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大清一统志最新章节!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大清一统志,济南府图>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大清一统志,济南府图>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大清一统志,济南府表>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大清一统志,济南府表>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大清一统志,济南府表>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大清一统志,济南府表>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大清一统志,济南府表>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大清一统志,济南府表>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大清一统志,济南府表>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大清一统志卷一百二十六

    济南府【为省冶东西距三百六十里南北距二百八十里东至青州府临淄县界二百五十里西至东昌府高唐州界一百十里南至泰安府泰安县界一百四十里北至武定府商河县界一百四十里东南至青州府博山县界二百三十里西南至东昌府茌平县界一百三十里东北至武定府惠民县界一百八十里西北至直隶河间府景州界三百里自府治至 京师八百里】

    分野天文虚危分野元枵之次

    建置沿革禹贡青州之域周为齐地秦属齐郡汉初分置济南郡文帝十六年为济南国【西南境为济北国西北境为平原郡东南境为千乘郡地】景帝二年国除为郡後汉建武十五年复为济南国三国属魏晋曰济南郡宋元嘉九年侨置冀州【北境属魏】後魏皇兴三年改曰齐州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改为齐郡唐武德元年复曰齐州二年置总管府贞观元年府罢七年又置都督府天宝初改曰临淄郡五年复曰齐郡乾元初复曰齐州属河南道【唐书方镇表乾宁二年置武肃军防御使天复元年罢】五代因之宋初曰齐州济南郡治平二年置兴德军节度政和六年升为济南府属京东东路【宋史地理志至道三年属京东路熙寜七年分属西路元丰五年仍属东路】金曰济南府属山东东路元为济南路明洪武初复曰济南府九年为山东布政使司治

    本朝为山东省治领州一县十五

    历城县【附郭东西距一百十里南北距一百五十里东至章邱县界九十里西至长清县界二十里南至泰安府泰安县界一百里北至济阳县界五十里东南至章邱县界九十里西南至长清县界七十里东北至章邱县界一百里西北至齐河县界四十里战国齐历下邑汉置历城县属济南郡後汉属济南国晋初因之永嘉後为济南郡治宋元嘉九年又侨置冀州治此後魏为齐州济南郡治隋为齐郡治唐为齐州治宋为济南府治金因之元为济南路治明复为济南府治 本朝因之】章邱县【在府东一百十里东西距四十里南北距一百三十里东至邹平县界二十里西至历城县界二十里南至泰安府莱芜县界九十里北至济东县界四十里东南至淄川县界六十里西南至历城县界九十里东北至邹平县界四十里西北至济阳县界七十里汉置阳邱菅二县俱属济南郡後汉省阳邱晋又省管北齐天保七年徙置高唐县於此隋开皇十六年改曰章邱属齐郡唐武德二年属谭州贞观元年属齐州宋景德三年置清平军熙宁三年军废仍为县属济南府金因之元属济南路明属济南府 本朝因之】邹平县【在府东一百六十五里东西距四十五里南北距八十里东至长山县界十里西至章邱县界三十五里南至淄川县界二十里北至武定府青城县界六十里东南至长山县界十二里西南至章邱县界三十三里东北至青州府高苑县界八十里西北至齐东县界四十里汉置梁邹邹平二县属济南郡後汉属济南国晋省宋武帝於故梁邹县侨置平原郡丹领平原县後魏曰东平原郡隋开皇初郡废十八年改平原县曰邹平属齐郡唐武德元年属邹州八年属谭州贞观元年属淄州景龙元年分置济阳县并属淄州元和十五年省济阳宋景德元年移邹平治济阳县废县仍属淄州金因之元至元二年分属济南路明属济南府 本朝因之】淄川县【在府东少南二百二十里东西距八十五里南北距七十里东至青州府益都县界三十五里西至章邱县界五十里南至青州府博山县界三十里北至长山县界四十里东南至益都县界四十五里西南至泰安府莱芜县界三十里东北至益都县界三十五里西北至长山县界四十五里汉置般阳县属济南郡後汉属齐国晋属乐安国太康後省宋武帝侨置清河郡元嘉五年并置贝邱县属马後魏曰东清河郡北齐郡废隋开皇十六年於贝邱县置淄州十八年改县曰淄川大业初州废属齐郡唐武德元年复置淄州天宝元年改曰淄川郡乾元元年复曰淄州属河南道宋属京东东路金属山东东路元中统五年升淄州路总管府至元二年改淄莱路二十四年改曰般阳路明洪武初为般阳府九年降为淄川州属济南府十二年又降州为县 本朝因之】长山县【在府东一百九十里东西距五十五里南北距五十五里东至青州府临淄县界四十里西至邹平县界十五里南至淄川县界三十里北至新城县界二十五里东南至青州府益都县治一百四十里西南至历城县治二百十里东北至青州府博兴县治九十里西北至齐东县治九十里齐於陵邑汉置於陵县属济南郡为都尉治後汉属济南国晋省宋武帝侨立武强县并置广川郡後魏因之北齐天保七年改广川为东平原郡隋开皇初郡废十八年改县曰长山属齐郡唐武德元年属邹州八年州废属淄州五代宋金因之元属般阳路明洪武十二年改属济南府 本朝因之】新城县【在府东北二百十六里东西距四十六里南北距二十六里东至青州府临淄县界四十里西至长山县界六里南至长山县界一里北至青州府高苑县界二十五里东南至青州府博兴县界五十里西南至长山县界三里东北至青州府博兴县界五十里西北至长山县界三十里汉置高苑县属千乘郡後汉属乐安国晋为乐安国治刘宋省自隋至金为长山高苑二县地元太宗时始以长山县之驿台地置新城县属般阳路明洪武十二年改属济南府 本朝因之】齐河县【在府西四十里东西距七十一里南北距八十一里东至长清县界一里西至东昌府高唐州界七十里南至长清县界一里北至临邑县界八十里东南至长清县界半里西南至长清县界三十里东北至济阳县界七十里西北至禹城县界四十里春秋祝阿地汉祝阿县地唐为禹城县地宋置耿济镇仍属禹城金大定八年始分置齐河县属济南府元至元二年改属德州明初还属济南府 本朝因之】齐东县【在府东北一百五十里东西距六十里南北距四十一里东至武定府青城县界二十五里西至济阳县界三十五里南至章邱县界四十里北至武定府惠民县界一里东南至邹平县界四十里西南至历城县界五十里东北至青城县界二十里西北至济阳县界三十里汉邹平朝阳二县地唐宋为邹平县地金置齐东镇元宪宗二年始改镇置县属河间路三年属济南路至元二年还属河间路明洪武初仍属济南府 本朝因之】济阳县【在府东北七十里东西距一百四十里南北距六十五里东至齐东县界八十里西至禹城县界六十里南至历城县界二十五里北至武定府商河县界四十里东南至章邱县界一里西南至齐河县界八十里东北至武定府惠民县界六十里西北至临邑县界六十里春秋齐着邑汉置着县属济南郡後汉晋宋魏皆因之北齐省隋唐为临济县地宋为章邱县地金初析章邱临邑二县地置济阳县属济南府元明不改 本朝因之 按着县前汉宋置俱作着魏志作蓍顔师古汉书注云韦昭误为蓍龟之蓍则从着是又晋志济南郡无着县表列晋着县据魏志二汉晋属文也】禹城县【在府西北一百十里东西距七十里南北距七十里东至济阳县界四十里西至平原县界三十里南至齐河县界二十五里北至陵县界四十五里东南至齐河县治七十里西南至东昌府高唐州界六十里东北至临邑县界三十五里西北至平原县治七十里春秋齐高唐辕二邑汉置高唐瑗二县属平原郡後汉省瑗县晋废高唐入祝阿县唐初移祝阿县於此属齐州天宝元年改曰禹城宋属济南府金因之元至元二年改属曹州明洪武二十年属济南府 本朝因之】临邑县【在府北一百四十里东西距四十里南北距六十里东至武定府商河县界二十里西至陵县界二十里南至齐河县界四十里北至德平县界二十里东南至济阳县界四十里西南至禹城县界五十里东北至商河县界四十五里西北至陵县界十五里春秋齐隰邑汉置漯隂县属平原郡後汉因之晋省宋孝建二年侨立临邑县於此属魏郡後魏属东魏郡隋属齐郡唐武德元年属谭州贞观元年还属齐州宋属济南府金因之元太宗七年割属河间路宪宗三年还属济南至元二年复属河间明洪武初属济南府 本朝因之】长清县【在府西南七十里东西距一百里南北距一百五里东至历城县界四十里西至东昌府茌平县界六十里南至泰安府肥城县界七十里北至齐河县界三十五里东南至泰安府泰安县界一百十里西南至泰安府平隂县界五十里东北至历城县界五十里西北至禹城县界六十里春秋齐卢邑汉置卢县文帝二年置济北国於此武帝後二年国除属泰山郡为都尉治後汉永元二年复置济北国治卢晋宋因之後魏分属太原郡北齐郡县俱废隋开皇十四年改置长清县属济北郡唐初属济州天宝十三载属齐州宋金因之元至元二年改属泰安州明初属济南府】

    【本朝因之】陵县【在府西北二百里东西距八十里南北距四十七里东至武定府商河县界七十五里西至德州界五里南至平原县界十八里北至德州界二十二里东南至临邑县界四十里西南至平原县界二十里东北至德平县界四十里西北至德州治七十里汉置安惠县属平原郡後汉因之晋属渤海郡後魏太和中於县置安德郡寻罢中兴中复置隋开皇初郡废九年於县置德州大业初改为平原郡唐武德四年复置德州并置总管府贞观元年府罢天宝元年复曰平原郡乾元元年复曰德州属河北道元和四年於州置保信军节度五年罢宋曰德州平原郡属河北东路金曰德州属山东西路元亦曰德州初属东平路至元中改属济南路明洪武初省安德县入州永乐七年改陵县为德州而以故州为陵县属济南府 本朝因之】德州【在府西北二百六十里东西距一百三里南北距六十里东至陵县界六十八里西至直隶河间府故城县界三十五里南至东昌府恩县界四十里北至河间府景州界二十里东南至平原县界四十里西南至河间府故城县界十三里东北至河间府吴桥县界二十里西北至河间府景州界三十里禹贡兖州之域古有鬲氏之地汉置鬲县属平原郡後汉为侯国晋亦曰鬲县後魏初属渤海郡後属安德郡北齐省入安德隋开皇六年改置广川县於此十六年又分置将陵县仁夀初改广川曰长河皆属平原郡唐皆属德州五代周省长河县入将陵宋景佑元年移将陵治长河镇改属永静军金属景州元宪宗三年割属河间路寻升为陵州至元二年复为县三年复为州明洪武初复降为县属济南府永乐七年改德州为陵县以故陵城为德州 本朝因之】德平县【在府北二百五里东西距七十里南北距五十五里东至武定府惠民县界三十里西至德州界四十里南至临邑县界三十里北至直隶河间府寜津县界二十五里东南至武定府商河县界三十里西南至陵县界三十里东北至武定府乐陵县界二十五里西北至河间府吴桥县界四十五里汉置平昌侯国属平原郡後汉曰西平昌县晋因之後省後魏太和二十二年复置平昌县属渤海郡熙平中属乐陵郡天平初分属东安德郡北齐郡废仍属平原郡隋因之唐属德州太和二年割属齐州三年还属德州五代後唐改曰德平宋熙宁六年省为镇入安德元符二年复置属德州金元因之明属济南府】

    【本朝因之】平原县【在府西北一百八十里东西距五十五里南北距八十里东至禹城县界四十里西至东昌府恩县界十五里南至东昌府高唐州界五十里北至德州界三十里东南至禹城县界四十里西南至东昌府夏津县界五十里东北至陵县界二十五里西北至德州界三十里战国齐赵之境属平原邑汉置平原县并置平原郡治焉属青州後汉建安十八年以郡属冀州晋因之後魏置东青州寻与郡俱废省县入鬲太和二十一年复置属渤海郡中兴中属安德郡隋属平原郡唐属德州宋金元明不改 本朝属济南府】

    形势南有泰山之固北有渤海之利【史记高祖纪】凭负山海擅利鱼盐【杜佑道典】东接临淄之饶西阻济河之险衆泉竞出而滙流於南北五郡分列而通道於东西古齐之名区东齐之首郡【郑樵通志】

    风俗俗多织作士务功名【汉书地理志】多才力重许可能辛苦【唐杜牧集】故为文学之国然亦以朋比夸诈见於习俗【宋曾巩齐州诗序】济南人敦厚阔达多大节【元程文海遂开堂记】

    城池济南府城【旧土筑周十二里有奇门四池广五丈明洪武四年甃以砖石城之北门上有楼曰会波本朝乾隆十三年】

    【圣驾东巡登此有御制会波楼诗】章邱县城【旧土筑周六里门四池广二丈明万历六年甃石】邹平县城【周四里门四池广二丈二尺元至元十二年筑明万历八年甃石 本朝乾隆三十二年修】淄川县城【周五里门四濠广一丈五尺明崇祯九年甃石 本朝顺治四年修】长山县城【周四里门四池广二丈七尺宋旧址明万历三十六年重筑】新城县城【周五里门四池广二丈明成化中重筑万历七年甃以砖】齐河县城【周四里门四池广一丈金大定八年修本朝乾隆三十二年间复修】齐东县城【周五里门六濠广七尺明成化中修筑】济阳县城【周四里门三濠广丈余金旧址明万历四年甃以砖】禹城县城【旧土城周九里有奇门四池广一丈四尺明万历七年增筑并设护城堤 本朝乾隆三十二年改筑砖城】临邑县城【周九里有奇门四池广二丈二尺宋旧址明万历七年甃以石 本朝顺治九年增修】长清县城【周四里有奇门四池广二丈五尺宋旧址明成化中甃石本朝顺治六年修】陵县城【周八里有奇门四池广三丈四尺明嘉靖三十一年筑 本朝康熙七年修】德州城【周十里有奇门五池广五丈明洪武中筑外有罗城延袤二十里明正德六年筑】德平县城【周三里门三池亷四尺明正德中增筑外城周六里门四池广二丈 本朝康熙十一年修】平原县城【周五里有奇门四池广二丈元旧址明万历中甃砖 本朝康熙十年修乾隆三十二年复修】

    学校济南府学【在府治西北宋熙宁间建明成化间增修 本朝康熙二十四年重修入学额数二十八名】历城县学【在府治东北旧在县治东明成化间迁今地 本朝康熙二十一年修入学额数二十名】章邱县学【在县治西南宋嘉佑五年建 本朝屡加修葺入学额数二十名】邹平县学【在县治东南元至元七年中建 本朝屡修入学额数十五名】淄川县学【在县治西南元至元中建 本朝康熙四年修入学额数十五名】长山县学【在县治东宋绍兴间建元张养浩有记 本朝屡修入学额数十五名】新城县学【在县治东元大德十年建 本朝康熙十九年二十七年屡修入学额数十五名】齐河县学【在县治东明洪武初建 本朝顺治十三年重修入学额数十二名】齐东县学【在县治东元大德间建 本朝康熙二十三年重修入学额数十五名】济阳县学【在县治西南金大定间建元赵孟頫有记本朝康熙五十八年修入学额数十二名】禹城县学【在县治东元至元中建有朱子所书耕云钓月石刻在内 本朝屡修入学额数十二名】临邑县学【在县治东南宋崇寜初建 本朝顺治康熙间屡加修葺入学额数十二名】长清县学【在县治东南宋天禧二年建 本朝屡加修葺入学额数十五名】陵县学【在县治南元至元中建 本朝康熙十二年修入学额数十二名】德州学【在州治北旧在州治西南明洪武中迁今地正统间修学於东庑下掘得石碑曰董子读书处 本朝屡加修葺入学额数十五名又卫学十五名】德平县学【在县治南元至元间重建有汉弥衡鲁夫子碑文 本朝屡修入学额数十二名】平原县学【在县治南境宋明道中建 本朝屡修入学额数十五名】泺源书院【在府城内 本朝雍正十一年建振英书院亦在府城内康熙五十七年建又章邱县阳邱书院康熙三十五年建淄川县般阳书院康熙三十一年建新城县崔公书院乾隆十九年建德州繁露书院乾隆十八年建其余各州县俱设有义学 按历城县旧有闵子书院在县东五里闵子墓前元天历间建历山书院在县西趵突泉之东明万历中建邹平县旧有伏生书院在县东十八里元建范文正公书院在旧东南长白书院在县东十里俱明建】

    户口【四百六十三万八千九百七十一丁】

    田赋【田地共十万九千七百九十三顷九十七亩二分五厘零额微地丁银五十七万二千五百九两八钱三分一厘麦改米一万三千二十七石五升四合零米一十五万二千五百八十四石三斗七升八合零】

    山川历山【在历城县南五里郦道元水经注历城南对山山上有舜祠舜耕历山亦云在此山下有大穴谓之舜井抑亦茅山禹井之比矣乐史太平寰宇记历山在县南五里一名舜耕山于钦齐桒又名千佛山乾隆十三年圣驾经此有】

    【御制千佛山诗】庙山【在历城县东界太平寰宇记在历城县东七十里因舜庙得名元好问济南行记作妙山】龙山【在历城县东七十里旧志有妙真寨宋木李全据济南其妻杨妙真所居故名】匡山【在历城县西魏书地形志历城有匡山齐乘奎山北有匡山世传太白读书於此又北曰粟山】函山【在历城县南二十里一名玉函山段成式酉阳杂俎齐郡函山冇乌足青嘴赤黄素翼绦颡名王母使者昔汉武登此山得玉函长五寸帝下山玉函忽化为白鸟飞去世传上有王母药函常令鸟守之府志又名卧佛山上有碧霞殿路有十八盘】仙台山【在历城县南四十里产羊肝石花板石又有仙台岭世传汉武於此望祀蓬莱岛】康王山【在历城县南五十里上有太甲陵】卧虎山【在历城县南五十里岱北诸谷之水至山下始合论者以此为山川之鎻钥】石固寨山【在历城县南五十里南有凤凰山东有虎山西有丁公岭山居其中颇为险固昔人尝置寨於此故名】黄台山【在历城县北八里魏书地形志历城有黄台山】鹊山【在历城县北二十里滦口镇亦名?山魏书地形志临邑有鹊山隋书地理志历城有鹊山齐乘王绘李白诗注云扁鹊炼丹於此故名旧志大清河流於其东名?山湖上有?山亭古有?山院乾隆十三年圣驾东巡有】

    【御制鹊山诗】龙洞山【在历城县东南三十里上有东西二洞王存九域志此山禹所尝登亦名禹登山齐乘山如重甗西洞透深一里许秉火可入东洞在万仭絶壁之上洞口釡鬵尚存烟火之迹如墨昔人避兵引絙以上有翠屏岩独秀峰三秀峰峰侧龙祠郡邑祷雨极应】奎山【太平寰宇记在历城县西南十五里三齐记殷时有道士隐此野火四发道士祈天即雨今人遇旱烧山祷雨多应】黄山【在历城县西南六十里齐乘山周如城岱隂诸谷之水奔流至山西滙为池围数亩不溢至山北而伏流即渇马崖也至府城西南而复出为趵突泉】华不注山【在历城县东北春秋成公二年战于鞍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魏书地形志历城有华不注山水经注济水又东北迳华不注山虎牙桀立孤峰特拔青崖翠发望同点黛下有华泉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华不注山一名华山在历城县东北十五里太平寰宇记一名金舆山齐乘左传师至子靡笄之下?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则此山亦名靡笄伏琛齐记不读如跗与诗鄂不韩韡之不同谓花蒂也言此山孤秀如花跗之着於水也乾隆十三年】

    【圣驾东巡有  御制华不注山诗】九里山【在历城县东北九里相传韩信破齐历下尝驻军於此】鲍山【在历城县东北三十里隋书地理志历城有鲍山明统志山下有鲍城】药山【在历城县西北十二里齐乘粟山北有药山山产阳起石旧志上有九峰并列本草谓山无积雪草木常青盖有阳气蒸郁使然其南又有鞍山相传晋师伐齐战於鞍即此】龙盘山【在章邱县南二十八里隋书地理志章邱有龙盘山元和郡县志山在县南二十五里太平寰宇记山南属全节北属章邱两县中分周初有神龙潜此故名】乐盘山【在章邱县南二十七里太平寰宇记山有乐盘城三齐记云即齐孝王兴阳邱侯钱送地】东陵山【在章邱县南十五里隋书地理志章邱有东陵山元和郡县志在县南二十八里庄子曰盗跖死於东陵之上太平寰宇记山南有盗跖冢旧志亦名跖山】湖山【在章邱县南五十里有南北中三麓明统志下有小山俗名一品山祷雨多应】女郎山【在章邱县东南七里水经注阳邱城南有女郎山山上有神祠俗谓之女郎祠齐乘一名小田山齐记章亥有三女弱死葬此有三阳洞俗云有子张墓】鸡山【在章邱县西南四十里魏书地形志卫国有鸡山隋书地理志历城有鸡山水经注巨合水出鸡山西北太平寰宇记昔有神鸡晨鸣於此候之获一石洁白如玉因名】危山【在章邱县西南四十里太平寰宇记县东北二里危山之顶有平陵王墓县志今人呼为铁墓】亭山【在章邱县西南六十里元和郡县志亭山县本汉平陵县宋卫国县开皇六年改县南有亭山因以为名】冶山【在章邱县西南六十里唐时治铁於此故名】赵山【在章邱县西南六十里山有四峰对峙下可通行俗名四门山其西为虎山积石巉岩状若虎踞山半有拔注泉下有浆水泉】虎门山【在章邱县西南六十里石崖中断若门故名】宿山【在邹平县西十里圆峰孤立九龙山绕其西南旧志下有古店行旅止宿故名】长白山【在邹平县南二十里东北属长山北属邹平折而西属章邱南则淄川盘绕四县抱朴子长白泰山之副岳绣江发源於此魏书辛子馥传长白山连接三齐多有盗贼子馥受使检覆因辨山谷要害宜立镇戍之所隋书地理志章邱有长白山元和郡县志长白山高二千九百丈周回六十里相传陈仲子夫妻所隐也太平御览以山中云气长白故名齐乘山阿有醴泉寺相传志公卓锡之地宋范文正公读书寺中有上下二书堂在黉堂岭会仙峰下皆宋代所建明统志长白山在长山县西南三十里又名会仙山山下有峯孤秀盘郁独压衆山县志长白山西南会仙一峯最高登山之道南由大峪书堂北由鲁家泉风门道近顶五里许峭立险仄非攀援不能上转而南下有宣风洞上书堂范公泉其侧为猫头峰前为狻猊峰南向东转其隂为罗圈峪又东南为摩诃顶自罗圈峪委折而东有超壑峪种金顶劈尖顶桃花峪水尖顶此长白之南嶂也其北嶂自会仙东则为老人峰又东为锻砧峰当县治正南十三里其南则印台山也西嶂之间为大峪峪有象山其劈尖顶之北有南石户顶北石户顶有滴水崖玩湖顶下为鲁家泉有徐郭洞一名玉泉洞去县八里】太湖山【在邹平县东南二十里接长山县界齐乘长白山西南有太湖山】黄山【在邹平县东南三里土色多黄故名魏书地形志平原有黄山府志山半有翠微亭山麓为遐景亭元大德中处士安仁甫所筑】于兹山【在邹平县东南十里三峯列秀当大路之口旧有于兹仙翁祠今废】富相山【在邹平县西南五里一名贺家山下有贺家村故名山不甚高树木繁茂杏花柿叶徧满山谷西有乳泉邑人取以酿酒又有景相公山在县西南三里以下有景范墓得名】九龙山【在邹平县西南十五里齐乘谓之哑妇山旧志山北有九峯如联珠六七峰之间名哑妇口或称隘阜口山路险狭穿凿而成】凤凰山【在邹平县西南三十五里东有鵰窝峪西有迦峪】梓桐山【在淄川县东十里後有垒圜洞亦名鬼谷旧传鬼谷子隐居此洞西有王樵兰室其东曰吉磨山出磨石山上有石碌井】冲山【在淄川县西三十五里】笠山【在淄川县南十五里又有大堆山在县南二十五里】万山【在淄川县南三十五里以羣山环统其左右故名】浮山【在淄川县北二十里旧志丰水薄其下远望之如浮水上】淄山【在淄川县东南三十里又有西谷山在县东南四十里】摘星山【在淄川县东南四十里山形高耸故名】原山【在淄川县东南七十里接青州府益都县界汉书地理志莱芜原山淄水所出元和郡县志山去淄川县六十里齐乘一名岳阳山跨淄川益都两县界县志在县南九十里西去莱芜七十里】崑仑山【在淄川县西南二十里山形如毂轮又有三台山亦在县西南二十里】甲山【在淄川县西南三十里水经注萌水出西南甲山县志旧名祝山】虎山【在淄川县西南三十里又有瑚山在县西南三十里凤凰山箕山在县西三十里】黉山【在淄川县东北十里即古黄山接章邱邹平二县界水经注德会水出昌国黄山太平寰宇记黉山相传郑康成注诗书栖迟於此上有古井不竭独生细草叶似薤谓之书带草】焕山【在淄川县西北十里旧志上有烟大台】明山【在淄川县西北二十五里即古萌山萌水所经山下有水澄澈见底故名】卧牛山【在长山县东六十里】米山【在长山县南三十里县志相传齐桓公积土於此为虚粮以示敌故名】花山【在新城县东南四十里土崖无石原谷绣错远望如莲花故名】四角山【在新城县东南四十五里元史哈喇布哈传尝以事至益都於四脚山下置广兴商山二治盖即此山其後讹脚为角也 哈喇布哈旧作合刺普华今译改】马公山【在新城县东南四十五里山下有一亩石周一里不生草木天欲雨则云气蔚然】罗山【在新城县东南五十里状如罗城】商山【在新城县东南五十里跨益都临淄县界亦名铁山晋书慕容德载记立冶於商山置盐官於乌帝泽以广军国之用魏书食货志崔亮言南青州苑烛山齐州商山并是往昔铜官旧迹见在并宜开铸太平寰宇记商山在淄川县北七十里有铁矿古今铸焉旧志山前有盘龙岭後有铁牛峰左有金山祠右有莲洞絶顶有炉神祠旁有圣水泉】吴公山【在新城县东南六十里】太子山【在长清县东七里又有崛山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