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易理阐真最新章节!

    上兑下离(革卦第四十九)

    革:巳日乃孚,元亨,利貞,悔亡。

    初九,鞏用黃牛之革。

    六二,巳日乃革之,征吉,無咎。

    九三,征兇,貞厲。革言三就,有孚。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

    九五,大人虎變,未占有孚。

    上六,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征兇,居貞吉。

    革者,去而不用之义,所以去旧也。卦德上兑悦、下离明,悦本于明,以明制悦,悦而不得有妄,明而不得有昧,明中出悦,悦中有明,故谓革。

    卦象兑为西方金,离为南方火,以火炼金,金遇火而生明返阳,火遇金而入库返本,亦革之义。此煅炼阴气之卦,承上困卦而来。困者,险中出悦,所以取坎中真阳以出险也。然能取坎中真阳,而不能复离中真阴,金丹不结,仍不得悦,此明中出悦之道,不可缺也。明中出悦,锻炼阴气之功也。锻炼阴气,是锻炼己之私欲,无我之谓也。

    人为万物之灵,秉天地阴阳五行之正气而生,当有生之初,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至善无恶,真性炯炯,虚灵不昧,喜怒哀乐,不着于心,富贵穷通,不动其意,虎[上凹下儿]不能伤,刀兵不能加,水火不能浸,生死不能累,饥只食,寒只衣,无思无虑,德本明也。及至二八,阳极生阴,后天用事,气质之性发,知识之窍开。当斯时也,惟天纵上智之圣人,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能保先天之真,而不为后天所伤。其次,中下之人,鲜有不为后天所规弄者。

    自此而后,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认假为真,弃正入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性相近而习相远,明德有伤,新者积而成旧,净者染而有垢,此旧染之污,所由来也。原其有旧染之污者,皆由有己,一有其己,则道心昧而人心生,明非所明,悦非所悦,顺其所欲,无所不至矣。

    革者,即革其己之不明,以复于明耳。然欲革其己之不明,须要己先能明,己既能明,则信于革,而己之不明可革矣。是以革之道,已日乃孚也。

    日者,明之象。孚者,信之谓。不明不信,能明乃信,明之信之,初念已真,未有不能革己者。是以革有元亨之道也。但革虽有元亨之道,又须革之得正,若是非不分,真假罔辨,一概革之,入于顽空寂灭之学,不正即不利,不利仍是不元亨,惟以正而革,克己复礼,去妄存诚,煅去后天一切滓质,现出先天一灵真性。到此地位,还原返本,浑然天理,纯白无玷,有己之悔可亡矣。是道也,非知之艰,行之维艰,是在人之能信于革耳。

    初九,刚而不明,不能逆革其内,乃顺革于外,如巩用黄牛之革,顾外失内,固执不通。此舍本逐末之革也。

    六二,虚心自处,明于革而先能去其私欲,私欲能去,则无己,无己则有人,有人则以己求人,即能实腹,实腹而己愈明,是以征吉,而且无咎。此虚心求明之革也。

    九三,刚而太过,只知革人,不知革己,虽革事得正,亦有凶属。盖以不能革己,即欲革人,不但人不受我革,且将有言来革我,虽欲不自革而不能。是以革言三就也。三就之革,可信其终于不能革己矣。此自大自尊之革也。

    九四,有刚不用,是以有悔可亡,悔出于不信革己。若信革己,刚即能柔,可以变化气质,而不为阴阳所拘,岂仅有己之悔可亡,方且有改命之吉。此刚以柔用之革也。

    九五,阳刚中正,主宰在内,扶阳抑阴,开生门、闭死户,留人道、塞鬼路,一切客气,自消自化,如虎威常在,不变之变,无容占信其已革矣。此大人用刚有为之革也。

    上六,在革之终。柔而得正,炼己功勤,虚极静笃,如豹不威之变,诚中达外,气质俱化,根尘全消,净倮倮、赤洒洒,形神俱妙,与道合真矣。此君子用柔无为之革也。然用柔无为之革,惟有信心之君子能之,一切不信心之小人,则不能。盖小人者,革面不革心,志念不坚,有始无终,必落空亡而致凶。君子者,永居于贞,志念良久,愈久愈力,终必成道而得吉。此邪正结果之革也。

    六爻俱有革道,是非不等,总以无己为归着,若稍有一点己在,革去而又来,阴气不尽,阳气不纯,古经所谓“七返还丹,在人先须炼己待时”者,正欲其革去一切旧染之行,不使有丝毫之疵,留于方寸之中也。

    上离下巽(鼎卦第五十)

    鼎:元吉,亨。

    初六,鼎顛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無咎。

    九二,鼎有實,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虧悔,終吉。

    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兇。

    六五,鼎黃耳、金鉉,利貞。

    上九,鼎玉鉉,大吉,無不利。

    鼎者,烹煎锻炼之器,所以取新也。卦德上离明、下巽入,累进而生明,其心日下,其明日增,下而又下,增而又增。且卦体二五,虚实相应,明中能虚,巽中能实。虚明,则明无不照,而富贵穷通不能动其心。实巽,则德无不修,而吉凶祸福不能乱其性。巽进而生明,虚明而巽进,虚实相济,如火得木而光华倍增,如木遇火而浊气悉化,有煅炼烹煎之义,故谓鼎。此煅炼大药之卦,承上井卦而来。井者,巽进而通险,险通则后天所陷之真阳已出,大药已生,可以巽进其明,运火煅炼矣。锻炼之功,所以消化阴气、坚固阳气,使生者而熟,旧者而新,能以明心,能以凝命,是以鼎本元吉,而又有亨道也。

    元者,善之长生之机。鼎之烹煎大药,即烹煎此生机不坏,万劫长存耳。但是道也,有火候,有次序,毫毛差殊,金丹不成,是在人先须穷究实理耳。

    初六,在鼎之下,为下德之人,性质昏愚,其趾多颠而不正,欲立其鼎,不利于取新,利于去旧,能去其旧,则否出而趾不颠,周周正正,止于其所而不迁,如妾本下贱,生子则贵,亦可无咎,其初之有颠矣。此炼己之事,为立鼎之初功也。

    九二,刚而得中,真阳返回,已实其腹矣。腹既能实,道心常存,人心不生,如我仇有疾,不我能即矣。此养道心,自无人心也。

    九三,独刚无柔,实腹之后,不知虚心,是革去鼎耳,虽能了命,未能了性,其行塞窒,不能通前达后,寿同天地一愚夫,如不食雉膏也。幸其刚而守正,方雨行塞,有亏即悔,悔则自能虚心,既能虚心,其行不塞,由了命而又了性,终得以吉全之。此有道心,又虚人心也。

    九四,由巽入明,金丹有象,正当防危虑险,用天然真火,煅尽后天群阴之时,乃刚为柔牵,鼎足又折,起人心而伤道心,如公餗覆倾命宝,得而复失,形虽存而神已丧,其凶不可言矣。此起人心,有昧道心也。

    六五,柔顺得中,虚人心而用道心,如鼎黄耳、金铉也。黄耳者,鼎耳之中虚。金铉者,鼎扃之中实,鼎耳贯鼎扃,刚柔相济,虚实相应,火即是药,药即是火。当此之时,利于贞一不二,防危虑险,不必分外增减矣。此虚人心而养道心也。

    上九,在鼎之终,鼎新之功已尽,有无俱不立,物我悉归空,静则无为,动则自然,刚即是柔,柔即是刚,不用刚而刚全,不用明而明通,已到至诚可以前知地位,如鼎之玉铉也。铉而至玉,刚柔如一,气质俱化,形神俱妙,与道合真,乃修道之极功,圣贤之全能,超出乎阴阳之外,而不为阴阳所拘,是以大吉无不利。此道心人心俱皆混化也。

    修鼎之功,有刚有柔,有进有退,有增有减,不到有无不立,神化不测之地,不为极功。若不知刚柔、进退、增减之法,不落于三之鼎耳革,即归于四之覆公餗,毫发之差,千里之失。修道者,可不巽缓进明、谨慎火候乎。

    上震下震(震卦第五十一)

    震:亨。震來虩虩,笑言啞啞;震驚百里,不喪匕鬯。

    初九,震來虩虩,後笑言啞啞,吉。

    六二,震來厲,億喪貝,躋于九陵,勿逐,七日得。

    六三,震蘇蘇,震行無眚。

    九四,震遂泥。

    六五,震往來厲,億無喪,有事。

    上六,震索索,視矍矍,征兇。震不于其躬,于其鄰,無咎,婚媾有言。

    震者,动也。取象为雷,卦体一阳生于二阴之下,静中有动,二震相合,由此动而达彼动,由彼动而生此动,千动万动,总是一动,故谓震。此动而行道,恐惧修省之卦,承上革卦而来。革者,由明得悦,以火炼金,革去旧染也。革去旧染,非是忘物忘形,灰心息念之谓,须要在动中革去,方能济事。

    盖大道活活泼泼,不色不空,依世法而修道法,借人事而修天德,有为无为,了性了命,无穷事业,尽要在动中做出,是以震有亨道也。但动有内动、有外动。内动者,内念之动;外动者,物来之动。内动属我,外动属彼。内动真,则外动亦真;内动假,则外动亦假。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戒慎乎其内动也。恐惧乎其所不闻,恐惧乎其内动也。

    内无妄动,自有真动,真动之动,终日动未尝动,以是而应外来之动,皆以无心应之,是以震来虩虩、笑言哑哑也。震来者,静中忽有动来也。虩虩者,惧貌。哑哑者,笑声。人之一念之善,道心发现,便是天堂;一念之恶,人心做作,便是地狱。地狱天堂,非世间所有,皆在人心生出,念之善恶,邪正分之,生死关之,有念而能修省之。

    恶念渐去,善念渐生,久之念念相续,皆归于正,则道心常存,人心不起,浩气充塞,主人公稳坐中央,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一切事物之来,言笑自若,哑哑应之,付于无心而已。雷震惊百里,亦不丧匕鬯矣。匕者,箸也。鬯者,美酒也。雷震百里,其声至大,易足惊人,遇此而能不丧匕鬯,则其声色货利,富贵穷通,一切逆顺境遇,必不能动于中矣。

    盖君子惧内动,不惧外动。惧内动者,养其气也。不惧外动者,不动其气也。内能养气,外不动气,时动则动,时不动则不动,与雷同道,与时偕行,千动万动,惧是真动,何碍于动。震之亨者,正在此也。

    初九,在动之初,而能戒慎恐惧,于不睹不闻之中,是以震来虩虩,后笑言哑哑也。先虩虩者,辨别是非,谨之于始也。后哑哑者,得心应手,全之于终也。先惧后喜,动之而最吉者。此刚而得正之动者也。

    六二,以柔乘刚,妄想太高,行其所不能行,是有失主意,动其危厉之亿,如丧贝登跻于九陵之上矣。幸其柔而守正,虽亿而不敢妄行,即此便是生意,不必再寻生意,而危厉可无,是以勿逐七日得。此柔而恐惧于内动者也。

    六三,柔居刚位,既惧己之无能,又惧事之犯难,内外一惧,苏苏战傈,身心不能自主矣。然性柔志刚,能亲有道之士,借刚济柔,不能行者亦能行,是以震行而得无眚。此柔而恐惧求人者也。

    九四,刚居不正,又在二阴之间,日与小人为伍,有行道之力,而无行道之志,是遂泥之动,一步不能前进矣。此刚而不知恐惧者也。

    六五,独柔无刚,有动之时,无动之德,往亿来亿,亿而不果,恐惧危厉之亿,何济于事?幸其柔而得中,不敢妄为,无丧行于外,有惧事于内,亦不失其柔之本质。此柔而恐惧谨外者也。

    上六,在重震之上,内外一惧,而无实行,是以震索索,视矍矍也。索索矍矍,懦弱无能,以一惧而终其事,不能远达,无凶而亦有凶。然在外动之极,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本有咎者,亦可无咎。无咎者,以其惧人,不敢为恶。则贤人君子,必将导引为善,是以婚媾有言矣。此柔而恐惧于人者也。

    六爻皆有惧道,或内惧,或外惧,或致凶,或无咎,皆为修省得吉之道。求其惧于内,而不惧于外,谨于始而能全于终者。其惟初九之一爻乎?

    然则,修省之道,必以内惧外不惧为贵。内惧者,谨之于内也。外不惧者,见之于行也。先恐惧而后修持,一切外物,不得而动之,可以尽性,可以至命,顺之逆之,无可无不可矣。

    上艮下艮(艮卦第五十二)

    艮: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

    初六,艮其趾,無咎,利永貞。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隨,其心不快。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厲薰心。

    六四,艮其身,無咎。

    六五,艮其輔,言有序,悔亡。

    上九,敦艮,吉。

    艮者,止也。取象为山,卦体一阳止于二阴之上,阳尊阴卑,阳统阴而阴顺阳,阳不为阴所伤,内止外止,止于内而又止于外,一止而内外贯之,故谓艮。此静以养气,择善固执之卦,承上鼎卦而来。鼎者,巽进而生明,明出于巽,明而无处不通,无处有伤,烹炼大丹之功。然欲烹炼大丹,非择善固执,止于其所者不能。止于其所,非空空无为,其道有行有止,行之止之,皆止于其所也。卦德内止者,止而止于其所也。外止者,行而止于其所也。止以养所止,行以验所止,以此止而通彼止,以彼止而达此止,行止皆归于一止。止而又止,如以此止背彼止,故谓艮其背。以止背止,是由止而行,行以验止,行止相连,止而不入于空寂,行而不涉于放荡,行即是止,止即是行,止固止,行亦止,内外一止,止于其所而不迁,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也。不获其身者,无我也。行庭不见人者,无人也。凡人有人我之分,内外之别者,由于有心,有心则有我,有我则有人,有我有人,不知其所止矣。能艮其背,则人我之心俱化,无人我之心,则人心去而道心生,只有一理,以理行止。

    静则守正,以理而止,不由身而止,止其所,内不知有身也。动则行正,以理而行,不顺人而行,止其所,外不知有人也。无我无人,既能止内,又能止外,动静随时,内外合道,行之止之,皆出无心,一理而已。更何有咎之不无乎?

    学者能于艮其背上用功夫,止于其所,不动不摇,则得其一而万事毕,何患金丹不结、大道不成乎?

    初六,自卑自下,不敢妄动,如艮其趾也。止之于趾,非礼不履,初念已真,止而即能无咎。然柔者多无主宰,恐有止而不固之嫌,惟利于永贞,久于其道,方能始终而无一咎矣。此恒久守正之止也。

    六二,柔而无刚,止之不固,稍进于上,如艮其腓也。腓不自行,随足而行,止之于腓,由于无则明者以拯援,是以其心不快,不得不止耳。此柔而勉强之止也。

    九三,刚而不柔,躁动无忌,如腰夤也。知进而不知退,必败其刚,有限而止,如列其夤也。列夤之止,其厉在于熏心好胜,急欲成功耳。此刚而勉强之止也。

    六四,柔而守正,虽动而不易其方,如艮其身也。能止于身,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是以无咎。此柔而治己之止也。

    六五,柔而得中,止于内,而又止于外,如艮其辅也。辅口开即动,止之于辅,口不妄开,必言不妄发。即或有言,是有序之言,或言而益于世道人心,或言而关乎身心性命,自不能行、引人于善,亦积功立德之事,本有悔而悔可亡。此柔而益人之止也。

    上九,在重艮之上,既能内止,又能外止,内外一止,是谓敦艮。止而至敦,刚柔悉化,性定情忘,止于至善之地而不迁,无生无灭,如崇高大山,与天地同长久。此全始全终之止也。

    然则,止于其所之道,必须有为无为,行止如一,阴阳混化,止于至善无恶之地,方为极功。若不到至善无恶之地,未云全吉。修道者,可不知其所止之地乎?

    上巽下艮(渐卦第五十三)

    漸:女歸吉,利貞。

    初六,鴻漸于干,小子厲,有言,無咎。

    六二,鴻漸于磐,飲食衎衎,吉。

    九三,鴻漸于陸,夫征不復,婦孕不育,兇。利御寇。

    六四,鴻漸于木,或得其桷,無咎。

    九五,鴻漸于陵,婦三歲不孕,終莫之勝,吉。

    上九,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吉。

    渐者,徐缓不速之义。卦德上巽入、下艮止,止于其所而徐入,故谓渐。此循序渐修之卦,承上震卦而来。震者,动而修省,不妄动也。不妄动,则戒慎恐惧,刚气在内,心坚志远,可以修金丹有为之道矣。有为之道,乃后天中返先天之道。返先天,所以使无者而复有,去者而仍还也。无者使有,去者仍还,非一朝一夕之功,其中火候细微,工程攸远,必须循序渐进,方能深造自得。

    卦之刚止于内,柔巽于外,以刚用柔,借柔养刚,实以虚用,虚以实行,刚柔相当,虚实兼该,如二五阴阳相应,真阴真阳,自然匹配,非若假阴假阳;强求之合。是道也,如女归之道也。凡女归男,男先求女,用媒妁以通信,两家无嫌,然后女归男家,男贪女爱,生子生孙,夫妻偕老,此女归之吉,即男子之吉。若男不求女,女先求男,不用媒妁,私通苟合,急欲速成,不但女不吉,即男亦不吉,男女俱皆不吉,不过遂一时之乐,久必败事。故修道者,用渐修之功,不求速成,刚以柔用,如以男求女也。不急不缓,循序而进,愈久愈力,如用媒妁以礼通信也。功夫到日,由勉强而归自然,阴阳相合,刚柔混成,一粒灵丹,自虚无中凝结成象,如女归男,男女匹配,而自生育,是以渐修之道,如女归则吉也。

    但渐道虽吉,尤利于渐之得正,若不得正,亦不得吉。彼世之炉火闺丹,着空执相之徒,有终身行之不休不歇者,何尝不云渐。但渐之不得其正,空空一世,到老无成,其吉安在?故必以正而渐,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自有为而入无为,由勉强而抵自然,未有大道不成者也。

    初六,在渐之至下,如鸿渐于干也。干为水涯下流之地,渐之于干,失其高飞之序。始不谨而终必凶,及至年满月尽,反怨丹经之谬,是小子危厉而有言矣。有言之厉,自取之耳,与人无咎。此柔而不正之渐也。

    六二,止而得中,如鸿渐于磐矣。磐为平稳之石,磐亦非鸿止之处,渐之于磐,炼己待时,虚心即能实腹,是以饮食衎衎,乐在其中,其吉可知。此柔而得中之渐也。

    九三,刚而不中,渐之太高,如鸿渐于陆矣。陆为平顶之大山,渐之于陆,失其自卑登高之序,急欲成功,阴阳不和,涉假伤真,如夫征不复,贪恋外妻,妇孕不育,私通奸夫,适以取凶而已。

    凶之者,以其刚道贵于止所而御寇,不贵于自用而为寇。此刚而失守之渐也。

    六四,以柔居柔,如鸿渐于木,或得其桷矣。桷为屋角之平,木亦非鸿止之处,渐之于桷,或可暂时休歇,虚极静笃,以待阳复,自无当面错过之咎矣。此柔而守正之渐也。

    九五,阳刚中正,如鸿渐于陵矣。陵为山之高而得中者,刚渐于中,燥气俱化,真阴真阳,性情和合,不复为假阴假阳所隔,如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也。真复假化,真阴真阳,两弦之气,结而为丹,不孕者亦孕,所谓“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其吉为何如乎?此刚柔混合之渐也。

    上九,在渐之终,刚柔悉化,自卑登高,渐无可渐,圣胎完成,如鸿渐于陆,栖于平稳之处矣。渐于平稳,正当休歇罢功,修德修行,接引方来之时,是以其羽可用为仪吉。此全始全终之渐也。

    六爻俱有渐道,惟初之太弱,三之太刚,非渐之吉道,其余四爻,皆循序渐进之功,或柔或刚,各随时而行,渐进之全体,大用毕露矣。

    上震下兑(归妹卦第五十四)

    歸妹:征兇,無攸利。

    初九,歸妹以娣,跛能履,征吉。

    九二,眇能視,利幽人之貞。

    六三,歸妹以須,反歸以娣。

    九四,歸妹愆期,遲歸有時。

    六五,帝乙歸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幾望,吉。

    上六,女承筐無實,士刲羊無血,無攸利。

    归妹者,交合不正之义。卦德上震动、下兑悦,内悦而外动,以动而遂说,顺悦之动,如以女求男,阴先阳后,交合不正,故谓归妹。此假中求真之卦,承上艮卦而来。艮者,止于其所,去其不正之悦,非礼之动耳。

    人当先天未破,后天未交之时,阴阳合一,阳统阴而阴顺阳,一气流行,生机不息,浑然天理,不待人力而自交者也。及其后天用事,先天真阳走失于外,识神借灵生妄,阴差阳错,五行相戕,欲动情生,心与物交,由内以悦外,因外以动内,我家之阳,皆为他家所消矣。

    我家者,东家,属震。他家者,西家,属兑。东家为主,性也。西家为客,情也。以兑求震,是以情乱性,客气贼害主气矣。且兑为金,主刑杀。震为木,主生德。以刑杀而克生德,阳气日消,阴气日长,消而又消,长而又长,阴纯阳尽,虽欲不死而不能。是以归妹征凶,无攸利也。然归妹以兑求震,虽交合不正,圣人有后天中返先天之道,若以震家而求兑家,不但不为兑金所克,而且能盗兑中摄去之真阳,复还于震,情来归性,刑化为德,木性爱金顺义,金情恋木慈仁,金木交并,性情相合,由不正而仍归正,还元返本,圣胎凝结,逢凶化吉,无攸利者,而亦无不利矣。试明不正中之正。

    初九,刚而居下,如归妹以娣,娣为从嫁之妻,妹以娣自屈,时不正而德正,非礼不履,又如跛而能履,外物不得点染,以是往而修道,悦所当悦,未有不致其吉者。此时不正而能守正者也。

    九二,刚以柔用,外暗内明,如眇而能视,抱道幽居,守贞不二,以性命为一大事,自有真乐,不恋假乐,无时不贞,无事不利。此能守正而不入不正者也。

    六三,柔而不正,务外失内,认假伤真,自取下贱,如归妹以须矣。若能反而悔悟,以须归娣,亲近贤人,虽不能入于圣贤大道,亦可免其不正之愆。此反不正而就于正者也。

    九四,刚居于柔,炼己待时,如归妹愆期,迟归有时也。愆期者,一非时不动,去人心也。迟归者,动必有时,复道心也。去人心,复道心,所谓“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者在是。此由不正而待时复正者也。

    六五,柔顺虚心,屈尊下贤,由不正而求其正,如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借人济己,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亦如月与日交,得以生明,而几望其光之吉,不可限量。此本不正借人归正者也。

    上六,昏愚无知,误入旁门,在后天阴阳中作活计,强求强合,妄冀长生,反而促死。如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私通苟合,一旦事败,性命有伤,其无攸利可知,此终归不正,不知反正者也。

    然则,顺其后天阴阳者,终落空亡,逆其先天阴阳者,必归实济。顺为凡,逆为仙,只在中间颠倒颠,逆运之道,岂易知哉。

    上震下离(丰卦第五十五)

    豐:亨。王假之,勿憂,宜日中。

    初九,遇其配主,雖旬無咎,往有尚。

    六二,豐其蔀,日中見斗,往得疑疾;有孚發若,吉。

    九三,豐其沛,日中見沬;折其右肱,無咎。

    九四,豐其蔀,日中見斗,遇其夷主,吉。

    六五,來章,有慶譽,吉。

    上六,豐其屋,蔀其家,闚其戶,闃其無人,三歲不覿,兇。

    丰者,盛大也。卦德上震动,下离明。明以运动,动本于明。明动相济,明大而动大,故谓丰。此运火防危之卦,承上渐卦而来。渐者,止而巽行,所以循序渐进,不使火候有差耳。火者,明之象,运火即运明也。明为觉察之德,能觉则有道心而神知,能察则无人心而心明。神知心明,潜修密炼,明于动而动必明,其明日增,其动日大,明动并行,修道最易,此丰之所以有亨道也。

    然明动之丰虽亨,须要知进知退,能大能小,防危虑险,方能丰者长丰,亨者长亨,如王假之有勿忧之道也。假者,大也。王者,当治道丰盛之时,诸事易于尚大,大而知保,何忧其大,勿忧之道为何道?宜日中之道也。

    日为离明之象。中者,无偏无倚之谓。进明丰足,火候已到,药物已成,急宜灶底抽薪,住火停轮,当止即止,明不过用也。明不过用,进退随时,刚柔相当,不偏不倚,未丰者能以致,已丰者能以保,更何忧其丰而又不丰乎?

    初九,在丰之初,其明不大,正当致丰之时,有应同德之贤,是遇其配主矣。遇配主而彼此资益,以增其明,虽在旬初,可以无咎,其用刚往而有尚,其理可决。此刚而致丰于始也。

    六二,所应非人,不但不能增明,反蔽其明,如丰其蔀,日中见斗矣。斗见、日中,日光不胜斗光,其明障蔽不通,以是往而运火行符,是非罔辨,其行犯难,必得疑疾矣。幸其真师在望,若知己不明,诚求他家之明,借刚济柔,奋发精神,勇猛前进,不但无疑,而且致吉。此柔而借刚致丰也。

    九三,用明太过,欲丰其明,反昧其明,如日中见沫矣。沫见日中,日光不胜星光,明伤极矣。原其故,只知用刚,不知用柔,只知用明,不知养明。其进锐者,其退速,如拆其右肱,自取其败,与人无咎。此刚而不能柔之丰也。

    九四,刚居动体,有近于阴,不但不能丰明,而且有以丰蔀,如日中见斗矣。然刚而能柔,不用其明,能养其明,是以遇其夷,主吉。

    夷者,视而不见,隐藏之谓。大凡真正修道之士,被褐怀玉,多隐于卑下之处,人不能识,四能遇之,彼此劝勉,养明而不用明,明自不伤,刚自不败。此刚而能柔之丰也。

    六五,柔顺得中,虚心即能实腹,是以来章有庆誉也。来章者,虚实生白,神明自来也。有庆誉者,始于有作无人见,及至无为众始知也。

    五在正丰之时,虚实相应。明动自然,金丹已结,正宜行无为之道,用文火以混养。此柔而无为之丰也。

    上六,柔而无知,不明大道,孤寂守静,自满自足,虚装门面,入于黑暗不明之地,如有屋无人,不明于始,见凶于终,丰之极,凶之极,所谓巍巍佛堂,其中无佛者即是。此柔而顽空之丰也。

    然则,丰之为道,未丰须当先明后行而致丰;已丰须当住火停轮而保丰。致丰保丰,各随其时,防危虚险,用明运火,不失之太过,不失之不及,得其中为吉欤。

    上离下艮(旅卦第五十六)

    旅:小亨,旅貞吉。

    初六,旅瑣瑣,斯其所取災。

    六二,旅即次,懷其資,得童仆,貞。

    九三,旅焚其次,喪其童仆,貞厲。

    九四,旅于處,得其資斧,我心不快。

    六五,射雉,一矢亡,終以譽命。

    上九,鳥梵其巢,旅人先笑後號咷;喪牛于易,兇。

    旅者,过而不留之义。卦德上离明、下艮止,止以用明,明本于止,止其明而不轻用,故谓旅。此养火出尘之卦,承上归妹而来。归妹者,悦而妄动,顺其后天之阴,埋没先天之阳,以假为真,以苦为乐。

    修道者,先须看破世事,一切万缘万有,以旅视之,不悦假伤真,不因外动内,明于止而止其所,止其明而明不伤,明止兼用,可以在尘出尘矣。是以旅小而得亨,旅贞而得吉也。

    小亨者,以止行明,明不妄用也。贞吉者,明本于止,止于至善也。以止行明,对景而忘情,明本于止,黜聪而毁智,不动不摇,如山之稳定地上,不昏不迷,如日之光照天中,内无所动,外无所昧,有事明以应之,无事明以止之,无贪无求,不迎不随,不留不滞。

    盖以旅之为道,一过而已,非可久恋他乡,顾其外而忘其内,逐于末而弃其本,可明则明,虽明亦止,当止即止,虽止亦明,明止如一,有何不亨,有何不吉乎?

    初六,柔而不明,不能看破世事,于止不知其所止,或旅于此,或旅于彼,琐琐不休,自取其灾。此柔而不正之旅也。

    六二,柔顺得中,止于其所,如旅人即之于次,内怀资本也。有资本而和光混合,与下流同居,可以不为下流所惑,所谓“圆即圆兮方即方,教人争得见行藏”者即此。此柔而中正之旅也。

    九三,刚而不柔,不能止内,强欲止外,断绝人事,惊愚骇俗,如旅焚其次,丧其童仆矣。焚次之旅,虽旅事得正,起人嫌疑,亦招灾取厉之道。此刚而太过之旅也。

    九四,刚而且明,如在处之旅,把柄在手,成己之后,又当成物,可以随方结缘,积功累行而无难矣。然此应皆阴,虽有资斧,而无知音,不能如愿,是以我心不快。自古有资斧而不能大行其道者,比比皆然。此刚而不得时之旅也。

    六五,柔顺虚中,如射雉一矢亡也。射雉者,不用明也。矢亡者,不用刚也。不用明而明足,不用刚而刚全,刚明俱皆不用,气质悉化,因物付物,既不失乎己,又不背乎人,德足服众,终得以誉名命之,此柔顺而能和光之旅也。

    上九,侍刚用明,自尊自大,明于责人,暗于责已,无益于彼,有伤于我,如鸟焚其巢之旅,失笑后號咷,始而用明,终而败明,丧牛于易之凶,岂能免诸。此明而误用之旅也。

    六爻之旅,或旅于内,或旅于外,或刚于旅,或柔于旅,求其止于内而旅于外者,其惟六二,虚于己而旅于人者,其惟六五乎?知此者,可以处世不灭世,可以在世能出世矣。

    上巽下巽(巽卦第五十七)

    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見大人。

    初六,進退,利武人之貞。

    九二,巽在床下,用史、巫紛若,吉,無咎。

    九三,頻巽,吝。

    六四,悔亡,田獲三品。

    九五,貞吉,悔亡,無不利,無初有終;先庚三日,後庚三日,吉。

    上九,巽在床下,喪其資斧,貞兇。

    巽者,进入也,伏下也,柔顺渐进之谓。取象为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