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无锡县志最新章节!

    邑里第一

    古者封建诸侯锡以爵土分布九州岛秦汉县邑天下古法遂废唐置十道宋设十五路元并为十一省县统于路路统于省无锡为邑历世虽久文献尚存而所损益犹可考见故历叙县邑废置地里广狭城池高深作邑里第一

    古今郡县表一之一

    按史汉书无锡禹贡扬州之北境在天官星纪为斗牛女之分而无锡实当女之辰于古为荒服自周太王长子太伯以其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因知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与仲雍奔荆蛮文身断发以避季历季历立是为王季昌继立是为文王于是太伯处荆蛮自号句吴荆蛮义之从者千余家立为吴太伯太伯遭殷之末中国侯王数用兵恐及于荆蛮起城周三里二百步外郭三百余里在吴之西北隅名曰故吴墟即今无锡梅里之太伯城是也周武王克商求太伯仲雍之后得周章周章已君吴因而封之至春秋鲁成公七年晋使行人于吴吴于是始大通吴于上国自襄公时会中国之诸侯矣周敬王六年阖闾用伍子胥之谋伐楚入郢师还始城姑苏而迁都焉鲁哀公二十年越灭吴无锡自是归于越周显王三十五年楚灭越则无锡随以属楚楚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路十二县后十五岁黄歇言之楚王曰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因并献淮北十二县请封于江东考烈王许之春申君因城故吴墟以自为都邑秦并天下置三十六郡以其地属会稽郡前汉因之陆羽惠山寺记云惠山当秦时大产铅锡至汉兴锡方殚故剙无锡县是无锡为县自前汉始王莽世锡复出改曰有锡县汉中兴锡止仍复旧名东汉光武时始升无锡为侯国至顺帝时分会稽置吴郡县仍隶焉武帝时置刺史部十三州以扬州领会稽郡晋明帝太康初平吴分天下为十九州岛既又分吴郡置毘陵其地仍为扬州之封域厥后以避东海王世子讳改毘陵为晋陵或治于丹徒或治于京口又侨置南兰陵郡于武进郡虽迁革不一而县邑如故陈后主祯明二年又改无锡县为吴州隋高祖罢天下郡为州以统县炀帝复置郡罢州而县如故最后于常熟置州遂名常州寻复故县隶毘陵郡唐太宗贞观初分天下为十道寻增改为十五道县无所更易代宗大历中升无锡为望县至僖宗朝窃据不常郡县每陷于僭逆宋太祖平五代之乱至太宗初分天下为十五路而常隶两浙路县因属焉元一海宇县归版图置十一省以常属江浙省元贞间升天下大县为州而无锡以民齿之伙遂得为中州云

    风俗一之二

    无锡为浙右名邑之冠当南北之冲会土地沃衍有湖山之胜泉水之秀商贾之繁集冠盖之骈臻其民多闻习事故其习尚夸美然自三代以来承太伯之高踪踵季子之遐躅其后才贤辈出孝义迭见犹足有可观采其平原旷野尽为良田川泽足以资灌溉之利鱼米足以益富羡之饶男耕女织生业是勤岁产之盛实登侯封是以衣食足而礼义备民生敏于习文疏于用武盖其性然耳凡风俗之可见者如此云

    户口一之三

    按地志无锡县户口之数自晋宋至唐率统郡以计不得其详旧称县之主客户共一万六千九百有一而主户尝二倍于客绍兴初无锡之户口始以县计可考实二万三千三百一十四户一十万五千六百二十一口南渡后复加以三分之一为户三万四千三百一十合口一十三万五千八百二十有七淳佑间诏计天下民数无锡得三万七千九百一十六户二十三万五百六十八口元兵南下残掳之余十去其四既又大减于疫存者仅十分而五厥后平治既久生聚日繁至元二十七年天下郡县上版籍无锡得户七万二百四十二上之其数盖已三倍于古常所统县五户口之羡皆有不逮矣不既庶矣乎

    贡赋一之四

    禹别九州岛任土作贡其来尚矣无锡本为吴地在扬州之域田之下下厥赋下上上错载在夏书验之于今犹可征也至其贡则未见焉旧云当周秦时锡山常产锡岂亦在扬贡惟金之内欤今锡则殚矣而贡亦随泯焉厥草则图经称有蓣药之贡而今亦无矣考之唐书地里志止言常州之贡而无锡以贡名者不知果何物惟稉秫菽麦土地所宜自唐立二税之法而无锡之赋至今不能变焉盖夏以税输者二麦总一万七百九十四石秋以粮入者一十九万二千二百一十石有奇以岁之丰?羡余不足而高下其数焉然大率不甚相远也总以一县之土计之得一万五千八百六十顷三十八亩有奇而田居十分之九山水共得其一故贡赋之出莫不尚于勤农以为邦本虽易世不能变其它若?果桑麻蔬菜花卉因人而培植者不系乎土产若夫禽虫鸟兽鱼鰕蚌鳖山林川泽之利在乎逐末者一时之所趋又不足以纪方物兹特着其产于土者为赋之常而着为贡赋云尔

    州境一之五

    公侯之国皆方百里古之制也按后汉书地里志无锡侯国则知旧邑乃循古制自汉迄唐虽废置不同而是邑封域之广盖未尝变按今州在常州东南九十里外州之境内东西一百一十五里南北一百二十七里是为提封之境

    四正之境

    东六十五里入平江路常熟州宛山

    西四十七里入晋陵县五牧桥

    南七十七里入平江路吴县乌山

    北五十里入江阴州陈沟

    四隅之境

    东南四十三里入平江路长洲县乌角溪

    西南五十一里入晋陵县白石塘

    东北七十四里入江阴州岭村

    西北五十里入晋陵县五湖口

    境内道路

    出州南门迤逦望东南行过新安镇主望亭乌角溪口通吴桥与平江路长洲县界驿道接从此径平江城为州之向南驿道

    出州北门过高桥转石塘湾迤逦望西北由洛社市至五牧桥与晋陵县界驿道接从此径本路城为州之向北驿道

    出州北门望北行经五步塘过张塘桥历长堽至陈沟上马镇小桥与江阴州界路接为径江阴之驿道

    出州西门从五里街西行经惠山前循山而北至胡山下稍望西南过闾江桥至孤村与晋陵县界路接抵百渎为入义兴之路

    出州东门东行越隆亭过张公桥从鸿山至甘露与常熟州界接为入常熟之路

    城关一之六

    吴越春秋云太伯城周三里二百步外郭三百余里在吴之西北隅名曰故吴墟南徐记云县旧城基也旧城下筑濠阔一丈五尺或云旧罗城周回四里三十七步子城周回一百三十步宋干兴初县令李晋卿重筑旧子城一百七十七步东接运河西距梁溪考吴越春秋所称乃太伯之古城在今梅里南徐记所载即今之州城按今州城虽废迹犹可见城有七门并叙如左

    四正门

    东为熙春门 【径常熟路】 西为梁溪门 【径宜兴路】

    南为阳春门 【径平江路又名朝京】 北为莲蓉门 【径郡城路】

    三偏门

    顾桥门 【通南门下塘】 新塘门 【通南市桥在南市桥西(土兑)下】

    董家门 【通南禅寺前】

    公署一之七

    州县设官旧矣自秦汉以来历世相承因之不变虽井邑废置职官异称据今证古损益可知姑举其端以备官纪若夫员置之数爵禄之等则有司存非志所载

    无锡州

    儒学

    医学

    蒙古学

    镇守无锡管军官

    税课司二处

    在城甘露

    亿丰仓

    丰积库

    巡检司四处

    甘露胶山华藏新安

    站二处

    新安洛社

    铺一十四处州前 【在城内】

    南门九里东葑新安

    马墓 【已上在州城外南去通平江驿道上】

    五里亭潘葑石塘湾洛社

    五牧 【已上在州城外北去通本郡驿道上】

    塘北张塘长堽 【已上在州城外东北通江阴路】

    乡坊一之八

    乡党之名见于礼经由来远矣周制万二千五百家为乡而乡有大夫有士犹汉之县也唐循秦汉之旧县邑天下高祖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四家为邻四邻为都在邑为坊在野为村宋神宗用王安石之策行保甲之法以五家为小保五小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都都统于乡由是乡保之名著称于世今备录如左而兹邑之阨塞了然可见津梁所以通徒行者并附录焉

    城隅凡四

    东南 【南至顾桥门北至第六箭河东至弓河西至运河】

    东北 【南至第六箭河北至莲蓉门东至弓河西至运河】

    西南 【南至阳春门北至水(石达)桥河东至运河西至新桥门南茅场】

    西北 【南至水(石达)桥河北至营河外北门下塘东至运河西至西溪】

    总坊

    怀仁坊 【即镇巷在凤光桥南转东】  天井巷 【即通济巷在镇巷西】

    广济坊 【即仓桥巷在中市桥东(土兑)下】  邵家巷 【在税务南】

    烈帝庙巷 【在景云坊北】  景云坊 【即樊家巷庄巷相对】

    礼逊坊 【即唐家巷在烈帝庙巷南】  杨家巷 【庙巷对】

    永兴坊 【即沙巷通广济坊元名颍兴坊宋儒有三陈四沈居其中陈望颍川沈望吴兴故以名坊】

    董家巷 【对邵巷】  庄巷 【樊家巷对】

    遗爱坊 【即郗家巷因县令郗渐居此故名在唐家巷南】

    泥巷 【沙巷对】  边家巷 【在庄巷南】

    张花木巷 【在董家巷底】  凤仙巷 【在董家桥南(土兑)已上属东南隅】

    玄文坊 【在凤光桥下】  遵义坊 【即楼巷在大市桥下】

    崇安坊 【在崇安寺前】  金墩巷 【在楼巷内通金匮山故名】

    扒儿巷 【即斛杷巷在楼巷内】  崇安寺前矮巷 【通楼巷】

    资糕巷 【在崇安坊南】  鸡鹅巷 【在资糕巷南】

    戴墓巷 【楼巷相对内有戴氏墓故名】  都子巷 【即福田巷通戴墓巷】

    东门泥巷 【通戴墓巷】  箬叶巷 【即黄狗巷在东门里】

    闾窑四郎君庙巷 【在东门里】  朱知军巷 【在都子巷南】

    盛巷 【韩修桥下】  杨家巷 【在北门桥内】

    孙郎中巷 【杨家巷南】  道堂巷 【孙郎中巷南已上属东北隅】

    睦亲坊 【即新街巷在水塔桥南】  思禅坊 【中市桥西(土兑)下即北禅寺巷】

    三登坊 【虹桥北(土兑)下宋有三登仓在彼故名】

    卞家巷 【通官街】  吴打绳巷 【通官街】

    新桥坊 【即新桥门巷】  泥巷 【通官街】

    新街内小巷 【通水(石达)河】  女贞观东巷 【通新街巷】

    萧都官巷 【在茅子桥南】  北禅寺前小巷 【对寺】

    州学西巷 【在学西】  毛桃巷 【在新街巷西】

    镇基四郎君庙巷 【通新街巷】  铸冶巷 【在女贞观西】

    绣座四郎君庙巷 【在新桥门】  断头巷 【在卞家巷内已上属西南隅】

    状元坊 【在大市桥西(土兑)宋嘉定间蒋重珍擢大魁故立此坊】

    太平坊 【在大市桥下】  兴仁坊 【即沈家巷在大市桥西】

    营巷 【在沈家巷内】  开明坊 【即明堂巷在大市桥西】

    古唐巷 【通兴仁坊】  尿巷 【在抅拦前】

    健儿巷 【明堂巷西】  平政坊 【在州前大街西】

    爱民坊 【在州前大街东】  和丰坊 【即州巷对州治】

    迎溪坊 【即石灰巷】  崇义坊 【在女贞观巷口】

    鱼腥巷 【在迎溪桥东】  馆驿巷 【在桥司侧】

    城濠巷 【即沈家巷东口】  冯司法巷 【古唐巷对】

    打绳巷 【在北仓桥南】  庵巷 【在北仓桥北】

    泥巷 【在庵巷北已上属西北隅】  菜园巷 【在南禅寺前】

    乡二十有二 【旧二十六乡后并为二十五去震泽今复省其三曰茂苑开宝归德统都六十保五百八十有五详见总村下】

    天授 【在州东三里茂苑并入南至在城及景云乡界北兴宁东交山兴宁西万安乡界】

    兴宁 【在州北四十六里南天授北江阴州金凤乡东胶山西兴道乡界】

    兴道 【在州西北四十里南招义万安北江阴州界东兴宁西晋陵县江阴州界】

    万安 【在州西二十五里南开元北招义东兴道西布政乡界】

    招义 【在州西北四十里南万安北兴道东万安西晋陵县界】

    青城 【在州西北五十里南神护北招义东招义乡西晋陵县界】

    神护 【在州西北五十里元名神龙南布政北青城东布政西晋陵县安上乡界】

    富安 【在州西五十里元名永安震泽并入南晋陵县界北神护东布政乡西晋陵县界】

    布政 【在州西四十里南太湖北神护东开元西富安乡界】

    开元 【在州西二里南扬名北万安东在城西布政乡界】

    扬名 【在州西南四十里南开化北在城东景云西开元太湖界】

    开化 【在州西南六十里南太湖北扬名东新安乡西太湖】

    新安 【在州南五十里南太湖北扬名东太伯西开化乡界】

    太伯 【在州东七十里南长洲县界北景云东垂庆乡西运河】

    垂庆 【在州东五十里元名垂拱南太伯北延祥东长洲县界西上福乡界】

    延祥 【在州东七十里南垂庆北常熟州宛山塘东常熟州界西上福乡界】

    上福 【在州东五十里南梅里北宅仁东延祥西梅里乡界】

    宅仁 【在州北六十里元名光宅南梅里北江阴州界东怀仁西交山乡界】

    怀仁 【在州东北六十里南上福北江阴州界东常熟州界西宅仁乡界】

    胶山 【在州东五十里南梅里乡北江阴州界东宅仁西兴宁乡界】

    梅里 【在州东三十五里南太伯北宅仁东上福西景云乡界】

    景云 【在州东二十八里南太伯北天授东梅里乡西在城】

    总村 【凡保分所该村墅并从一二顺数至十止仍着所摄都分于下余可例推】

    胡村 【一保】  前王 【二保】  蔡家渡 【三保】  冯窑 【四保】

    埄村 【五保】  后祁 【六保】  高桥 【七保】  梨花庄 【八保】

    塘头 【九保】  下王 【十保一都】  杨庄 【一保】  倪村 【二保】

    观庄 【三保】  龙阳 【四保】  斗门 【五保】  下墟 【六保】

    富村 【七保】  居庄湾 【八保】  严埭 【九保】  侯庄 【十保二都并天投乡】

    西张村 王庄 后汤 路东寺头

    前姑里 后姑里 张村 小李墅

    成塘 长堽 【三都】  东皇 前马镇

    后马镇 俞村 开原庄 麻碕

    陈村 西高山下 西戴碕

    新塘 【四都】  大李墅 包李 胡家渡

    西高山下西 西高山下东

    西高山 高鲁堰 丁塔 邹祁 【九十保五都并属兴宁乡】

    袁巷 俞巷 莲蓉 干柯

    南碕 章村 浮舟 麻塘

    吴村 方前 【六都】  吴家 柘塘

    花巷 前舟 唐村 邓巷

    伯墅 周村 大刘 缪家 【七都】

    奚村 曹坊 大墩 东陈

    玉祁 西陈 杨庄 黄巷

    后曹 吕舍 【八都并属兴道乡】  陈村

    惠符 万寿 青墩 徐村

    吴蒋 东孟 西孟 陈城

    张高庄 【九都】  严庄 弓村 潘葑 【三保四保】

    社埄 新泾河 下徐 钱村

    西张 【九十保十都并属万安乡】

    直湖 羊巷 陈巷 下湖

    张巷 寺巷 洛社 姚庄

    谢村 乙虞桥 【十保十一都】  盛村 曹市

    安庄 下塘 五牧 梅巷

    欧塘 彭店 高庙 新村 【十保十二都并招义乡】

    西村 志公桥 吴村 彭村

    曹村 杨村 张村 闵巷

    张塘坊 下祈 【十三都】  杨桥 强家渡

    王巷 侯巷 匡村 余村

    左村 严坊 大桥 秦巷 【十四都并属青城乡】

    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