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阴符经最新章节!

其规律推而测之,就能昭示神明之道。

    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字解】固,固然。躬,躬敬,谨慎。轻,丧失,夭折。命,生命。

    【释义】盗机即反夺之机也,反夺造化之功,皆无形象可言,若有形象,便落后天,故天下无见之知之者。先有见知,便失真机。采炼之时,若为"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之先天元肖,无形无象,不可得见,则可成丹。此时若动情识,迅即化为后天浊质,可以见如,必有走漏之危,即使追回采炼,亦不能成丹。此反夺之机,君子得之固然谨慎,倍受奉行,可以长生久视。小人得之轻视造化,修功差驰,反促其寿也。

    【白话文】 三盗的实现都是在寂静中完成的,形迹未露,人们看不见、摸不着,求知者对它认识不一。君子得之能顺时而行,用以健壮身体、修身养性;小人得之则违时而行,恃才妄为,反而害身。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

    【字解】师,兵事。修道与用兵理同。

    【释义】双目失明的人,视不外漏,专一于耳,所以听觉灵敏。两耳失聪的人,听不外漏,专一于目,因而视觉灵敏。专心用于一处,便可得到用兵十倍的效力。反复昼夜地不断用心,则可得到用兵万倍的效力。丹法与用兵相同,二者一理,运用之妙,都在专一。

    【白话文】 瞎子有目不能视,却擅长于听;聋子有耳不能听,却擅长于视。不能听或不能视就杜绝了外界的种种诱惑,胜于众人十倍;如若再能昼夜反省自己,则就胜于众人万倍了。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

    【字解】心,指人心。目,指眼睛。

    【释义】人生之初,心本虚空,渐为外物所扰,因而产生各种念想,损人心性,损尽则死。修道下手,还虚第一,盖"魔由心生,境由心造",心若不虚,反而自惹魔障,坏我功修。故须收心离境,聚性止念。其机在目,神生于心,发于二目,乃丹动之枢机。内视、采药、烹炼、养胎及至出神等等,均以目力机。

    【白话文】 心(人的思想)来源于客观事物,并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发展而发展、灭亡而灭亡,其机关就在于目(目是“三要”之首)。

    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

    【字解】天,指天空,于天道。

    【释义】天本空空洞洞,无识无知,毫无施恩之意,而其行四时,育万物,大恩遂生焉。迅雷烈风受其驱使,而蠢蠢然不能自主。此乃大道隐含之力量,不可思议,修真悟道之士,当由此参证之。

    【白话文】宇宙天体按着自己的规律运行着,无意施恩于万物,而万物却得其恩泽雨露而生长。阴阳相交,产生了雷电风雨,使万物自由自在地发育生长。

    至乐性余,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字解】至,到,真正。余,余闲。廉,清廉。

    【释义】至乐的人,心胸坦荡,性有余闲。至静的人,心性收敛,廉而不失。修炼的人悟到虚静之时,心忽开朗,舒适畅快,妙不可言,就是达到至乐至静的境界了。 天道驱风使雷,运行四时,看似至私,而作用于万物生化,却无偏无倚,一视同仁,实为至公。犹天性降之于人,虽为个人所私,实际贤愚皆同,人人均有。天性与太虚等量,大公无私,若至私而实至公也。

    【白话文】 人的性格有“至乐”“至静”之分,至乐者性格开朗,宽裕优容;至静者思维缜密,廉洁无染。天也有“至公”和“至私”两个方面,它将天地万物都包容于一身,似其自私;然而万物又无偿地使用它,则又大公无私。

    禽之制在炁。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字解】禽,通"擒",制服之意。

    【释义】制服的诀窍在于炁,炁聚则生,炁散则死。生与死互为本根,生于何处,死于何处,人由男女而生,亦因男女而死。恩害相生,亦同于生死。由人心返还天性,为死处求生,是谓逆则成仙,即恩生于害;由天性降落人心,为生老病死,是谓顺则生人,即害生于恩。

    【白话文】 统摄万物者,制造万物者,都在于一气。万物有生必有死,则生乃死之根源;有死必有生,则死又是生的根源。人间社会也是如此,无害则无恩,因救害而有了恩;若知恩不报,则害又生于恩。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其圣,我以不奇其圣。

    【字解】愚人,常人,一般的人。我,指修道之人。

    【释义】愚人以天文地理为神圣,我以随机应变为原则。人以愚弄欺骗为神圣,我以不言而信为神圣。人以惊世骇俗为神圣,我以和光同尘为神圣。这些都是修德之要,无德便不能培道。 道家认为,道在我身上就是德;没有德也就失去了道。有人做功出魔,或功夫停滞,就因为不注重修德之缘故。

    【白话文】 愚蠢的人认为,天地万物都是无形的,是不可知的神圣之物;而我却认为,天地万象都是有形的,是可知的。有的人用愚蠢的办法揣测、预料天地的表面现象,以为自得,自称为圣人;我却认为,聪明智慧,能体察万物之理的人为圣人。人们以为能够推度出神奇事物的出现是圣人;我却认为,能体察天地、成就万物“不奇期”者是圣人。

    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字解】水,指肾水,在易象为坎卦。火,指心火,在易象为离卦。

    【释义】以坎水填入离火之中,使后天坎离复为先天乾坤,则人心灭亡,而天性复现,到此筑基完成。

    【白话文】 故古语说:“(追求“愚虞”和“奇期”的)如同于投于水火之中,自取灭亡。”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

    【字解】浸,浸润,充满。胜,主宰。

    【释义】自然之道,主静立极,空空洞洞,无中生有,《老子》曰:"清静为天下正。"天地万物遂得以生化。天地之道充满其中,天为阳,地为阴,因此阴阳之道主宰于万事万物之中。静极生动,阴极生阳,阳极消长,互资互根。如此相推,则天地万物生生化化,顺其自然,不失其序也。

    【白话文】 天地日月依其自然规律静静地运行着,故天地万物得以生存、生长。天地之道是浸润渐进的,阴极生阳,阳极生阴,阴阳相互转化,而四季成序,万物生长,都按照一定的规律自然顺畅的运动。

    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

    【字解】违,违抗,改移。制,制订,采用。契,契合,规定。

    【释义】圣人明白自然之道不可随意违抗,因而采用至静之法。只有静才能体悟天道,才能识别五贼,才能天人合发,才能反夺造化。一切修为,都是从静中自然生出。能静片刻,可以攒簇一年之气候,这是律历所不能规定的。

    【白话文】 所以,圣人知道天地自然规律是不可违背的,人应该与天地合,顺其道而行。至静之道是无形的,而天文历法是有形的,却无法揭示和包括无形的“至静之道”。

    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近乎象矣。

    【字解】奇器,奇异之器。万象,万象变化。象物象,指事物的本来面目。

    【释义】有奇异之器,才能产生万象。八卦甲子之中,藏有鬼神莫测之机。阴阳相胜的法则,昭昭然可以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了。 《参同契》、《悟真篇》等类丹经,多以卦象干支描述自身修练中的阴阳变化,亦宗此义也。

    【白话文】 于是,圣人就发明了一种神奇的东西,用以昭示天地万物之象,这就是阴阳八卦和六十甲子,神之申机,鬼之屈藏,无不包括在内。阴阳相生相克之术,与天地之道暗合(阴符),故能昭示天地之间的万象。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