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大清一统志最新章节!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大清一统志卷四

    顺天府【东西距四百七十里南北距四百八十八里东至遵化州界二百四十里西至宣化府保安州界二百三十里南至天津府青县界三百一十三里北至边墙一百七十五里东南至天津府天津县界二百里西南至保定府新城县界一百七十里东北至喜峯口边界四百二十里西北至宣化府延庆州界一百三十里】

    分野天文尾箕析木之次【春秋元命苞尾箕散为幽州分为燕国晋书天文志班固言自尾十度至南斗十一度为析木于辰在寅燕之分野属幽州费直周易分野析木起尾九度蔡邕月令章句析木起尾四度魏太史令陈卓云上谷入尾一度渔阳入尾三度涿郡入尾十六度广阳入箕九度】

    建置沿革禹贡冀州之域周为幽州之域春秋战国时为燕国秦为上谷郡地汉初复为燕国【史记二世元年九月韩广为赵畧地至蓟自立为燕王汉元年项羽立臧荼为燕王都蓟五年更立卢绾为燕王十二年又立子建为王文帝元年徙琅琊王泽为燕王景帝六年国除汉书元狩六年封子旦为燕王元凤兀年国除为郡至本始初复以旦子建为广阳王】元凤元年改为广阳郡本始元年又改广阳国属幽州後汉建武十三年省入上谷郡永元八年复置广阳郡【按此见和帝纪郡国志刘昭补注作永平八年恭讹元为平也】为幽州刺史治三国魏太和六年复为燕国晋初因之【时幽州治范阳】建兴後没于石勒永和六年前燕慕容儁尝都此【七年移都于邺】其後前秦苻坚後燕慕容垂相继有其地【乐史太平寰宇记石勒于蓟置幽州燕郡历慕容儁苻坚慕容垂州郡之名如故】後魏为幽州燕郡北齐置东北道行台後周建德六年置幽州总管府隋开皇三年郡废大业初府废三年改幽州为涿郡【按汉涿郡晋魏范阳郡皆治今涿州隋唐时始移其名于蓟】唐武德三年复曰幽州置总管府【按隋大业中罗艺自称幽州总管至武德二年归唐旧唐志乐史太平寰宇记皆云武德元年改仍罗氏之旧也】六年改大总管府七年改大都督府贞观初属河北道开元二年置幽州节度使天宝元年改幽州为范阳郡幽州节度使为范阳节度使乾元元年复改郡曰幽州宝应元年改范阳节度使为幽州节度使後又兼卢龙节度使【乾宁中为刘仁恭所据及子守光僭号称燕梁乾化三年入晋】五代後唐仍置幽州及卢龙节度晋天福初割入辽辽会同元年改南京幽都府置南京道开泰元年改燕京析津府保大二年入金金天辅七年入宋宋宣和五年改燕山府广阳郡置永清军节度七年入金天会三年仍为燕京析津府七年为河北东路贞元元年改燕京为中都府曰大兴自会宁迁都于此元太祖十年置燕京路总管大兴府至元元年置大中都四年徙都之九年改曰大都二十一年置大都路总管府为中书省治明洪武元年改曰北平府隶山东行中书省二年置北平行中书省九年为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治永乐九年建为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十九年始称京师

    本朝因之领州五县十九统于顺天府尹亦属直隶总督

    大兴县【附郭治府东偏东西距二十四里南北距一百七里东至通州界二十一里西至宛平县界三里南至东安县界七十二里北至昌平州界三十五里东南至通州界四十五里西南至固安县界一百十里东北至顺义县治六十里西北至宛平县界六十里本周初蓟国春秋时为燕国都秦置蓟县属上谷郡汉初为燕国都元凤中为广阳郡治本始後为广阳国治後汉初属上谷郡永元中复置广阳郡治三国魏为燕国治晋因之後魏为幽州燕郡治齐周因之隋为涿郡治唐为幽州治辽初改曰蓟北县开泰元年又改曰析津县为燕京析津府治宋宣和中为燕山府治金贞元二年始改曰大兴为中都大兴府治元为大都路治明洪武初为北平府治永乐中为顺天府治 本朝因之】宛平县【附郭治府西偏东西距一百九十三里南北距一百十一里东至大兴县三里西至良乡县界一百九十里南至固安县界九十里北至昌平州界二十一里东南至东安县治一百二十里西南至良乡县治七十里东北至顺义县治六十里西北至昌平州治七十五里本汉蓟县地唐建中二年析置幽都县与蓟县并治幽州郭下辽开泰元年改曰宛平为析津府治宋宣和中为燕山府治金为大兴府治元为大都路治明为顺天府治 本朝因之】良乡县【在府西南七十里东西距三十二里南北距六十里东至宛平县界二十里西至房山县界十二里南至涿州界四十五里北至房山县界十五里东南至固安县治七十里西南至涿州治七十里东北至宛平县治七十里西北至房山县界二十里汉置广阳县属广阳国後汉因之晋属范阳国後魏属燕郡北齐省入蓟县唐为良乡县地五代唐长兴三年始移良乡县来治属幽州辽属析津府宋宣和中属燕山府金属大兴府元属大都路明属顺天府 本朝因之】固安县【在府南一百二十里东西距五十五里南北距一百十里东至永清县界二十五里西至涿州界三十里南至保定府雄县界九十二里北至宛平县界十八里东南至霸州界五十五里西南至保定府新城县界七十二里东北至宛平县治一百十里西北至良乡县治七十里汉置方城县属广阳国後汉属涿州晋属范阳国後魏属范阳郡齐废隋开皇六年改置固安县属幽州大业初属涿郡唐武德中属北义州贞观元年属幽州大历四年改属涿州 辽金因之元宪宗九年改属霸州又改属大兴府中统四年升为州属大都路明洪武元年复降州为县属顺天府 本朝因之】永清县【在府南一百四十里东西距五十里南北距五十七里东至东安县界三十里西至固安县界二十里南至霸州界三十里北至东安县界二十七里东南至大城县治一百里西南至霸州界五十里东北至东安县治四十里西北至艮乡县治一百一十里本汉益昌县地晋以後为安次方城二县地唐如意元年分安次置武隆县属幽州景云元年改曰会昌天宝元年又改曰永清辽属析津府宋宣和中属燕山府金属大兴府元属大都路明属顺天府 本朝因之】东安县【在府东南一百四十里东西距二十里南北距一百五十里东至武清县界八里西至永清县界十二里南至天丰府静海县界六十里北至大兴县界九十里东南至小直沽海口一百十里西南至霸州治一百里东北至通州治一百里西北至固安县治八十里汉置安次县属渤海郡後汉属广阳郡晋属燕国後魏曰安城县属燕郡隋复曰安次县属涿郡唐属幽州?属析津府宋宣和中属燕山府金属大兴府元太宗七年改属霸州中统四年升为东安州属大都路明洪武元年降为东安县属顺天府 本朝因之】香河县【在府东南一百二十里东西距四十五里南北距五十五里东至宝坻县界三十里西至通州三十五里南至武清县界二十五里北至三河县界三十里东南至武清县崔黄口营七十里西南至武清县治六十里东北至蓟州界九十里西北至通州治七十里唐武清县地辽析置香河县属析津府宋宣和中改曰清化金仍曰香河属大兴府元至元十三年分属漷州明洪武十年省入漷县十三年复置属顺天府 本朝因之】通州【在府东四十里东西距四十六里南北距八十里东至三河县界二十五里西至大兴县界二十一里南至武清县界六十里北至顺义县界二十里东南至香河县界五十里西南至永清县界四十五里东北至平谷县五十里西北至昌平州界三十五里本汉置潞县属渔阳郡後汉曰潞晋属燕国後魏仍属渔阳郡後为郡治隋开皇初郡废属涿郡唐武德二年于县置元州贞观元年州废仍属幽州辽因之宋宣和中属燕山府金大德三年于县置通州属大兴府元属大都路明初省潞县入州属顺天府本朝因之顺治十六年省漷县入州】三河县【在府东一百十里东西距七十里南北距】

    【九十里东至蓟州界二十里西至通州界五十里南至香河县界三十五里北至密云县界五十五里东南至宝坻县治九十里西南至通州界七十里东北至平谷县界十五里西北至顺义县治九十里汉潞县地唐武德二年析置临泃县属元州贞观初废开元四年改置三河县属幽州十八年改属蓟州五代初废後唐长兴三年复置辽属蓟州宋宣和中属燕山府金改属通州元明因之本朝属顺天府】武清县【在府东南一百二十里东西距八十里南北距一百八十五里东至宝坻县界五十五里西至东安县界二十五里南至天津府静海县界一百五十里北至通州界三十五里东南至天津府天津县治一百五十里西南至东安县治三十五里东北至香河县治六十里西北至通州治九十里汉置雍奴泉州二县属渔阳郡後汉因之晋俱属燕国後魏太平真君七年省泉州入雍奴为渔阳郡治隋属涿郡唐属幽州天宝初改曰武清辽属析津府宋宣和中属燕山府金属大兴府元属漷州明初改属通州 本朝属顺天府】宝坻县【在府东少南一百八十里东西距九十里南北距一百三十里东至遵化州玉田县六十五里西至香河县二十五里南至天津府天津县一百三十里北至蓟州一十七里东南至宁河县界九十里西南至武清县界四里东北至蓟州界二十里西北至三河县治四十十里汉泉州雍奴二县地唐为武清县地辽为香河县地金大定十二年析置宝坻县承安三年升为盈州寻复为宝坻县属大兴府元属大都路明初改属通州 本朝属顺天府】宁河县【在府东南三百里东西距一百三十五里南北距一百三十二里东至遵化州丰润县界四十五里西至武清县界九十里南至天津府天津县界一百二十里北至丰润县界九十里东南至丰润县界五十里西南至天津县界一百五十里东北至丰润县界二十五里西北至宝坻县界二十里本汉雍奴县地唐为玉田武清二县地金为宝坻县地明永乐初置梁城千户所 本朝雍正九年分置宁河县属顺天府】昌平州【在府北少西七十五里东西距一百五十里南北距一百三十二里东至顺义县界五十里西至镇边城一百里南至宛平县界三十三里北至边墙一百里东南至大兴县界五十里西南至宛平县界四十五里东北至密云县界一百里西北至宣化府延庆州界四十里汉置昌平军都二县地皆属上谷郡後汉改属广阳郡晋属燕国後魏初省昌平入军都属燕郡天平中于军都城置东燕州及昌平郡昌平县北齐因之後周州郡俱废寻又置昌平郡隋初郡废县属幽州大业初属涿郡唐亦属幽州辽属析津府宋宣和中属燕山府金属大兴府元属大都路明正德元年升为昌平州仍属顺天府 本朝因之】顺义县【在府东北六十里东西距八十里南北距五十里东至三河县界四十里西至昌平州界四十里南至通州界二十五里北至怀柔县界二十五里东南至三河县治九十里西南至大兴县治六十里东北至密云县治七十里西北至居庸关一百二十里汉置狐奴县属渔阳郡後汉因之三国魏景初二年废晋复置属燕国後魏废唐开元二十五年移置燕州于此天宝初曰归德郡乾元初复曰燕州建中二年省燕州後改为顺州五代晋天福初入辽仍曰顺州置归化军宋宣和四年赐名顺兴郡金亦曰顺州元因之明洪武元年废州改置顺义县属顺天府正德初又属昌平州 本朝仍改属顺天府】密云县【在府东北一百三十里东西距一百十里南北距一百三十五里东至墙子岭关界九十里西至怀柔县界二十里南至三河县界三十五里北至白马关一百里东南至平谷县治九十里西南至顺义县治七十里东北至古北口一百二十里西北至怀柔县界三十里战国燕置渔阳郡汉兼置渔阳广平厗溪三县後汉因之晋时郡县俱废後魏复置渔阳县属渔阳郡皇始二年又分置密云县属密云郡北齐省渔阳县又废密云郡入密云县隋以县属安乐郡唐武德元年于县置檀州天宝初曰密云郡乾元初复曰檀州属河北道五代晋天福初入辽曰檀州武威军属南京道宋宣和四年赐名横山郡升镇远军节度金废州以县属顺州後复置檀州元初以密云县并入隶大都路明洪武元年改州为密云县属顺天府正德初又属昌平州 本朝属顺天府】怀柔县【在府东北一百里东西距二十五里南北距三十八里东至密云县界二十五里西至昌平州界五里南至顺义县界十里北至密云县界二十八里东南至平谷县界九十里西南至昌平州界五十里东北至密云县治四十里西北至昌平州界三十里汉渔阳县地唐初为密云昌平二县地贞观二十二年置弹汗州开元四年改曰归顺州治怀柔县天宝初曰归化郡乾元初复曰归顺州辽废州以县属顺州宋宣和中因之金明昌六年改曰温阳元废明洪武十三年复置怀柔县属北平府後属顺天府正德初又属昌平州 本朝属顺天府】涿州【在府西南一百四十里东西距六十五里南北距五十五里东至固安县界三十里西至易州涞水县界三十五里南至保定府新城县界三十里北至良乡县界三十五里东南至霸州治一百十里西南至保定府定兴县治七十里东北至良乡县治七十里西北至房山县界三十里秦上谷郡地汉高帝置涿县并置涿郡属幽州後汉因之三国魏黄初中改曰范阳郡晋曰范阳国後魏仍为范阳郡齐周因之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以县属涿郡唐武德初属幽州七年改县曰范阳大历四年析置涿州属河北道五代晋天福初入辽仍曰涿州置永泰军属析津府宋宣和四年赐名涿水郡升威行军节度金仍曰涿州属中都路元太宗八年升涿州路中统四年复为涿州属大都路明洪武初以州治范阳县省入属顺天府 本朝因之】房山县【在州西南九十里东西距二百五十二里南北距八十二里东至良乡县界十二里西至易州涞水县界二百四十里南至涿州界三十二里北至宛平县界五十里东南至固安县治九十里西南至涞水县治一百里东北至宛平县治九十里西北至宣化府保安州治二百里汉置良乡县属涿郡後汉因之晋属范阳国後魏属燕郡北齐省入蓟县寻复置隋属涿郡唐属幽州圣历元年改为固节县神龙元年复曰良乡五代唐时徙废金大定二十九年改置万宁县明昌二年更名奉先属涿州元至元二十七年又改曰房山仍属涿州明因之 本朝属顺天府】霸州【在府南一百八十里东西距一百十八里南北距四十里东至天津府静海县界一百里西至保定府新城县界十八里南至保定县界十五里北至固安县界二十五里东南至文安县治六十里西南至保定府雄县治九十里东北至永清县治五十里西北至涿州治一百二十里汉置益昌县属涿郡後汉废为安次县地唐为永清县地五代晋天福初入辽周显德六年收复益津关置霸州仍置永清县为州治宋亦曰霸州景佑元年废永清县入文安政和三年赐名永清郡属河北东路金贞元二年改属中都路大定二十九年复置益津县为州治元亦曰霸州中统四年省益津县入州至元元年复置明洪武初仍省县入州属顺天府本朝因之】文安县【在府治南二百四十里东西距五十八里南北距七十里东至大城县界四十里西至保定县界十八里南至河间府任邱县界三十里北至霸州界四十里东南至大城县治五十里西南至任邱县治七十里东北至东安县治一百二十里西北至保定县治四十里汉置文安县属渤海郡後汉属河间国晋属章武国後汉属章武郡隋属河间郡唐初属瀛州景云二年改属莫州五代周显德六年割入霸州宋景佑元年移入州郭皇佑元年又还故地仍属霸州金元明俱因之 本朝属顺天府】大城县【在府南少东二百九十里东西距四十八里南北距六十五里东至天津府青县界二十三里西至河间府任邱县界二十五里南至河间府河间县界二十五里北至天津府静海县界四十里东南至青县治二十里西南至河间县治一百二十里东北至静海县治九十里西北至文安县治五十里汉置东平舒县属渤海郡後汉属河间国晋泰始元年于县置章武国後魏曰平舒仍为章武郡治隋开皇初郡废属河间郡唐武德四年属景州贞观元年还属瀛州五代晋天福初入辽周显德六年收复改曰大城属霸州宋金元明俱因之 本朝属顺天府】保定县【在府南二百里东西距三十三里南北距二十八里东至文安县界二十二里西至保定府雄县界十一里南至文安县界二十三里北至霸州界五里东南至文安县治四十里西南至河间府任邱县治九十里东北至永清县治七十里西北至保定府新城县治九十里汉涿郡易县地唐为涿州归义县地宋为归信县地太平兴国六年又置平戎军景德二年改为保定军宣和七年废军为保定县隶莫州寻复故金复为县属雄州元至元二年省入益津县四年复置属霸州明洪武七年省入霸州十三年复置仍属霸州 本朝属顺天府】蓟州【在府东一百八十里东西距一百十里南北距一百十五里东至遵化州界六十里西至三河县界五十里南至宝坻县界六十五里北至密云县黄崖关五十里东南至遵化州玉田县治八十里西南至三河县治一百二十里东北至遵化州治一百二十里西北至平谷县治七十里春秋山戎无终子国秦置无终县属右北平郡汉因之晋属北平郡後魏属渔阳郡置安州于城之北北隋开皇十六年徙置元州于此兼置总管府大业初府罢寻改置渔阳郡後又改县曰渔阳唐武德初郡废县属幽州二年改属元州贞观元年还属幽州神龙元年又属营州开元四年复还幽州十八年始于县置蓟州天宝初曰渔阳郡乾元初复曰蓟州属河北道五代晋天福初入辽曰蓟州置尚武军属析津府宋宣和四年赐名广川郡金仍曰蓟州渔阳县属中都路元属大都路明洪武初以渔阳县省入属顺天府 本朝因之】平谷县【在府东北一百五十里东西距四十五里南北距五十里东至蓟州界三十里西至三河县界十五里南至三河县界二十五里北至密云县界二十五里东南至蓟州界六十里西南至香河县治九十里东北至蓟州界四十里西北至密云县治九十里汉置平谷县属渔阳郡後汉因之晋省复复置後魏太平真君七年并入潞县复改入渔阳县金大定二十七年复置平峪县属蓟州元至元二年省入渔阳十三年复置曰平谷仍属蓟州明因之 本朝属顺天府】

    形势燕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滹沱易水民虽不田作而足于枣栗此所谓天府者也【国策】南通齐赵勃碣之间一都会【汉书地理志】郤背沙漠进临易水西至军都东至于辽长蛇带塞险陆相乘【张华博物志】地博大以爽垲亘绳直而砥平【范镇幽都赋】形势有金汤之固膏腴号陆海之饶【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右拥大行左汪沧海抚中原正南面枕居庸奠朔方萦畿带甸负山引河壮哉帝居择此天府【陶宗仪辍耕録】形胜甲天下扆山带海有金汤之固【桂萼舆地指掌图】居庸障其背河济襟其前山海扼其左紫荆控其右雄山高峙流河如带【谢肇淛五杂俎】太行自西来演迤而北绵亘魏晋燕赵之境东极于医无闾重冈叠阜拥护万重形势全风气密其东则汪洋大海浴日月而浸乾坤其对面之案则泰岱万山之宗正当其前自古建都之地未有过此者也【邱濬大学衍义补】

    风俗自古言勇侠者皆推幽并然前代以来多文雅之士【隋书地理志】多感慨悲歌之士【韩愈送董邵南序】其人沈鸷多材力重许可【杜牧集】风俗朴茂蹈礼义而服声名【范镇幽都赋】劲勇而多沈静【苏辍燕论】

    城池顺天府城【详见京师】良乡县城【周三里二百二十步门四明隆庆中因旧土城甃甎 本朝乾隆元年修筑城南五里有郊劳台乾隆二十五年大将军兆惠等平定囘部班师】

    【皇上特命举行郊劳盛典筑台径五丈周围十六丈五尺高五尺三寸层级石栏至郊劳时陈得胜纛行礼于此四十一年大将军阿桂等平定两金川班师行礼如初并有】

    【御制郊劳诗勒碑台之北】固安县城【周五里二百六十九步门四明正德十四年土筑嘉靖六年凿濠二十九年甃甎至本朝乾隆十四年改筑】永清县城【周五里有奇门四明正德五年拓筑隆庆二年甃甎 本朝 康熙十五年重修乾隆十四年改筑】东安县城【周七里有奇门四外有濠明弘治後相继增筑 本朝康熙十五年重修乾隆十四年改筑十八年又修】香河县城【周七里二百步门四城外有濠濠上土城甃筑 本朝以来屡经修葺】通州城【周九里有奇门四明洪武初甎筑正统间置西南二仓建新城护之周八里连接旧城西面为门二万历二十二年又引通惠河绕城为濠建闸一桥四 本朝康熙九年新旧两城并修乾隆三十年直隶总督方观承奏准改筑合新旧城为一城】三河县城【周六里门四相传五代时赵德钧筑 本朝乾隆五年重修乾隆十年十七年又修】武清县城【周八里有奇门三明正德嘉靖中土筑隆庆三年甃甎 本朝以来屡经修葺】宝坻县城【周六里门四明宏治中因旧土城甎筑 本朝屡经修葺濠深二丈广倍之乾隆七年濬】昌平州城【明景泰初筑周六里门三万历元年又于城南增筑新城周四里为门一越一年又请于上重筑甎城周十里门四外有濠广三丈乾隆十年重修】顺义县城【周六里门四濠广四丈明万历中甎筑本朝康熙十七年十八年重修乾隆九年修十七年又修】密云县城【有新旧二城旧城明洪武中甎筑周九里有奇门三新城在旧城东五十步明万历四年创筑周六里有奇门三皆有濠本朝康熙五十六年四月圣祖驻跸密云以山水骤?冲溢及县城】

    【钦命修筑于城西开河四百六十余丈引水归入白河又筑护城石堤八百余丈雍正八年重修乾隆十年二十一年二十六年又修】怀柔县城【周四里有奇门三明洪武十四年土筑成化中甃甎宏治十五年改筑 本朝乾隆十六年十七年二十三年二十六年二十九年俱重修】涿州城【周九里有奇门四濠广二丈明景泰初因旧土城甎筑濠深一丈广如旧 本朝乾隆四年十十五年二十五年二十九年俱重修】房山县城【周四里有奇门四明隆庆五年因旧土城石筑外有濠 本朝以来屡重修】霸州城【周六里有奇门三池周八里明宏治正德中修筑 本朝乾隆三年修筑二十一年重修】文安县城【周八里有奇门五濠广三丈外有堤明正德九年修筑至本朝康中重修】大城县城【周四里有奇门四濠广六丈明正德七年因旧址修筑 本朝顺治九年重修乾隆八年改筑】保定县城【旧城周六里六十九步导玉带水环城为池明嘉靖二十九年因旧址之西北隅改筑东南二面周八百八十九步门四本朝乾隆十八年重修】蓟州城【周九里有奇门四明洪武四年砖筑 本朝康熙中屡修】

    【乾隆三年九年十六年俱重修】平谷县城【周三里门四濠广二丈明嘉靖中因旧址重筑本朝以来屡经修葺】

    学校顺天府学【在府治东南明洪武初建为大兴县学永乐初以为府学大兴宛平二县学皆附焉大兴宛平二县入学额数各二十五名又大兴宛平并各州学皆拨入府学二十五名八旗满洲蒙古入学额数各三十名汉军三十名则另设满洲教授训导以司训课】良乡县学【在县治东南明洪武五年建入学额数十二名】固安县学【在县治东明洪武三年建入学额数十五名】永清县学【在县治西南金明昌初建入学额数十二名】东安县学【在县治西明洪武五年建入学额数十二名】香河县学【在县治东明洪武十四年建入学额数十五名】通州学【在州治西元大德中建入学额数二十三名】三河县学【在县治西金泰和中建入学额数十五名】武清县学【在县治南旧在白河西明洪武中迁县治东嘉靖十六年又迁今所入学额数十五名】实坻县学【在县治东北元大德中建入学额数十二名】宁河县学【在县治西南隅 本朝雍正十二年建入学额数十二名】昌平州学【在州治东旧在州治西明景泰三年与治俱徙入学额数八名】顺义县学【在县治西明洪武八年建入学额数十五名】密云县学【在县治东元至元中建入学额数十二名】怀柔县学【在县治东明洪武十五年建入学额数八名】涿州学【在州城东南隅旧在治西南辽统和中建入学额数十五名】房山县学【在县治东南元延佑中建入学额数八名】霸州学【在州治东明洪武三年建入学额数十五名】文安县学【在县治西宋大观八年建元皇庆初重建入学额数二十三名】大城县学【在县治西元至正中建入学额数十五名】保定县学【在县治东明洪武十五年建入学额数八名】蓟州学【在州治西北明洪武初建入学额数十八名】平谷县学【在县治南元至元中建入学额数八名】金台书院【在 京师崇文门本义学康熙四十二年圣祖御书广育羣才匾以赐乾隆十五年改为书院有府丞梅?成碑记 按 京城旧有太极书院元中书行省杨惟中建元名臣事畧杨惟中立周子祠太极书院俾师儒赵复等讲授郝经有周子祠堂记今久废又宣武门内旧有首善书院为明都御史邹元标副都御史冯从吾讲学之所有大学士叶向高记董其昌书今为时宪书局现祀朱子暨邹元标冯从吾于金台书院中又昌平州旧有谏议书院元泰定间建祀唐刘蕡今为刘谏议祠本朝乾隆二十三年知州芮泰元于州城别建燕平书院霸州南十里宫家庄向有益津书院元宫君祺建黄清为记密云县东南旧有白礼书院明密云兵备王见宾建房山县旧有文靖书院祀元刘因因之弟子赵密贾壤建今为刘静修祠通州旧城东南潞河书院乾隆二十三年通永道王检建宁河县有渠梁书院乾隆四十四年知县关廷牧建其余各州县咸设义学延师课诵以广文教】

    户口【原额人丁一十三万六千三十二又滋生人丁三万四千九百九十八】

    田赋【田地五万二千二百五十二顷五十二亩零额徵地丁银十三万七千九百二十六两三钱七分零糉米一百九十六石一斗二升零黑豆三千四百三十一石一斗四升零高粮四十七石四斗五升榛栗三十六石】

    山川上西山【在宛平县西三十里大行山支阜也巍峩秀拔为 京师右臂衆山连接山名甚多总名曰西山金李晏碑西山苍苍上干云霄重冈叠翠来朝皇阙金图经西山亦名小清凉明张鸣凤西山记西山内接太行外属诸边磅礡数千里林麓苍黝溪涧镂错神臯奥区也】平陂山【在宛平县西三十里脉自香山分西支而东其上平原百里烟云树石皆称奇胜山顶有平陂寺下有宝珠洞明宣德中更山名曰翠微山】觉山【在宛平县西三十里悬崕之上与卢师平坡鼎峙西有三泉曰清冷曰清音曰存至】卢师山【在宛平县西三十里相传隋末有神僧卢师居此能驯服二龙子曰大青小青山有潭覆以巨石其下深不可测二龙潜焉岁旱祷雨辄应按顾炎武北平古今记云唐书卢挺传挺遣燕州司马王安德行渠作漕舻转粮自桑乾水抵卢思台行八百里渠塞不可通以唐书考之今卢师山当即卢师台师乃思之误也】聚宝山【在宛平县西三十里东北去玉泉山数里】五华山【在宛平县西三十里一名夀安】韩家山【在宛平县西三十六里有汉韩延夀墓因名或譌作罕山俗呼黑山汇】石径山【在宛平县西三十七里元史河渠志大德六年修卢沟上流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