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道光福建通志台湾府最新章节!

    明

    明史兵制:明定天下,革元旧制。自京师达于郡县,皆立卫所,外统之都司,内统于五军都督府征伐则命将充总兵官,调卫所军领之;既旋则将上所佩印,官军各回卫所。盖得唐府兵遗意。度要害地系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

    初置各都卫指挥使司,以都卫节制方面。洪武八年,并改为都指挥使司。凡改设都司十有三。十三年,改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分领在京各卫所及在外各都司卫所。

    福建都司:福州中卫、福州左卫、福州右卫、兴化卫、泉州卫、漳州卫、福宁卫、镇东卫、平海卫、永宁卫、镇海卫,后添设大金千户所、定海千户所、梅花千户所、万安千户所、莆禧千户所、福全千户所、金门千户所、中左千户所、高浦千户所、埔城千户所、六鳌千户所、铜山千户所、元锺千户所、崇武千户所、南诏千户所、龙巖千户所。福建行都司:建宁左卫、建宁右卫、建阳卫(后革)、延平卫、邵武卫、汀州卫、将乐千户所,后添设武平千户所、永安千户所、上杭千户所、浦城千户所。俱隶前军都督府。

    闽书:洪武元年,置六郡于闽中,从其郡名曰泉州卫、建宁卫、汀州卫、漳州卫、邵武卫、兴化卫。四年,置福州都卫指挥使司、建宁都卫指挥使司,复置延平卫。八年,以福州都卫为福建都指挥使司,置福州左、右二卫。十九年,置建阳卫指挥使司,隶福建行省都司。二十年,命江夏侯周德兴入福建抽兵防倭,移置卫所当要害处,筑城十六,增设巡简司四十五,分隶诸卫。二十一年,又命信国公汤和行视闽粤,筑城增兵。置福建沿海五卫:曰福宁、曰镇东、曰平海、曰永宁、曰镇海;千户所十二,曰大金、定海、梅花、万安、莆禧、崇武、福全、金门、高浦、六鳌、铜山、元锺。置福州中卫。二十四年,置武平千户所、将乐千户所。景泰五年,调邵武卫后千户所置永安守御,隶延平。六年,上杭草寇窃发,命选行都指挥守御汀、漳二府。成化七年,抽调漳州卫中所、镇海卫后户置守御千户所于龙巖,曰中中千户所。十三年,调拨建宁右卫前所置浦城。宏治十七年,调漳州后所置南诏。

    嘉靖四十二年,以闽中连岁苦倭,议设总兵镇守,春秋二季驻福州,夏冬二季驻镇东。设五寨钦依把总,以烽火、南日、浯屿三寨为正兵,小埕、铜山二寨为奇兵。复分福建地方为三路:以福宁为北路,辖福宁卫所军并陆营兵,烽火、小埕二寨;兴化为中路,辖福州、兴化、平海、泉州、永宁各卫所军并南日寨、兴泉二府陆营客兵;漳州为南路,辖漳州、镇海二卫所军并浯屿、铜山二寨及漳州陆兵。各设立参将驻劄。寻改中、北二路参将为守备,以都指挥行事。隆庆间,设浯铜、海坛二游兵把总。万曆四年,以南澳属闽广之交,设副总兵专驻,协守漳潮。又设元锺游兵隶焉。北路守备,万曆二十年仍改为参将。二十二年,仍改建宁行都司为守备。二十三年,复题改中路守备为游击将军。

    镇守寨游(俱据闽书)

    督抚军门标下游击管领四营二游:曰标前营、曰标左营、曰标右营、曰标后营、曰标前游、曰标左游,皆名色把总领之。

    镇守总兵标下坐营官统领一营二游:曰新前营、曰标前游、曰标右游,皆名色把总领之。

    分守北路参将标下,浙营一、土营二,俱住福宁州,名色把总领之。烽火寨(水寨,北界浙江蒲门,南界连江濂澳)、小埕寨(水寨,在连江定海所,为省会门户),俱钦依把总一员。台山游(地属福宁,孤岛也,当闽之上游)、仑山游(与台山相峙外海,福宁门户也)、五虎游(在大海中),俱名色把总一员。

    分守中路游击标下兴化前营(在兴化南门外,浙兵)、兴化左营(在府城北门外,浙兵)、平海右营(在平海城南门外,浙兵)、泉州旧营(在泉城东门外)、泉州新营(在泉城北门外),俱名色把总一员。南日寨(水寨,故在兴化青山巡司之东,环屿二十里,在海中,成化末移吉了),钦依把总一员。海坛游(在福清海坛山,为最冲)、湄州游(湄州屿在莆禧东海岛间,为最冲),俱名色把总一员。

    分守南路参将标下前部中营(在漳州西门外,浙兵)、前部左营(浙兵,防守铜山)、前部右营(土兵,在六鳌所),俱名色把总一员。铜山寨(水寨,在诏安县铜山所西门澳),钦依把总一员。

    泉南游击(天启初,以红夷设)辖浯屿、浯铜二游。浯屿寨(水寨,在同安极南,孤悬大海中,为漳州、海澄、同安门户,后以其孤远,移入厦门,而寨名仍旧),钦依把总一员。浯铜游(在同安县东嘉禾屿中左所)、鸿江游,俱名色把总一员。澎湖游(晋江海外绝岛),南路、泉南俱辖之,名色把总一员。

    建宁守备(土兵营在建宁府城),建安、瓯宁、建阳、崇安四县地方,其汛地也。

    汀漳守备,旧设,听南赣参将节制。宏治三年,议驻武平千户所,往来上杭督捕。

    协守漳潮南澳副总兵(澳在漳、潮二州海岛中,四面阻水,可三百里)标下福营把总一员(营在镇城,与广营协守城池)。南澳游,钦依把总一员(官署二:一在南澳镇,一在元锺所)。

    郡国利病书福州兵制论寨与游之初设:寨必用世冑及勛陞者,欲尊其体统,令有以御舟师、慑众志也。游第用材官及良家于,所以便吾鞭弭,可使飞伏应援耳。故寨为正兵,而游为奇兵。寨可以分疆言,游难以汛地执也。近概题请钦依,一游一寨,相间以居,俾分疆不淆,而汛地各守。夫臂指不联,则秦越异视,辅车既隔,将唇齿莫依,殆与先臣请立之意异矣。

    各府巡简司(卫所军,凡隙地、支地控驭所不及者更置巡司以承其弥缝焉)

    福州府巡简司十二:闽县五虎门官母屿、闽安镇、侯官县竹崎、五县寨、长乐县松下、石梁焦山、小祉山、连江县北茭、永福县■〈氵〈癶上示下〉〉门、福清县壁头山、牛头山、泽朗山。旧有古田县榖口、杉洋各巡简司,后革。

    兴化府巡简司七:莆田县迎仙寨、沖沁寨、嵌头、青山寨、吉了寨、大洋、仙游县白岭寨。

    建宁府巡简司十:建安县筹岭、瓯宁县营头、崇安县分水关、浦城县盆亭、高泉、溪源、政和县赤巖、松溪县东关、二十四都、寿宁县渔溪。

    延平府巡简司十:南平县沧峡、大历、将乐县万安、大田县桃源店、花桥、沙县北乡寨、尤溪县高才坂、顺昌县仁寿、永安县安砂、湖口。

    汀州府巡简司八:长汀县古城寨、宁化县安远寨、武平县象洞寨、永平寨、清流县铁石矶头、连城县北团、永定县三层岭、兴化乡。

    邵武府巡简司三:邵武县水口、光泽县大寺寨、建宁县西安。旧有军口巡简司,废。

    泉州府巡简司十三:晋江县祥芝、深沪、乌浔、围头、南安县石井、惠安县峰尾、小岝、黄崎、獭窟、同安县官澳、峰上、烈屿、白礁。旧有德化县高镇、安溪县源口渡、同安县塔头、田浦、苎溪、陈坑各巡简司,俱革。

    漳州府巡简司十八:龙溪县柳营、漳浦县青山、井尾、古雷、后葛、盘陀、龙巖县雁石、南靖县永丰、长泰县溪口、漳平县归化、平和县漳汀、诏安县洪淡、金石、漳潮分界、海澄县濠门、岛尾、海门社、青浦社。旧有漳浦县东沈、赤山、龙巖县东西洋、南靖县小溪、寒溪、九龙岭、漳平县桃源溪南各巡简司,俱革。

    福宁州巡简司八:本州大篔筜、青湾、芦门、高罗、延亭、柘洋、福安县白石、宁德县东洋麻岭。旧有松山巡简司,革。

    明史兵志:卫所兵有从征者,诸将所部兵,既定其地,因以留戍;有归附者,则胜国及僭伪诸降卒;有谪发者,以罪隶为兵。其军皆世袭。

    卫所之外,郡县有民壮,遥郡有土兵。太祖定江东,循元制立管领民兵万户府。闽浙苦倭,指挥方谦请籍民丁多者为军,寻以为患乡里,诏闽浙互徙。宏治二年,立佥民壮法,遇警调发,给以行粮,而禁役占放买之弊。富民不愿则上直于官,官自为募,或称机兵。在巡检司者称弓兵。

    浙兵,义乌为最,处次之,台、宁又次之,善狼筅,间以叉槊。戚继光制鸳鸯阵以破倭,最有名。

    漳泉习镖牌,水战为最。泉州永春人善技击。

    国朝

    闽省兵制,有八旗营、有绿旗营。八旗营统以驻防将军,绿旗营统以总督。将军兼辖标下绿旗营(康熙间奏准福州驻防,照京口例,添设绿旗左右两营)、水师旗营,而陆路诸镇协亦听节制(嘉庆十一年,议准闽省除督标、抚标、提标各有专辖外,其余陆路各营协均交该将军一体统辖)。总督兼管福建抚标一(一为浙江)、水陆提标二、镇标八及提镇专辖各营。抚标以巡抚统之。提标则陆路提督一员,除辖本标外,节制福宁、建宁、汀州、漳州四镇(福宁镇原属陆提,嘉庆七年,改左营为水,并听水提节制)。水师提督一员,除辖本标外,节制海坛、金门、南澳、台湾、福宁五镇。其副将、参游以下,则又分隶于各镇总兵官。虽增移裁改,规制屡更,要皆因时制宜,使星罗棋布,声势联络,无鞭长不及之患云。

    军标

    镇守福建福州等处将军,驻省城,专辖本标左右营,八旗营,绿旗营,水师营。

    副都统一员,驻省城。原一员,雍正六年分设左右翼,乾隆间复故。笔帖式三员。

    驻防满洲八旗:康熙十九年始设驻防四旗,曰镶黄、正白、镶白、正蓝,皆汉军。凡城门启闭,专司筦钥。乾隆十九年,添设正黄、正白、镶红、镶蓝,凡八旗。协领兼管佐领八员(每旗一员、原十六员,乾隆间裁八员归协领兼管)、防御八员(每旗一员)、骁骑校十六员(每旗二员)、额外虚衔金顶二十四员(俱在领催前锋内)、领催兵百六十名(旗各二十名,后仿此)、前锋兵二百名、马甲兵千二百名、匠兵四十名、步甲兵四百名、养育兵百六十名、兵战马四百匹。

    绿旗左营,康熙三十年,将军石文炳援广东京口例请设绿旗两营:参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外委千把总五员、额外外委五员,马战兵七十七名(外委额外在内)、步战兵三百八十七名、守兵三百二十一名、兵战马八十七匹。

    绿旗右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外委千把总五员、额外外委五员、马战兵七十九名(外委额外在内)、步战兵三百九十名、守兵三百二十一名、兵战马七十九匹。

    驻防汉军水师旗营,雍正六年,将军蔡良、副都统阿尔赛会同总督高其倬议设水师旗营,驻劄闽县洋屿地方,负山面海,距省城七十里。内设旗官教习兵丁,每岁春秋,于三江口演习,地距洋屿二十五里,将军、副都统亲往阅操:协领一员、佐领二员、防御二员、骁骑校六员,汉军领催兵三十名、汉军旗兵四百八十五名(内教习兵十二名)、清字外郎一名。

    督标(辖本标中、左、右三营、南台水师营,在闽省则节制抚标一、水陆提标二、镇标八。原辖浙闽二省,雍正五年十二月,奉文专辖福建,十二年奉文兼辖浙闽)

    总督闽浙提督军务,驻劄省城。

    中营副将一员(驻劄福州府治)、都司一员、千总二员、把总三员(原四员,康熙间拨一员入军标)、外委千总三员、外委把总五员、额外外委五员,马战兵九十七名(外委额外在内)、步战兵三百六十四名、守兵四百九十名,兵战马九十七匹。

    左营参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四员、外委千总三员、外委把总五员、额外外委六员,马战兵百三名(外委额外在内)、步战兵三百七十一名、守兵四百九十名,兵战马百三匹。

    右营参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四员、外委千总三员、外委把总五员、额外外委六员,马战兵百三名(外委额外在内)、步战兵三百七十一名、守兵四百九十名,兵战马百三匹。

    水师营参将一员(雍正元年设)、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外委千总二员、外委把总四员、额外外委四员,步战兵五百二十八(外委额外在内)、守兵三百七十名。战船见船政福州厂。一分防员山水寨、登高山寨、崇新寨、田螺■〈虫弯〉、红山等塘汛,一分防罗星塔汛兼辖瀛前、峭门、姑庵等塘汛,一分防壁头汛兼辖江边、林埔、中洲、大桥等塘汛,一分防洋尾洲,一贴防福协乌龙江,一贴防福协犬头岐,一贴防福协新岐,一贴防江边,一贴防抚标胐头塘。

    抚标(辖左、右二营并听总督节制)

    福建巡抚提督军务,驻劄省城。

    左营参将一员(驻劄福州府治,原为游击,雍正间改设)、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外委千总二员、外委把总三员、额外外委五员,马战兵八十七名(外委额外在内)、步战兵三百八十七名、守兵三百二十一名,兵战马八十七匹。分防磕坑、朏头、君竹等塘汛。

    右营游击一员(驻劄福州府治)、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外委千总二员、外委把总三员、额外外委五员,马战兵八十九名(外委额外在内)、步战兵三百九十名、守兵二百二十一名,兵战马八十九匹。分防魁岐、埔头、鼓岐等塘汛。

    陆路提标(辖本标中、左、右、前、后五营、福州城守营、兴化城守营、泉州城守营、长福营,节制福宁、建宁、汀州、漳州四镇,仍听将军、闽浙总督节制)

    提督总兵官一员,驻劄泉州府。

    中营参将一员(驻劄安溪县)、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外委千总二员、外委把总三员、额外外委四员,马战兵九十六名(外委额外在内)、步战兵二百五十一名、守兵三百七十二名,兵战马九、十六匹。一分防长坑汛兼辖徐州墟、桃州隘、碧石、霞地、科名、大港头、朋亭、霞村、内洋等塘汛,一分防塘湄、上墟兼辖珍山、举溪等塘汛,一分防安溪县兼辖罗渡等塘汛。

    左营游击一员(驻永春州)、守备一员(驻泉州府)、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外委千总二员、外委把总三员、额外外委四员,马战兵九十六名(外委额外在内)、步战兵二百三十名、守兵三百二十一名,兵战马九十六匹。一驻防永春州兼辖上场堡、东关塘、赤涂、剧湖洋、小姑、吉际、高坪、溪洲等塘汛,一分防黄阪汛兼辖古格隘、锦斗、西斗等塘汛。

    右营游击一员(驻永宁卫)、守备一员(驻泉州府)、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外委千总二员、外委把总四员、额外外委三员,马战兵九十九名(外委额外在内)、步战兵二百六十七名、守兵四百五名,兵战马九十九匹。一驻防永宁卫兼辖梅林、沙堤、东店厝、上竿头寨、邓厝仑、后灵、水青、石前埔等塘汛,一分防定公庵汛兼辖西仓、石亭、深沪、柳山、乌浔、石圳、福全后湖沿山等塘汛,一分防蚶江汛兼辖法石、石狮、亭塘市、青阳市、上庵、浦边、鹧鸪后渚、径边、水头、日湖、洋芝、右浮、五堡等塘汛。

    前营游击一员(驻泉州府)、守备一员(驻惠安县)、千总二员(原一员,雍正十一年添设一员)、把总四员、外委千总二员、外委把总四员、额外外委四员,马战兵百一名(外委额外在内)、步战兵二百六十六名、守兵四百五名,兵战马百一匹。一分防崇武汛兼辖獭窟下、按臭涂、白沙、大岝等塘汛,一分防惠安县兼辖交界、涂岭驿坂、居仁、新田、盘龙、上田、岭北等塘汛,一分防黄崎汛兼辖小岝、辋川、峰尾港、西沙格等塘汛,一分防洛阳、北岸寨等塘汛。

    后营游击一员(驻泉州府)、守备一员(驻泉州府)、千总一员(驻德化县)、把总四员、外委千总一员(原二员,乾隆五十三年裁)、外委千总四员、额外外委四员,马战兵九十六名(外委额外在内)、步战兵二百三十三名、守兵三百二十八名,兵战马九十六匹。一分防德化县兼辖高阳、赤水格、郭坂溪边、南埕、水口、美洋、岳尾等塘汛,一分防内洋汛兼辖隘门格、倚洋、际头、王春、十八格、山坪等塘汛。

    福州城守协(嘉庆十三年,改为兼理军标绿旗营)

    副将一员,驻劄福州府治。

    左军(原称营,游击一员,康熙三十一年裁)、都司一员(驻福州南台,原为守备,康熙间改设)、千总二员、把总五员(内一员康熙间设,驻防屏南县汛)、外委千总二员、外委把总七员、额外外委七员,马战兵七十七名(外委额外在内)、步战兵六百三十九名、守兵五百二十三名,兵马七十七匹。一驻防南台,一分防古田县兼辖羊角岭、阳寿桥、■〈木辱〉桥、严头闸、林曹洋、半坑亭、上洋、公馆、赤凌溪、牛头岭、杉洋、石步坑、教场门、寻洋浿、窝达、嵩州等塘汛,一分防古田县属水口兼辖闽清县属小雄、牛头溪、摇动石、安仁溪、小箬、瓜园等塘汛,一分防黄田、新庄、榖口、峨洋、秀岭、罗溪湾口等塘汛,一分防面岭兼辖柴排横山下、渡城门、三港口、银湘铺等塘汛,一分防乌龙江寨兼辖尤■〈木臭〉、青龙寨、青铺、蓝铺、俊边、青岚岭、龙首岭等塘汛,一分防屏南县兼辖陇庄、棠口、上洋、梨坪、巴地、甘棠、梅花地、七房溪、前漧、分水头、上泼、头牌岭、赤溪、上洋、杨厝、壑领头等塘汛,一分防梅岭兼辖降虎官溪、岭下、山坪、板桥等塘汛。

    右军并军标(原游击一员,康熙三十五年裁)、都司一员(原为守备,康熙间改设驻省城)、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原三员,康熙间添设)、外委千总三员、外委把总五员、额外外委七员、军标千总一员、把总一员、外委把总一员、额外外委一员,马战兵百二十五名(外委额外在内)、步战兵六百七十八名、守兵五百八十九名,兵战马百二十五匹。一分防闽清县兼辖白汀堡汛、面溪口等塘汛,一分防永福县兼辖埕头、汰口、大樟、贯墟、东洋、板楼等塘汛,一分防辽沙汛、南屿、高岐、土牛、芝田、新岐等塘汛,一分防大穆汛兼辖竹岐所、叶洋、白沙马坑、连田、观音阁、仓湾等塘汛,一分防芋原汛兼辖斗米岐、白石头,柑蔗洲、洪塘、洪山、桥西、河口、后山、十四门桥、西安等塘汛,一分防五县寨汛兼辖日溪、猪蹄岭、赤桥、新店、马鞍等塘汛,一拨防常思岭。

    兴化城守协(原额辖泉州城守、长福二营,雍正九年改为专营)

    副将一员,驻兴化府。

    左营都司一员(驻兴化府城,原为游击,乾隆十八年改今职)、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外委千总三员、外委把总五员、额外外委四员,马战兵六十六员(外委额外在内)、步战兵二百九十二名、守兵四百七十三名,兵战马六十六匹。一分防涵江汛兼辖大洋、三角埕、三角坵等塘汛,一分防美澜汛兼辖宁海寨、东华、五隆、惠洋、海滨等塘汛,一分防百美汛兼辖岸胜寨、三江口、张井、南埕、白墓等墩寨,一分防江口汛兼辖桥中水寨、东蔡后郭、五里余埔、铺尾、魏塘、北门等塘汛,一分防黄石汛兼辖天马寨、青山、象城等汛。

    右营都司一员(驻仙游县,原为游击,乾隆十八年改今职)、守备一员(驻兴化府)、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外委千总二员、外委把总五员、额外外委三员,马战兵六十七名(外委额外在内)、步战兵二百九十三名、守兵四百七十三名,战马六十四匹。一驻防仙游县城兼辖石马、俞潭等塘汛,一分防枫亭汛兼辖南寺尾、下桥、浮山、双溪等墩寨、沙溪、打铁店、五里牌、僊岭等塘汛,一分防濑溪寨兼辖长岭、南门、双牌、北墘等塘汛,一分驻忠门汛兼辖马峰、吉蓼、莆禧等塘汛,一分防平海汛兼辖嵌头汛。

    泉州城守协(原系兴化协管辖,雍正九年,改归陆提)

    参将一员(驻劄泉州府治,原为游击,雍正九年改今职)、都司二员(一驻安海汛,雍正九年设,一驻洪濑乡,嘉庆三年设)、守备一员(驻泉州府)、千总三员(原二员,一驻南安,一驻晋江,嘉庆三年添设一员,驻洪濑乡)、把总四员、外委千总三员、外委把总五员、额外外委三员,马战兵六十九名(外委额外在内)、步战兵三百三十七名、守兵五百九十七名,兵战马六十九匹。一分防晋江县御殿东坡,一分防河市汛兼辖新辖新桥、浮桥、新铺、桥尾、马甲、洛阳南岸寨等塘汛,一分防南安县兼辖澎岭、溪尾、朱渊等塘汛,一分防大盈汛兼辖小盈汛、东岭、龙井、石井、莲河等塘汛,一分防东石汛兼辖围头、桑柄、■〈氵丙〉洲、石菌等塘汛,一分防安海汛兼辖古陵、浯棣、溜石、下辇、冷水井、石龟、驷行、潘径等塘汛,一驻防洪濑乡。

    长福营(原系游击兴化协管辖,雍正九年,改为今职,归于陆提管辖)

    参将一员,驻劄福清县。

    左军守备一员(驻防镇东卫城)、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外委千总二员、外委把总三员、额外外委二员,马战兵四十五名(外委额外在内)、步战兵二百名、守兵三百三名,兵战马四十五匹。一分防宏路寨、高东、太平磨、石上店、作坊、埔尾等汛,一驻防镇东卫城兼辖海口寨、古垄、海口桥、锦城、半宅、城头等汛,一分防万安所兼辖门■〈木扇〉后、前薛、牛头寨、后营、连盘寨、白鹤泽、朗寨、下俞、牛田等汛,一分防渔溪寨兼辖上径峰、头仙岭、蒜岭、孔雀亭、苏溪百户、楼下曹等汛。

    右军都司一员(驻长乐县,原为守备,雍正十年改今职)、千总一员、把总二员(一驻福清)、外委千总一员、外委把总二员、额外外委二员,马战兵四十四名(外委额外在内)、步战兵二百六十五名、守兵二百五十四名,兵战马四十四匹。一分防松下寨兼辖垄下寨、江田、猴洞口、岭利口、东山、三溪港尾、北山、大址、小址等汛,一分防港口汛、五竹埔、岱边坑、田蕉岭、石湖岭等汛,一分防梅花所兼辖广石、石井、金墩、鹤岭庵、前厚福、仙岐寨、潭头、筹港、泽里、壶井山、边洽屿等汛。

    福宁镇(辖本标中、左、右三营、桐山营、连江营、罗源营左营,于嘉庆七年改为水师,又改闽安水师标,烽火营属焉,并听水陆二提督节制)

    总兵官驻劄福宁府治。

    中营游击一员(驻福宁府治)、守备一员(驻福宁府治)、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嘉庆八年收左营一员,十八年复拨回)、外委千总二员、外委把总三员、额外外委三员,马战兵七十六名(外委额外在内)、步战兵二百七十七名、守兵五百七十二名,兵战马七十六匹。一分防大金堡兼辖州前岭、沙塘寨、渔洋里、高罗岭、积石堡、闾峡、沙洽等汛,一分防松山港口兼辖赤岸桥、木寨、罡溪路口、杯溪、栖胜、松罗、柳溪、大梅、渔井、柘洋等塘汛,一分防东沖汛兼辖龙湾寨、砚石、小马寨、石浿二铺、暗桥等汛,一分防下浒堡兼辖罗浮、延亭、小柘洋、赤岐等塘汛,一分防盐田汛兼辖盐田塘、官岭前、郎圯湾、下邳梅、洋马头等汛,一分防寿宁县汛。

    左营,见水师。

    右营游击一员(驻宁德县治)、守备一员(驻福安县治)、千总二员(康熙二十八年拨入军标,雍正十一年设复一员,嘉庆十一年收左营一员,十八年拨回)、把总五员(原四员,嘉庆八年收左营一员)、外委千总二员、外委把总三员、额外外委四员,马战兵六十二名(外委额外在内)、步战兵一百七十三名、守兵六百八十九名,兵战马六十二匹。一分防张湾寨兼辖黄土巖汛、蓝田港尾、马鞍山洋尾、蚶崎大■〈土叚〉等塘汛,一分防金河西寨兼辖河东寨、七都、新亭、凤翅洋、叉路亭、东墙、六都、东山铺、大桥、邸塘、白鹤、界首等塘汛,一分防周墩寨兼辖埔兜麻岭、七蒲、牛头、咸村、下荐、秋坪、汤洋、外渺、霍童、闽坑,铜镜等塘汛,一分防岭口汛社口、大仓、白莲穆洋、青草渡、牛岭尾、车岭、靖海关、化蛟、合掌岭等塘汛,一分防寿宁县治兼辖南洋、西溪、界牌、院洋、大洋、斜滩、大韩、武曲店后、大石、泗洲桥、杨海衕、叶洋、九岭、芹洋、尤溪、坪溪、南溪、小东、青草隘、托溪等塘汛,一分防白石寨兼辖白石塘、大梨、衡洋、南埔、洋尾、岭头、坂头、猴垄、大留、曾坂、福岭、白沙等塘汛。

    桐山营游击一员(驻劄福鼎县治)、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外委千总二员、外委把总四员、额外外委三员,马战兵三十八名(外委额外在内)、步战兵二百五十名、守兵三百六十九名,兵马三十八匹。一分防沙埕、虎头、鼻流江、前岐、东山嘴、巖坎、大冈、二叉河等塘汛,一分防分水关、战坪洋、半岭、马山、头墩、巖前墩、王墩、店头寨、倪家地墩、白琳堡、金刚墩、五蒲岭墩、三十六湾墩、蒋洋寨、杜家寨龙亭寨、钱大王墩、八尺门塘等汛,一分防牙墩、杨家溪寨、黎头岗、湖坪寨、古楼墩、沙头墩、天台岭墩、赤岸桥塘、乌岐渡等塘汛,一分防南镇兼辖潋城、白鹭、林西桥、店下、黄崎、三佛塔、周仓岭、后崎、六都亭,峡门、下尾等塘汛,一分防天竺寨、南溪塘、叠石塘、沈青塘、金沙溪塘、乌石门塘、管洋塘等塘汛。

    连江营游击一员(驻劄连江营)、守备一员(防东岱)、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原三员,雍正十一年添设)、外委千总二员、外委把总四员、额外外委三员,马战兵三十八名(外委额外在内)、步战兵二百四十一名、守兵三百七十名,兵马三十八匹。一分防大路汛、罗仑、潘渡、巖角、茶亭、陀布、周溪、朱公、丹阳、龙门、朱湾、山冈、东湖等塘汛,一分防北茭汛兼辖苔菉堡、奇达、赤财、后湾、大汴、小邦、黄岐山等塘汛,一分防小埕汛兼辖安海、官坞、蛤沙、东坪、官岭等塘汛,一驻防东岱堡兼辖砲台、百胜、白沙、浦口、幕浦、小澳、松坞、馆头渡、下塘寨、长沙等塘汛,一分防马鼻堡兼辖拱头、透街、驴头、麻坂、洪下、东山等塘汛,一分防可门汛。

    罗源营游击一员(驻罗源县治)、守备一员(驻罗源县治)、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外委千总一员、外委把总四员、额外外委三员,马战兵三十九名(外委额外在内)、步战兵二百四十名、守兵三百七十名,兵马三十九匹。一分防汛地,一分防颱口、松山墩兼辖五里渡、大穫、小穫、方家过河、泥田、边崎等塘汛,一分防鉴江汛兼辖虎尾、吉璧、三十六曲岭、石笏、铁香炉、西家坪、虎尾砲房等塘汛,一分防飞鸾地方兼辖飞鸾岭头、三源墩等塘汛,一分防西北两官路兼辖前岭、三层圣殿、王沙、叠石、半天礶、王柏门、西官路、白塔、鳌峰、应德等塘汛,一分防濂澳门兼辖下廪前洋、碧里泥港、陈洋坂、乌坑、瓯家等塘汛,一分防上地汛兼辖霍口、七境堂、吴厝、文武溪、林洋等塘汛。

    建宁镇(原为协副将一员,雍正十二年,改协为镇,改副将为总兵,辖本标中、左、右三营、延平协枫岭营,听陆路提督节制)

    总兵官一员,驻劄建宁府治。

    中营游击一员(驻建宁府治)、守备一员(驻浦城县治)、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外委千总二员、外委把总三员、额外外委四员,马战兵六十三名(外委额外在内)、步战兵二百四十八名、守兵四百五十四名,兵战马六十二匹。一分防钟山、大篷、月岭、坤口、东游、三隘等塘汛,一分防党口汛,一分防报恩谢坑、大坪、房村口、南雅口、吕口等塘汛,一分防内里汛兼辖迪口等塘汛,一分防塘硬尾汛,一分防城西北坪、交溪、叶坊、宜均、青州、小湖、仁山、营头、回龙、浒星、连瓯、蒋溪口、九■〈氵〈癶上示下〉〉岭、溪东等塘汛,一分防水吉汛兼辖上洋口、蓬墩、大潭口、黄塘岭、大山坪、池墩、青潭等塘汛,一驻防浦城县,一分防南口、横力前洋、上呌、募岭卫,一分防七里塘、十八里塘、仙洋塘、洋源界、洋溪尾、路后西乡街、念里村、官路街等塘汛。

    左营游击一员(驻崇安县治)、守备一员(雍正十一年添设)、千总二员(原一员,雍正十二年添设)、把总四员、外委千总三员、外委把总三员、额外外委四员,马战兵六十三名(外委额外在内)、步战兵二百四十八名、守兵四百五十五名,兵战马六十三匹。一分防火烧岭、梅岭、桐岭、西坑岭、五夫举富铺、路口、斗米岭、大■〈土富〉桥、坑口、大安、周畲大王凹、分水关、寮竹关、温林关等塘汛,一分防赤石街、石鼓铺、南源岭、范墩、黄土墟、兴田、外溪、双门、武彝宫、橄榄坑、长桥下、詹澄、浒星村、黎源墩、曹墩、三溢磻溪、桐木关、柯岭、吴屯、大谭、岑阳镇、黎口、小寺、岚头岭、角山坳、岑阳关、桥坪等塘汛,一分防建阳县,一分防麻沙汛兼辖白塔、油源、桃芝、马伏坑桥、莒口、东峰、虞渚、叶坊、长埂书坊、黄塘、李家塘、长坪、江源、崇源岭等塘汛,一分防白槎、吴墩、长湍、金盘、黄口、大阐、转水河、船酬口、将口、黄金回潭、捲桥、东筹等塘汛。

    右营游击一员(驻松溪县治)、守备一员(驻建宁府)、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外委千总一员、外委把总四员、额外外委四员,马战兵六十三名(外委额外在内)、步战兵二百四十九名、守兵四百五十五名,兵战马六十三匹。一分防水口旧县、山头巖、下渭田、七里桥、百丈溪、百重桥、黄沙隘、山镇村、盔甲岭、铁岭等塘汛,一分防杉溪、泉水岭、大溪尾、锦田■〈氵〈癶上示下〉〉、下梅口、牛抱岭、车上、黄坑垄、龙背、刘源、葛籐岭等塘汛,一分防政和县,一分防东峰城、潭稠坑、筠竹岭、新坑口、厢口、大庙等塘汛,一分防桐岭、长城、西津、大井垄、常口桥、釜銎等塘汛。

    延平城守营(辖左右二营)

    副将一员,驻延平府治。

    左营都司一员(驻延平府,原为游击,乾隆二十二年改)、千总二员(原有守备一员,嘉庆十三年,移拨台湾艋舺营)、把总四员、外委千总二员、外委把总四员、额外外委三员,马战兵五十六名(外委额外在内)、步战兵一百六十一名、守兵三百七十五名,兵战马五十六匹。一分防漳湖坂兼防水东、十里庵、麻梨、土埠洲、安济吉溪、金砂茶洋、岳溪、九里潭、蛟坑、偏僻山、铁场、嵢峡、武步、龙源、清风岭、双髻鸦、巨口、遵教、南门、罗源、鸠源、大盖、龙巖寨、大演等塘汛,一分防顺昌县汛兼辖郭闸、水南底洋、坑尾、陈■〈土富〉、陈坂、漠布娄、杉南、砂吉、舟石湖、万全新岭、来■〈土富〉、山墟、扶延山、庵其田、七台、仁寿、富屯等塘汛,一分防将乐县汛兼辖莒峡、三涧渡、高滩、缅前、坵场、铁岭等塘汛,一分防尤溪县汛兼辖蒋坑、马坪、源湖、瓮口、白莲、岭头铺、■〈氵〈癶上示下〉〉头等塘汛。

    右营(原游击一员,乾隆二十二年改为都司,嘉庆三年移拨泉州协)都司一员(驻延平府)、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外委千总二员、外委把总四员、额外外委三员,马战兵五十六名(外委额外在内)、步战兵二百六十一名、守兵三百七十五名,兵战马五十六匹。一分防王台兼辖黯淡滩、坵墩、上京埂埕、高桐、大横秋、竹西芹、发竹、渔船窟、沙溪渡头、青州峡、城门垄、高吴窟、黄埠、燕子巖、召口峡、阳浪石、鸬鹚口、吴坑、紫岭、埧樟槎、篔筜、三连等塘汛,一分防沙县汛兼辖青州、马铺、涌溪、渔溪湾、白杜、三元、高砂、三花、热水池、浪口底、黄石城、头洋口、碧口、尾历、吃水坪、转桥、罗巖坪、倪居山等塘汛,一驻防永安县汛兼辖杉口、荆村、黄砂■〈山上行下〉、贡川、都督府、小螺等塘汛,一分防大田县汛兼辖上京、桃源、溪仔坂、花桥、西坑、庵头、盖竹、龙背岭等塘汛。

    枫岭营(本营系驻镇闽浙交界之区,游击一员归浙江衢州协管辖)

    守备一员(驻浦城县渔梁)、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外委千总一员、外委把总二员、额外外委一员,马战兵六十七名(外委额外在内)、步战兵百三十四名、守兵二百五名,兵战马三十七匹。一驻防浦城渔梁塘汛,一分防浦城县吴墩汛、杉枋、湖山、九牧、忠信塘、雁塘等塘汛,一分防浦城县庙湾兼辖枫岭、盆亭关、二渡关、木城等塘汛,一贴防江山县念八都等汛。

    汀州镇(原为协镇,康熙三十六年改定,辖本标中、左、右三营、邵武城守二营,听陆路提督节制)

    总兵官一员,驻汀州府。

    中营游击一员(驻汀州府治)、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外委千总二员、外委把总三员、额外外委二员,马战兵七十九名(外委额外在内)、步战兵二百六名、守兵四百三十一名,兵马七十九匹。一分防长汀县长坑、水西、七良峡、黄馆铺、湖口、九里岭、林和地、竹子逕、观音岭、皇祝岭、萝■〈艹臼〉坪、罗坑口、鸡心岭、苦麻岭等塘汛,一分防虎忙岭、隘策田、蔡坊堡、河田、铁山寨等塘汛,一分防连城县金鸡岭寨、竹隔、王城、太平、赤脚岭、余畲等塘汛,一分防永定县高头、暗坑畲、戊子桥等塘汛,一分防连城县兼辖水西岭、打鼓岭、新前桃、排朋口、三隘等塘汛,一分防石壁、员筜、牛牯、石湖坑、画眉、南■〈土叚〉、大潭、车田、水口、靖远、张榖等塘汛,一分防永定县兼辖龙窟、罗滩、摺滩、箭竹隘等塘汛,一分防苦竹乡兼辖草子湖、佛子凹、青山湖、三层隘等塘汛,一分防傅山岭兼辖青山、上寨等塘汛。

    左营游击一员(驻青流县)、守备一员(驻汀州府,康熙四十八年拨入铜山营,雍正十年复设)、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外委千总一员、外委把总四员、额外外委三员,马战兵七十九名(外委额外在内)、步战兵二百七名、守兵四百三十一名、战马七十九匹。一分防百步、南田、新桥、鸳鸯大息岭、归仁、七里桥等塘汛,一分防清流县汛兼辖林畲、黄旗、牛岭、小松、分水坳、马公、玉华、水路峰峡、热汤、梓材坑、合溪口、灿巖坑、炭山、黄坭坑、荷林、董家岭等塘汛,一分防归化县汛兼辖青竹、芧山、黄坭、新岭、粟坳等塘汛,一分防宁化县兼辖禾口、古背水、茜乌村、石牛底塘、燕子滑石、罗溪碑岭、黄柏岭、安乐、杨梅、黄土、鱼龙、黄源、赖畲、猴子、曹家、芜北坑、铁芦坳、蓝田坳等塘汛,一分防望高岭兼辖下沙、中沙、沙坪河、龙排、五家坊、南桥、茶山窠、安远司等塘汛,一驻防清流县兼辖铁石矶、大岭、五通、金钱隘等塘汛,一分防归化县兼辖华源、莲花山、夏坊涧、余子岭、谢家排、官磜坑、三角坪等塘汛。

    右营游击一员(驻上杭县)、守备一员(驻汀州府)、千总一员(原二员,康熙四十八年拨一员入台湾城守营)、把总四员(康熙四十八年拨一员入铜山营,雍正十一年复添设)、外委千总二员、外委把总三员、额外外委三员,马战兵七十九名(外委额外在内)、步战兵二百七名、守兵四百三十一名,兵战马七十九匹。一分防古城兼辖隘岭、府底、何田、长桥、逕畲心、游绳渡、安人凹、三洲、大田、河口、羊牯等塘汛,一驻防上杭县,一分防回龙、三潭头、黄泥垄、峰市、蓝屋驿、便民桥、安乡、卢丰、鹅岭公、郭车汛等塘汛,一分防武平县兼辖高屋埧、石鸡岭等塘汛,一分防武平所兼辖忠田舖、黎畲等塘汛,一分防釆眉隘、中都、大沽滩、新峰滩、南蛇渡、龙骨、石峰市、汛水铺、涧头渡、珊瑚、九华、蓝屋、官庄、乱石隘、石下、鸡笼山、鲤子湖、小木溪、金鸡岭、赤岗、石逕岭、遥屻、象洞悦洋、蟠龙隘、严前等塘汛。

    邵武城守协(雍正三年,改为游击,八年复)

    参将一员,驻府治。

    左营守备一员(驻邵武县)、千总一员(原二员,嘉庆三年,拨一员入泉州城守营)、把总四员、外委千总二员、外委把总四员、额外外委三员,马战兵三十九名(外委额外在内)、步战兵二百五十名、守兵三百九十名,兵战马三十九匹。一分防西南两路药村至大乾和顺渡、城南高婆岭、邢家河源小径、官桥、金坑、碎石岭、黄土关等塘汛,一分防界首汛兼辖大竹岚、斗米岭等塘汛,一分防拿口汛,一分防水口寨汛兼辖东路桥头汛,一分防禾坪旧市街汛,一分防光泽县兼辖杉关、铁牛关、毛家隘、黄市口、孔坑隘等塘汛,一分防新甸街汛兼辖火烧云、磜茶山等关隘。

    右营都司一员(驻建宁县,原为守备,雍正十年改)、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康熙三十一年,拨一员入军标,雍正十二年复添设)、外委千总二员、外委把总四员、额外外委三员,马战兵三十九名(外委额外在内)、步战兵二百四十九名、守兵三百九十九名,兵战马三十九匹。一驻防建宁县城兼辖东路分水、袁庄等塘汛,递及里岭隘北路百丈隘、邱家隘等汛,一分防均水汛兼辖里心邱、西南邱、坊隘、长岭、都上等塘汛,一分防泰宁县城兼辖东路水南游源、西路挽舟等塘,递及北路茶花隘等汛,一分防永兴保汛兼辖水陆池潭、龙安、依口等塘汛,一贴防邵武府城。

    漳州镇(辖本标中、左、右三营、漳州城守营、同安营、诏安营、平和营、龙巖营、云宵营,听陆路提督节制。原设泉州中路总兵官、漳浦右路总兵官,康熙二十二年裁中路,二十七年移右路于府治,定为漳州镇)

    总兵官一员,驻劄漳州府治。

    中营游击一员(驻漳州府)、守备一员(驻南靖县,雍正十年增设)、千总二员(一驻南靖县,一驻龙溪县)、把总四员、外委千总二员、外委把总四员、额外外委四员,马战兵七十九名(外委额外在内)、步战兵三百三十二名、守兵四百八十六名,兵战马七十九匹。一驻防南靖县兼辖南靖塘、湖山、岭仔峰、苍岭、马坪、大坪等塘汛,一分防水潮汛兼辖汤坑、斗米、和溪、猫儿径、龙山、吴营、涌口、深渡等塘汛,一分防山城汛兼辖弔狗岭、船场、崎岭、梅垄、洪濑、溪口等塘汛,一分防江东汛兼辖江东塘、大人庙、石井、管桥等塘汛,一贴防车田汛、三角径、石榴板等塘汛。

    左营游击一员(驻漳浦县,原系漳浦营,乾隆二十年改定)、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外委千总二员、外委把总四员、额外外委四员,马战兵七十八名(外委额外在内)、步战兵三百三十四名、守兵四百八十五名,兵战马七十八匹。一分防旧镇汛兼辖小溪岭、长桥、马口埔、尾村、白沙、后坑、北门、罗山、下径、饭盘、三古、甘棠等塘汛,一分防赤湖汛兼辖南景、将军澳等塘汛,一分防积美汛兼辖连江崎沙、何家保、井尾、灯火澳、天鸡岭等塘汛,一分防杜浔汛兼辖五里牌、眉田、南门、梅林、龙迹亭、西庄、打石山、石敢当、屿头、香山庙等塘汛。

    右营游击一员(驻海澄县)、守备一员(驻泉州府)、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外委千总二员、外委把总四员、额外外委四员,马战兵七十八名(外委额外在内)、步战兵三百三十四名、守兵四百八十五名,兵战马七十八匹。一驻防海澄兼辖南门、北门、祖山等塘汛,一分防镇海卫兼辖白塘、旗尾、麦坑等塘汛,一分防港口汛兼辖古垄、坪岭、灯心径等塘汛,一分防圳尾兼辖方林、橄榄岭、留田等塘汛,一分防海门汛兼辖厚境、土城内、娘妈宫等塘汛。

    漳州城守营都司一员(驻浦头,原为游击,乾隆十八年改)、守备一员(驻府治)、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外委千总二员、外委把总四员、额外外委四员,马战兵六十四名(外委额外在内)、步战兵三百八十一名、守兵四百三十一名,兵战马六十四匹。一驻劄漳州府兼辖东西南北四门首塘汛,一分防浦头汛兼辖朝天宫、鹤鸣、万安关、天宝、双路口、乐仁、月岭、卢桥头、新桥头、檺林、和尚桥、九龙岭、莲浦湾、腰树坂、头板等塘汛,一分防龙江汛兼辖角尾等汛,一分防浦南汛兼辖丰乐、乌石、石佛、银塘、龙潭、沙建、热水部坑等塘汛,一分防华崶汛兼辖新濑岭、兜横奎、大杞、涵口、倒地金钩等塘汛,一分防龙溪县场前杜汛,一分防长泰县兼辖朝天岭、卢墘岭、竹囝桥、渡头、严溪、连坑等塘汛,一分防鸿福汛兼辖浅礁、东厝、合浦、南板、渐山湖后、马口堆等塘汛。

    同安营参将一员(驻同安县,原为游击,雍正八年改)、都司一员(驻灌口汛,雍正八年添设)、守备一员(驻同安县治)、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外委千总二员、外委把总四员、额外外委四员,马战兵六十五名(外委额外在内)、步战兵三百五十一名、守兵四百十三名,兵战马六十五匹。一分防店头汛兼辖岭头、马家巷、万家村、海埭、沙溪、沈井、洪塘、岳口等塘汛,一分防新墟汛,一驻防灌口汛兼辖茂林寨、角尾、沈

    渔孚深、青莲花等塘汛,一分防下店汛兼辖埭领、宋家园、乌泥、新塘、苎溪、安民、何山埔、方坑等塘汛,一分防大路尾汛兼辖半岭窑头等汛。

    诏安营游击一员(驻诏安县治)、守备一员(驻诏安县治)、红花岭汛守备一员(乾隆八年设)、千总二员、把总四员、白叶村汛把总一员(乾隆九年设)、外委千总二员、红花岭汛外委千总一员、外委把总四员、白叶村汛外委把总一员、额外外委四员,马战兵四十五名(外委额外在内)、步战兵二百八十四名、守兵四百三十一名,兵战马四十五匹。一分防悬钟宫口汛兼辖洋林龟山砲台、洋尾河岸、渡头庵、三礁等汛,一分防分水关砲台兼辖琉璃岭、港头、桥头等塘汛,一分防梅岭寨汛兼辖凤山、菜园埔、半山、松柏门等塘汛,一分防金溪汛兼辖梅林径、梅仔坑、前洋、长浦、龙充等塘汛,一驻防红花岭汛兼辖埤头、赤岭峡子崎、合溪等塘汛,一驻防白叶村汛兼辖麻寮、坪路等塘汛。

    平和营(原系漳州镇标左营,嘉庆二十年改定)游击一员(驻平和县治)、守备一员(驻琯溪汛)、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外委千总二员、外委把总四员、额外外委三员,马战兵四十三名(外委额外在内)、步战兵二百六十一名、守兵三百九十二名,兵战马四十三匹。一驻防平和县兼辖黄庄、大协崎、岭■〈氵〈癶上示下〉〉头、赤石、柏松关、新路、新桥等塘汛,一驻防琯溪汛兼辖小坪关、霞寨、猪母额岭、丰埔、旧县、洪濑、火燄径、挨砻石、黄井、径口等塘汛,一分防南胜汛兼辖三角径、石出水、松囝鞍、径头、长潭面、双溪墟等塘汛,一分防庵后汛兼辖大溪、伯公座、龙过岗、石梯岭、佛髻岭等塘汛,一分防车田汛兼辖石榴坂、三角径、内山城、涂景寨、巖前溪等塘汛。

    龙岩营(旧系漳州镇左营)游击一员(驻龙巖州)、守备一员(驻漳平县)、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外委千总二员、外委把总四员、额外外委四员,马战兵四十三名(外委额外在内)、步战兵三百九十九名、守兵三百九十名,兵战马四十三匹。一驻劄龙巖州兼辖雁石山、望岭、釆眉岭、汶水溪下、老平林、大池、小池、龙门船巷、王庄、上家邦等汛,一驻防漳平县兼辖华口、罗溪口、盐场、舅姑岭、打石坑、和睦、长安、京口、小溪等塘汛,一分防宁洋县兼辖马山坑、源山榖、十一湖、大窑、公馆、外利溪、内利溪、苏坂、小溪、赐福亭、城口、曳船等塘汛,一分防林田关兼辖九车溪、前林盂、头马坑、大湾、博平岭、三井等塘汛,一分防永福汛兼辖马岐林、石门隔、三重岭等塘汛,一分防茶林盂汛,一分防溪口汛兼辖白沙、小吉等塘汛。

    云霄营游击一员(驻云霄镇)、守备一员(驻云霄镇)、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原三员,雍正十一年添设)、外委千总二员、外委把总四员、额外外委三员,马战兵三十九名(外委额外在内)、步战兵二百五十名、守兵三百七十八名,兵战马三十九匹。一分防员仔岭兼辖官道、木栅寨、盘陀岭、古楼、官津桥、七里铺、树洞、松仔鞍等塘汛,一分防岳坑、水晶、小场汛兼辖径仔村、南岭门等塘汛,一分防荷步汛、石蛇尾兼辖下寨、高塘、台高溪、浯田、廖家楼、乌坵等塘汛,一分防白狗洞汛兼辖官波头、竹仔前、马山、猫狮桥等塘汛,一分防梅洲汛兼辖公子店、大兴、林公、双见岭、罗公宅、虎扒树等塘汛,一分防梅安汛兼辖三脚寮、大水窟、八尺门等塘汛。

    水师提标(辖本标中、左、右、前、后五营,节制金门、海坛、台湾、南澳并福宁五镇,并听闽浙总督节制)

    提督总兵官一员,驻同安县。

    中营参将一员(驻劄海澄县)、守备一员(驻海澄县)、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外委千总二员、外委把总四员、额外外委四员,步战兵四百三十八名(外委额外在内)、守兵四百十三名(舵工在内),战船见船政泉州厂。一驻泊厦门,一分防浯屿汛,一分防浯屿汛南北两处砲台,一扼守巡防大逕港口,一巡防深坞澳口,一防守岛坞汛,一巡防海门汛,一防守高崎汛,一防守海澄溶川、码青埔、圭屿等汛,一防守厦门港砲台,一巡查卓崎、大逕口,一配船出洋巡缉。

    左营游击一员(驻劄龙溪县)、石码守备一员(驻厦门)、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外委千总二员、外委把总四员、额外外委四员,步战兵四百四十三名(外委额外在内)、守兵四百十三名(舵工在内),战船见船政漳州厂。一驻防石码汛,一随泊厦门,一了望五通山顶,一分防福浒塘,一协防小担汛,一防守蛟塘马、厦门港砲台,一配船出洋巡缉。

    右营游击一员(驻劄厦门)、守备一员(巡查内海)、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外委千总二员、外委把总四员、额外外委四员,步战兵四百四十三名(外委额外在内)、守兵四百十三名(舵工在内),战船见船政泉州厂。一随泊厦门,一防守三■〈氵义〉河城寨并防玉洲汛兼辖澳头、东尾、石美、许茂、乌屿等汛,一大担山顶了望,一防守厦门港砲台,一轮值防守大担后砲台、大担门水汛,一配船出洋巡缉。

    前营游击一员(驻劄厦门)、守备一员(驻厦门)、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外委千总二员、外委把总四员、额外外委四员,步战兵四百四十三名(外委额外在内)、守兵四百十三名(舵工在内),战船见船政漳州厂。一随防厦门,一分防桥梁尾、海沧兼辖三都鼎尾、新垵礁、排头门等汛,一了望南关山顶,一分防嵩屿汛,一分防安海、鼓浪屿、黄厝社砲台、水掺台,一了望白石头山顶,一分防厦门港砲台,一扼守大担门水汛,一配船出洋巡缉。

    后营游击一员(驻劄厦门)、守备一员(驻劄厦门)、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外委千总二员、外委把总四员、额外外委四员,步战兵四百四十三名(外委额外在内)、守兵四百十三名(舵工在内),战船见船政漳州厂。一随泊厦门,一了望厦门深山顶,一了望厦门金鸡亭山顶,一分防刘五店汛兼辖浔尾、■〈氵丙〉洲、澳头、高浦、马銮、石浔、浔尾、坂头等汛,一了望刘五店汛高埠,一防守坂头汛,一防守大担汛,一防守白石头、圣林塘,一防守厦门港砲台。

    海坛镇(辖本标左、右二营及闽安协,听总督及水师提督节制)

    总兵官一员,驻福清县海坛汛。

    左营游击一员(驻海坛汛)、守备一员(驻海坛汛)、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外委千总三员、外委把总六员、额外外委五员,步战兵四百九十四名(外委额外在内)、守兵四百三十八名(舵工在内),战船见船政福州厂、泉州厂。一驻防海坛汛,一看守平磹砲台汛,一了望君山,一了望大陈山,一扼守小陈汛,一分防磁澳一带水汛并了望磁澳山顶,一分防月轮班扼守盐埕澳兼防钟门汛并了望葫芦澳山顶,一防守鼓屿门并了望鼓屿山顶汛,一哨防万安一带水汛,一分防旂竿尾、小练屿头并了望大练山顶。

    右营游击一员(驻海坛汛)、守备一员(驻海坛汛)、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外委千总三员、外委把总六员、额外外委四员,步战兵四百九十四名(外委额外在内)、守兵四百二十六名(舵工在内),战船见船政泉州厂。一分防海坛汛、一看守平潭砲台汛,一分防观音澳汛,一分防娘宫汛并跨海山顶了望,一分防南日汛,一分防江阴壁头汛并砲台三江水汛,一分防湄州汛,一分防平海汛,一配船出洋巡缉。

    闽安协(辖本标左、右二营,听水师提督、海坛镇节制)

    副将一员(驻闽安镇城,原为镇,康熙二十七年改今职)。

    左营都司一员(驻闽安镇城,原游击,乾隆三十九年改)、守备一员(驻闽安镇城)、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外委千总二员、外委把总四员、额外外委四员,步战兵三百七十二名(外委额外在内)、守兵三百七十六名(舵工在内),战船见船政福州厂。一存城,一防守闽安镇口汛,一防守闽安口对岸巡船,一防守大桥塘汛,一防守南北两岸并砲台,一防守亭头、五虎等汛,一防守琅琦、元宝山、金牌馆头、笔架各塘汛,一分防定海汛,一防守竿塘汛,一防守黄岐汛,一出洋巡缉。

    右营都司一员(驻琅琦等处,原游击,乾隆三十九年改)、守备一员(驻防琅琦等处)、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外委千总二员、外委把总四员、额外外委四员,步战兵三百九十二名(外委额外在内)、守兵三百九十二名(舵工在内),战船见船政福州厂。一分防闽安镇汛,一防守闽安口对岸巡船南门塘,一驻防南崎等处地方,一防守笔架寨,一防守北茭、濂澳等塘汛,一防守罗湖、东冲等塘汛,一拨配□帮盐哨,一了望罗湖山顶,一了望芙蓉山顶,一了望大金山顶,一出洋缉匪,一存闽安镇城。

    金门镇(辖本标左、右二营,听总督、水师提督节制)

    总兵官一员,驻同安县。

    左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外委千总三员、外委把总六员、额外外委四员,步战兵四百十六名(外委额外在内)、守兵五百七名(舵工在内),战船见船政泉州厂。一驻劄金门汛,一拨防烈屿汛兼了望,一拨防金龟尾、许坑等汛并了望,一分防金龟尾砲台,一拨防欧厝、彭林、古宁等汛,一拨防了望欧厝,一拨防双乳山汛,一拨防董水、大嶝、小嶝等汛,一巡防深沪等水汛,一巡防祥芝等水汛,一巡防崇武等水汛,一巡防黄崎等水汛,一了望大坠山顶,一带领兵船出洋巡缉。

    右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外委千总三员、外委把总六员、额外外委四员,步战兵四百十八名(外委额外在内)、守兵五百五名(舵工在内),战船见船政泉州厂。一随防金门汛,一巡防镇海汛,一巡防井尾等汛,一巡防将军澳汛,一拨防科罗砲台,一了望田浦山顶,一了望峰山顶,一了望陈坑山顶,一巡防围头等汛,一出洋巡缉。

    南澳镇(辖标下左、右二营、福建铜山营、广东澄海协海门营、达濠营,听闽浙、两广总督及闽广水师两提督节制)

    总兵官一员,驻劄福建诏安县、广东饶平县适中镇市。

    左营游击一员(驻南澳,右营属广东)、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外委千总三员、外委把总六员、额外外委四员,步战兵四百二十八名(外委额外在内)、守兵五百三十名(舵工在内),战船十只(见船政漳州厂)。一驻劄南澳城陆汛,一了望金山,一防守深澳口,一防守草寮尾汛,一出洋巡查三澎外洋海汛、洋林湾内海汛,一防守竹栖墩,一防守西砲台汛,一防守云澳汛,一协防泰字楼砲台汛,一了望云澳烟墩山,一防守青澳汛,一了望青澳烟墩山,一出洋巡缉。

    铜山营(海门营、达濠营属广东)参将一员(驻劄漳浦铜山城)、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外委千总三员、外委把总六员、额外外委四员,步战兵四百二十六名(外委额外在内)、守兵五百九十名(舵工在内),战船见船政漳州厂。一驻防铜山汛,一了望铜山城内山顶,一了望铜山汛铜钵山顶,一分防六鳌汛及古雷汛,一了望六鳌汛虎头山顶,一巡查古雷水汛、六鳌水汛,一分防北山汛,一苏尖汛山顶了望,一巡查北山顶水汛,一分防悬钟港口水汛,一扼守畲洲门,一扼守八尺门,一出洋巡缉。

    福宁镇(原系陆路分防,驻福安县,嘉庆七年改为水师,移驻三沙,该镇听水师提督节制始此)

    左营游击一员(驻三沙)、守备一员(驻三沙)、千总二员、把总三员、外委千总二员、外委把总三员、额外外委四员,步战兵四百七名(外委额外在内)、守兵三百四十三名(舵工在内),战船见船政福州厂。一驻防三沙,一分防青皓、小皓、西洋、虞公、三沙等塘汛,一分防斗米,一分防北礵汛,一带领出洋。

    烽火营参将一员(出洋巡缉)、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外委千总二员、外委把总四员、额外外委三员,步战兵三百七十七名(外委额外在内)、守兵四百七十八名(舵工在内),战船见船政福州厂。一驻防蓁屿汛,一防守后澳仑砲台汛,一了望牳屿山顶,一了望南透山顶,一扼守大仑山,一驻防七都水汛,一驻泊南关水汛,一了望南镇山顶,一了望屏峰山顶,一了望沙埕山顶,一带领出洋。

    台湾镇(康熙二十三年设,辖本标中、左、右三营、城守左、右军、水师协标三营、北路协标二营、嘉义营、澎湖协标二营、南路营、南路下淡水营、艋舺营兼辖沪尾水师营、新设噶玛兰营,听福州将军、闽浙总督、福建水师提督节制)

    挂印总兵官一员,驻劄台湾府城,雍正十一年准照山陕沿边之例挂方印。

    镇标中营游击一员(驻劄府城中路口)、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外委千总二员、外委把总三员、额外外委三员,马战兵四十名(外委额外在内)、步战兵四百九名、守兵四百二十五名,兵战马四十匹。

    左营游击一员(兼管右营事,驻劄府城北路口)、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原四员,道光四年拨一员北路右营)、外委千总一员、外委把总三员、额外外委三员,马战兵四十名(外委额外在内)、步战兵三百十八名、守兵三百九十五名、兵战马四十匹。

    右营游击一员(道光六年移驻竹堑,改为北路右营游击,归北路协副将兼辖,本缺归左营兼管,十三年奉准照旧增设)、守备一员、千总一员(嘉庆十四年裁归艋舺一员)、把总三员、外委五员、额外外委二员,马战兵四十名(外委额外在内)、步战兵二百六十五名、守兵三百四十八名,兵战马四十匹。道光六年,统归左营兼管(原额标下中、左、右三营共兵二千七百七十名,康熙六十年移驻澎湖,六十一年仍移旧台湾府,自后复经增改调汰,今存兵额如右。)

    台湾城守营(雍正十一年添设,辖标下左、右二军)

    参将一员,驻劄台湾府城。

    左军守备一员(驻防冈山汛)、千总二员、把总二员、外委千总一员、外委把总三员、额外外委一员,马战兵二十名(外委额外在内)、步战兵百九十四名、守兵二百八十一名,兵战马二十匹。一驻劄台湾府治并拨防涂堑埕南砲台塘,一驻防岗山汛,一防守罗汉门、茂公等塘汛,一防守猴洞口汛,一防守埤仔头汛,一防守盐水埔汛,一防守大湖半路竹港岗塘,一防守角带围塘。

    右军守备一员(驻防下加冬汛)、千总二员、把总二员、外委六员、额外外委一员,马战兵二十名(外委额外在内)、步战兵二百四十名、守兵三百四十二名,兵战马二十匹。一随防台湾府治,一驻防下加冬汛兼辖八奖溪、急水溪、北势埔、茅港尾、铁线桥、水堀头等六小塘,一分防加溜湾汛兼辖溪边、水栅、柴头港、北砲台、茑松等五小塘,一分防大穆降汛,一分防旧社汛,一分防新添大武垄汛,一分防新添大排竹汛,一分防新添麻豆汛(雍正十一年增设台湾城守,原额兵共一千名,除增改调汰外,今额如右)

    水师协(辖本标中、左、右三营,康熙二十三年添设)

    副将一员,驻安平镇城。

    中营游击一员(驻劄安平镇)、守备一员(驻劄安平镇)、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外委千总二员、外委把总三员、额外外委三员,步战兵三百五十九名(外委额外在内)、守兵四百二十二名,战船见船政台湾厂。一驻防安平镇城内,一驻防安平镇城外,一分防蟒港汛,一分防北门屿汛,一分防马沙沟汛,一分防青鲲身汛,一分防鹿耳门汛,一分防大港汛,一分防砲台汛、鲲身头汛,一分防蛲港汛、蛟港汛,一配船出洋巡缉。

    左营游击一员(驻劄鹿港)、守备一员、千总二员(一员雍正十一年添设)、把总四员(一员雍正十一年添设)、外委六员、额外外委二员,步战兵三百三十四名(外委额外在内)、守兵三百九十八名,战船见船政台湾厂。一驻防鹿港汛,一分防水里汛,一分防三林汛,一分防王功海口,一分防番仔■〈土穵〉,一驻防笨港汛,一分防海丰汛,一分防■〈鱼逮〉仔■〈土穵〉汛,一分防猴树汛,一分防新店汛,一配船出洋巡缉。

    右营都司一员(原游击一员,嘉庆十三年拨归艋舺)、守备一员(随防鹿耳门汛)、千总二员、把总三员(一员雍正十一年添设)、外委千总一员、外委把总四员、额外外委三员,步战兵三百三十五名(外委额外在内)、守兵三百九十名,战船见船政台湾厂。一驻防安平汛城内,一驻防安平镇城外,一防守鹿耳门汛,一分防打狗汛,一分防岐后汛,一分防蛲港汛,一分防赤嵌汛,一分防万丹汛,一分防西溪汛,一分防下淡水汛,一分防大林蒲汛,一分防东港汛,一分防茹藤汛,一分防放■〈糸索〉汛,一分防大军麓汛,一配船出洋巡缉(上三营原额步守兵共二十五百名,除调汰外,今额如右)。

    北路协(康熙二十三年设北路一营,雍正十一年改设,辖中、左、右三营,道光十三年,改左营为嘉义营,本协专辖中、右二营)

    副将一员,驻劄彰化县,原设参将,雍正十二年改今职。

    中营都司一员(驻劄彰化县)、千总二员(一员随防县治,一员驻防猫雾捒)、把总四员、外委千总把总九员、额外外委五员,马战兵五十名(外委额外在内)、步战兵五百二十一名、守兵六百五十三名,战马五十匹(镇标中、左、右城守四营,额设马四十匹,道光十三年,每营裁马十匹,北路中营额设马五十匹内裁马二十匹,共裁马六十匹,其马兵六十名,以三十名改为战兵,三十名改为守兵)。一驻劄彰化县城汛,一防守猫雾捒汛,一防守外四汛,一防守南北投城,一防守内木栅汛,一防守燕雾汛,一防守触口汛,一防守八卦山汛,一防守许厝埔汛,一防守大里杙汛,一防守嵌顶汛,一防守四张犁汛,一防守葫芦塘汛。

    附左营都司一员,乾隆五十三年增置,驻嘉义,道光十三年,移驻斗六门。

    右营游击一员(驻劄竹堑城,原为守备,道光六年移镇标右营游击改设)、守备一员(驻防大甲汛)、千总三员、把总六员、外委九员、额外外委三员,马战兵十五名(外委额外在内)、步战兵四百七十九名、守兵五百二十二名,兵战马十五匹。一驻劄竹堑城,一移驻大甲汛,一分防后垄汛,一分防铜罗湾汛,一分防杨梅坜汛,一分防桃仔园汛,一分防斗换坪汛,一分防大安汛,一协防南嵌塘、白沙墩塘,一分防加志阁汛,一分防中港汛(原额北路一营兵一千百二十名,雍正十一年分中、左、右三营,共兵二千四百名,道光七年,奉文将台湾镇标右营游击改为北路游击,十三年改左营为嘉义营,马步守兵俱有裁改调汰,册报未详)。

    嘉义营(道光十三年,改北路左营增设,兼辖斗六门营,归台湾镇总兵统辖)

    参将一员,驻劄嘉义城。

    中军守备一员(原斗六门汛守备,道光十三年移驻嘉义,作为参将中军)、千总三员、把总四员、外委十员、额外外委四员,马战兵二十五名(外委额外在内)、步战兵百百十九名、守兵六百八名,兵战马二十五匹。一驻防嘉义县城,一安防城外汛,一分防斗六门汛,一安防西螺汛,一安防水沙连汛,一安防笨港汛,一安防盐水港汛,一分防八浆溪、水■〈月屈〉头、山底、牛椆溪、打猫等五塘,一分防他里雾、大仑脚、中路头塘、林圯埔、大埔林、三条圳、虎尾溪、虎尾塘等处。

    斗六门营(原北路左营,道光十三年改设,归嘉义营参将兼辖)都司一员(由北路左营移驻)、千总(由嘉义营递年拨员轮防)外委(由嘉义营递年拨员轮防)、马步战守兵(由嘉义营拨兵分防)。

    附北路淡水营(雍正十一年,改北路营为协,改本营守备为都司,驻淡水为一营;嘉庆十四年,改为艋舺营,水师本缺裁)

    澎湖水师协(康熙二十三年设,辖左、右二营,六十年,移驻台湾,六十一年,改归澎湖)

    副将一员,驻劄妈宫汛。

    左营游击一员(驻劄妈宫汛)、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外委千总二员、外委把总四员、额外外委三员,步战兵四百二十八名(外委额外在内)、守兵五百,战船见船政台湾厂。一驻防妈宫汛兼防虎井等澳屿,一防守妈祖澳新城内,一防守新城东港口砲台,一巡防妈祖澳港口,一轮班扼守八罩汛等澳屿,一防守挽门汛砲台,一防守水垵汛砲台,一防守将军澳汛等澳屿,一防守将军澳汛砲台,一巡防莳里汛兼防双头挂等澳屿,一防守莳里汛砲台,一防守风柜尾汛砲台,一防守文良港汛兼防龟鳖港等澳屿,一配船出洋巡缉。

    右营游击一员(驻防妈宫汛)、守备一员(出洋轮巡)、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外委六员、额外外委三员,步战兵四百二十八名(外委额外在内)、守兵五百名,战船见船政台湾厂。一驻防妈宫汛,一驻防妈祖澳新城内,一驻防新城西砲台,一巡防妈祖澳港口,一防守西屿头、内外堑等汛,一防守内堑汛砲台,一防守外堑汛砲台,一防守小门汛砲台,一防守大北山、吉贝、瓦硐通梁、赤嵌澳等汛,一巡防各岛屿(原额左、右二营兵共二千名,自后裁改调汰,今额如右)。

    南路营(康熙二十三年设)

    参将一员(驻劄凤山县)、守备一员(分防水底寮汛)、千总三员、把总四员、外委千总二员、外委把总四员、额外外委四员,马战兵三十名(外委额外在内)、步战兵四百九名、守兵六百名,兵战马三十匹。一分防凤山县,驻劄下埤头并辖坪仔头、苦答门、打鹿潭等塘汛,一分防水底寮汛,一分防旧城汛,一分防石井汛并辖观音山、小店竿蓁林、二滥、兰坡岭、溪边等塘汛,一分防攀桂桥汛,一分防番薯寮汛(原额兵共一千名,自后调汰,今额如右)。

    南路下淡水营(乾隆五十三年分设)都司一员(驻防山猪毛口汛)、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外委千总一员、外委二员、额外外委二员,马战兵十名(外委额外在内)、步战兵三百四十四名、守兵二百十五名。一驻防山猪毛口汛兼防阿里港、武洛、阿猴等塘汛,一分防新园汛兼防放缭、大崑麓、茄藤港、枋寮等塘汛,一分防万丹汛兼防东港汛(原额本营兵,乾隆三十年实存五百名,自后增改调汰,今额如右)。

    艋舺营(原北路淡水营,嘉庆十四年改设艋舺营,统辖艋舺陆路、沪尾水师兼辖噶玛兰官兵)

    水师参将一员,驻劄艋舺。原为淡水营都司,嘉庆十三年改游击,道光四年改为参将。

    路陆中军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外委五员、额外外委二员,马战兵十名(外委额外在内)、步战兵二百七十名、守兵四百二十七名,兵战马十匹,战船见船政台湾厂。一驻劄艋舺营汛,一拨防海山口汛,一拨防水转脚汛,一分防大鸡笼汛,一分防三貂港汛,一拨防三瓜仔汛,一拨防马练汛。

    沪尾水师守备一员(驻劄沪尾砲台)、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外委四员、额外外委三员,步战兵三百五名(外委额外在内)、守兵三百九十五名,战船见船政台湾厂。一驻劄砲台汛,一驻防北港塘汛,一分防金包里汛,一拨防石门汛,一拨防八里坌汛,一拨防新城汛,一分防小鸡笼塘。

    噶玛兰营(嘉庆十一年设)都司一员(驻劄噶玛兰五围城内,原设守备,道光四年,守备移驻头围,本营增设都司)、守备一员(驻防头围汛乌石港)、千总二员(一员道光四年添设)、把总二员、外委四员、额外外委三员,步战兵四百五十五名(外委额外在内)、守兵二百名。一驻防噶玛兰城汛,一分防溪洲汛,一分防加礼远港汛,一分防苏澳汛,一分防三围汛,一分防头围汛,一分防砲台汛,一分防北关汛,一分防嶐嶐岭三貂汛,一分防乌石港。

    蓝鼎元论台镇不可移澎湖书

    腊月三日,连接宪翰五函及马守备、安游击口述钧谕裁营、减兵之说,某告以廷议未定,必待督、抚、提臣遵依具奏,方可施行。若果台镇移澎,则海疆危若絫卵。部臣不识海外地理情形,意以前此癸亥平台,止在澎湖战胜,便尔归降,今兹澎湖未失,故台郡七日可复,是以澎湖一区,为可控制全台,乃有此议。不知台之视澎,犹太仓外一粒耳。澎湖不过水面一撮沙堆,山不能长树木,地不能生米粟,人民不足资捍御,形势不足为依据,一草一木,皆需台厦,若一、二月舟楫不通,则不待战自毙矣。台湾沃野千里,山海形势,皆非寻常。其地亚于福建一省,尚当增兵,易总兵而设提督五营,方足弹压。乃兵不增而反减,又欲调离其帅于二三百里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