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持名四十八法最新章节!

    续藏经   持名四十八法

    清 郑韦庵述

    人生百年  犹如弹指  苦乐未终  忽焉而死

    茫茫阴界  杂杂识田  一灵凄迫  名利皆捐

    不如生前  守戒念佛  五戒之中  戒杀第一

    诸念佛法  持名最易  持至一心  事与理契

    戒杀持名  功德无二  于平等中  分为两事

    戒杀为助  持名为正  福慧融融  了然心镜

    念光无量  戒力无边  大圆镜里  花发金莲

    邗江 莲西居士 颂

    持名四十八法目录

    护意根持名  戒口业持名  端身持名  过珠持名  高声持名  低声持名  金刚持持名  默然持名  调息持名  随分持名  到处持名  有定无定持名  对像离像持名  忙中持名  闲中持名  尊贵持名  卑贱持名  静细持名  老实持名  喜庆持名  许愿持名  解释持名  愧奋持名  恳切持名  供养持名  报答持名  布施持名  心念心听持名  声中持名  光中持名  镜中持名  不断持名  不杂持名  不住持名  即禅即佛持名  即戒即佛持名  即教即佛持名  不持而持  持而不持  孤身持名  结期持名  聚会持名  成就他人持名  难中持名  梦中持名  病中持名  临终持名  发愿忏悔持名

    持名四十八法(并引)

    江都 郑韦庵 述

    若论净土。法门广大。诸上善人。依佛教而往生者。十方纷来。数如雨点。于修行中。不专念佛。于念佛中。不专持名。而已高标姓字。稳坐金台。此盖或乘大愿。或由妙悟。或备众福。或秉戒力。或精观想。故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以今言之。观既未易成就。戒又未易全持。众福非旦夕可期。妙悟非钝根可得。大愿坚固。更罕有焉。若不再从老实持名上。出一头地。必致长沉苦海。永受轮回。千佛慈悲。亦难救汝。故持名一法。普摄三根。速归净土。方便之胜。无过于斯。深浅合离。惟人自取。勉矣前程。幸毋自误。

    护意根持名

    既以此心念佛。凡一切杂善杂恶之事。皆不必念。即日用应缘。万不得已之务。应毕则舍。勿令缠绵。障我心念。且我心念之所以缠绵者。意地用事故也。若念到心地光明时。意地自妙于观察。当知念佛能转凡为圣。为世出世间。第一了脱之方。

    戒口业持名

    既以此口念佛。凡一切杀盗淫妄之事。不可在口头播弄。若一涉及。当自思维。念佛人不当如是。猛念佛数声。以提醒而涤荡之。

    端身持名

    既以此身念佛。于一切行住坐卧时。务常端正。身若端正。心即清净。当人自验。诚不我欺。

    过珠持名

    念佛一声。手过一珠。单念四字。勿杂六字四字易成片也。于四字中。或在阿字上过珠。或在陀字上过珠。划定规模。不得错乱。此借珠束心之一法也。

    高声持名

    若神志昏沉时。或妄想纷起时。振作精神。高声念佛。到得数百声。自换一番境界。且耳根最灵。外缘易入。声感心动。杂想炽然。惟高声念佛。能护耳根。而启心灵。心听自声。声声快足。一切闲是闲非。自然罢遣也。

    低声持名

    若精神散失时。或劳极逼迫时。不必高声。但收敛神明。低声细念。候气息完固。精神勃兴。便可高声念佛。

    金刚持持名

    若心气不适。或人地有碍。高声低声。总觉不便。则但动口唇。用金刚持法。不拘多少。总要字字。从心里过。

    默然持名

    又或高声低声。都不相宜。手过珠。又嫌烦碎。金刚持。仍嫌著迹。古有至巧方便。无用动口。不出声音。但使系心一缘。微以舌根。敲击前齿。心念随应。音声历然。声不越窍。闻性内融。心印舌机。机抽念根。从闻入流。反闻自性。是三融会。念念圆通。久久遂成。唯心识观。

    调息持名

    或于气静心平时。先想己身。在圆光中。默观鼻端。想出入息。每一息。默念阿弥陀佛一声。方便调息。不缓不急。心息相依。随其出入。行住坐卧。皆可行之。勿令间断。常自密持。摄心既久。息念两忘。即此身心。与虚空等。持至纯熟。心眼开通。三昧忽尔现前。即是唯心净土矣。

    随分持名

    或时昏沉多。则经行以持之。或时杂乱多。则端坐以持之。即使行坐皆不合宜。或跪或立乃至暂卧。亦广作方便持名。随分而自救之。要于四字洪名。不肯一念忘却。乃降伏心魔之要术也。

    到处持名

    不问净处秽处。闲处忙处。高兴处。失意处。但自回光返照。自思曰。此等境界。我从久远劫来。经历过百千万亿遭也。惟于念佛往生一事。未能办得了当。所以轮回辗转。不得出头。我今亦不管他念得念不得。但誓此念佛心。至死也不断此念头。何以故。念佛的念头一断。一切善恶无记种种杂念。则又生也。虽至大小便利时。女人生产时。只管念。越苦越念。越痛越念。如儿呼母。那管母之嫌与不嫌。若怕他嫌。我便不呼唤。则小儿之堕落坑厕者。有死而已。何日见母哉。

    有定无定持名

    有定者。早晚二时。划定常课。从今至死。不增不减。其余十二时中。能念一句。则念一句。不论高声低声。古人云。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然哉然哉。

    对像离像持名

    对像时。即以此像为真佛不拘一方。不问三身。但思我止一心。心止一佛。面对心念。诚敬可知。诚敬之至。必邀灵感。若无佛像时。端坐宜向西方。起心动念时。当想阿弥陀佛光明。住我顶上。字字句句。自不落空。黑业亦能消灭也。

    忙中持名

    能一句。则一句。能十句。则十句。但使百忙中。得片刻之暇。便可放下身心。朗然持诵。白乐天诗曰。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假饶忙似箭。不离阿弥陀。古人之用心。亦可见矣。

    闲中持名

    世间一切苦人。求闲不得。故不能修行。今闲矣。又闻此念佛之法。务须绵密接续。振作收敛。方能不负光阴。若使悠忽念去。不能济事。虚延岁月。辜负四恩。一朝阎老来追。将何抵对耶。

    尊贵持名

    今世之福。从前世修来。尊贵一辈。大半苦行高僧转世。但虽有荣华。不能长久。设再造孽。必致沉沦。当自思维。与其带业归去。不如借水行舟。或置念佛堂。或选念佛僧。或刻净土书。或置弥陀像。登高而呼。事半功倍。更宜决志往生。为富贵贫贱一切人修行榜样。法王使者。尊胜何如。

    卑贱持名

    呜呼。身为人役。苦矣。不求出离。苦之苦矣。当知四字佛名。不论尊卑贵贱。老少男妇。但能每日清晨。至心西向。十称名号。求生极乐。不间不断。现世自获利益。没世自得往生。阿弥陀佛。真苦海中救命船也。

    静细持名

    既有智慧。勿令入狂。最宜静细念佛。以坚固之。当知智慧人念佛。则天下之念佛者必多。智慧人念佛。则外道之修行者易返。何以故。有智慧之声名以启之。有智慧之作用。以救之也。

    老实持名

    既不求名利。又不逞才能。老实修行。最为难得。祖师云。参禅中。觅个痴钝人。不可得。今之念佛人。正患其不痴钝耳。老实二字。是生西方之一直大路。何以故。老实者。不于阿弥陀佛四字外。添一毫妄想也。

    喜庆持名

    或因人而喜。或因事而庆。虽细小之端。皆人生乐境也。当知此乐虚幻。不能久常。乘此好时。回光念佛。则仗佛光明。于顺境去多少恶念。吉祥连绵。如意修行。直至命终。往生极乐。不亦大快也哉。

    许愿持名

    持名原为往生。然诸佛威光。不可思议。念彼名号。所愿从心。所以经言。念佛有十种利益也。与其祈祷鬼神。杂修事忏。广许恶愿。旁信师巫。不如以念佛期之也。或曰。其如不应何。答曰。子未念佛。先忧不应。即此不应之因。必招不应之果。如是因。如是果。可畏哉。

    念佛十种利益注(一昼夜常得诸天大力神将隐形守护 二常得观世音菩萨。及诸菩萨守护 三阿弥陀佛。常放光明。摄受此人 四一切恶鬼。一切毒蛇毒药。不能害 五一切水火刀兵大难。及横死枉死牢狱等。皆不受 六先所作罪。悉皆消灭。所有冤命。更无执对 七夜梦正直或梦见佛身 八心常欢喜所作吉利 九常为一切世间人民恭敬供养 十临命终时心无怖畏。正念现前。亲见佛及菩萨。放光接引。往生西方)。

    解释持名

    凡一切逆境当前。俱是夙缘照面。不可再起恶念。引起将来未完。只须顺受。可避则避之。可消则消之。但随因缘。勿忘念佛。佛有无量智慧福德。光明所加。境缘即转。无疑也。

    愧奋持名

    凡今生前世。恶果成就。苦报必来。故一分苦。即一分恶也。不可诿于命运之不齐。但当愧其修行之不早。每一想佛。身毛皆竖。五内若裂。悲伤感奋。痛不欲生。如此则字字从肝髓中流出。方是念佛真境。今之僧俗念佛者。或口念而心驰。或念时心摄。歇即心昏。又有正念佛时。间以杂语。如此虽念到终身。绝无灵感。人之见之者遂谓念佛往生。终成虚语也。岂佛之咎哉。

    恳切持名

    处一切无可如何之境。而不悲者。非人情矣。然处一切无可如何之境。而徒悲者。又岂明佛性乎。既悲矣。则当思出苦。当思与一切众生。毕竟出苦。当思佛之所以称大悲者。为其能拔众生出苦也。我以悲心念佛。求佛之悲。拔我之苦。其念宜何如恳切耶。

    供养持名

    凡遇佳节。或佛诞日香花灯果。随分供养。是谓财供。非法供也。心之法供。胜于一切财供。近来邪教盛行。上供之法。广罗祭品。何益修行。如清净。普度。皇极。寿元。无为。大乘等。种种邪教。招魂引鬼。耗人家财。欺肆妄言。而于念佛一门。迥然各别。有识者。万勿为所惑也。

    报答持名

    天地君亲之恩。恩之最大者也。宜如何...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