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劝修净土切要最新章节!

    续藏经   劝修净土切要

    清 真益愿纂述

    重刻净土切要序

    今夫苦乐纵横。一灵万变。升沉往返。疲苦迁流。世人但知一时是人身。未曾放眼而观也。故於日用上繁兴执着。境强心弱。胜气有时而衰。六道茫茫。未卜其托於何所矣。然海月天星。心光淡住。六凡四圣。位业空灵。能以佛之心为心。则心强而境弱。以心吞境。念念融之。一佛当心。诸魔皆退。生前无障。命尽往生。惟此勤念弥陀。可称换骨灵丹耳。呜呼千万易得。一效难求。道术儒宗。禅教戒律。修行之途大而广。舍念佛一法。当从何处出头耶。今翻刻净土切要一书。略论其机。以告三生眷属。

    咸丰辛酉年四月佛诞日净业学人无相室谨序

    莲池大师云。杂念是病。念佛是药。念佛正治杂念。而不能治者。因念不亲切也。旨哉言乎。耕塘表兄夙具慧根。研究经典。每日虔诵佛号。绵密无间。近得劝修净土切要一编。其示人念佛之法。在诚信专一。而以断除妄想为工夫。增长净因。直至彼岸。洵修心之宝筏也。因重付剞劂。以公同志。自度度人。递相化导。无复魔业。谓非无量功德哉。

    咸丰乙卯秋七月 潘曾莹 序

    劝修净土切要

    序  一劝发心念佛  二劝实心念佛  三劝求生净土  四劝正助双修  劝修行人从根本处修  为奉道者劝  念佛仪式  发愿回向文  十念法附录

    念佛不可附邪教(锡明居士)  念佛不可当钱用(锡明居士)  寄库无益说(龙舒居士)  跋跋  临终舟楫要语

    劝修净土切要

    净业行人 真益愿 纂述

    或问孔子曰。人有迁家而忘其妻者。有诸。孔子曰。又有甚焉。桀纣则忘其身。若以道眼观之。今人皆忘其身矣。何则。自早晨开目离寝。至夜就寝闭目。无非尘劳。未尝暂省吾身。是皆忘其身也。且人之於身。以日言之。莫大於饥渴。必为饮食之备。以岁言之。莫大於寒暑。必为裘葛之备。以终身言之。莫大於生死。而不为之备。何愚之甚哉。非真愚也。特不知有修净土之法。可为生死之备耳。譬如人至远地。必先觅下处。然后出去干事。则抵暮昏黑。有投宿之地。先觅下处者。修净土之谓也。抵暮昏黑者。大命将尽之谓也。有投宿之地者。生莲华中。不至沉沦恶趣。受诸苦恼之谓也。由此观之。念佛而修净土。修净土而往生。经言寿命无量。有乐无苦。其为终身之备。不亦大哉。乃今犹有知而不修者。其故何欤。噫。吾知之矣。或因家无静室。或因不能茹素。或因事烦心劳。殊不知念佛。正要在闹处炼。不拘行住坐卧。嘈杂之所。能一心不乱。则一声胜似数声。所谓心净即土净也。如念佛必长斋。固属甚美。然惟出家则能。若在家而有出世之心。亦必求全责备。直苦人之所难。非所以劝人也。苟能晨起至诚念佛。今生既可灭罪消愆。命终亦得超生净域。至於念佛之数。清闲者固。多多益善。若事冗而发无上菩提之心。亦必例此。是强人所不能。亦非所以劝世也。盖终日虽忙。岂无片刻之暇。何不挪一茶之顷。心不外驰而念佛。在劳心者可藉以养心。劳力者亦可藉以蓄力。事之有益无损。孰有过於此乎。况不特获验乎寿终。并可见功於现世。经云。若人受持我佛名号者。见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一昼夜常得诸天大力神将。并诸眷属。隐形守护。二常得二十五大菩萨。如观世音等。及一切菩萨。常随守护。三常为诸佛昼夜护念。阿弥陀佛。常放光明。摄受此人。四一切恶鬼。若夜叉罗剎。皆不能害。一切毒蛇毒龙。悉不能害。五一切火难水难冤贼刀箭牢狱杻械横死枉死。悉皆不受。六先所作罪。皆悉消灭。所杀冤命。彼蒙解脱。更无执对。七夜梦正直。或复梦见阿弥陀佛。胜妙色身。八。心常欢喜。颜色光泽。气力充盛。所作吉利。九。常为一切世间人民恭敬。供养礼拜。犹如敬佛。十。命终之时。心无怖畏。正念现前。得见阿弥陀佛。及诸菩萨圣众。手持金台。接引往生西方净土。尽未来际。受胜妙乐。佛切戒人妄语。必不自妄语以诳人。世人之妄语者。非以规利。则以避害。佛无求於世。何规利之有。佛视生死。如刀斫虚空。何避害之有。是佛无所用其妄语也。苟信佛无妄语。宜熟玩四则劝言。修生净土。并须藉以劝人。自度度人。功德无量。切弗置之高阁。视为无稽之谈。负此婆心。设无佛缘不信者。尚祈转送流通。递相化导。使在在齐登觉路。人人共出迷津。是所望於诸君焉。

    一劝发心念佛

    诸善人。世间有千条路。万条路。如何独劝人念佛。因人之念头。所系甚重。牵魂引魄造命生身。莫不由此。念善生天堂。念恶入地狱。念魔便成魔。念佛便成佛。所以劝人念佛。十方三世百千万亿佛。如何只劝人念阿弥陀佛。因阿弥陀佛。曾发四十八愿。愿愿度众生。又因阿弥陀佛。与娑婆众生有缘。无论僧俗男女。能念佛无不摄受。故专心持名。即蒙接引往生彼国。就是恶人。能至心忏悔持名。亦可带业往生。所以劝人念阿弥陀佛。今人都晓得念佛好。但为多生累劫贪瞋痴爱。种业甚深。故难发心。诸善人。当知娑婆世界。苦恼极多。你看世人。有极贫极贱的。有多灾多病。的。有鳏寡孤独的。有妻不贤子不肖的。各人有各人的苦境。各人有各人的苦情。其苦固不待言。即如富贵康强之人。庭闱聚顺之家。件件俱足。种种如意。是不苦的了。怎柰寿命有限。且不说那短命的。纵饶你活到百岁。大限到来。难免一死。到这时节。只落得一棺长闭。万事皆休。昔日豪华。而今安在。说到此处。仍旧是苦。若在生行恶的。死去地狱饿鬼畜生。随业受报。直至恶业偿清。才得转个人身。就是在生行善的。也不过种些福报之因。犹恐前世孽重。先要偿完。则转世便要受苦。堕入三涂。纵使前世无大罪业。后世即得福报。且不说福无十全。受福者。一般也有苦处。就令十分快乐。富贵享尽。仍旧贫贱。况一享富贵。容易作业。保不得不堕在地狱饿鬼畜生队里。漫说人间富贵。纵行了极大善事。生在天上。天福享尽。仍旧堕落。终究是苦。因三界中有这般苦处。所以我佛慈悲。说一卷阿弥陀经。教人念佛。得生极乐世界。永离诸苦。长享快乐。这是金口亲宣。佛戒妄语。岂反妄语欺人。但人类不一。不发心念佛的因由也不一。有不知道念佛的利益不念。有不信心不念。有贪着眼前的快乐不念。有因诸般挂碍不念。种种不同。殊不知这一声佛。无人不可念。无人不当念。若必欲举天下尽。弃士农工商。百工技艺事而念佛。是直阻人。非所为劝也。盖持名者。凡一切所为。皆不相妨。既不废业。又不废钱。并不犯王法。而可免地狱轮回之苦。非世之有利无害。一举而两得事耶。即如清闲人。正好念佛。或家有恒业。不劳经营。或有父兄子弟可靠。自身安闲无事。这等人。是他前世修积来的。不可多得。正好就此修行。若虚度光阴。空过一生。最是可惜。冗忙人。正好念佛。纵不能如无事之人。六时课诵。也须忙里偷闲。龙舒净土文云。每日早晨。至心十念。心专愿切。亦得往生。若依此法门。强似一生忙碌。到头成空。富贵人。正好念佛。富贵纵然长久。怎柰身不坚牢。何不就此百样现成。发心念佛。贫穷人。正好念佛。前世不修。今生贫苦。今再不修。一死之后。如秤槌落井。何时得出。况此念佛法门。并不耽悞你求衣求食。有此方便。如何不修。少年人。正好念佛。乘精神强壮。求无上菩提。日积月累。功不唐捐。况人命不齐。尽多夭折。若克潜修。藉佛护而享上寿。回视夭者。始信用功之不谬。衰老人。正好念佛。过了许多岁月。或事犹未了。终不了矣。何不以有限之光阴。急急求生净土。是真能了人所不能了。有儿女人。正好念佛。常言有子万事足。又道儿孙自有儿孙福。这等人。正好安心学佛。他却痴爱不舍。自甘终身作马牛。全不想费了多少心血。竟与自己一无干涉。生死到来。纵极孝的也不能相代。鳏寡孤独之人。正好念佛。他不少人。不来讨债。人亦不少他。故无还债。孑然一身。不忧男婚。不愁女嫁。何不趁此专意西方。跳出生死。夫少一分爱恋者。即少一分缠缚。少一分缠缚。即少一分业障。与世缘浅。便与佛缘深。故孰如此辈。生无忧虑。死无挂碍。真世间第一等宜念佛。事半而功倍者也。妻妾恩爱的。正好念佛。古人道。夫妻恰似同林鸟。大限来时各自飞。又道骨肉恩情相爱。难期白首团圆。何如双修极乐。他时把臂莲台。作无量劫之佛友。较有限之恩爱。岂非更美。骨肉怨憎的。正好念佛。冤家相会。虽亲不亲。不早解释。益结益深。你若常念弥陀。现世即得解脱。妇女们。正好念佛。因妇女本是五漏堕落之身。正愁不得脱离。好容易得这念佛法门。还不急急修行。离了苦趣。况阿弥陀佛所发四十八愿。第三十五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其有女人闻我名字。欢喜信乐。发菩提心。厌恶女身。寿终之后。复为女像者。不取正觉。以此妇女专修净土。必能脱离女身证菩提果。但不可念佛惑於邪见耳。残疾人。正好念佛。体相不具。已难比平人。若再堕落。势必入於三涂。其苦更甚。有疾病人。正好念佛。强壮者尚防猝死。况病是死因。纵不就死。终朝病苦缠绵。即如活受地狱。急急修行。犹恐其迟。遇灾难人。正好念佛。前世业熟。今生莫避。全仗佛力。免此灾殃。善人正好念佛。善人佛护。念更得力。若但作善而不念佛。比较他人不作善者。虽觉胜之。然亦不过今生后世。享些顽福。福尽仍要堕落。莫如作善。更兼念佛。直生极乐上品。永无堕落之时。恶人。正好念佛。作恶受罪。世人皆知。只因未曾检点。你今五更睡醒。一一思量。若果是恶。急求忏悔。改恶从善。一心念佛。佛大慈悲。无不济度。便检察生平。无恶不造。或已过之事。成大逆障。万分莫救。或现在之境。骑虎难下。只得昧心。或娼妓讼师。谋多人之财命。或屠儿渔户。害亿万之生灵。若据因论果。当受长劫剧苦之报。无可救援。然断不可自暴自弃。只图现在。得过且过。须知佛开念佛一门。正怜念尔等应受苦报众生。拔其极苦。导以极乐。你虽作此大黑业。而能遇念佛往生法门。就是多生累劫莫大的善缘。极大的造化。亟当趁此苦报未到时。决意勇猛念佛。靠定这一念。成就决定往生的愿力。寻善知识。开示讲论。增进信心。试看从前僧雄俊张善和辈。便是极恶往生的榜样。趁早趁早。莫疑莫疑。除此念佛一门。更无直捷救度之法也。习空定人。正好念佛。有一等人。爱着静定。以为一念不生。放下又放下。或得一二日空境。便谓此即是金刚大定。执着不舍。既不与宗门合辙。又不知研教观心。岂知饶经八万劫。终是落空亡。莫若早晚念佛。回向西方。尽不妨禅定。又不碍往生。千稳万当。岂不是好。诵经咒人正好念佛。但要诚心持诵。不得视为故事。念佛诵经。均须回向西方。定得往生。参禅人。正好念佛。参禅大悟。觑破死生。已识得自性弥陀。然行解相应。名之曰祖。故二祖尚须我自调心。六祖尚说悟时自度。正宜绵密熏修。断不可自负狂见。毁谤净土。莫说生死到来。不能作主。即能生死自由。少有毫厘系念。难免三途业因。阴境现前。瞥尔随去。依旧漏入轮回。可惜可惜真可惜。百错千错又万错。何如念佛求生。万修万往也。讲教人。正好念佛。千经万论。虽所开修行法门不同。总须断尽见思二惑。才得脱却轮回。然谈何容易。其西竺性相空密诸宗。姑置勿论。即如东土天台贤首。唯识三家。莫不以断见思。为超出生死之位。此见思惑断之位。在声闻已是四果罗汉。在圆乘已是相似分证。自佛法东流以来。能有几人到此。且经论中。多有赞叹往生。切宜勇猛念佛。依教奉行。尼姑道姑。正好念佛。现居佛地。清净道场。朝晚至诚念佛。为自己修解脱。为世人作榜样。如是真实求生净土。较他人功德更无量。何则。世之妇女。每信你们化导。故能以念佛正路相劝。不惟自度。并堪度人。其功岂不伟欤。即外之布施。亦不求而自至矣。若以念佛为化缘之由。及延生寄库死后冥府作钱。诸邪说诳人。非徒悞人。直以自悞也。以上都是遵佛祖遗教。不是凭空杜撰。惟愿见者闻者。各自警心。要知娑婆真苦。西方真乐。娑婆之苦。轮回不休。西方之乐。劫数无量。切莫说苦不知苦。说苦容易。受苦实难。些微之苦。已觉难受。况於剧苦。不可闻乐不信乐。佛言不信。何言可信。世间忠信不欺之人。说一句话。人尚不疑。况於佛言。善哉善哉。急早回头。发心念佛。

    二劝实心念佛

    诸善人。今既发心念佛。必须实心去念。不可有名无实。大凡无善根之人。断不能念佛。故古人云。闻佛法难。真信更难。今能发心念佛。这个善根。却要时刻增长。不可自己哄了自己。至於念佛兼通宗教者。事理双融。既不执理废事。亦不事外见理。此等人。於事一心理一心诸说。了然无疑。可决其上品上生。金台接引。更不须别人劝赞。我亦毋庸赘词。今但於事边念佛者。约分三等。第一等的。信心真切。老老实实。一心念佛。虽一般穿衣吃饭。干办营为。却惟信此一事。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纵饶忙似箭。不离阿弥陀。精进不退。今日如此。明日也如此。今年如此。明年也如此。这等人佛定垂护。他命终之日定生极乐世界。第二等的。或心不专一。他也知念佛的好处。但俗念重。正念轻。方念佛时。心里又想别事。或一暴十寒。念得一日。却隔了十日。似这等念佛。饶你念到老。也不济事。不过种个善根罢了。他世有缘。触着这点善根。从新老实修行一番。方可望有成就。第三等的。口念心不念。他原不知念佛的好处。但慕修行之名。今日这里佛会。随行逐队念一日。明日那里佛会。随行逐队念一日。名虽念一日佛。其实只是空过。说闲话时候多。念佛时候少。在佛堂里。原有贪瞋痴爱之心。出了佛堂。就免不得贪瞋痴爱的事。这比第二等的。更差多了。以上三等人。第一等最少。第三等也不甚多。惟有第二等的。人人易犯。因娑婆众生。物欲所蔽。妄念难除。所以如此。试想做一切俗事。果能专心於此。尚不分心於彼。甚至於目不觉色。耳不觉声。鼻不觉香。舌不觉味。身不觉触。夜以继日的做去。这就是用心真切样子也。念佛必须如此。才能得力。苦依你这样懒散念法。虽种得一点善根。但恐恶根深。善根浅。就令这一世无恶业。保不得你后世不作恶。以恶掩善。善根虽种。难於发生。又不知几劫几生。才得出头。岂不大苦。急须起真切心。发勇猛力。世缘可放下者即放下。人命不常。切勿留恋自悞。虽有不可放下的。也不碍你念佛。譬如你有一件切事在心。虽办别事。这一件切事。还肯忘否。能如此念佛。自然没有杂念。也不至一暴十寒了。这是心不真切的。还有心甚真切。却为魔娆乱。不得自由。念佛的功德利益。他也知得真。信得极。念佛的方法。他也听得多。见得广。但念佛的工夫。他却不能行得足。对人说心要专一。他却杂念不绝。对人说勇猛精进。他却常常懈怠。对人说生死念切。他却悠悠忽忽。对人说种种方便。他却为人忘己。这是什么原故。因此人前世今生。曾种善根。所以心里明白。稍能粗识浅解。又因往昔罪深业重。所以为魔娆乱。有内魔。有外魔。内魔是心里时醒时迷。一切贪瞋痴爱。此心才离。彼心又起。外魔是境遇屯邅。种种障缘。逼迫身心。不得安稳不幸遇此魔头。即当对佛发愿。勤求忏悔。消得宿愆。古来修行人。都有此事。然要紧一着。在念佛之心。不因魔退。立定此志。百折不回。任他种种障缘。我这一声佛号。总不离心。魔力虽强。仗此万德洪名。与之抵对。不计利害死活。只管念去。六字念。四字念。高声念。低声念。朗念默念。行道念。礼拜念。行住坐卧念。安闲念。忙乱也念。乐时念。恼时也念。明白念。昏沉也念。连梦中也念。念得心酸泪下。念得火灭灰寒。念得神钦鬼敬。念得天喜魔降。一声佛。为万劫千生消业障。一声佛。为四恩三有启因缘。正是榨到油来。击撞之声益狠。船当浪起。摇棹之声益悲。镬汤在后。莲池在前。虽有千万人阻我不念。誓不退转。久之久之。必蒙佛慈冥加。障缘消释。净缘成就。佛不负人。必满所愿。诸善人。业障重者如此。业障轻者可知。有业障者如此。无业障者更可知矣。善哉善哉。各宜努力。实心念佛。

    三劝求生净土

    诸善人。今既实心念佛。须发愿求生净土。不可徒求福报。世人听这一句话。未免大惊小怪。想修行原为求福。念佛得福。正是趁心满意之事。如何反不要福报。若说净土。岂我等凡夫可生。况功行浅薄。如何容易得生。诸善人。这等想头大错了。要知福报是有尽的。试看世人。或祖父富贵。子孙贫贱。或早年富贵。晚年贫贱。岂不是福报有尽。不特此也。这世修行。二世受福。二世不修。三世又受苦。或有畜生报尽。才得人身。人道有亏。又堕畜类。升沉不定。所以名为苦海浮沉。不特此也。或有财无子。或有子无财。或有寿孤穷。或聪明寿短。或富而愚蠢。或贵而招灾。或自身无恙。眷属凋零。或家口粗安。自身残病。有一缺一。所以名为缺陷世界。你道福报是趁心满意的么。若生西方则不然。莲花化生。身体香洁。相貌端正。其心智慧。无有烦恼。衣食自然。无病无老。随佛自在。逍遥安养。其人之寿。又且无量。从此直成佛道。更不堕落。其余种种快乐。说不能尽。皆是佛口亲说。见於阿弥陀经。及诸大乘经。由此看来。人间富贵。转眼成空。西方快乐。无穷无尽。还不急急发愿求生。若说我是凡夫。恐不能往生。要知我佛如来。正为我等凡夫。障深慧浅。若修别样法门。皆是竖出三界。恐一生或不能了当生死。是以特地开出念佛一法。愿人往生。以满度尽众生之愿。你为甚如此自弃。不思自奋。辜负我佛如许慈悲。若以为功行浅薄。要知万德洪名。无善不收。无恶不灭。正是极大极深。极广极圆的功行。所以念佛一声。能灭八十亿劫无量重罪。不可视念佛为平淡无奇。将来轻看了。又须知念佛之人。全仗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摄受。当初阿弥陀佛。有四十八愿。愿愿度人。第十八愿云。我作佛时。十方无央数世界。诸天人民。至心信乐。欲生我剎。十声念我名号。必遂来生。惟除五逆。诽谤正法。不得是愿。终不作佛。因佛有此大愿。所以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名号。西方七宝池中。即生莲花一朵。标记此人姓名。他日於中托生。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二菩萨。现身接引。从古至今。往生已不可胜数。或其人预知命终日期及到其时。自说见佛菩萨遂安然化去的。或有旁人同见瑞光。同闻异香。及鼓乐音声的。并非杳茫。都载在往生诸传。如今念佛真切者少。所以往生不多。人因少见故不十分深信。殊不知千里一人。百里一人。这千里百里往生的。独非凡夫么。十年一人。五年一人。这十年五年往生的。独非凡夫么。这些往生。岂都有三祇功行么。也不过能用心真切而已。阿弥陀经中明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即得往生极乐国土。总因阿弥陀佛。大愿大力。譬如一只大船。不论何物。但得上船。即到彼岸。不忧沉溺。所以古人云。余门学道。如蚁子上於高山。念佛求生。似风帆行於顺水。顺水行船又遇顺风。岂不快上加快。这就是仗佛愿力的道理。诸善人。顺水顺风。是上船以后之事。假如你不肯上船。将如之何。所以还要自己愿力专切。如今念佛人。或为病苦发心。或为保佑家室。或为现在消灾延寿。或为来生妄求富贵。少有为生死大事。求生净土。如人往南往北。须有预定之方。预定往南。到出门时。断不从北去。你今不发愿求净土。到命终时。如何得往净土去也。这是不发愿求生的。还有愿不专切。口里也说愿生西方。心中却时时贪着物欲。虽偶然发求生之愿。总不能终身如一日。得生固好。不生也罢。全无切实之功。仍与不发愿一般。呜呼。浊世众生。贪恋繁华。甘心沦坠。不求出离。真莫如之何也已。总而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