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普济方最新章节!

    伤寒后香港脚(附论)

    夫伤寒后香港脚者。此是风毒湿气滞于肾经。缘肾主腰膝。今肾既受湿。故脚弱而肿满。

    即成香港脚也。又春夏之时。温湿之气搏于肾经。沉滞不散。两脚浮肿疼闷而热。其体性夙有风毒。则风湿之气上冲心肺。即气闷而胸满。致于夭横。诊其左手尺脉当洪而数。是其候也。

    若服药后。其脉沉而缓者。疾当愈也。活人书云。问伤寒头疼身热。百肢节疼痛。大便秘。

    或呕逆。而脚屈弱者。此名香港脚也。伤寒只传足经。不传手经。地之寒暑风湿皆作蒸气。足常履之。遂成香港脚。所以病证与伤寒相近。其脉浮而弦者起于风。濡而弱者起于湿。洪而数者起于热。迟而涩者起于寒。风者汗而愈。湿者温而愈。热者下而愈。寒者熨而愈。香港脚之病。始得之不觉。因他病乃知。毒瓦斯入心。则小腹顽痹不仁。令人呕吐。死在朝夕矣。然终是与伤寒不同者。孙真人云。卒起脚屈弱不能转动。有此为异耳。要之有香港脚之人。先从脚起。或先患缓弱疼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有寒故也。或行起忽倒。或两胫肿满。亦有不肿者。

    或脚膝枯细。或心中忪悸。或小腹不仁。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致皮虚不荣。故为不仁。

    不仁者。皮顽不知有无也。或举体转筋。或见食呕逆。恶闻食气。或胸满气急。或遍体酸痛。皆香港脚候也。黄帝所谓缓风。寒湿痹是也。顽弱名缓风。疼痛为湿痹。痹者闭也。闭而不仁。故曰痹。寒中三阳。所患必冷。越婢汤。小续命汤主之。小续命煎汤成。旋入生姜自然汁最快。暑中三阳。所患必热。小续命汤去附子。减桂一半。大烦躁者。紫雪最良。大便秘者。脾约丸。神功丸。五柔丸。大三腕散。木瓜散主之。香港脚之疾。皆由气实而死。终无一人以服药致虚而殂者。头疼身热。肢节痛而脚屈弱者。是其人素有香港脚。此时发动也。脚肿者。槟榔散主之。香港脚方论。千金外台最详。此不复叙。大抵越婢汤。小续命汤。薏苡仁酒法。脾约丸。神功丸。皆要药也。仍针灸为佳。服补药与用汤淋洗者。皆医之大禁也。

    方

    槟榔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后香港脚上攻。心腹妨闷。坐卧不安。

    槟榔羚羊角屑木香(各三分)郁李仁(半两汤浸去皮微炒)吴茱萸(一分汤浸七次焙干微炒)陈橘皮(三分汤浸去白瓤焙)上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

    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鳖甲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后香港脚攻心闷乱。腹满如石。大小便涩。

    鳖甲(三分涂醋炙微黄去裙)木通(三分锉)郁李仁(汤浸去皮尖微炒)赤茯苓(各一两)羚羊角屑槟榔〔各三两(分)〕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

    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木香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后香港脚。心下痞坚。或时妨痛。不能下食。

    木香鳖甲(涂醋炙微黄去裙)诃黎勒皮槟榔赤茯苓郁李仁(汤浸去皮尖微炒各三分)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沉香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后香港脚冲心。烦闷气促。脚膝酸疼。昏沉不利。

    沉香(三分)赤芍药(一两)木通(三分锉)紫苏茎叶(一两半)槟榔(三分)吴茱萸(半两汤浸七次曝干微炒)川朴硝(一两)上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

    煎

    半夏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后香港脚。心烦满闷。不下饮食。呕逆痰唾。

    半夏(汤洗七次去滑)枳壳(麸炒去白瓤)赤茯苓前胡(去芦头)木通(锉)人参(去芦头各三分)上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

    桑白皮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后香港脚冲心。神识闷乱。

    桑根白皮(锉)木通(锉)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紫苏茎叶〔各二(三)两(分)〕大腹皮(一两锉)上为散。每服半两。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

    温

    羚羊角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后香港脚。上冲心膈烦闷。

    羚羊角屑〔二(一)两〕旋复花(三分)赤茯苓(一两)黄芩(三分)半夏(三分汤洗七次去滑)陈橘皮(三分汤浸去白瓤焙)槟榔(三分圣济方半两)吴茱萸(半两汤洗七次焙干微炒)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济方。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一分。拍碎。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温服。

    名羚羊角汤。

    紫苏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后香港脚冲心。心神烦乱。呕逆恶食。腰膝酸疼。

    紫苏茎叶(一两)木香(三分圣济方半两)赤茯苓(三分圣济方半两)沉香(一两)吴茱萸(一分汤洗七次焙干微炒)赤芍药(一两)陈橘皮(三分汤浸去白瓤焙圣济方作一分)槟榔(三分锉圣济方作一分)木通(一两锉)上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

    煎

    前胡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后香港脚上攻。痰逆。头目旋闷。

    前胡(一两去芦头)半夏(汤洗七次去滑)桂心甘草(炙微赤锉)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大腹子〔各三两(分)〕赤茯苓(一两半)桑根白皮(一两半锉)上为散。

    每服四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犀角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后风毒香港脚。心膈壅闷。头旋目眩。

    犀角屑(三分)防风(去芦头)羌活秦艽(去苗各一两)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桂心大腹子(各三分)牛膝〔一(半)两去苗〕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赤茯苓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后香港脚上攻。烦满。及脚膝疼肿。

    赤茯苓赤芍药(各一两)枳壳(麸炒微黄去瓤)大腹子(各三分)桑根白皮(一两半锉)紫苏茎叶(三分)百合(三分)川大黄(三分锉碎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汉防己(三分)郁李仁(三分汤浸去皮尖微炒)羚羊角屑(三分)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柴胡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后香港脚上攻。心胸烦闷。喘促食少。

    柴胡(一两去苗)旋复花青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各三分)大腹子(三分)马牙硝(二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半夏(三分汤洗七次去滑)桑根白皮(一两半锉)紫苏茎叶(三分)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又方

    (出圣惠方)木香(三分)槟榔(二分)川朴硝(三分)紫苏茎叶(半两)枳实(半两麸炒微黄)上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葱白三茎。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大黄丸

    (出圣惠方)

    治伤寒后香港脚并肾气上冲。

    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牛膝(三分去苗)槟榔(一两)枳壳(三分麸炒微黄去瓤)木香(三分)人参(三分去芦头)郁李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微炒)桂心(三分)前胡(一两去芦头)上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温酒下三十丸。

    木瓜丸

    (出圣惠方)

    治伤寒后香港脚久不瘥。心腹胀满。腿膝浮肿。胸膈妨闷。

    木瓜(一两半干者)桂心(半两)沉香(一两)柴胡(一两去苗)槟榔(一两)高良姜(三分锉)赤芍药(一两)吴茱萸(三两汤浸七次曝干微炒)浓朴(三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上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生姜汤下三十丸。

    淋蘸方

    (出圣惠方)

    治伤寒后初觉香港脚。

    薏苡仁根(三两)蒴枝(五两)枳壳根(三两)吴茱萸(一两)上细锉。以水三斗。

    煎至二斗。去滓。入盐半合。浆水一碗看冷热淋脚。欲淋时蹋一新砖。勿令汤过脚面。旋旋淋之。汤冷为度。后淋蘸脚了。以少生姜汁擦热脚心。

    淋蘸方

    (出圣惠方)

    治伤寒后香港脚肿满不消。

    蓖麻叶枸杞根葡萄蔓(各一两)蒴枝(七两锉)羌活(一两)本(一两)吴茱萸(半两)杏仁(半两)椒(一合)青盐(一两)上细锉。分为二剂。每剂用水二斗。入连须

    槟榔散治伤寒后香港脚攻心闷绝。

    槟榔(锉)木香(各一两)郁李仁(微炒去皮)桂(去粗皮各三分)吴茱萸(汤洗三次焙干炒半两)赤茯苓(去黑皮)牛膝(去苗酒浸焙各三分)上为细散。每服一钱半匕。

    水煎。食前。煎桑白皮、木通汤调下。日二服。

    陈橘皮散治伤寒后香港脚。胸中满腹闷。喘息促急。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三分)槟榔(锉一两)桂(去粗皮三分)牵牛子(微炒一两)上为细散。每服一(半)钱匕。食前。温酒调下。日二服。

    茯苓汤治伤寒后香港脚攻心闷乱。腹满如石。小便赤涩。

    赤茯苓(去黑皮一两)鳖甲(醋炙去裙)郁李仁(微炒去皮)木通(锉各三分)上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温服。

    半夏汤治伤寒后香港脚。心烦满闷。不下饮食。呕逆多痰。

    半夏(汤洗七次焙干)枳壳(去瓤麸炒)茯苓(去黑皮)前胡(去芦头)木通(锉各三分)上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生姜一分。拍碎。同煎至半盏。去滓。食前温服。

    赤小豆汤治伤寒后香港脚。膝肿满。气急。大便秘涩。

    赤小豆(半合)桑根白皮(半两)紫苏茎叶(一两)槟榔(半两)上锉三味如麻豆大。

    同赤小豆用水五盏。入生姜一分。拍碎。煎至二盏半。去滓。分两服。食前温服。

    犀角散治伤寒后香港脚。两胫肿满。心下烦闷。

    犀角(镑一两)槟榔(锉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三分)细辛(去苗叶半两)吴茱萸(汤洗三次焙干炒一分)上为细末。每服一钱半匕。食前。生姜热酒调下。日二服。

    吴茱萸散治伤寒后香港脚。心腹妨闷胀痛。坐卧不安。

    吴茱萸(汤洗三次焙干炒一分)槟榔(锉)当归(切焙)木香郁李仁(微炒去皮各三分)上粗捣筛。每服三钱匕。用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温服。

    大戟丸治伤寒后香港脚攻心。腹胀硬。小便赤涩。

    大戟(炒)芫花(醋炒令焦)苦葶苈(炒各半两)续随子(去皮炒)巴豆(去皮心压去油尽别净研各一分)上为细末。入巴豆和研匀。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至五丸。

    温米饮下。不计时候。

    卷一百四十六 伤寒门

    伤寒后劳复(附论)

    夫伤寒劳复何以明之。劳为劳动之劳。复为再发也。是伤寒瘥后。因劳动再发者是也。

    伤寒新瘥后。血气未平。余热未尽。劳动则真气亏。而邪热还经络。遂致复发也。此有二种。

    一者因劳动外伤。二者因饮食内伤。其劳动外伤者。非止强力摇体持重行远之劳。至于梳头洗面则动气。忧悲思虑则劳神。皆能复也。况其过用饮食者乎。其饮食内伤者。为多食则遗。

    食肉则复者也。内经曰。热病已愈。而时有遗者何也。以热甚而强食之。病已衰而热有所藏。因其谷气留搏。两阳相合。故有所遗。经曰。大病已瘥。尚微烦。设不了了者。以新虚不胜谷气。故令微烦。损谷则愈。夫伤寒邪气之传。自表至里。有次第焉。发汗吐下。自轻至重。有等差焉。又其劳复则不然。见其邪气之复来也。必迎夺之。不待其传也。经曰。大病瘥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若有宿食者。加大黄。黄帝曰。热病已愈。时有所遗者何也。岐伯曰。诸遗者。热甚而强食。故有所遗也。若此者。皆病已衰而热有所藏。因谷食相搏。两热相合。故有所遗也。帝曰善。治遗奈何。岐伯曰。视其虚实。调其逆从。可使必已。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且枳实栀子豉汤则吐之。岂待虚烦懊之证。加大黄则下之。岂待腹满谵语之后。经曰。伤寒瘥后。更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脉浮以汗解之。

    脉沉实者下之。亦是使便要析其邪也。盖伤寒之邪自外入也。劳复之邪自内发也。发汗吐下随宜用焉。呜呼。劳复也。诸劳皆可及。御内则死矣。若男女相易。则为阴阳易。其不易自病者。谓之女劳复。以其内损真气。外动邪热。真虚邪盛。则不可治矣。昔督邮顾子献。不以华敷之诊为信。临死致有出舌数寸之验。由此观之。岂不与后人为鉴诫。仲景云。伤寒瘥以后。更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宜柴胡桂枝汤。脉实者。以下解之。

    宜大柴胡汤。又大病瘥后。劳复者。枳实栀子汤主之。千金治劳复起死人参麦门冬汤。又有食复者。大病新瘥。脾胃尚弱。谷气未复。强食过多。停积不化。因尔发热。名曰食复。大抵新病瘥。多因伤食便作痞满。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等证。可与生姜泻心汤。仲景于枳实栀子汤证云。若有宿食。内加大黄如博棋子五六枚。服之愈。广济疗患劳复雄鼠粪汤。许仁则七味葱白汤。皆可选用之。饮酒劳复者。极阴变阳。寒盛生热。古人以伤寒为大病。大病之后。不可与酒。劳复发热。食复发热。饮酒致剧。其热尤甚。伤寒已得汗解。因饮酒复剧。烦闷。口燥干呕。呻吟妄语。不得睡。黄连解毒汤。龙胆草煎汤。或橘皮为佐。汗下后有热。劳食复者。大汗则损气。损气则阳微。脉虚而恶寒。大下则伤血。伤血则阴弱。脉涩而发热。误汗误下。亦犹是耳。且阴以阳为主。阳以阴为根。血。阴也。气。阳也。血非气使不能自行令也。下之亡阳。是阳不主阴矣。阴无所主而寒气搏之。所以脉涩。寒极血虚。

    所以发热。方药之剂其可轻乎。汗后阳微而恶寒。可与四逆汤。或用甘草芍药附子汤。下后阴弱而发热。是为内热。可与葶苈苦酒汤。瘥后劳复发热。小柴胡汤。枳实栀子汤。鼠粪汤。即雄鼠粪两头尖者。若脉浮则汗之。用麻黄汤。葱白汤。脉实则下之。用承气汤。大柴胡汤。证治论。瘥后余热不退。用柴胡桂枝汤。下利腹鸣痞满者。生姜泻心汤。小便不利。

    麦门冬汤。交接劳复。外肾肿。腹中绞痛。橘皮汤劳役心力复热。用枳实栀子汤。小柴胡汤。瘥后食复发热。枳实栀子汤加大黄。粥饭伤饱。或食肉。或饼脯硬物不消。皆复热也。

    伤食必有痞满。嗳气吞酸。腹鸣下利等证。可与生姜泻心汤。下后身热。而心中结痛者。栀子汤。

    方

    大青散治伤寒后劳复。壮热。肢节不利。

    大青(二两)甘草(炙微赤锉)阿胶(杵碎炒令黄燥)白术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各一两)豉(三两)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温服。

    柴胡散治伤寒后劳复。体热鼻衄。宜服。解肌退热。

    柴胡(三分去苗)木香茯神赤芍药葛根甘草(炙微赤锉)犀角屑生干地黄黄芩(各半两)石膏(一两)麻黄(去根节三分)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

    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栀子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新瘥后。因食早起动多劳复。

    栀子仁桂心麻黄(去根节)川大黄(锉碎微炒)甘草(炙微赤锉各一两)豉(二两)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栀子石膏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新瘥后起早。饮食过度劳复。

    栀子仁(一两)石膏(三两)雄鼠粪(三七枚)豉(二两)川大黄(三两锉碎微炒)枳壳〔二(一)两麸炒微黄去瓤〕上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枳实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大病已解。劳复如初。

    枳实(麸炒微黄)栀子仁麻黄(去根节)柴胡(去苗)桂心(各一两)豉(二两)上为散。每服半两。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热服。如未汗。再服。

    槟榔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瘥后。食早伤脾胃劳复。

    槟榔麦芽(炒令微黄)白术人参(去芦头各一两)神曲(二两炒令微黄)桔梗(半两去芦头)上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桂心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瘥后劳复。头痛壮热。肢节烦疼。

    桂心甘草(炙微赤锉)人参(去芦头)赤茯苓赤芍药芎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麻黄(去根节以上各一两)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

    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鳖甲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后。令病患不复发。

    鳖甲(二两涂醋炙微黄去裙)白术(二两半)防风(去芦头)栝蒌根桔梗(去芦头各一两)细辛(二分)附子(炮裂去皮脐)干姜(炮裂锉)桂心(各半两)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麦门冬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后饮食多。劳复如初。壮热心烦。

    麦门冬(去心)麻黄(去根节)川大黄(锉碎微炒)桔梗(去芦头各一两)豉(二合)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香豉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已愈后。饮食过多复发。

    豉(二合)川芒硝(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白术(一两)槟榔(一两)川大黄(一两锉细)上为散。每服半两。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以疏利为度

    栀子仁粥

    (出圣惠方)

    治伤寒已愈。因食过多劳复。头痛壮热。

    栀子仁(一两)豉(一合)人参(半两去芦头)柴胡(半两去苗)雄鼠粪〔三(二)七枚〕上药。以水二大盏。煎取一大盏。去滓。纳粟米半合。煮作稀粥。不计时候。温服。

    枳壳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已愈。气未平复。劳动起早。复发。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人参(去芦头)白术(各三分)栀子仁(半两)黄(三分锉)甘草(一分炙微赤锉)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又方

    (出圣惠方)头垢〔一(二)两烧灰〕麝香(一钱)上都细研为散。每服不计时候。温水调下一钱。

    又方

    (出圣惠方)用鸡子空壳碎之。炒令黄黑色。细罗为散。每服以热粥饮调下三钱。汗出即愈。本草方。

    熬

    柴胡知母汤治伤寒瘥后。因食劳复如初。壮热头疼。

    柴胡(去苗一两)知母(焙三分)鳖甲(去裙醋炙一两)石膏(捣碎一两半)雄鼠粪(炒三七枚)秦艽(去苗土半两)上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豉一百粒。同煎至八

    麻黄栀子汤治伤寒瘥后。因饮食动作。致劳复如初。

    麻黄(去节一两)山栀子(半两)鳖甲(去裙醋炙一两)雄鼠粪(炒三七粒)上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葱白五寸。豉一百粒。同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温服。良久吃葱豉粥。衣被盖覆取汗。

    三物汤治伤寒及温病瘥后。或食肉。或沐浴。或嗔怒动作劳复。

    山栀子仁(三七枚)鳖甲(去裙醋炙)干姜(焙)干生地黄(焙各一两)上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豉一百粒。同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温服。日二服。

    六神汤治伤寒瘥后劳复。壮热头疼。

    鳖甲(去裙醋炙)柴胡(去苗)人参知母(焙)黄连(去须炒各一两)乌梅肉(炒半两)上咀。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半分。拍碎。同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温服。

    知母汤治伤寒新瘥后。劳动用力。或饮食过伤。致劳复。

    知母(焙)鳖甲(去裙醋炙)柴胡(去苗各一两半)麻黄(去根节)葛根(锉焙各三分)雄鼠粪〔炒令焦一两半(三七枚)〕上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葱白五寸。

    豉

    紫苏饮治伤寒及温病瘥后。起早及饮食多。致劳复。

    紫苏茎叶(锉一两)生姜(切半两)豉〔三(二)合〕上三味。用水二盏半。煎至一大盏。去滓。食前温服。日二服。

    石膏黄芩散治伤寒后食肉劳发如初。壮热头痛。心烦欲吐。小便赤黄。

    石膏(碎一两)黄芩(去黑心)山栀子仁葛根(锉培)人参黄连(去须炒各半两)知母(焙半两)上为细散。每服二钱匕。浓煎葱白竹叶汤调下。空心食前。日二服。以瘥为度。

    异功汤治伤寒天行病瘥后。食劳加热。

    雄鼠粪(炒令烟出二七枚)山栀子仁(五枚)枳壳(麸炒去瓤一分)上细锉。用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温服。

    曲汤治伤寒后伤食。食劳困绝者。

    陈曲(捣碎炒一两)大麦(炒半两)寒食干饭(半合)雄鼠粪(三七粒炒令烟尽为末)上除鼠粪外。略捣过。拌令匀。分作二服。每服用水一盏半。入葱白五寸。薤白五寸。豉一百粒。同煎至八分。去滓。入鼠粪末一半。搅匀。空心温服。

    知母汤治劳复小腹硬。卵缩痛欲死。

    知母(焙)柴胡(去苗)麦门冬(去心焙)甘草(炙各半两)葱白(三茎)上咀如麻豆大。都以水一盏。浸一宿。次日煎令水欲尽。下童子小便二盏。豉心半合。煎五六沸。再下地黄汁二合。更煎微沸。去滓。空腹顿服。微利即瘥。

    麦门冬汤治伤寒后劳复气欲绝。起死人。

    麦门冬(一两)甘草(二两)京枣(二十枚)竹叶(切一升)上咀。以水七升。煮粳米一升令熟。去米纳诸药。煎取三升。分三服。不能服者。绵滴汤。纳口中。用之有效。

    治伤寒温病后劳复。或食或饮。或动作方。

    栀子仁(二十一枚)石膏(五两)鼠粪(尖头大者二十枚)香豉(一升)上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病后劳复。或因洗手足。或梳头。或食复方。

    用取洗手足汁。饮一合。又取头中垢如枣核大。吞一枚。一方。取饭烧为末。饮进一升。

    治新瘥早起。及食多劳复方。

    豉(五合)鼠粪(尖头者二十一枚)上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尽服之。温卧令小汗愈。

    崔氏加栀子七枚尤良。肘后方。有麻子仁。纳一升。加水一升。亦可纳枳实三枚。葱白一虎口。

    治重病新瘥后。早起劳动。及饮食多。致复发欲死方。

    用烧鳖甲末。饮服方寸匕。

    治食太饱不消。劳复脉实者方。

    豉(一升)鼠粪(二十一枚)栀子仁(七枚)大黄(三两)上咀。以水六升。

    煮取二升。分三服。微取汗。应小鸭溏者止。不溏者复作。外台秘要。有麻黄三两去节。

    治劳复垂死方

    (出千金方)用暖汤三合。洗四五岁女子阴。取汁纳口中服即愈。小男儿亦可。

    治食劳复方

    (出千金方)用曲二升。煮取汁服之。

    又方

    (出千金方)用杏子仁五十枚。以酢浆二升。煎取一升。服之取汗。

    又方

    (出千金方)用烧人屎灰水。服方寸匕。

    欲令病患不劳复方

    (出千金方)用烧头垢如梧桐子大。以酒服之。饮服亦可。一方治伤寒天行病后劳复。以头垢如枣核大一丸。含之。

    治病新瘥遇美饮食。食过多。食复者方。

    (出千金方)取所食余烧灰为末。饮调服二钱匕。日三服。

    紫石英散

    (出金匮方)

    治伤寒后令愈不复。

    紫石英白石脂赤石脂钟乳(碓炼)栝蒌根防风桔梗文蛤鬼臼(各十分)干姜附子(炮去皮脐)桂枝〔去皮各四两(分)〕太一余粮(十分烧)上杵为散。

    酒服方寸匕。

    治伤寒劳复身热。大小便赤如血色者。

    用胡黄连一两。山栀子二两去皮。入蜜半两拌和。炒令微焦。二味捣罗为末。用猪胆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用生姜二片。乌梅一个。童子小便三合。浸半日。去滓。食后暖小便令温。下十丸。临卧再服。甚效。

    治笃病新瘥起早劳。食饮多。致复欲死方。

    (出肘后方)用胡粉少许。水调服。

    治伤寒饮食劳复方

    以曲一饼。煮取汁饮之。

    枳实栀子汤

    (出千金方)

    治大病瘥后劳复。

    枳实(一个)栀子〔二(三)枚〕豉(一两半)上锉散。先将清浆水二盏半。空煮至二盏。纳枳实、栀子。煎取九分。下豉再煎五六沸。去滓。温服。以衣被盖令汗出。若有宿食。

    加大黄一钱。重。待药熟。煎三四沸服。

    栀子汤治伤寒因食劳复。头痛壮热。

    栀子(十四枚擘)香豉(一升绵裹)葱白(一握切)粟米(三合)雄鼠粪〔两头尖者三(二)七枚烧令烟尽研末〕上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三合。去滓。纳鼠粪。分三服。服后相去如人行六七里须利。否则纳芒硝五分。忌面、炙肉、葱、蒜等物。

    大青汤治劳复。

    大青(四两)甘草(二两炙)阿胶(二两炒)香豉(二两)上切。以水一斗。

    煮取三升。

    去滓。温服一升。日五六。欲尽复作。常使有汤。渴便饮。无毒。除热。止吐下。伤寒一二日。上至十数日困笃。发汗热不解。吐下后热不除。止下痢甚良。先煮大青、甘草。取四升。

    去滓。纳胶、豉。胶消尽便漉去。勿令豉坏。当预渍胶令释也。忌菘菜、海藻。

    又方

    取马粪烧。捣为散。冷酒服方寸匕。良。三炊顷便验。神良。

    葵子汤治伤寒瘥后劳复。

    葵子(二升)粱米(一升)上合煮作薄粥饮之。多多为佳。取汗立瘥。

    大黄豉汤治伤寒已愈。食饮多劳复。

    豉(五合)甘草(炙)桂心(各二两)大黄(四两)芒硝(半斤)上咀。

    以水六升。

    煮二升。去滓。先食。适寒温饮一升。日再服。忌海藻、菘菜、生葱等物。

    栀子汤

    (出肘后方)

    治伤寒瘥以后。饮食劳复。

    栀子(一十四枚)豉(一升)桂心麻黄大黄(各二两)上咀。以水七升。

    先煮麻黄掠去沫。纳余药。更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当小汗及下利。忌生葱。一方无桂心。

    治伤寒已愈。食饮多。复发者方。

    豉(五合绵裹)甘草(二两炙)大黄(四两)芒硝(半两)上切。以水九升。

    煮取三升。

    去滓。温饮一升。日再。忌菘菜、海藻等物。

    白芷散治伤寒瘥后。令不复。

    白芷(十二分)白术(十分)防风(八分)栝蒌(五分)桔梗(四分)细辛〔五(三)分〕附子(二分炮去皮)干姜〔三(二)分〕桂心(二分)上为散。用粳米粥清调服一钱匕。食已服二钱。小儿服一钱。常以鸡子作羹吃。及粳米饭多少与病患食之。亦未必常鸡子羹粳米饭。如服药讫。即扶起令缓步行走。仍梳头洗手面。食辄服之。劳行如前。则不复发。

    浩云数用佳。范汪同。忌猪肉、桃、李、雀肉、胡荽、葱、蒜、青鱼、生葱、生菜。一方有人参三分。

    栀子豆豉汤

    (出德生堂方)

    治伤寒六七日后胁腹疼、大便结。因酒食所伤。发

    热发渴。

    枳实山栀子(各一钱)浓朴(二钱)大黄(另研)豆豉(各三钱)上咀。

    如法修制。分作二服。每服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至一大盏。却下大黄再煎。去滓。温服。

    治伤寒后饮食劳复

    (出本草方)用故木砧上垢。及病患脚下土如钱许。男病左。女病右。和砧上垢及鼠头一枚。无即以鼠粪三七粒。煮服之。神效。

    治伤寒后饮食劳复

    用寒食饭烧为灰。作末调服之。

    卷一百四十六 伤寒门

    伤寒后阴阳易(附论)

    夫凡伤寒大病之后。气血未复。若房事太早。不特令病患劳复。因尔染易。男病传女。

    女病传男。犹转易然。故名曰阴阳易。其状身热冲胸。头重不能举。目眯。四肢拘急。若小腹急痛。力弱着床不能转侧。举动凭人。若不即治则死。或经岁月。渐至羸困亦死。又云。

    伤寒阴阳易病者。是男子妇人伤寒病新瘥。未平复。而与之交接得病者。名为阴阳易也。其男子病新瘥。未平复而妇人与之交接得病者。名阳易。其妇人得病新瘥。未平复而男子与之交接得病者。名阴易。若二男二女并不相易。所以呼为易者。阴阳感动。其毒度着于人如换易也。其病之状。身体重。小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能举。眼内生花。

    四肢拘急。小腹痛。手足拳。皆即死。其亦有不即死者。病苦小腹里急。热上冲胸。头重不能举。百节解离。经脉缓弱。血气空虚。骨髓枯竭。便嘘嘘吸吸气力转少。着床不能动摇。

    起止仰人。或引岁月方死。

    诗曰。阳易阴根肿痛深。腹连腰胯痛为阴。温家脉躁重生热。阴与阳交汗莫禁。

    男子阳易。妇人阴易。病新瘥而动氵?欲也。一名女劳复。感于情者亦然。其候身重气乏。

    小腹绞痛。头不能举。足不能立。四肢拘急。百节离散。眼中生花。热上冲胸。在男子则阴肿入里。腹内攻痛。在妇人则里急腰肿。引腹俱疼。若手足拳挛。其脉离经者不可活。荣卫虚。精髓竭。翕翕少气。着床不能动摇者。引岁月死。吁。外感六气。内伤七情。其为害若是欤。损脉离经。一呼一至。是为不足。至脉离经。一呼三至。是为有余。烧散。鼠粪汤。竹茹汤。干姜汤。青竹茹汤。当归白术汤。以意择用。阴阳交者。温病不得发汗。若汗之复生大热。狂言不食。其脉躁疾是也。大抵不治。若脉浮数。则表证犹在。可再汗之。若脉沉实。或狂语。则为胃实阳盛。又当下之。再发汗后热者通用此例用桂枝汤。再下用承气汤。

    方

    葛根散

    (一名七味葱白汤出永类钤方)

    治伤寒瘥后阴阳易。劳复如初。

    葛根(一两半细锉)生干地黄(一两半)麦门冬(去心一两)葱白〔三(二)茎〕豉(二合)劳水(五升此水以杓扬之一千遍名曰劳水)生姜(一两)上细锉和匀。每服半两。

    以劳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地骨皮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后阴阳易病。乍寒乍热。发作有时。

    地骨皮(半两)知母麦门冬(去心各三分)淡竹沥(半合)白蜜(半两)上细锉。用水二大盏半。煎至一盏半。去滓。入白蜜、竹沥。搅令匀。分作五服。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后未平复。阴阳交合。变成易病。身体大热。气冲胸背。手足拳挛。

    (出圣惠方)干姜(一两炮制锉)丹参(一两)甘草(炙微赤锉一两)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知母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后阴阳易。小腹硬。卵缩痛。宜服。

    知母(三分)柴胡(去苗三分)麦门冬(去心焙一两)豉(二合)木香(一两)甘草(炙微赤锉一分)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入生地黄汁半合。

    更煎一

    荆芥散治伤寒后未平复。合阴阳为易病。气欲绝。

    荆芥鸡(各三分圣济方各半两)葱白(二七茎)桑螵蛸(二七枚微炒圣济方用一分)鼠(一尾烧为灰别细研)薤白(二七茎)上细锉和匀。分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