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澎溯台湾纪略最新章节!

    ●胡序

    澎湖,旧无志也。周子仙山官斯土,辑成志略一卷,而地以人传焉。

    夫坤舆形胜,至国朝而大备。其载在一统志者,班班可考;凡海滨岛屿,罔不详也,于澎湖乎何遗?然而地理日辟,风景各殊,比年以来,如减丁银之科条、革渔利之侵淫以及祀典之详略厚薄,犹有阙焉。夫澎湖,台湾之门户、防守之要冲也。余署兹土阅二纪,爰取志略而增益之,并一时所采择俱为编入集中;是志成,而水程袤广、乱港支流灿若列眉。于以宣盛朝之德化、贻海疆之乐利,使鱼虾之乡晏如也,而一统可知矣。是为序。

    时乾隆五年(岁次庚申)小春月,行取泉州府晋江县、署澎湖通判事鄂渚胡格书。

    ●周序

    澎湖僻在海中,虽属台郡而别为一方。国朝设官五十余载,文教诞敷,纪载日益多,岂无可汇而成编、信今传后者?以旧无文献可征,创始为难,遂致缺略耳。余承乏兹土,即欲集成一册,为一方考据;奈常与病为缘,使有用精神半销磨于检方问药之下,而此事徒托空言矣。今以任满将去,而病又获瘳,其殆天假之缘,以酬兹夙愿乎?爰就余见闻所及,纂辑成帙,名曰「志略」。其无可考据者,姑阙焉,以俟后之君子。

    时乾隆元年(岁在丙辰)天中月既望,福建台湾府澎湖粮捕通判西蜀周于仁书。

    ●刘序

    为政者,视乎其心;心一于爱民,则凡官序之崇卑、职任之繁简、地方之遐迩险夷不以介意,而惟切切焉昼考夕纠,以一夫不获为忧。及吏习民安,百废具举,则又知天下无不可为之事、无不可治之民;游刃既得,目牛无全,而不觉怡然有惬于其心。虽然,岂易言哉!非其平生之学得于正谊明道者有素,方且宠辱装其怀,痌瘝之念何自而起?苟且自便,又岂复知有急病让夷之事?嗟呼!此可以勉强而能之者哉?

    潼川周公莅闽数载,自永春迁历台湾澎湖司马;其去也,民立祠以祀公,公之入于人者可知矣。顾民不忘公,而公愈益不忘乎澎之民。既报政,思所以为后事师者,辑成澎湖志略一卷,简要精核,亦可补志乘所不逮。公之神何优而虑何长耶!

    夫闽处南服,澎尤穷海,行旅所至,犹谓畏途,而公顾乐而安之;惓惓之意,形于歌咏之余。此昔贤之所难,而于公仅见之者也。吾于此识公之心、觇公之学,于以知前此公所莅之政、之教,而尤幸吾闽之民将来食德于公者之未有穷期也。是为序。

    时乾隆二年春二月上浣,治年家弟晋安刘敬与顿首拜撰,并书。

    ●舆图

    图说

    澎当大海之中,凡岛屿、村落,隐隐水面如浮萍一、二点,若有若无;问渡者鲜有不望洋而惊叹。其间左营辖其东南、右营控其西北,哨船分巡、兵丁派驻,皆有一定名数。此志略所未载,予为一一详注;然不有图,又何能了如指掌、而明若观火乎?因命画工摹图于后。若夫本处潮汐长涸所关甚巨,不可不知,亦附一图。踵事增新,端有俟乎来者。(胡格)

    潮汐图

    ●海道

    自澎至台凡四更(海行以更计程),风顺一日早到;否,难以日计也。其水初深碧,次淡黑、淡蓝,至白。进鹿耳门,易小船渡,良久登岸,进台湾西门。自澎至厦凡七更,经黑水沟、红水沟海道。惟黑沟最险,自北流南,不知源所台。海水正碧,此沟独如墨;势稍窳,故谓之沟。广约百里,湍流迅驶,腥秽袭人;有红黑间道蛇及两头蛇绕舟游泳,舟师以楮镪投之。红沟不甚险,人颇泄视云。二沟在大洋中,与绿水终古不淆,理亦难明。渡沟良久,见辽罗,乃金门支山;再进入大旦门,至厦门不远。

    ●沿革

    明隶泉州府晋江县。按曹学佺泉州府志胜:澎湖屿,自郡东台海门,舟行三日始至;屹立海中,环岛三十六如排衙(由明季至今,居民渐多,开辟日广,已六十二岛澳矣)。居民以苫茅为庐舍,推年大者为长,以畋渔为业。其地宜牧,牛羊散食山谷间,各剺耳为记。明洪武初,徙其民于近郭,遂墟其地。国朝康熙二十三年,始隶台湾府台湾县,设巡检司、副将、游击、守备、千把总等员。后以澎湖为台湾门户,稽查海舶、监放兵饷、钱粮仓储,皆其专任;巡检职微,不足弹压海疆;于雍正五年移驻道员案内,始改设通判驻其地,为东宁半壁云。

    ●疆域

    澎湖在台湾西,阻隔海洋,非舟莫达。旧六十二澳,曰南天屿(即大屿,以其地大而在南,故曰南天。上宪以其僻远,恐容奸,不准报垦;后又与东吉、西吉、半坪屿、花屿同请牧羊,亦不准。盖虑鞭长不及,防微杜渐意也)、草屿、西屿坪、猫屿、布袋屿、八罩山、东屿坪(即半坪屿)、水埯、尾虎、西吉、花屿、锄头插、马鞭屿、东吉、将军屿、虎井屿、船帆屿、岑鸡屿、猪母落水、桶盘屿、月眉、后鼻、西屿头、风柜尾、鸡笼屿、铁线湾、红毛城、四角屿、双头挂、暗澳(今更名文澳,建文官衙署)、案山仔、林头仔(今为林投澳)、牛心屿、■〈虫戚〉仔湾、天妃澳(武署在此)、锁管港、巡检司、小果叶、潭边、■〈虫间〉仔港、小池角、龙门港、大果叶、大池角、龟璧港(今为奎璧澳)、沙港底、中墩屿、竹篙湾、鼎湾屿、吼门、阳屿、雁靖屿、赤崁仔、小门屿、阴屿、土地公屿、椗钓屿、姑婆屿、鸟屿、员贝屿、吉贝屿、墨屿。纳钱粮者九澳,即在六十二澳内:东西卫、林投澳、奎璧澳、鼎湾澳、镇海澳、瓦硐澳、赤崁澳、西屿澳、纲埯澳。后又分台四澳,各有所附。嵵里澳附东西卫,通梁澳附鼎湾澳,吉贝澳附镇海澳,水埯澳附纲埯澳。

    以上诸岛澳,散如某布星罗,或间阻海■〈氵义〉,非舟莫达;或毗连比屋,陆路可通。虽海外微区,实东宁要地也。

    ●城垣

    文官衙署在文澳,武官衙署在妈宫澳,俱无城垣。惟金gui头有小城,名新城;二门,规制甚狭,周围不及一里。无居民,惟营兵轮翻戍守,亦无常宅其内者。城南临海,置炮位,盖以备守御也。

    ●里程

    东卫至妈宫旱路六里。

    西卫至妈宫旱路三里。

    后堀潭至妈宫旱路三里。

    蚱脚屿至妈宫旱路七里。

    案山仔至妈宫旱路七里。

    文澳底至妈宫旱路四里。

    文澳至妈宫旱路三里(旧名暗澳)。

    风柜尾至妈宫旱路二十五里。

    嵵里至妈宫旱路二十里。

    井仔埯至妈宫旱路十九里。

    猪母落水至妈宫旱路十七里。

    鸡母坞至妈宫旱路十六里。

    锁管港至妈宫旱路十六里。

    铁线尾至妈宫旱路十五里。

    烟墩脚至妈宫旱路八里。

    阳屿至妈宫水程四十五里。

    阴屿至妈宫水程四十三里。

    香炉屿至妈宫水程三十里。

    文良港至妈宫旱路二十五里。

    林投仔至妈宫旱路十九里。

    隘门仔至妈宫旱路十八里。

    乌崁至妈宫旱路十五里。

    西溪至妈宫旱路十九里。

    鼎湾至妈宫旱路二十里。

    湾贝屿至妈宫水程二十三里。

    长岸仔屿至妈宫水程二十一里。

    雁净屿至妈宫水程十九里。

    奎璧澳至妈宫旱路二十五里。

    果叶至妈宫旱路二十六里。

    奎璧港脚至妈宫旱路二十六里。

    白猿坑至妈宫旱路二十五里。

    湖东至妈宫旱路二十四里。

    湖西至妈宫旱路二十三里。

    青螺至妈宫旱路二十里。

    红罗罩至妈宫旱路二十里。

    大城北至妈宫旱路十三里。

    椗校屿至妈宫水程四十三里。

    鸡膳屿至妈宫水程三十九里。

    八罩至妈宫水程五十里。

    大屿至妈宫水程一百里。

    半坪屿至妈宫水程七十里。

    东、西吉二屿至妈宫水程八十里。

    西屿至妈宫水程二十里。

    缉马湾至妈宫水程十五里。

    小池角至妈宫水程十六里。

    大池角至妈宫水程十八里。

    竹篙湾至妈宫水程二十二里。

    小门并横礁至妈宫水程三十里。

    大烈屿至妈宫水程三十五里。

    小烈屿至妈宫水程三十六里。

    赤崁至妈宫水程二十五里。

    险礁屿至妈宫水程四十里。

    北崎屿至妈宫水程五十里。

    白沙屿至妈宫水程三十六里。

    姑婆屿至妈宫水程五十五里。

    空壳屿至妈宫水程三十五里。

    大仓仔屿至妈宫水程十五里。

    通梁至妈宫旱路三十里、水程二十里。

    吼门至妈宫水程二十里。

    瓦硐至妈宫旱路三十里、水程二十二里。

    中墩至妈宫旱路二十里、水程十五里。

    镇海澳至妈宫旱路三十里、水程三十里。

    目屿至妈宫水程八十里。

    吉贝屿至妈宫水程六十五里。

    按里程自设巡检时已有之,绘图以报久矣。余考核有极谬者:如妈宫至西屿,一目了然,而云三十里;妈宫至八罩甚远,而亦云三十里是也。其它似此者尚多。余略为改正,姑存梗概,以俟后之君子。

    ●宫庙

    关帝庙、天后宫、真武庙、水仙宫,俱在协营。

    按天后即妈祖,康熙二十三年六月靖海侯施琅奉命征郑克塽,取澎湖;入庙拜谒,见神衣半湿,始知实默佑之。又师苦无水,琅祷于神,井涌甘泉,数万师汲之不竭。今其井尚存,名曰大井。及行,恍见神兵导引;至鹿耳门,水涨数倍,战舰得径入,贼惊奔溃。琅上其事,奉诏加封天后。雍正四年,奉旨赐「神昭海表」匾额。雍正十二年,余请于上宪,与关帝庙春秋祭祀,俱取之正供云。

    澎湖无佛寺,故无僧尼。惟火居道士,皆应教事祈禳,无住庙清修者。旁门少,则秀可为士而朴皆为农;异术稀,则风俗自淳而人心自正。皆盛朝雅化所渐被于遐荒者也。

    ●户口、钱粮

    澎湖共一千六百八十三户,一万三千四百一十七丁。征银六百七十二丁,向征银三百一十九两八钱七分二厘。乾隆二年正月,奉旨每丁减为二钱,永为定例;征银一百三十四两四钱。地种二百四十七石五斗七升四合三勺,征银一百三两九钱八分一厘二毫六忽。

    尖艚二十二只,征银一十八两四钱八分。

    杉板四百八十六只,征银二百零四两一钱二分。

    大网二十三张,征银八十两零五钱。

    小网三十六张,征银六十三两。

    大沪二口,征银一两六钱八分。

    小沪七十三口半,征银三十两四钱五分。

    大泊网二口,征银二两五钱二分。

    小泊网一口,征银六钱三分。

    小罾三十口,征银二十五两二钱。

    以上总计,征银六百六十四两九钱六分一厘二毫,雍正十三年首报者。现在请核不载。

    ●仓储

    仓在右营后街,计十二间;编「礼、乐、射、御、书、数、孝、友、睦、姻、任、恤」字号。贮正供谷二千石,捐谷八十石。

    ●科名

    澎湖人文初起,科甲有待。祗岁贡一名颜我扬,任归化县训导,致仕归。其余衿监十余,不备载。

    ●物产

    高梁、脂麻(有黑白二种)、绿豆、黄豆、黑豆、小豆、小米、地瓜、落花生。瓜叶俱全,惟不产稻、麦。龙占鱼、珠螺、章鱼、巴螺、龙虾、鲨鱼(美在翅)、丁香鱼、土鲍鱼(一名九孔)、紫菜、海马。水族甚繁,难以悉载。文石(详见「文石赋」)。涂魠鱼(甚大,非巨网不能取。冬始台,仲春而止。无刺,味甚美。岁输饷一千二百两,水师提宪题为赏兵之资,差员收焉。乾隆二年四月二十五日,内阁奉上谕:朕查闽省澎湖地系海中孤岛,并无田地可耕;附岛居民,咸置小艇捕鱼,以餬其口。昔年提臣施烺倚势霸占,立为独行,每年得规礼一千二百两。及许良彬到任后,遂将此项奏请归公,以为提督衙门公事之用。每年交纳,率以为常。行家任意苛求,渔人多受剥削,颇为沿海穷民之苦累。着总督郝玉麟宣朕谕旨,永行禁革。其现在捕鱼船只,饬令该地方官照例编号,稽查办理。此项陋规既经裁除,若水师提督衙门有公用必不可少之处,着郝玉麟将他项银两酌拨数百金补之。钦此。合行通晓钦遵。六月十五日,督院告示到澎。自是而澎岛闾阎共沐圣恩之乐利于无涯矣)。

    ●舟楫

    澎湖四面环海,非舟莫济。商船二十八只、杉板头船一百二十八只;巨者贸易于远方,小者逐末于近地,利亦溥哉!

    ●泊岸

    径趋台、厦不入澎湖者,南风泊船必于八罩,北风泊船必于西屿头;入澎湖泊船,必于妈宫澳步岸。

    ●渔舟

    澎湖册载:征饷小船四百八十六只,每只征银四钱二分,共计征银二百零四两一钱二分。

    详准春秋致祭关圣帝君、天后圣母项内小船三十三只,共征银一十三两八钱六分,尚不敷祭祀。又益以小沪二口半征银一两零五分,泊网一口征银六钱三分,小罾一口征银一两六钱八分,共计银一十七两二钱二分。此项银两所征羡耗、平余该银二两零六分六厘四毫,不在祭项之数。至乾隆三年七月,奉文准于正项钱粮内支银一十八两,以为关圣帝君三次祭祀之需。此一十七两二钱二分,详准为天后圣母三次祭祀备物之敬,于乾隆四年为始。

    妈宫澳小船三十四只,从未输饷,以渡载劳苦故也。

    以上诸小船,旧例俱台湾县给腰牌。于乾隆元年四月内奉文改归本衙门就近给照,报明人数,而漏脱以清;结取连环,而诸弊可绝。诚稽查小艇良法也。

    ●风俗

    谆朴勤俭,男妇相助耕渔。敝衣御寒,麤粝充口。钱粮早完,从无敲扑之苦;词讼绝少,并省听断之烦。官云乐矣,民亦康哉!

    ●文员

    澎湖旧隶台湾县,止设巡检一员。雍正五年移驻道员案内,以澎湖缺最紧要,巡检职微,不足胜任,始改设通判;逮余甫三任,而巡检姓名已多泯灭。余为考索得十有二人,历四十有三稔,为备录以传于后。至通判,则近而易知,故纪载加详云。

    巡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