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欧游心影录最新章节!

    一 首途

    这一篇是我们的战地游记了。我下笔之先。对于法国政府。不能不表一番郑重谢意。因为他们陆军部和外交部各派一员陪伴。招待得十分殷勤。一切旅费。都承他政府供给。我们本是私人漫游。这种礼貌。实太过优渥了。我们同行的是蒋百里。刘子楷。杨鼎甫。徐异言。王受卿。加上法政府所派两员。共九人。张君劢因为各国私立国际联盟研究会正在伦敦开联合会。他代表中国人列席。丁在君因为要去洛林州调查矿业。所以都未同行。我们是三月初六日由巴黎起程。十七日回来。游的地方。是从马仑河一带起。经凡尔登。入洛林州。再入亚尔萨士州。折到莱因河右岸联军占领地。假道比利时。循谟士河。穿过兴登堡线一带。到梭阿桑。南返巴黎。实在游战地的时候不过一半。其余只算游停战前德国领土罢了。

    三月六日早上七点钟从巴黎北车站起行。那时正是旧历正月底。

    北方气候。日子很短。我们开车好一会。那太阳才从浓雾中挣扎些影子出来。却还是无精打彩。好像当不起家的样子。沿路上都是半消半凝的残雪。和雾中黄日相掩映。别是一种阴森景象。我们向东北行。一路沿著马仑河北岸。十点半钟。到兰士车站下车。过了这地方。我们便没有火车可坐了。原来这兰士。是法国历史上很有名一个都会。是古代罗马人建设的。有一座罗马记功坊。遗址尚存。算是法国著名古迹之一。有个古寺。系十世纪所建。这寺便同英国的“威士敏士达寺”一样。法国人认为神圣之府。我们读西洋历史。都知道当百年战争时(一四二九年)法国有一位救国女杰贞德。那贞德借神道设教将围攻巴黎的英国军击退后。便扶了法王沙里曼第七在这兰士寺行即位礼。自此以后。历代君主所有大典。都在这寺里举行。近二三百年。兰士又成了极繁盛的工商市府。因为附近一带所产葡萄质味最好。市内有几个大香槟酒厂。这酒别处是仿造不来的。所以当战争前。市中有好几万居民。大半是靠这酒来养活。这回战争。两次被敌军占领。前后马仑两役。这地方都是个要点。我们火车上已经过多少马仑战役遗迹。但苦无从细看。将到兰士车站时。见到处一堆一堆的瓦砾。各处房屋。什有九都是剩下半截废墙。想起杜工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诗句。便自十分伤感。其实比起后来所游残破各地。这兰士实在不算得什么哩。但是我们后来的感动。却比不上初到兰士时利害。可见人类感情这样东西。实适用效力递减的原则。头一次刺激。入人最深。多经一次。神经便麻木一度了。闲话休提。我们在市上瓦砾堆中徘徊片刻。便往参观古寺。这寺当一九一八年德军最后攻击时。

    专拿寺来当炮弹射的。破坏得不成样子。寺前广场。原有贞德的铜像。一位十九岁绝代佳人。俊眼微微向上。作一种恳诚信仰的表情。手持军旗。立在马上。说不尽英姿飒爽。元气淋漓。可惜全像已经破坏。我们仅得在照片上想像劫余尘影了。这寺是法国境内第一个峨特式建筑。寺前门楼雕刻之美。法人常以自豪。如今是倾圮了一半。寺内五彩玻璃名画。都是十三四世纪遗物。也十分毁了六七。正面的祭坛。祭坛旁边法王即位时所御的宝座。都已不留痕迹了。从前人说战争和文明进化很有关系。战争究竟能否产出将来的文明。姑且勿论。却是从前的人类文明遗产。已经糟蹋不少哩。

    我们也犯不著多作无聊的伤感。肚子饿了。商量吃饭去。唉。战前热烘烘一个大市镇。如今只剩下一间完好的房子。就拿来做军人公共食堂。我们在那里胡乱用了一顿中饭。顺便去参观香槟酒厂。厂的上层。也破坏了。单有地窖子里藏酒的地方依然无恙。总算地底下一个鲁灵光殿了。据说德军占领时。大酺三日。将那酒尽情的牛饮。却是现在所藏。还值四千多万。那规模的宏大。就可想见了。

    我们在兰士。恰好碰着他们军中行授勋礼。受勋的是本地出身两个负伤兵。行礼时约有一连的军队齐集广场。市民重重围绕。先奏军乐。次由一小军官朗诵该兵战绩。然后一高级军官代表总统将所授勋章亲挂在该兵襟上。再代表总统抱著那兵和他十分亲热的接一个吻。(即代表全国民致敬爱之意)市长又代表市民和他接一个吻。跟着四面鼓掌声音。就像万雷齐发。我们看着。实有无限感叹。想起勋章这样东西。原是君主专制时奖励虚荣的作用。在民治主义底下。论理本不该有。但虚荣心既是人类公共的弱点。一时未能划尽。那么姑且利用他。也要令他含有相当的价值。你看人家行这个礼。何等庄严。何等诚恳。真可以叫人死心蹋地为国家牺牲这条性命。这才是国家主义底下一种精神教育呢。像我们政府公报上一批一批的勋章雨。恐怕还彀不上奖励虚荣。只算发表耻辱罢。

    下午三点半钟。我们便离开兰士向东进发。沿路铁道。早已破坏。只得由法国政府预备三辆军用汽车护送前行。所经各地。都是开战第一年和第五年血战之区。再溯上去。那拿破仑和俄普奥三国联军大会战。也在此处。那回大战是一八一三年十月上旬。这回马仑之役。是一九一四年九月上旬。仅仅差十一个月就满一百年了。那回拿破仑是先胜后败。这回威廉也是先胜后败。虽然主客殊形。却是野心家到了收场一定失败。算得了两回切实教训了。沿途经过各战场遗迹。那陪伴的参谋官随时指点。我们也常常下车观览形势。恐读者厌烦。不复详叙了。是晚八点钟。在一个小市镇名叫圣梅诺的投宿。明日上凡尔登去。

    二 凡尔登

    我们昨天下半天和今日上半天。走的都是笔直的一条大路。这是巴黎通凡尔登的官道。真所谓‘周道如砥。其直如矢’。我们拿英国路政来比较。确是有点不同。英国的道路。不用说也十分修洁。但他总是因山林川泽的形势。而且绕避田园庐墓。所以不免弯回曲折。法国的道路。是仿古代罗马人样子。都画出纵横直线。此事虽小。却很可以表出两国国民的特性。英国人百事都是历史上自然发达。有一种环境起。便做出一种事实来和他顺应。好像是‘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法国人不然。百事都悬出一个理想。拿理想做标准来规立计画。依着计画演成事实。我们试从政治上艺术上种种方面观察。到处可以看出两国根本精神不同之点。路政亦其一端了。这两种精神。各有好处。别国人学步。怕还是学法国稳当些哩。这是我路上一时的感想。离本题太远了。请读者见谅。

    七日午前。我们穿过阿冈林。这是极大的一座森林。德军围攻凡尔登时。失败过后。还想纵断巴黎和凡尔登的后路。所以用全力来争此地。他的皇太子军即屯林中。两军在此经过多少回苦战。现在地下的铁条纲和树上底障穗(用来防飞机侦视的)依然到处满布。树木虽然还未毁尽。却把绝好风景的所在。弄成狼藉不堪了。出了大林。辽远早望见凡尔登高原。十点半钟就到那里了。

    凡尔登市是怎么一个光景呢。我这枝拙笔。竟苦不能形容。诸君若有游过意大利的人。将那二千年前罗马的“佛林”和维苏威火山底下的邦渒拿来联想比较。或可彷佛一二。但比起破坏的程度来。反觉得自然界的暴力。远不及人类。野蛮人的暴力。又远不及文明人哩。我们初到。就先在旧市街凭吊一回。但见到处都是半堵废墙。底下堆着一大堆断砖零瓦。还亏是地气沍寒。野草毒虫。不易繁殖。不然。恐怕全市早已无插足之地了。随后参观一个大教堂遗址。正殿早已残破无余。旁边一间牧师静室。还算完好。这教堂是凡尔登最高处。我们从四面破窗中大略凭眺形势。雄峻肃括之概。一览在目。当德军开始攻击时。他的皇太子向军士演说。说半个月后德皇就要在这教堂行凯旋礼。如今却是德皇和教堂都是同归于尽。细想真是何苦来呢。

    这日天气异常凛冽。我游市街时。手足都僵了。上下牙齿不住的在那里打架。想弄杯火酒一吃挡挡寒气。却是全市没有一家店铺。从那里找起。后来到炮台里头去。算是得着了。方才稍稍回过暖来。这总炮台穴在地中。最深处离地平好几十丈。进去就像到了五千年前埃及的金字塔里头。觉得和地面上成了两个世界。据说当时大炮每日几百发的在外边乱打。炮台里头的人听著。不过像几串爆竹哩。我于军事是十二分外行。里头各种设备的标新领异。实在无从理会。就中令我很感动的有几件事。第一。里头有个大教堂。听说当军务最吃紧的时候。祈祷礼拜。未曾停过。兵士的信仰。比平时还加增了好些。我想陆秀夫在崖山舟中抱着帝昺讲论语。是讲给一个人听的。所以看来觉得有点迂腐。有点作伪。这个却是当多数人生死呼吸的关头。替他打一根道德的药针。真算国民教育一种好法门哩。第二。里头有个很大的音乐场。兵士打仗回来。就在那里奏乐唱歌跳舞看影戏。还有许多军中文艺会军中美术会。常常在那里开会呢。“歌舞从戎。”

    “投戈讲艺。”

    在我们历史上是一种文饰的美谈。在他们却是日常茶饭哩。第三。里头有一个极完整消费协会。是由兵士组织的。军官也加入帮忙。是将兵士需要物品。廉价贩售。听说每日有好几万佛郎的进出哩。单就这几件事看来。你想人家的兵是什么样的兵。人家的国民是什么样的国民。像我们还配在世界上站住吗。

    我们大略游览一遍。就在炮台内食堂午饭。承他们司令官极优渥的招待。停战以来。意大利王比利时王都也曾到过凡尔登一次。都是在这里吃中饭。而且吃的就是营里的家常便饭。不过开一瓶香槟酒。就算敬礼外宾了。就这一点也很看出他们的平等精神哩。食堂正中。挂着政府颁给的光荣勋章。————这勋章不是给个人的是给炮台的。————下面挂一个海棠式铜牌。刻着Can not has he pas一句话。意思是“不准他过去。”

    这句话。是比丹将军接防凡尔登时誓师所说的。如今变成凡尔登历史的成语了。此外则各协约国所赠的勋章。挂满四壁。还有许多德国炮弹铜帽等类和各炮台被敌炮打下的铁片。摆满一屋。竟把食堂成了小小一个博物院了。

    下午我们去游分炮台。本来要游两个。因为迷失了路。险些连一个都游不成哩。我们坐的是军用汽车。还有总炮台的军官做向导。怎么会迷失了路呢。因为他们炮台。都是暗垒。外面本来就没有标帜。各垒联络路线。每每要拿地图现找。经这回猛攻之后。路线多改了样子。所以连本地人都闹糊涂了。我们出了市街。便循一带冈峦而行。但见满地焦枯。连一根草毛也没有。这里一个坑。那边一个洞。好像癞头和尚的样子。那大的坑竟有三两丈深十来丈阔。现在冰雪塞满。雪溶过后。想来里头可以淹得死人。唉。这都是一颗炮弹打成的哩。若问这些地方几时可以恢复原状。只怕三二十年还彀不上说这话。因为地面几丈深以内。都是硝精铁屑。把地质地味完全变了。除非将这层地皮老实划去。另垫新土。才可以供耕植之用。唉。真不料最可宝贵的科学发明给这班野兽一般的人拿起来戕杀生灵荒秽土地。

    老子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其言很有至理哩。路上弥望。别无他物。就只有一簇一簇的丛冢。上头插着千百成群的十字架。和那破残零乱的铁条纲互相掩映。此外便是破头盔咧。破靴咧。弹壳咧。马蹄铁咧。空罐头咧。东一件西一件。算是这几十里高原的装饰品。我们从总炮台出来的时候。天气本已是阴霾四合。到这时候更下起濛濛丝雨来。我们的车既已迷了路。三翻五覆的回旋停顿。我们也就几次下车。分头步行。我但觉得四周围色是死的。声是死的。天是死的。地是死的。任凭你怎么热中的人。到此也是兜头一盆冷水。现在所谓光华烂缦的文明。究竟将来作何结果。越想越令人不寒而栗哩。

    好容易才找着一座分炮台。这炮台名字叫做“伏。”

    我就叫他伏垒。这伏垒经过敌军两次猛扑。几乎失陷。一次有敌军五十七人肉薄到垒门一个小丘上。距大炮机盖所在不过数丈。被守兵歼灭了。守兵也死了三十二人。垒中军官和我们谈那回短兵相接的壮烈搏战。还是肉飞神动。我觉得总不过是人类兽性的写真罢了。懒得记他。但两造死亡的八十九人。却是同葬一丘。真算得‘白首同所归’了。我想魂而有知。风晨雨夕。彼此聚谈。真不解白白交换这条性命所为何来哩。

    我们由那垒中军官引导。里里外外很详细的参观一回。今也不必细述。不过大规模的壕沟生活。总算看过大概罢了。天色不早了。我们若趱不上梅孜。就要露宿一宵。赶紧走罢。

    三 亚尔莎士洛林两州

    亚洛二州问题。总算这回大战主要动机之一。自德国全败。这问题迎刃而解。不等到维尔赛议和。早已在休战条约上割还法国了。我们已经到了凡尔登。和洛林州的首都梅孜相距咫尺。所以就将这历史上葛藤最多的两州顺便一游。

    凡读过西洋史的人。谁也知道一八七一年普法和约普国割去法国这两州。法人引为大耻。卧薪尝胆以求复仇。但从历史上放眼看来。要认这两州正当的主权。这盘帐其实算不清楚。查尔曼大帝裂土分封时。这两州还算是分给德国。至一五五二年。梅孜。苴尔。凡尔登三小侯。要脱离德意志皇帝而独立。乃求法王亨利第二保护。是为这问题发軔之始。其后经过三十年战争及一六四八年一七六九年战争。这两州才完全合并给法国。自此公认为法国领土者将一百年而普法战争起。普国割这两州时。那裹肯认是攘夺。还不是说的光复旧物吗。所以割让后五十年间。一部分故老遗民。暗中拿爱祖国这句话相激厉。一面政府当道。也是拿爱祖国这句话相诰诫。同是一句话。却是归结到正反对的两极端。也算得互古未闻的奇语了。

    虽如此说。两州人民。比较的还是认法国当祖国者居多数。所以那回割让条约。虽经两政府交换。而亚尔莎士人婴城固守尚四十余日。到粮尽械竭。才勉强纳降。两州人民跟著还力争住民投票自决所属。德人不许。忍气吞声算了。一面在法国议会当时两州所选出的议员。向国会作决别演说。拿“长毋相忘”“复归有日”的话来相矢誓。一字一泪。给法国人和两州住民一种极深刻的激刺。这都是那回割让时所演沈痛悲壮的史剧了。到这回割还法国。虽不敢说全体住民个个都满足。但总算欢迎的多。反对的少。前回所演种种悲剧。一出也没有演过。德人虽亦有“住民投票自决所属”的煽动。住民却是置之不理。这可见两州归还法国。总算得名正言顺了。

    论起两州隶德的年代。实在比隶法的年代还久长些。为甚么定要倾向法国呢。据我看来。第一件。当十六七世纪时。德国文化程度。实在有些不及法国。故两州改隶以后。自然易于渐染法风。第二件。莱因左岸的住民。本来都带一种活泼跳脱的性质。和法国国民性相近。和德国国民性相远。第三件。自从德国占领以后。求治太急。努力用同化政策。事事加以干涉。不知法国大革命以来。自由平等理想。深入人心。两州民既已习之若素。专制之威。如何能受。所以愈干涉。愈生反感。愈防范愈招携贰。德人所以不能终有两州。一半也算咎由自取哩。记得当时老毛奇将军有句话。说道。‘亚尔莎士洛林。过得五十年。才算真真我们德国的领土呢’。他的意思。也是认定了这块肥肉不是很容易吞得下去。不料恰恰到了第四十九年。就要吐却出来。毛奇的话。竟成谶语了。

    法德两国所以拼命的争这两州。并不是面子上争领土伸缩的名誉。其实军事上生计上。两州之对于两国。真有“得之则生不得则死”的切肤利害。军事上呢。老毛奇叫他做“最短的国境防备线。”

    梅孜和司脱拉堡两要塞。都是世界著名难攻不落的坚垒。生计上呢。米尼特的铁矿区。广袤四百六十三方里。绵跨两洲。每年产铁二千一百万吨。计德国全境每年产铁总额二千八百五十万吨。这个矿区所产。占了四分之三了。五年以来。所以能军械日新持久不屈。都是靠这矿的供给。两州关系。既已如此重要。所以法国开战之初。即以恢复两州为最主要之目的。中间和英俄两国缔结密约。头一条就是要求讲和时以此为主要条件。一九一六年时威尔逊想做调人。要求两造宣布战争目的。法国首举的便是恢复两州。后来威尔逊提议讲和条件十四条。便将这条加入。明白承认。反观德国方面。虽屡次提议讲和。然而对于这一条。始终绝无丝毫让步的表示。和议所以中梗。未始不由于此。倘使战局成为两败俱伤的局面。那么到议和时。对于这个问题。不知还有多大的争执。后来德国一败涂地。这问题竟在休战条约上轻轻松松一刀两段的解决。也算五年来人人意想不到的事哩。两州的历史和他的价值。既已大略说明。再叙我们行踪罢。

    我们离开伏垒。天气已将近晚。匆匆乘车往东进发。雨却渐渐大起来了。当黄昏惨淡的时候。冒著风。冲著雨。行这千里萧条的原野。虽然我们异乡异客。没有什么风景山河之感。但对著这种气象。也不免“人言愁我始欲愁”了。将近日落时。已经由法国洛林州入到旧德国洛林州————洛林割让时。仅割其半。所以从前德法二国。各皆有此州名。————当初开战时。法国军队。曾由此地侵入。其后德军越比来攻。始仓皇调返。那时用兵痕迹。还隐约可辨。将到梅孜附郭。经过一座森林。随行参谋官指点说是一七九八年法国革命军大败联合军之处。还有个纪念碑呢。我想那回战胜。真算得人类进化史上一场义战。可惜天黑。不能下车凭吊了。我们一路饥寒交逼。直至晚上快十点钟。才到洛林省城的梅孜。幸亏客栈是早已经知会过的。替我们留下很丰盛的晚饭。诸君试想。这顿饭是怎么个滋味呢。

    客栈里挂一幅画。很有意思。画的是中间坐着一位极慈祥的老太婆。旁边两位女孩儿。大的穿亚尔莎士服装。小的穿洛林服装。都扑在他怀里。那题目是‘认娘还要投票吗’。因为那时德国和中立国报纸。每每援引威尔逊十四条的民族自决主义。说亚洛两州改属。也该由住民投票一次。法国人反对他。这画就是表示这个意思。我说法国人也未免过于意气用事。其实投票一次。还不一定是大多数通过改属吗。这样子取得这两州的主权。不是更公正更巩固吗。两州问题。纠缠不休的已经好几百年。因为德法两国你来我往的拿他当战利品。那住民就像从前俄国农奴一样跟着土地移转管辖。没有一回尊重他们自决的权利。所以终久成一个问题。这回还是照钞旧文的解决。能否算做永远解决。我还不敢断言哩。

    我们新近从伦敦泰晤士报上看见美国人赛蒙一篇通信。————此人是著名新闻记者。曾和我谈论。说西洋文明定要根本改造。————说‘梅孜这地方。是法德两文明直接交冲点。大礼拜堂及某附近代表法国文明。车站及其附近代表德国文明’。我听见这话。觉得很有趣。所以一到梅孜。就想按图索骥的研究一番。虽是对于两国国民性没有深邃的研究。不能下精辟的观察。但就表面看来。也像有几分领会。车站一带。土人叫做新城。礼拜堂一带。叫做老城。两城气象。一望便觉截然不同。新城建筑。都是方的粗的坚实的朴素的严整的。老城建筑。都是圆的多角的致巧的流丽的。那街道。新城表示一种意匠的秩序的感想。老城表示一种自然的自由的感想。再看那民情。新城自然觉得有一种方严峻整的美德。老城自然觉得有一种活泼乐群的美德。子细看来。真是两种文明好个对照。别处都市。割出一区自为风气的。未尝没有。例如美国各市的唐人街。欧洲各市的犹太人街。虽住民气象。与别不同但总是寄人篱下。不能把自己的文明特情表示出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