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屐痕处处最新章节!

有相之者。时至元再元之六年,庚辰岁也。

    (见《重修安徽通志》卷二十五)

    黄山三十六峰,以天都、莲花两峰为最高,光明顶为全山正中绝顶,文字上最初之登莲花峰而留有纪录者,似以南宋吴龙翰的那篇美文为最早,现在抄在底下:游黄山记。

    南宋吴龙翰字式贤歙县人

    咸淳戊辰(一二六八)十月既望,鲁齐鲍云龙,古梅吴龙翰,足庵宋复一,来观黄山。贔贔登高,餐胡麻饭,掬泉饮之,不火者三日,从者皆无人色,率不能从。予三人愈清狂,上丹崖万仞之巅,夜宿莲花峰顶。霜月洗空,一碧万里;古梅谈玄,鲁齐涌史,足庵歌游仙招隐之章;少焉,吹铁笛,赋新诗,飘然有遗世独立之兴,次蹑炼丹峰,过仙人石桥,酌丹泉,徜徉久之。迂路游水帘洞踏月夜归,少憩兰若,把酒临风,对天都而酹之曰:“吾辈与若为熟识,他年志愿俱毕,无忘此山。”昔欧阳永叔,谢希深辈游嵩山,吹箫歌古调,吾辈倡酬之乐似之。韩退之登华山顶,邑令百计取之得下。吾辈冒万险,人迹所不到,其狂又似之。然韩有诗,谢有书,以纪其奇也,吾辈可无一语,留作此山公案乎?于是乎书。

    (见嘉庆《宁国府志》卷二十一艺文志)

    明吴廷简,亦曾登莲花峰绝顶,所著《黄游纪略》,文字亦美丽,因后附有较详的黄肇敏《黄山纪游》一卷,所以将吴著的《黄游纪略》及《黄游续纪》略去。至若徐霞客之两记,亦较黄记为简,不录。

    近人黄炎培氏,曾于十数年前去黄山,著有游记,亦至群尽,唯未到西海门,似乎稍有缺恨。他的游记里,也曾提起过,说《黄山志》,外间已绝少。伊去时所见之本,系从僧性海处借得者,“康熙间僧弘济编,十之八为文艺,其言方向位置,皆不了了。志首插图数幅,则侧面风景画万峰如海而无名,愈读愈增迷惘”,反不若黄肇敏纪游之确切。本拟将这两黄的游记,同时抄出,附录于后,但因恐篇幅过长反为不美,所以只将黄炎培氏游记中之总结一段,抄在下面:

    ……黄山大概,吾略能言之。天海为中心,其南玉屏峰,左右为天都及莲花。天海之北,为光明顶,为狮子峰;朱砂、紫云诸峰,在其东部;云门、九龙诸峰,在其西部。上黄山之道,其西吾不知,东南自汤口入,以紫云庵为憩息所,自歙往者,率由此。北自北海门入,以狮子林为憩息所,自太平往者,率由此。其东自苦竹淡入,宜以云谷寺为憩息所,今圮矣。余之行,则自东南入,以捣其中,旋向北行,于临北海处,复折而东南,自山之东路下。第一天,自紫云庵至文殊院,行十八里;第二天,至狮子林,行二十里;第三天,至苦竹溪,二十五里,复至紫云庵十里。……

    (见《中华新游记汇刊》卷二十)

    关于黄山的记载,除诸家之游记及明潘之恒之《黄海》六十卷与清闵麟嗣之《黄山志》外,还有一部康熙年间歙县汪于鼎洪度著之《黄山领要录》,上下两卷,共文四十余篇,记黄山各处景物兴革,分条别类,至为详尽,《知不足斋丛书》中有刊本,头上还有王渔洋宋牧仲的两篇叙文。黄肇敏游时,似亦时时以此录为向导,但究因年代湮远,恐与现在的黄山建筑路线等,有些不符了;并且文胜于质,领要录所注重的考沿革,叙景色等处,又都为我们所想略去的部分,现在只将它的头一篇,像总序似的《黄山》抄出,以示一斑:黄山汪洪度。

    黄山聚千百奇峰,劈地摩天于数百里内,四面周圆,无偏欹缺陷。正面东南向,玲珑萧散,秀绝人区,然古未有黄山名;后魏郦道元《水经注》云:“浙江又北历黝山县,居山之阳,故县氏之。”宋罗愿《新安志》云:

    “黄山名黟山在县西北百二十八里,高千一百八十仞。东南则歙,西南为休宁,西北则蔽于宁国府之太平县。相传黄帝曾与容成子、浮丘公合丹于此,后又有仙人曹、阮之属,故峰有容成、浮丘,溪有曹溪、阮溪之名。天宝六年六月,敕改为黄山。按江南诸大山,有天目、天台之属,《郡国志》称天目高万八千丈,仅及黟山之麓,而黟山又特高;然则邻郡诸山,皆此山支脉也。山有峰三十六,水源亦三十六,溪二十四,洞十有二,岩八,灵迹不可胜数。水流而下,合扬之水,为浙江之源。”

    愚按《寰宇志》亦称北黟山,黝即黟也;色微青黑之谓黝,色黑而泽之谓黟。山肤剥尽,而骨仅存,空青所凝,遥望成墨;又肌理细腻,苍润鲜华,以黟名山,允为不易。自唐好道家之说,伪撰《周书异记》,引黄帝改称黄山,嗣后遂因之。明赵防,则谓黄山隤然中居,委和四表,有坤道焉,故名。亦足洗异记之陋。尝考《水经注》,载上虞陈业,值汉之季,洁身清行,遁迹黟山;会稽典录,谓其隐于黟歙,志怀霜雪,正亮之性,同操柳下;呜呼,此古之表名山者,所为独称述斯人也,人之人是山者,尚亦审所自处哉!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