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普济方最新章节!

    肠滑下肠垢(附论)

    夫脉经谓大肠有热。便肠垢者。肠间津汁垢腻也。盖传化之府热气积而为痢。痢久不已。

    肠间虚滑。津垢方出。是邪热气实。真脏气虚。故有此证。

    方

    陟厘丸治久痢下肠垢。

    陟厘绿矾锻石(各三两)铅丹赤石脂石脂胡粉(各一两半)上为末。入瓶子内烧一伏时。取出研极细。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粥饮下。一方用吴矾三两。

    白

    附子散治久痢不瘥。肠垢出。

    附子赤石脂桂(去粗皮)干姜(各等分)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

    麝香丸治久患冷痢及休息痢。脾胃虚极。大肠滑泄。肠垢不绝。

    麝香(半两)鹿茸(炙二两)上为末。醋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粥饮下。不

    乌梅汤治久痢不瘥。或肠垢。

    用乌梅二十个捶研。水一升。煎至四合。去滓。空心服。未愈。日晚再煎服。

    石榴汁方治久痢不瘥。肠垢出。

    用酸石榴皮大者一枚。捣研绞取汁。空心服之。不瘥再服。

    莨菪丸治久痢肠滑。下垢不止。羸困劳痢。

    莨菪子干姜白矾(各二两)上为末。醋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粥饮下。

    赤石脂丸治水谷痢积久不瘥。下肠垢。

    赤石脂(一两)桂心(一两)白矾(一两)干姜(一两)附子(一两炮)上捣罗为末。炼蜜

    卷二百十三

    休息痢(附论)

    夫休息痢者。由胃脘有停饮。因痢积久。或冷气。或热气乘之。气动于饮。则饮动而肠虚受之。故为痢也。冷热气调。其饮则净而痢亦休也。肠胃虚弱。易为冷热其邪气或动或静。

    故

    方

    麦丸治休息痢。不能饮食。及羸瘦。

    大麦附子神曲肉桂乌梅肉人参白茯苓(各一两)上捣罗为末。炼蜜为丸。

    没石子散治休息痢。脾气虚冷。大肠转泄。或发或止。

    没石子肉豆蔻桂心(各半两)诃黎勒(一两)龙骨(一两)麝香(一分)浓朴(一两半)上捣罗为末。每服一钱。粥饮半盏调下。食前服之。

    丹粉丸治下痢乍瘥乍发。病名休息。

    丹砂(半两)粉霜(三钱)腻粉铅丹(各四两)硝石(研二钱)白矾灰(三钱)砒霜(研

    缩砂丸治冷气腹痛。止休息气痢劳损。消化水谷。温暖脾胃。及治冷滑下痢。

    缩砂仁附子干姜浓朴陈橘皮肉豆蔻(各半两)上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食前服。

    吴茱萸煎丸治休息痢。肌羸无力。腰膝冷。脐痛。

    吴茱萸(一两)陈橘皮(三两)生姜(一斤)无灰酒(一升)附子(二两)当归(一两)上捣罗为散。先将姜汁并酒入铛子内。慢火煎。不住手搅。次入药末煎成膏。

    候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粥饮下三十丸

    阿胶丸治休息痢。

    阿胶黄连龙骨(各一两)艾叶(半两)食米(二合)上粗捣筛。每服五钱。

    以水一盏半。煎至五分。去滓。空心温服。日午再服。

    肉豆蔻丸治休息痢久不瘥。呕吐。腹内疼痛。

    肉豆蔻诃黎勒乌梅肉(各一两)黄连(一两半)白矾(半两)上捣罗为末。

    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用粥饮下。

    紫金散治休息痢。

    定粉铅丹(各一两)大枣(二两)莨菪子(一两半)诃黎勒(一两)上同和捣成一团。以面重裹。于火中烧令烟尽。取出。去灰土令净。捣罗为散。每服空心米饮下。

    四霜丸治休息痢久不瘥。

    巴豆霜(五分)百草霜(二钱)粉霜(一钱)砒霜(五分)乳香末(一钱)上研细令匀。用黄蜡半两熔汁。和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一丸。食前服。

    安息香散治休息痢。发歇不恒。羸瘦少力。

    安息香(五钱)阿胶(五钱)黄连(一两)桃白皮(一两)汉椒(一分)上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粥饮调下一钱。

    治休息痢。发歇经久不瘥。

    黄牛角木贼草豆蔻(各一两)麝香(一分)楮叶(一两)上捣细罗为散。

    每于食前。以粥饮调下一钱。

    白头翁丸治休息痢。日夜不止。腹内冷痛。

    白头翁(一两)黄丹(三两)干姜(一两)莨菪子(半升)白矾(二两)上捣罗为末。以醋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粥饮下十丸。

    黄丹散治休息痢。诸药无效。

    黄丹(三两)枣肉(三十枚)枳壳(半两)黄连(半两)上捣罗为末。每服一钱。空心粥饮调下。忌油腻、冷物。亦治赤痢。

    黄连汤治休息痢。多时不瘥。

    黄连龙骨(各半两)艾叶(一握)阿胶(五钱)上细锉。以水三盏。先煎黄连等三味至一盏半。去滓。次下阿胶。再煎至一盏。分为二服。空心一服。如人行十里再一服。

    每服药后。浓煎干艾叶汤饮之。一方煮忍冬米和饮之。

    硫黄丸治休息痢。发歇不定。经久不瘥。

    硫黄砒黄何首乌白矾(各一两)上相和匀。入瓷瓶子中。五月五日取不食井水。

    和六泥固济。封头候干。安瓶中。烧令通赤。候冷。取药细研。以面糊和丸如绿豆大。患近者黄连汤下。久者橘皮汤下一丸。

    黄芩丸治一切休息痢。日痢不止。四体倦怠。

    黄芩(半两)砒霜乌梅肉黄柏(各一分)上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

    每服五丸。冷水下。

    四神丸治多年休息痢疾。

    当归(半两)乌梅(七枚)黄连(一两)龙骨(半两)上捣筛为细末。以薤白细研。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温浆水下十五丸至二十丸。

    玄精丸

    (出圣惠方)

    治休息痢久不瘥。面色青黄。四肢逆冷。不思饮食。

    太阴玄精石白矾黄丹青盐上件药细研。入生铁铫内。烧矾汁尽为度。后以不蛀皂荚三梃。存性烧熟。都研为末。用糯米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粥饮下十丸。

    硫黄散治休息痢不止。腹内冷痛。不思饮食。

    硫黄肉豆蔻棕榈皮阿胶上等分捣罗为散。每于食前以粥饮调下一钱。

    缩砂丸治休息痢。

    缩砂仁肉豆蔻羊肝上等分拌和令匀。用面和作饼子裹。又以湿纸三重裹。于灰内

    玉液丹治休息痢。

    白矾硫黄硝石上等分于乳钵内相和。研作末。却入沙瓶子内。以炭火熔成汁。取出候

    金石散治休息痢。

    锻石铅丹糯米上等分将前二味慢火烧一炊久。入糯米同研令细。每服二钱。空心陈米饮调下。

    当归丸治休息痢。脓血痢不止疼痛。困弱烦渴。

    当归黄连乌梅上等分捣罗为细末。以生葱汁和。众手丸。如梧桐子大。焙干。每服三十丸。空心煎浓朴汤下。加至五十丸。一方加阿胶。一方炼蜜丸。甚者熔蜡丸。一名神效散。

    诃黎勒丸治休息痢。昼夜无度。腥臭不可近。脐腹撮痛。诸药不效。

    椿根白皮诃子母丁香上为细末。醋研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陈皮汤送下。

    神曲丸治休息痢。日夜不止。腹内冷痛。

    神曲芜荑吴茱萸上等分。熬生姜自然汁和丸。如梧桐子大。食前粥饮下三十丸。

    栝蒌散治休息痢神效。

    栝蒌白矾白石英上等分将二味入栝蒌中。以湿纸裹。烧赤为度。候冷。捣细杵为散。每服一钱。食前粥饮调下。

    又方治休息痢。

    乌贼鱼骨密陀僧白龙骨上等分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粥饮下一钱。

    阿胶丸治休息痢神效。

    阿胶乌梅肉黄连上等分捣罗为细末。用煨蒜研和丸。如梧桐子大。食前粥饮下三十丸。

    治休息痢羸瘦。

    黄连定粉(各一两)枣(三十枚)上捣枣如泥。铺于纸上。安二味药裹之。烧令通赤。

    取出候冷。细研为散。每服使好精羊肉半斤。切作片子。用散药三钱掺肉上。使湿纸裹烧熟。

    放冷食之。不过三服。极效。

    附子丸治休息痢。赤白痢。

    附子(一两)鸡子(一枚)上先将附子为末。以鸡子和丸。如梧桐子大。一时顷沸汤内煮数沸。漉出。分作两服。米饮下。空心日午各一服。

    缚虎丸

    砒(五分)黄蜡(二两)上将黄蜡熔开。下砒。以柳条七个搅头焦即唤。候用足取起。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痢。冷水下。脾疼亦然。腰痛冷酒下。并食前服。

    姜茶汤止休息痢。

    干姜建茶(各一两)上以乌梅取肉。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米饮下。

    疗休息痢

    干地榆(一斤)附子(一两)上以酒一斗渍五宿。饮一升。日三。服尽更作。忌猪肉、冷水

    治休息下痢

    牛脂(一斤)黄柏(八两)上切。以水八升。去滓。食后服一升。暮服下一升。煮糜食之。

    治休息痢羸瘦。宜服。

    杏仁(一两去皮)猪肝(一具)上件肝。以水洗去血。漉出后。于净铛中一重肝。

    一重

    又方

    缩砂(一两)肉豆蔻(半两)上捣罗为末。用羊肝半具。细切拌药。以湿纸三五重裹上。更

    诃黎勒散治休息痢肠滑。

    诃黎勒皮(三两)粟(三合)上相合。以慢火炒。以粟黄为度。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粥饮下。

    治休息痢。大小便频数。

    用山鱼苏干末。米饮调下。

    治痢久下经时不愈者。此名休息。

    用大虫骨炙令黄焦。捣末。饮服。

    患休息痢者

    以醋煎白豆腐食之。即愈。

    治休息痢肠滑

    用藤萝二两。捣细为散。每于食前以粥饮调下二钱。

    四物汤治休息痢。

    滚汤下驻车丸。每服百粒。痢初服而愈。

    治休息痢

    用梅根叶。煎浓汤服之。

    治久下痢经时不止者。此成休息痢。

    用犬骨炙令黄。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愈。

    卷二百十三

    痢兼渴(附论)

    夫痢不瘥。则肠胃虚弱。津液减耗。不能上润于咽嗌。故口舌焦干而内烦。使人引饮。

    饮多则湿气氵?溢。肌肉虚浮。而痢亦不瘥。

    方

    人参汤治泄痢上膈虚热。烦渴引饮。口疮不下食。困劣。

    人参白茯苓木香麦门冬葛根前胡栀子仁黄陈橘皮诃黎勒(各一两)半夏(二两)甘草(半两)上粗捣筛。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陈米一合。同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温服。

    黄芩汤治泄痢脏腑虚燥。烦渴不止。

    黄芩(三分)石膏甘草枳壳黄柏女萎栝蒌根(各半两)榉皮(三分)白茯苓(半两)淡竹叶(三分)上捣筛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

    空心温服。

    石膏丸治痢后渴不止。

    石膏麦门冬栝蒌根茯苓知母黄连枸杞根皮白茯苓(各一两)胡粉(半两)上捣研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饮下。晚食前再服。或作散。将熟水温二钱许服亦得。

    乌梅汤治久痢食即呕吐。烦渴不可忍。

    乌梅肉(半两)黄连(三分)白茯苓黄芩龙骨(各半两)诃黎勒(三分)浓朴(一两)阿胶(半两)上捣筛粗末。每服五钱。将水一盏。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

    去滓。空心温服。日午再服。

    泻心汤治卒然下痢热。唇干口燥。呕逆引饮。

    人参甘草黄芩栝蒌根橘皮(各一两)上罗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治老小痢。水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满。干呕。一方无橘皮、栝蒌。若寒加附子一枚。

    渴加栝蒌一两。呕加橘皮一两。痛加当归一两。仲景用大枣十二枚。

    栝蒌根汤治下痢冷热相冲。脏腑气不和顺。本来下虚。津液耗少。口干咽燥。

    常思饮水。人初不许饮水。毒瓦斯更增。烦躁转甚。宜急与汤饮救之。不得令至过度。

    止渴。

    栝蒌根甘草白茯苓(各半两)上粗捣筛。每服五钱。以水一盏半。麦门冬一分去心。枣

    麦门冬汤治痢兼渴。

    麦门冬(一两半)乌梅(七枚)上锉。以水二盏。煎取一盏。去滓。分温二服。空心晚食前服。

    陈米汤治吐痢后。大渴饮水不止。

    上用陈廪米。水淘净二合。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空心温服。

    治痢后渴

    用糯米二合。以水一盏半同研。绞取汁。空心顿服之。

    卷二百十三 痢兼渴(附论)

    痢兼肿

    (附论)夫下痢身体浮肿者。久痢所致也。痢久。则胃气弱而肠虚。胃者。土也。所以化水谷而充肌肉。若胃土气衰。不能胜湿。则水气妄行。流溢皮肤。故痢而兼肿也。得小便利者即愈。

    方

    泽漆汤治夏月暴冷。忽壮热泄痢引饮。变通身浮肿。脉沉细小。

    泽漆(一两半)吴茱萸赤茯苓白术桔梗当归犀角青木香芍药海藻大黄(

    防己汤治痢后四肢浮肿。喘息促急。坐卧不安。小便不利。

    防己猪苓桑根白皮赤茯苓(各三分)海蛤青橘皮槟榔紫苏木通(各一两)木香白术(各半两)上粗捣筛。每服三钱。以水一盏。生姜三片。煎七分。去滓。

    温服。不拘时。

    木香汤治下痢后虚损。脐下痛。四肢浮肿。

    木香五加皮桑根白皮槟榔桃仁(三分)郁李仁(各一两)松节(二两)薏苡仁陈橘仁(各三分)上粗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煎六分。去滓。

    不拘时。稍热服。

    泽漆汤治痢后肿满。气急喘嗽。小便如血。

    泽漆叶(五两)桑根白皮郁李仁(三两)杏仁人参(各一两半)陈橘皮白术(各一两)上粗捣筛。每服五钱。水二盏。入生姜三片。煎取八分。去滓。温服。候半时辰许再服。取下黄水数升。或小便利为度。

    茯苓汤治痢后遍身浮肿。

    赤茯苓白术(各一两)防己黄芩射干泽泻桑白皮(各三两)泽漆叶(一两)上粗捣筛。每服五钱。先以水三盏。煮大豆一合。取二盏。去滓。内药煎取一盏。分为二服。

    未

    神曲散治痢后虚肿水肿者。服此药小便利得止。肿亦消。

    神曲(一升)干姜细辛椒目附子桂心(各一两)上治下筛。酒服方寸匕。

    不知加至二三匕。日三服。兼治产后虚满者。大效。

    桑白皮汤治下痢后脾胃虚弱。不能制服水气。以致身肿胀满。

    桑白皮赤茯苓郁李仁陈橘皮(各一两)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

    入赤小豆一百粒同煎至八分。去渣。食前服。

    消痞丸治痢后。肚腹满闷。

    苍术(四两)陈皮(一两)青皮(一两)木香(二钱)上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温酒送下。

    治痢后手脚皆肿。不能行步。

    川乌赤芍药苍术土朱上等分为末。丸如梧桐子大。以木瓜汤下。食前服。

    香菽散治下痢体肿。

    上大豆炒熟。去黑皮。用一合。捣罗为散。用粥清调一钱。日三。

    治痢后日久津液枯竭。四肢浮肿。口干。

    用冬瓜一枚。以黄土泥浓裹五寸。煨令烂熟。绞汁服之。

    卷二百十三 痢兼渴(附论)

    下痢不能饮食

    (附论)夫痢后不能饮食者。由脾胃虚弱。气逆胸间之所为也。风邪入于肠胃而痢。痢则水谷减耗。脾胃虚弱。痢断之后。脾胃尚虚。不胜于食。邪搏于气。逆上则胃弱不能食也。下痢噤口不能饮食。虽曰脾胃。盖益热气闭隔心胸所致也。俗用木香则失之温。用山药则失之闭。

    惟真料参苓白术散加石菖蒲。及以道地粳米饮。乘热调下。或用人参、茯苓、石莲子肉。入些菖蒲与之。胸次一开。自然思食。

    方

    诃黎勒丸治痢后虚羸。不下饮食。

    诃黎勒(一两)木香(半两)肉豆蔻当归干姜白芍药白术浓朴(各一两)缩砂(三分)陈橘皮(三分)桂心(半两)丁香(半两)上细罗为末。煮枣瓤和捣三二百杵。

    丸

    猪肝丸治痢后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四肢无力。

    猪肝一大叶乌梅肉(一两)甘草(一分)草豆蔻当归荜茇诃黎勒肉豆蔻桂心浓朴干姜(各一两)上捣罗为末。用猪肝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下。

    人参散治痢后脾胃虚弱。不能饮食。四肢羸瘦。宜服。

    人参高良姜白术白茯苓干姜浓朴肉豆蔻当归(各一两)甘草(半两)上捣细罗为散。每服不拘时候。煮枣粥饮下二钱。

    白术散治久冷下痢后。胃尚虚。不能饮食。四肢少力。

    白术干姜木香甘草浓朴阿胶神曲当归诃黎勒(各一两)上捣细罗为散。每

    白术散治痢后四肢羸弱。不能饮食。

    白术(二两)神曲(一两)肉豆蔻(一两)干姜当归人参(各一两)桂心(半两)木香(半两)附子(二两炮)上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煮枣粥下三十丸。

    木香丸治痢后脾胃气虚弱。不能饮食。四肢乏力。

    木香(半两)诃黎勒缩砂丁香肉豆蔻人参甘草干姜浓朴(各一两)上捣罗为末。醋煮面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煮枣粥饮下。

    麦丸治痢不能食。气虚羸瘦。

    麦曲(半个炒令黄色)附子桂心乌梅肉人参白茯苓上捣罗为末。炼蜜和丸。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计时候。煮枣粥饮下三十丸。一方用七月七日曲。

    治老小下痢柴立。不能食。食不能化。入口即出。命在旦夕。

    黄连末乱头发灰醇苦酒蜜白蜡(各一两)鸡子黄(二枚)上于铜器中炭火煮。

    先内苦酒、蜜、蜡、鸡子黄搅调。乃内黄连末发灰。又搅煎。视可丸即丸。久困者。一日一夜尽服之。或二日尽之。瘥。

    白术神曲丸疗脾胃气微。不能下食。五内中冷及微下痢。

    白术神曲末甘草干姜枳实上等分捣筛。蜜和丸。空腹以温酒服。如梧桐子大。

    二

    治噤口痢

    生姜芥菜子上药捣碎。用绢包之。贴于脐上。立效。

    治噤口痢

    用真山药一两半。生为末。米饮调服。神效。

    治噤口痢

    用鲫鱼一枚。不去鳞腮。不用水洗。去肠。入白矾一栗子大。纸裹煨令香熟。随意用淡盐醋

    治噤口痢甚妙

    用石莲不以多少。不炒。剥去壳。将肉并心研为末。每服二钱。陈米饮调下。便觉思食。

    此疾盖是毒瓦斯上冲华盖。心气不通。所以不食。服此药后。心气通利。痢当顿下而愈。未愈。

    再服痢药一剂。再以日照东方壁土。炒真橘皮为末。姜枣略煎佐之。

    痢疾不纳饮食者。俗谓之噤口。今人多以四柱散。理中汤。参苓散。加肉豆蔻、木香。

    或震灵丹等药调之。恐非其治。当以脉证辨之。始脾胃脉不弱。问而知其头疼心烦。手足发热。未尝多服凉药者。此乃毒瓦斯上冲心肝。所以呕而不食。宜用败毒散。每服四钱重。陈仓米一百粒。姜三片。枣一枚。水一盏半。煎八分。温服。若其脉微弱。或心腹虚膨。手足厥冷。初病则不呕。因服罂粟或乌梅涩药。与服凉剂太过。以致闻食先呕。此乃脾胃虚弱。用山药一味。锉如小豆大。一半银铫内炒。一半生用。同为末。饭饮调下。陈庆长知县云。前守官南康。其守年五十许岁。患噤口痢。水浆不入者数日矣。因阅同官一方书。载一治法。

    试用之。一服而痢稍疏。三服遂索粥食。顿食半盏许。自是痢止而安。此用山药一味。神效。

    噤口痢用萝卜片不以新旧。用好蜜擦于片上。令患人口噙。觉味淡。再换令噙。渐觉思食。

    却用肉煮粥。令患人闻香与食。再用平胃散为妙。

    下痢湿中汤

    用芍药半两。生姜一两。桂心半两。吴茱萸一百五十枚。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再服

    又方

    用附子中者一枚炮。干姜中者三块切。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强人尽服。弱人半服。不过三四日愈。

    又方

    用木鳖子。去壳捶烂。安脐中。纸贴绢帛缚之。若能饮食。取去之。

    治痢疾不进饮食。投以痢药则不能疗。俗名噤口痢。十有九死。此乃疫气传入

    脏腑。用人参败毒散。加陈糯米一百五十余粒。如常法煎服立愈。此方活人多矣。凡

    卒暴注下。皆因饮食不节。脾胃伤损。湿热水谷不分。洞然下行。夏月饮冷水凉物过

    多所致。不可便服止泻药及湿热之剂。服恐成里急后重。而为积痢也。得效方法如后。

    肉豆蔻方治痢腹痛不能食。

    用豆蔻一两去皮。以醋面裹煨。以面熟为度。捣为散。随时粥饮下一钱。

    仓廪散治噤口痢有热。乃毒瓦斯冲心即吐。

    人参茯苓甘草前胡川芎羌活独活桔梗柴胡枳壳陈米(各等分)上罗匀。姜薄荷煎热服。

    参苓白术散治胃虚口噤。

    白扁豆(姜汁浸炒去皮)茯苓山药人参甘草莲肉砂仁桔梗薏苡仁(炒各二两)上以石菖蒲煎汤下。又宜山药半炒为末。米饮下。宜食生韭菜。

    卷二百十三 痢兼渴(附论)

    下痢里急后重

    (附论)夫下痢里急后重者。有瘕聚也。经所谓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茎中痛是矣。法当和冷而祛蕴。则脾胃和平。饮食腐化。其脓血自消。大肠自固也。

    方

    木瓜饮治下痢腹胀。里急后重。

    干木瓜(焙)白芷白术(锉炒)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木香(各一两)桂(去粗皮)黄连(去须)当归(炙锉)龙骨缩砂仁(去皮)诃黎勒皮(煨各一两半)赤石脂(三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十五粒)陈橘皮(去白焙二分)上粗捣筛。每服五钱许。以水一盏半。

    煎取八分。去滓。温服。

    胜金丸治脏寒下痢。脐腹撮痛。肠鸣胀满。里急后重。不思饮食。日渐羸瘦。

    宜服之。

    黄连(去须五两)龙骨(四两)草豆蔻(去皮)赤芍药当归干姜(炮)地榆橡实(各(各三两)...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