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本草求真最新章节!

    药有五味张元素曰。凡药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此明五味之义。)辛主散。

    酸主收。甘主缓。苦主坚。咸主软。(统论五味之用。)辛能散结润燥。致津液通气。酸能收缓敛散。甘能缓急调中。苦能燥湿坚软。咸能软坚。淡能利窍。(复明五味之用。)

    药有阴阳阴阳之气平则无病不平则病生阴阳应象论曰。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清阳发腠理。(清之清者。)浊阴走五脏。(浊之清者。)清阳实四肢。(清之浊者。)浊阴归六腑。(浊之浊者。)味浓者为阴。薄者为阴中之阳。气浓者为阳。薄者为阳中之阴。味浓则泄。(降泻。)薄则疏通。(渗利。)气薄则发泄。

    (发散。)浓则发热。(温燥。)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通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六者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润或燥。或软或坚。以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之平也。(此明阴阳之义。宗 曰。生物者气也。成之者味也。寒气坚。故其味可用以软。热气软。故其味可用以坚。风气散。故其味可用以收。燥气收。故其味可用以散。土者冲气之所生。冲气则无所不和。故其味可用以缓。气坚则壮。故苦可以养气。脉软则和。故咸可以养脉。骨收则强。故收可以养骨。筋散则不挛。故辛可以养筋。肉缓则不壅。故甘可以养肉。坚之而后可以软。收之而后可以散。故缓则用甘。不欲则弗用。用之太过。亦病矣!古之养生治疾者。必先通乎此。否则能愈人之疾者。鲜矣!)

    药有气味升降浮沉李杲曰。味薄者升而生。(象春。如甘平辛平辛微温微苦平之药是也。)气薄者降而收。

    (象秋。如甘寒甘凉甘淡寒凉酸温酸平咸平之药是也。)气浓者。浮而长。(象夏。如甘热辛热之药是也。)味浓者。沉而长。(象冬。如苦寒咸寒之药是也。)气味平者。化而成。(象土。如甘平甘温甘凉甘辛平甘微苦平之药是也。)

    汪昂曰。气浓味薄者。浮而升。味浓气薄者。沉而降。气味俱浓者。能浮能沉。气味俱薄者。可升可降。

    李时珍曰。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热无沉。其性然也。而升者引之以咸寒。则沉而直达下焦。沉者引之以酒。则浮而上至巅顶。一物之中。有根升梢降。生升熟降者。是升降在物。亦在人也。(此统明升降浮沉之义。)

    药有根梢上中下元素曰。凡药根之在土中者。中半以上。气脉之上行也。以生苗者为根。中半以下。气脉之下行也。以入土者为梢。病在中焦与上焦者。用根。在下焦者。用梢。根升梢降。人之身半以上。天之阳也。用头。中焦用身。身半已下。地之阴也。用梢。乃述类象形者。

    汪昂曰。凡药之为枝者。达四肢。为皮者。达皮肤。为心为干者。内行脏腑。质之轻者。

    上入心肺。重者。下入肝肾。中空者。发表。内实者。攻里。枯燥者。入气分。润泽者。入血分。此上下内外各以其类相从也。

    药有五伤五伤篇曰。酸伤筋。辛胜酸。苦伤气。咸胜苦。甘伤肉。酸胜甘。辛伤皮毛。苦胜辛。

    咸伤血。甘胜咸。(此五行相克之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