎中,诰封奉直大夫)、许玉成(彰化□生)。

    嘉庆六年辛酉:李宗寅(府学增生)、林芳远(府学,候选教谕)、黄汝济(台湾,军功加六品衔)、黄缵(凤山,候选州判)、陈怀玉(嘉义□生)、阮起(彰化□生)。

    十八年癸酉:利瓦伊扬(府学廪生,候选州判)、杨绍礼(府学廪生)、林开烈(台湾廪生)、张克忠(凤山附生)、苏策勋(嘉义,分发试用教谕)、王云鼎(彰化附生,军功加七品小京官,加六品职衔)。

    道光五年乙酉:庄仰中(府学,候选州判)、陈琼芝(府学,候选州判)、郑用鉴(淡水,候选州判)、张克宽(台湾廪生)、黄尚清(凤山廪生)、曾绍沂(嘉义廪生)、廖春波(彰化廪生)。

    优贡

    嘉庆十五年庚午:陈震曜(嘉义廪生,历任建安、闽清、平和、惠安教谕训导,现任同安训导)。

    十八年癸酉:黄本渊(府学廪生,道光元年辛已召试孝廉方正,钦点教职)。

    二十一年丙子:韩治(府学廪生,道光辛已恩科中式)。

    道光二年壬午:杨邦策(台湾廪生)。

    (道光九年十月二十日苏德纯、苏凤翔同报)

    恩贡

    乾隆三十六年:薛登科(府学,军功加七品衔,任福州训导)、李希周(台湾)、林奉璋(凤山)、许腾龙(嘉义)、施国赞(彰化)。

    四十五年:吴必达(府学)、郑克捷(凤山)、刘元俊(台湾)、陈萃(嘉义)、利瓦伊固(彰化)。

    五十年:王昆(府学)、张源勋(台湾)、李凤翥(凤山)、赖应锦(嘉义)、张璞生(彰化)。

    五十五年:陈廷璧(府学,军功加六品衔)、黄流(台湾)、李登元(凤山)、薛非魁(嘉义)、林玺(彰化)。

    嘉庆元年:朱矿(府学)、林师圣(台湾,选大田教谕)、张启东(凤山)、陈廷赞(嘉义)、卢焕章(彰化)。

    五年:杜朝锦(府学)、杨肇基(台湾)、林继美(凤山)、吴作霖(嘉义)、杨应选(彰化,军功加六品衔)。

    十四年:黄澄源(府学)、徐朝选(台湾)、王花春(凤山)、陈必恭(嘉义)、吴玉声(彰化)。

    二十四年:郑朝清(府学)、林超英(淡水)、张振文(台湾)、杜嵩(凤山)、杨登岸(嘉义)、曾拔萃(彰化)。

    二十五年:林慎微(府学)、杨德宜(台湾)、郭萃(彰化)、林西泰(嘉义)、陈大音(彰化)。

    道光元年:王启明(府学)、黄化治(台湾)、黄天德(凤山)、丁捷三(嘉义)、赖占梅(彰化)。

    (道光十年三月初十日陈国瑛采)

    岁贡

    乾隆二十八年:王德化(府学)、魏天章(台湾)、余国榆(凤山)、林建章(嘉义)。

    二十九年:吴峨(府学)。

    三十年:吴维新(府学)、□□□(台湾)、□□□(凤山)、□□□(嘉义)、□□□(彰化)。

    三十一年:洪廷庆(府学)。

    三十二年:□□□(府学)、杨章(台湾)、□□□(凤山)、马琬(嘉义)。

    三十三年:蔡珍(府学)。

    三十四年:蔡翰章(府学)、黄璇玑(台湾)、陈元荣(凤山)、詹大成(嘉义)、陈炎(彰化)。

    三十五年:杨廷秀(府学)。

    三十六年:吴鸿谟(府学)、董日勉(台湾,加军功以教职)、陈亨昌(凤山)、陈璇玑(嘉义)。

    三十七年:钱元扬(府学)。

    三十八年:庄天钎(府学)、林瑚(台湾)、廖鸣凤(凤山)、杨宗璧(嘉义)、吴鸣谦(彰化)。

    三十九年:曾希登(府学)。

    四十年:林九龄(府学)、徐克贤(台湾)、郑天云(凤山)、叶发祥(嘉义)。

    四十一年:郭应麟(府学)。

    四十二年:张文卿(府学)、郭登云(台湾)、王有为(凤山)、陈廷圭(嘉义吴成己(彰化)。

    四十三年:吴化。

    四十四年:李如员(府学)、马一鸣(台湾)、蔡青峰(凤山)、陈良佐(嘉义)。

    四十五年:吴攀麟(府学)。

    四十六年:郭学周、林启泰(台湾)、赖元湖、陈赞禹(嘉义)、陈天爵(彰化)。

    四十七年:吴世芳(府学)。

    四十八年:林必敬(府学)、郑士模(台湾)、柯廷锺(凤山)、李辉(嘉义)。

    四十九年:温如璋(府学)。

    五十年:伍朝荣(府学、粤)、陈元辉(台湾)、柯汝贤(凤山)、黄大文(嘉义)、吕朝宗(彰化)。

    五十一年:黄鸣鹤(府学)。

    五十二年:张有耀(府学)、魏一飞(台湾)、洪达三(凤山)、林廷孚(嘉义)。

    五十三年:李廷芝。

    五十四年:林朝英(府学,中书科中书,加光禄寺署正衔)、韩高翔(台湾,闽县训导)、苏辉(凤山)、庄则行(嘉义)、翁国政(彰化)。

    五十五年:杨光谟(府学)。

    五十六年:李廷桂(府学)、王国华(台湾)、郭青云(凤山)、林大经(嘉义)。

    五十七年:黄毓周(府学)。

    五十八年:蔡邦光(府学)、游化(台湾,军功五品衔,任延平府沙县训导)、陈如玉(凤山)、林西滨(嘉义)、杨振声(彰化)。

    五十九年:李英华(府学、粤)。

    六十年:黄云衢(府学、粤)、韩必昌(台湾,军功六品衔,选武平训导)、王振文(凤山)、黄治(嘉义)、吴道东(彰化)。

    嘉庆元年:李石俊(府学、粤)。

    二年:林维增(府学)、杨鸣鹤(台湾)、黄应科(凤山)、林声德(嘉义)、李士魁(彰化)。

    三年:黄毓辉(府学)。

    四年:施嘉徽(府学)、章甫(台湾)、许名扬(凤山)、黄清平(嘉义)、施国敦(彰化)。

    五年:谢掌文。

    六年:杨爔(府学)、辛齐光(台湾、澎)、余志仁(凤山)、李华(嘉义)、陈元谟(彰化)。

    七年:王振德(府学)。

    八年:魏璜(府学)、高绍芳(台湾)、张廷钦(凤山)、徐梦桂(嘉义)、曾玉音(彰化)。

    九年:张维新(府学,军功八品加捐训导)。

    十年:庄文治(府学)、庄莅(台湾)、许时澄(凤山)、洪如璋(嘉义)、张植梅(彰化)。

    十一年:陈欢光(府学)。

    十二年:林筠(府学、粤)、甘作霖(台湾)、王文澜(凤山)、黄文起(嘉义)、施嘉会(彰化)。

    十三年:黄赞赞(府学)。

    十四年:蔡攀桂(府学)、李瑞云(台湾)、郑城(凤山)、张以仁(嘉义)、杨振熏(彰化)。

    十五年:蔡鸣正(府学、粤)。

    十六年:林绍祖(府学)、陈肇昌(台湾)、吴清时(凤山)、林维垒(嘉义)、郑廷策(彰化)。

    十七年:黄瑞玉(府学)。

    十八年:蔡远扬(府学)、曾基猷(台湾)、林辉璜(凤山)、郭拔英(嘉义)、洪大观(彰化)。

    十九年:曾基业(府学)。

    二十年:洪克修(府学)、陈梦莲(台湾)、杨登科(凤山)、洪世凤(嘉义)、杨汝佐(彰化)。

    二十一年:林锺元(府学)。

    二十二年:纪梦熊(府学)、林栖凤(台湾)、刘基昌(凤山)、黄廷辉(嘉义)、张熏(彰化)。

    二十三年:陈清辉(府学)。

    二十四年:林振(府学)、吴春芳(台湾)、张维翰(凤山)、黄金镕(嘉义)、陈英世(彰化)。

    二十五年:黄时成(府学)、陈嘉谟(淡水)。

    道光元年:施廷选(府学)、蔡有汜(台湾)、柯应三(凤山)、陈丹心(嘉义)、陈醇(彰化)。

    二年:陈植青(府学)。

    三年:陈连魁(府学)、张源翰(台湾)、林瑀(凤山)、王以理(嘉义)、吴道行(彰化)。

    四年:黄鉴川(府学、粤)。

    五年:罗在田(府学、粤)、王起材(台湾)、林春辉(凤山)、郭书绅(嘉义)、郭开荣(彰化)。

    六年:黄凌云(府学)。

    七年:李重曜(府学)、郭维洪(台湾)、邱大机(凤山)、张廷耀(嘉义)、吕盛音(彰化)。

    八年:黄观光(府学)。

    九年:洪坤(府学)、曾敦仁(台湾)、张斌(凤山)、何国材(嘉义)、杜开元(彰化)。

    十年:林琼(府学)。

    (道光十年四月二十日陈国瑛报)

    钦赐副榜

    乾隆十八年:陈思敬(由同安学贡)。

    乾隆三十五年:郑国梁(嘉义)。

    嘉庆九年:简福(凤山)、颜协恭(彰化)。

    十二年:林汝弼(府学)、黄中的(嘉义)。

    十三年:翁敬胜(嘉义)。

    十八年:黄大年(府学)。

    二十一年:李焕章(凤山)、梁遇文(彰化)。

    二十三年:蔡振清(嘉义)、赖继辉(彰化)。

    道光七年:刘献廷(府学)、刘伊仲(凤山)。

    八年:曾道周(台湾)。

    (道光十年三月初十日陈国瑛采)

    例贡(台属)

    章振香、陈鸣佩(历任建宁、福州、连江、龙溪训导)、吴世同(署闽清教谕)、杨有仪(署福宁训导)、郭邦献(署清流训导)、韩高瑞(候选训导)、林瀛(候选部司务)、陈观国(候选教谕,改名昌国)、苏德纯(州同)、苏凤翔(试用训导)、陈文仰(候选训导)、黄峻(延平训导)、陈奎光(试用训导)、陈启声(试用训导)、苏以玉(凤山捐职训导)、苏策名(嘉义试用训导)(以上由廪生)。曾绍基、程志登、谢晋初、黄本辉(州同)、杨文显、韩高发(以上由增生)。林文猷(任瓯宁训导,彰化)、林捷元(任沙县训导,彰化)、林毓元(任户部司务厅司务)(以上由廪生)。陈奇烈(中书科中书)、陈兆升、陈清江(军功加八品衔)、林廷珍、程德庄(候补经历)、洪文德、韩高选(州同)、杨有龙、黄占梅、林炳、苏策林(候选布政司理问,加二级,封奉直大夫)、许容光、游大模、陈朝选、张廷彬、张学谟、许大时、苏建中、陈文倬、赵大成、苏文瑞(嘉义籍)、张必中(凤山籍)、翁品山(嘉义籍,捐纳同知职衔)、郭廷材(凤山)、王朝清(嘉义籍,候选员外郎)、简志仁(凤山)、王朝宗(嘉义籍,捐纳同知职衔)、黄作雨(台湾)、黄昌选(凤山)(以上由附生)。王克褒、陈国瑶、翁维藩、张锦美(澎湖)、吴浚之(候选通判)、游伯龙、翁锡福、李俊臣、方德良、杨志中(祀孝悌祠,有传)、刘国伦、林宗宪(候选州同)、蔡国定、郑其嘏(加捐奉直大夫)、韩长文(候选州同)、韩日文(候选都察院都事)、韩熙文(候选布政司理问)、萧继起、黄珪璋、张文辉、韩高泽(候选布政司经历)、韩高扬(刑部广西司主事,捐升员外郎)、吴志拔、沈清泽、林开飞、陈恒德(布政司理问)、锺显荣、吴廷俊、林长春、廖锦龙、方克忠、蔡国香、陈以宽、蔡显名、张国柱(候选布政司经历,捐建凤城,议叙纪录一次)、郑克贤、潘志涵、陈廷士、陈科升、陈新发、陈科连、郭拔华(军功授六品衔)、杜天奎(军功授六品衔,捐升通判,任广西平乐府通判,调镇安府通判,凤山籍)、林望高、蓝文藻、谢廷芳、王奕隆、黄昌盛、叶必成、刘天锡、陈寅昌、李廷耀、郑光基、苏文试、郑国泰、吴志泽、张克达、黄启南、陈步屏、陈仁辅、陈克劝(彰化)、张德伦(澎湖)(以上由俊秀)。

    (道光十年二月初十日苏凤翔、陈国瑛同采)

    武进士

    道光六年:许捷标(台湾,连捷)。

    (道光十年三月二十五日陈国瑛采)

    武举

    乾隆三十年:章英杰(府学)、洪清骥(府学)、许拔英(府学)、张从龙(凤山)、张方武(彰化)。

    三十五年恩科:陈邦杰(府学)、陈宗器(府学)、吴天河(府学)、林蕴玉(府学)张简魁(府学)、许国梁(彰化)。

    三十六年:吴履凤(凤山)、高升(凤山)、曾国材(凤山)。

    三十九年:邱宗荣(府学)、赖廷云(嘉义)。

    四十二年:陈赓功(府学)、许士魁(府学)、黄奠邦(嘉义,解元)、张士敏(嘉义)。

    四十四年恩科:叶显名(府学)、黄毓金(府学)、陈飘芳(彰化)。

    四十五年:林朝聘(台湾)、林廷玉(台湾)、叶如珪(嘉义)。

    五十一年:郑应选(府学)、黄清华(嘉义)。

    五十三年恩科:沈启成(嘉义)、张起凤(彰化)。

    五十四年:张元魁(府学)、曾国乘(嘉义)。

    五十七年:蔡耀仁(府学)、刘国梁(彰化)。

    五十九年恩科:杨捷三(府学)、何云衢(嘉义)。

    六十年:庄式玉(府学)、吴朝宗(台湾)、杜光玉、吴安邦(彰化)。

    嘉庆三年:张文雅(台湾)、张元英(凤山)、郭一登(嘉义)。

    五年恩科:戴时中(台湾)、杨栋(彰化)。

    六年:张中玉(嘉义)、洪安邦(嘉义)、苏有功(嘉义)。

    九年:詹根拔(府学)、高腾飞(府学)、陈占梅(彰化)。

    十二年:庄学山(府学)、陈朝拔(台湾)、黄启东(凤山)。

    十三年恩科:黄清雅(嘉义)、陈克修(彰化)。

    十五年:林成章(府学)、黄圣淮(凤山)、萧建邦(彰化)。

    十八年:郭逢年(府学)、颜鹏飞(府学)。

    二十一年:许邦升(府学)、刘瑞麟(府学)、王得宽(嘉义)。

    二十三年恩科:陈清华(府学)、麦朝清(凤山)、曾廷辉(嘉义)。

    二十四年:温斌元(府学)、赵鸣岐(台湾)、周荣东(台湾)、黄朝凤(凤山)、张安邦。

    道光元年恩科:林廷凤(府学)、李建邦(府学)、吴兴邦(淡水)。

    二年:林得时(府学)、锺仕高(府学)、张简腾(凤山)、苏天翰(嘉义)。

    五年:蔡际会(府学第八名)、刘捷高(府学)、张建邦(淡水)、许捷标(台湾)、王朝祥(嘉义)。

    九年:黄安邦(府学)、何安邦(府学)、□□□(台湾)、张连捷(嘉义)。

    (道光十年三月二十五日陈国瑛采)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